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木华擅长辞赋,今存《海赋》一篇,在西晋的辞赋中极负盛名,为人传诵。在中国文学史上,不乏以孤篇名世的作家,西晋木华以其瑰奇壮阔的《海赋》卓然于当时,垂范于后代。本文期望通过修辞学的视角对《海赋》做一番细致的梳理,从而找出其令人叹服和备受推崇的原因所在。
关键词:木华;海赋;修辞学
木华,字玄虚,广川(今河北省枣强东)人,曾任太傅杨骏的主簿,乃西晋时文学家。他长于辞赋,以隽丽著称。其作品基本散佚,今仅存《海赋》一篇。作品具体而形象地刻画了大海的“为大”“为广”“为怪”的基本特征,并与当时的现实生活和人们的真实感受相结合,因此,虽杂有不少奇字,却能较强烈地吸引读者,而不会有沉滞呆板的感觉。本文试图从修辞学角度对《海赋》作梳理和诠释,以探究其无与伦比的魅力所在。
一、语音修辞的魅力
语音修辞是修辞现象的一种,指的是通过对语音的选择、组合和调配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一种活动。
1.双声叠韵的配合
双声叠韵是汉语语音表达特有的方式。双声,是指两个音节声母相同;叠韵,则指两个音节韵母相同。在双声叠韵中,由于声母或韵母的复现,使语言优美动听,构成一种语音回环之美,可以加深听者的印象。
木华《海赋》中的双声词有“迤涎, 陵峦,崭凿,浟湙,嘘噏,迤飏,澎濞,仿佛,闪尸,惚怳,掩郁,渝溢,襂纚”等。叠韵词则出现频率更高,例如“澜汗,渗淫,荟蔚,泱瀼,潋滟,浺瀜,沆瀁,洗涤,呀呷,蝄象,沸溃,瀴溟,仿像,诡晖,突扤,高涛,踧蹜,蹭蹬,离褷,侣浴,叫啸,缥眇”等。这些双声叠韵词的使用增强了整篇赋的音乐美,正如清人李重华在《贞一斋诗说》中所言“叠韵如两玉相扣,取其铿锵;双声如贯珠相联,取其宛转”。
2.叠音词的妙用
由两个音形完全相同的字构成的叠音词,兼有双声叠韵的修辞作用,它可以增加声势,夸大描绘效果,富有感染力。
《海赋》中的叠音词如下:瀼瀼湿湿,浤浤汩汩,掣掣泄泄,泛泛悠悠,泄泄淫淫,悠悠,芒芒。这些叠音词的存在使语言像音乐一般动听,既烘托了气氛,增加了声音能量,又细致地描摹了事物的情态,从而渲染了环境,以景衬情。
3.拟声的栩栩如生
拟声是利用语音手段对自然界各种声音进行模仿。这种模仿所构成的词叫拟声词或摹声词,也可叫象声词。恰当地使用拟声词,可以唤起人们的听觉想象,感受到事物声响的具体性和生动性。
例如,《海赋》中的“礐石”是形容风急浪大叩击巨石发出的声音;“澎濞”是波涛冲击的声音;“浤浤汩汩”是波浪翻腾急流发出的响声;“瀖泋濩渭”是形容水花四溅旁落的声音。这些拟声词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惊心动魄之余不禁被大海的气势磅礴和雄伟壮丽所感染。
4.韵脚的精心安排
安排韵脚是指在话语中有规律地排列组合韵母相同或相近的音节,或者说在语言片段的特定位置上周期性地出现一些相同或相近的音节,利用相同或相近的语音形式有规则地回环往复,来增加语音的节奏感和旋律美,从而形成一种特定的音色节奏,造成同韵相应、前呼后应的表达效果。我们把这种情况称作押韵,也叫“押韵”“合辙”。
押韵的方式很多,按韵字在句中的位置分,在句首的叫句首韵,在句中的叫句中韵,在句末的叫句末韵。木华的《海赋》在押句末韵方面可谓不拘一格,特色鲜明。例如,“昔在帝妫臣唐之代,天纲浡潏,为凋为瘵”是逢单句押韵,为奇韵;“江河既导,万穴俱流;掎拔五岳,竭涸九州”是逢双句押韵,为偶韵;“波如连山,乍合乍散;嘘噏百川,洗涤淮汉”是句句相押,一韵到底,为排韵。而从整篇赋的用韵情况来看,换韵的现象屡见不鲜,使读者不仅能感受到语音的“同齐”之美,还能体验到语音的“异别”之感,而不至于产生审美疲劳。
5.音节的自由调配
木华的《海赋》还体现了音节协调的特点。音节协调是指通过对不同音节词语的选择、组合和调配,使语言音节匀称整齐、前后应和,富有节奏感和旋律美。
例如,“于是候劲风,揭百尺,维长绡,挂帆席;望涛远决,冏然鸟逝;鹬如惊凫之失侣,倏如六龙之所掣”,这里音节的排列先是三音节“候劲风,揭百尺,维长绡,挂帆席”,然后是四音节“望涛远决,冏然鸟逝”,最后是七音节“鹬如惊凫之失侣,倏如六龙之所掣”,可见词语并行排列时,为了协调音节,作者有意识地做先少后多的调配。
二、修辞格的生命力
修辞格,又称“辞格”“辞式”“语格”等,是传统修辞学最重要的内容。它是在言语活动中长期形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特定结构、特定方法,符合特定类聚系统的模式。在木华的《海赋》中可以看到以下几种传统辞格的身影。
1.比喻
比喻俗称“打比方”。它是用与本体本质不同又有相似性的喻体来说明或描摹本体,从而更形象、生动地表现本体的特征或作用的一种修辞格。
《海赋》中的比喻很多,例如,“波如连山,乍合乍散”是描写激起的波浪像一座山峰连着一座山峰一样,忽然集聚起来,又忽然散开了;“惊浪雷奔,骇水迸集”是说惊涛骇浪势如雷电,忽而聚集,忽而散开;“望涛远决,冏然鸟逝”是指诀别的亲人,望着远涛上的船,像鸟儿一样飞逝了;“崩云屑雨,浤浤汩汩”是刻画激浪飞洒时的情景,有如云崩,有如雨洒,发出浤浤汩汩的涛声;“若乃云锦散文于沙汭之际,绫罗被光于螺蚌之节”是描绘彩色的宝石,云锦般散落在岸边的沙滩上,螺蚌的甲壳上披耀着绫罗般的光彩;“翻动成雷,扰翰为林”是说明鸟的数量惊人,动一动便众声如雷,振动一下羽毛就像森林一般。大海的雄奇壮美、浩瀚瑰丽本是抽象的,但在木华的笔下却鲜活而灵动,澎湃而激昂,仿佛大海近在眼前,让人震撼。
2.夸张
夸张就是有意言过其实,使语言超过客观事实的一种修辞方法。恰当地运用夸张能深刻、生动地揭示出事物的特征,体现作者的某种强烈感受,引发读者的联想,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海赋》在描写波涛汹涌时说:“瀖泋濩渭,荡云沃日。”意即海水乱流,水花四溅,其浪花之高,能涤除云彩,洗涤太阳。这里把浪高的程度夸大到了极端,通过夸张手法表现大海的气势磅礴、撼天动地。难怪明人孙鑛会如此评价:“气概宏壮,居然有吞云浴日之势, 不拘拘垛堆装点,固是高手。”
3.排比
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句子或短语等排列起来,使语势得到增强,感情得到加深,这种辞格叫排比。
《海赋》出现的排比有两类:一类是平列排比,即排比的项目之间关系是平等的联合关系,没有先后轻重等序 列;另一类是层递排比,即排比的项目之间关系在逻辑上有先后之分,一般按照语意的程度深浅、范围大小、时间先后等顺序排列,不可任意颠倒。例如,“于是候劲风,揭百尺,维长绡,挂帆席”这句,把船只远航前的准备工作按部就班、循序渐进地一一道来,属于层递排比。而“吐云霓,含鱼龙,隐鲲鳞,潜灵居”则是对大海所拥有名物的铺陈,无逻辑上的先后关系,当属平列排比。
仅从修辞学的角度对木华的《海赋》作观照,就已经被作者精湛的语言艺术所征服,加之其宏大的气韵和深广的内容,从而铸就西晋辞赋中的神话也就不足为奇了。
参考文献:
[1]吴 云.汉魏六朝赋精华注译评[M].长春:长春出版社,2008.
[2]鲁国尧.语言学与美学的会通:读木华《海赋》[J].古汉语研究,2012(03).
(作者单位:湖南女子学院文学与传媒系)
关键词:木华;海赋;修辞学
木华,字玄虚,广川(今河北省枣强东)人,曾任太傅杨骏的主簿,乃西晋时文学家。他长于辞赋,以隽丽著称。其作品基本散佚,今仅存《海赋》一篇。作品具体而形象地刻画了大海的“为大”“为广”“为怪”的基本特征,并与当时的现实生活和人们的真实感受相结合,因此,虽杂有不少奇字,却能较强烈地吸引读者,而不会有沉滞呆板的感觉。本文试图从修辞学角度对《海赋》作梳理和诠释,以探究其无与伦比的魅力所在。
一、语音修辞的魅力
语音修辞是修辞现象的一种,指的是通过对语音的选择、组合和调配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一种活动。
1.双声叠韵的配合
双声叠韵是汉语语音表达特有的方式。双声,是指两个音节声母相同;叠韵,则指两个音节韵母相同。在双声叠韵中,由于声母或韵母的复现,使语言优美动听,构成一种语音回环之美,可以加深听者的印象。
木华《海赋》中的双声词有“迤涎, 陵峦,崭凿,浟湙,嘘噏,迤飏,澎濞,仿佛,闪尸,惚怳,掩郁,渝溢,襂纚”等。叠韵词则出现频率更高,例如“澜汗,渗淫,荟蔚,泱瀼,潋滟,浺瀜,沆瀁,洗涤,呀呷,蝄象,沸溃,瀴溟,仿像,诡晖,突扤,高涛,踧蹜,蹭蹬,离褷,侣浴,叫啸,缥眇”等。这些双声叠韵词的使用增强了整篇赋的音乐美,正如清人李重华在《贞一斋诗说》中所言“叠韵如两玉相扣,取其铿锵;双声如贯珠相联,取其宛转”。
2.叠音词的妙用
由两个音形完全相同的字构成的叠音词,兼有双声叠韵的修辞作用,它可以增加声势,夸大描绘效果,富有感染力。
《海赋》中的叠音词如下:瀼瀼湿湿,浤浤汩汩,掣掣泄泄,泛泛悠悠,泄泄淫淫,悠悠,芒芒。这些叠音词的存在使语言像音乐一般动听,既烘托了气氛,增加了声音能量,又细致地描摹了事物的情态,从而渲染了环境,以景衬情。
3.拟声的栩栩如生
拟声是利用语音手段对自然界各种声音进行模仿。这种模仿所构成的词叫拟声词或摹声词,也可叫象声词。恰当地使用拟声词,可以唤起人们的听觉想象,感受到事物声响的具体性和生动性。
例如,《海赋》中的“礐石”是形容风急浪大叩击巨石发出的声音;“澎濞”是波涛冲击的声音;“浤浤汩汩”是波浪翻腾急流发出的响声;“瀖泋濩渭”是形容水花四溅旁落的声音。这些拟声词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惊心动魄之余不禁被大海的气势磅礴和雄伟壮丽所感染。
4.韵脚的精心安排
安排韵脚是指在话语中有规律地排列组合韵母相同或相近的音节,或者说在语言片段的特定位置上周期性地出现一些相同或相近的音节,利用相同或相近的语音形式有规则地回环往复,来增加语音的节奏感和旋律美,从而形成一种特定的音色节奏,造成同韵相应、前呼后应的表达效果。我们把这种情况称作押韵,也叫“押韵”“合辙”。
押韵的方式很多,按韵字在句中的位置分,在句首的叫句首韵,在句中的叫句中韵,在句末的叫句末韵。木华的《海赋》在押句末韵方面可谓不拘一格,特色鲜明。例如,“昔在帝妫臣唐之代,天纲浡潏,为凋为瘵”是逢单句押韵,为奇韵;“江河既导,万穴俱流;掎拔五岳,竭涸九州”是逢双句押韵,为偶韵;“波如连山,乍合乍散;嘘噏百川,洗涤淮汉”是句句相押,一韵到底,为排韵。而从整篇赋的用韵情况来看,换韵的现象屡见不鲜,使读者不仅能感受到语音的“同齐”之美,还能体验到语音的“异别”之感,而不至于产生审美疲劳。
5.音节的自由调配
木华的《海赋》还体现了音节协调的特点。音节协调是指通过对不同音节词语的选择、组合和调配,使语言音节匀称整齐、前后应和,富有节奏感和旋律美。
例如,“于是候劲风,揭百尺,维长绡,挂帆席;望涛远决,冏然鸟逝;鹬如惊凫之失侣,倏如六龙之所掣”,这里音节的排列先是三音节“候劲风,揭百尺,维长绡,挂帆席”,然后是四音节“望涛远决,冏然鸟逝”,最后是七音节“鹬如惊凫之失侣,倏如六龙之所掣”,可见词语并行排列时,为了协调音节,作者有意识地做先少后多的调配。
二、修辞格的生命力
修辞格,又称“辞格”“辞式”“语格”等,是传统修辞学最重要的内容。它是在言语活动中长期形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特定结构、特定方法,符合特定类聚系统的模式。在木华的《海赋》中可以看到以下几种传统辞格的身影。
1.比喻
比喻俗称“打比方”。它是用与本体本质不同又有相似性的喻体来说明或描摹本体,从而更形象、生动地表现本体的特征或作用的一种修辞格。
《海赋》中的比喻很多,例如,“波如连山,乍合乍散”是描写激起的波浪像一座山峰连着一座山峰一样,忽然集聚起来,又忽然散开了;“惊浪雷奔,骇水迸集”是说惊涛骇浪势如雷电,忽而聚集,忽而散开;“望涛远决,冏然鸟逝”是指诀别的亲人,望着远涛上的船,像鸟儿一样飞逝了;“崩云屑雨,浤浤汩汩”是刻画激浪飞洒时的情景,有如云崩,有如雨洒,发出浤浤汩汩的涛声;“若乃云锦散文于沙汭之际,绫罗被光于螺蚌之节”是描绘彩色的宝石,云锦般散落在岸边的沙滩上,螺蚌的甲壳上披耀着绫罗般的光彩;“翻动成雷,扰翰为林”是说明鸟的数量惊人,动一动便众声如雷,振动一下羽毛就像森林一般。大海的雄奇壮美、浩瀚瑰丽本是抽象的,但在木华的笔下却鲜活而灵动,澎湃而激昂,仿佛大海近在眼前,让人震撼。
2.夸张
夸张就是有意言过其实,使语言超过客观事实的一种修辞方法。恰当地运用夸张能深刻、生动地揭示出事物的特征,体现作者的某种强烈感受,引发读者的联想,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海赋》在描写波涛汹涌时说:“瀖泋濩渭,荡云沃日。”意即海水乱流,水花四溅,其浪花之高,能涤除云彩,洗涤太阳。这里把浪高的程度夸大到了极端,通过夸张手法表现大海的气势磅礴、撼天动地。难怪明人孙鑛会如此评价:“气概宏壮,居然有吞云浴日之势, 不拘拘垛堆装点,固是高手。”
3.排比
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句子或短语等排列起来,使语势得到增强,感情得到加深,这种辞格叫排比。
《海赋》出现的排比有两类:一类是平列排比,即排比的项目之间关系是平等的联合关系,没有先后轻重等序 列;另一类是层递排比,即排比的项目之间关系在逻辑上有先后之分,一般按照语意的程度深浅、范围大小、时间先后等顺序排列,不可任意颠倒。例如,“于是候劲风,揭百尺,维长绡,挂帆席”这句,把船只远航前的准备工作按部就班、循序渐进地一一道来,属于层递排比。而“吐云霓,含鱼龙,隐鲲鳞,潜灵居”则是对大海所拥有名物的铺陈,无逻辑上的先后关系,当属平列排比。
仅从修辞学的角度对木华的《海赋》作观照,就已经被作者精湛的语言艺术所征服,加之其宏大的气韵和深广的内容,从而铸就西晋辞赋中的神话也就不足为奇了。
参考文献:
[1]吴 云.汉魏六朝赋精华注译评[M].长春:长春出版社,2008.
[2]鲁国尧.语言学与美学的会通:读木华《海赋》[J].古汉语研究,2012(03).
(作者单位:湖南女子学院文学与传媒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