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细雨菲菲、云烟氤氲的寒冬时节,江西省吉安县敦厚镇瑶前村村民毛远鹏的蔬菜大棚里却是一片春意盎然,西红柿苗儿们不顾棚外寒风凛冽,倔强地吐出鹅黄绿的新芽,长势喜人。毛远鹏说,他这个自封顶式大棚栽培亩产将达到7000公斤以上,而这一切得益于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定点帮扶。
位于禾水河畔的敦厚镇瑶前村人多地少,易涝易旱,是“十二五”期间的重点贫困村。2011年底,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带着“党旗辉映致富路,携手共建新农村”使命驻村扶贫。面对耕地面积人均不足半亩、人均收入只有1980元的现状,如何开展扶贫?有着丰富经验的扶贫工作组组长安云昌开始也有些踌躇和茫然。然而,他们硬是凭着坚韧的意志和艰辛的努力,谱写了定点扶贫的新篇章。
送温暖,鼓信心。瑶前村有8个自然村,9个村小组,共有农户425户,1317人,不少村民生活十分困难。正值新春,工作组第一件事情就是挨家挨户走访贫困户,为每户送上价值1000多元的大米和食油,并与他们亲切交谈,详细了解生产生活情况,鼓励他们坚定信心,战胜困难,尽早脱贫。接着,工作组连续召开县有关部门、敦厚镇、村干部及村民代表四级调研座谈会,与村小组长和村民代表面对面交流,了解村民“我想要干什么,我能干什么,我还缺什么”。在全面摸清村情后,结合吉安县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工作组制定了瑶前村五年帮扶规划和年度计划。
急群众所急。由于电压负荷不足,村民时常遭遇跳闸断电,晚上没光,也看不着电视。工作组第一时间向省电力公司联系,并在县电力公司的协助下,赶在春节前帮助该村改造村级老化电路,把三台变压器从30千瓦更换成全新的100千瓦,让瑶前村家家户户有了实实在在的“春节联欢”。
夯实基础设施。“天晴一块铜,下雨一包脓”,是瑶前村过去交通状况的写照。粮食卖不出,肥料运不来,村民为此吃尽了苦头。扶贫工作组跑省交通运输厅,落实了65万元铺路资金。“现如今满村走都不湿鞋了”,村民比划着,黝黑的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去年5月份涨大水,禾河堤被冲开了一道口,瑶前村民种植的小麦、玉米被淹,排灌设施也遭损毁,300亩的水稻无法耕种。工作组迅速与省水利部门联系,争取了8万元资金修复防洪提和农田排灌设备。去年这片稻田产粮近20万公斤,是历史以来最好的收成。工作组还争取到民政部门灾后重建资金20万元,让全村200多户村民受惠。
发展产业持续“造血”。 瑶前村人均耕地不足半亩,如何发展产业脱贫?工作组首先根据瑶前村近城特点,结合吉安县蔬菜产业规划,制订了“发展集约型的大棚经济作物来提高农民收入”的帮扶策略,首先帮助新建100个蔬菜大棚,期望以点带面,带动全村400户种菜致富。他们还向省农业开发办争取项目资金20万元,用于蔬菜种植所必须的灌溉、电力设施建设。为开拓致富路,工作组还带领村民前往深圳、萍乡、抚州、赣州等地学习考察,扩大视野,增长见识。在深圳茶博会上,安云昌还自掏腰包买茶给大家一起品味。经过多次考察和讨论,村民集体决定开展杜仲茶生产和加工。目前,工作组已争取到20万元生产苗木移栽工作。
载欣载奔鹤颜开。瑶前村有140多位老人,如何让老人们老有所乐、老有所医、老有所学?工作组与省老龄委联系,捐赠了一批价值10余万元的健身器材,并在村里建立了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配备有棋牌室、图书室、影视室、网络室、医务室,医务室有专业设备和专业护士,保证基本医疗不出村。
风雨无阻帮扶忙。省人大办公厅扶贫组的干部安心扶贫,一个月里至少20天吃住在村。“今天一大清早,安组长就到大棚里来了”,毛远鹏带着怜爱的语气说,“西红柿秧育苗成功后,要马上移植到其它成品大棚里,这会儿是节骨眼上,他每天早上都要到棚里转转”,“听说安组长身体不好,还做过心脏搭桥手术,你们可得跟安组长说说,别太辛苦了”,“安组长每天吃食堂,我们想请他到家里吃饭他都不来,怕给我们添麻烦”……瑶前村的村民提起他,和自己家人一样亲切。自驻村扶贫一年来,他的足迹遍及瑶前村每一个自然村每一条巷道,一半以上的村民都认识一个叫“安组长”的黑黑的中年人。这个叫“安组长”的人,此行目的是:增强村民“造血”功能,帮助村民脱贫致富。
禾水漪旎,流淌着诗意。小路蜿蜒,延续着期盼。瑶前,这个名藏着美玉的小村庄,曾经长久沉默在禾河不息涨落声音里,在脱贫的道路上风雨蹒跚。如今,在省人大机关扶贫工作组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下,熠熠生辉。
[作者简介]
欧阳和德,江西省吉安县扶贫和移民办副主任;邓恢萌,国家统计局江西省吉安县调查队干部。
■ 责任编辑:上官涛
位于禾水河畔的敦厚镇瑶前村人多地少,易涝易旱,是“十二五”期间的重点贫困村。2011年底,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带着“党旗辉映致富路,携手共建新农村”使命驻村扶贫。面对耕地面积人均不足半亩、人均收入只有1980元的现状,如何开展扶贫?有着丰富经验的扶贫工作组组长安云昌开始也有些踌躇和茫然。然而,他们硬是凭着坚韧的意志和艰辛的努力,谱写了定点扶贫的新篇章。
送温暖,鼓信心。瑶前村有8个自然村,9个村小组,共有农户425户,1317人,不少村民生活十分困难。正值新春,工作组第一件事情就是挨家挨户走访贫困户,为每户送上价值1000多元的大米和食油,并与他们亲切交谈,详细了解生产生活情况,鼓励他们坚定信心,战胜困难,尽早脱贫。接着,工作组连续召开县有关部门、敦厚镇、村干部及村民代表四级调研座谈会,与村小组长和村民代表面对面交流,了解村民“我想要干什么,我能干什么,我还缺什么”。在全面摸清村情后,结合吉安县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工作组制定了瑶前村五年帮扶规划和年度计划。
急群众所急。由于电压负荷不足,村民时常遭遇跳闸断电,晚上没光,也看不着电视。工作组第一时间向省电力公司联系,并在县电力公司的协助下,赶在春节前帮助该村改造村级老化电路,把三台变压器从30千瓦更换成全新的100千瓦,让瑶前村家家户户有了实实在在的“春节联欢”。
夯实基础设施。“天晴一块铜,下雨一包脓”,是瑶前村过去交通状况的写照。粮食卖不出,肥料运不来,村民为此吃尽了苦头。扶贫工作组跑省交通运输厅,落实了65万元铺路资金。“现如今满村走都不湿鞋了”,村民比划着,黝黑的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去年5月份涨大水,禾河堤被冲开了一道口,瑶前村民种植的小麦、玉米被淹,排灌设施也遭损毁,300亩的水稻无法耕种。工作组迅速与省水利部门联系,争取了8万元资金修复防洪提和农田排灌设备。去年这片稻田产粮近20万公斤,是历史以来最好的收成。工作组还争取到民政部门灾后重建资金20万元,让全村200多户村民受惠。
发展产业持续“造血”。 瑶前村人均耕地不足半亩,如何发展产业脱贫?工作组首先根据瑶前村近城特点,结合吉安县蔬菜产业规划,制订了“发展集约型的大棚经济作物来提高农民收入”的帮扶策略,首先帮助新建100个蔬菜大棚,期望以点带面,带动全村400户种菜致富。他们还向省农业开发办争取项目资金20万元,用于蔬菜种植所必须的灌溉、电力设施建设。为开拓致富路,工作组还带领村民前往深圳、萍乡、抚州、赣州等地学习考察,扩大视野,增长见识。在深圳茶博会上,安云昌还自掏腰包买茶给大家一起品味。经过多次考察和讨论,村民集体决定开展杜仲茶生产和加工。目前,工作组已争取到20万元生产苗木移栽工作。
载欣载奔鹤颜开。瑶前村有140多位老人,如何让老人们老有所乐、老有所医、老有所学?工作组与省老龄委联系,捐赠了一批价值10余万元的健身器材,并在村里建立了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配备有棋牌室、图书室、影视室、网络室、医务室,医务室有专业设备和专业护士,保证基本医疗不出村。
风雨无阻帮扶忙。省人大办公厅扶贫组的干部安心扶贫,一个月里至少20天吃住在村。“今天一大清早,安组长就到大棚里来了”,毛远鹏带着怜爱的语气说,“西红柿秧育苗成功后,要马上移植到其它成品大棚里,这会儿是节骨眼上,他每天早上都要到棚里转转”,“听说安组长身体不好,还做过心脏搭桥手术,你们可得跟安组长说说,别太辛苦了”,“安组长每天吃食堂,我们想请他到家里吃饭他都不来,怕给我们添麻烦”……瑶前村的村民提起他,和自己家人一样亲切。自驻村扶贫一年来,他的足迹遍及瑶前村每一个自然村每一条巷道,一半以上的村民都认识一个叫“安组长”的黑黑的中年人。这个叫“安组长”的人,此行目的是:增强村民“造血”功能,帮助村民脱贫致富。
禾水漪旎,流淌着诗意。小路蜿蜒,延续着期盼。瑶前,这个名藏着美玉的小村庄,曾经长久沉默在禾河不息涨落声音里,在脱贫的道路上风雨蹒跚。如今,在省人大机关扶贫工作组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下,熠熠生辉。
[作者简介]
欧阳和德,江西省吉安县扶贫和移民办副主任;邓恢萌,国家统计局江西省吉安县调查队干部。
■ 责任编辑:上官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