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共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了全面部署。作为人才的主要培养基地,高等学校应当肩负历史使命,为国家培养更多更好的创新型人才。为此,应积极探索构建和完善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搭建创新型人才培养平台。
关键词: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运行机制
一、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不足之处
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方面依旧存在很多问题,轻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很多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仅仅停留在开设几门创新课程、组建几支创新创业队伍等措施上,没有进一步推动形成系统完整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高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主要依靠专业课教师以及管理人员来负责,缺乏专业人才参与。
二、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构建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多个机制共同作用,本文主要从目标机制和运行机制进行分析。
1.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标机制
培养目标机制主要包含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培养体系和培养目标。培养体系主要包括第一课堂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第二课堂及第三课堂等环节。
理论教学环节主要通过人文社科课程、自然科学、专业课程及创新创业课程等学习自然科学知识、专业知识、创新创业知识。
实践教学环节主要通过物理电工实验、专业实习毕业设计等环节提高基本实验技能、专业基本技能等。第二课堂主要通过校内科技创新及科研、各类学科竞赛、社会实践与调研、创新创业实践等环节提高综合技能。第三课堂主要通过网络课程、网络资源库、网络交流平台等方式为人才培养补充提供多方位获取知识与技能的渠道,为他们提供智力支持。
2.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运行机制
运行机制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尤为关键,是对目标机制的补充,也是整个培养机制的核心。
(1)理论教学体系的构建。目前的课程体系可基本满足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理论要求。但在实际授课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要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创新授课方式方法,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增强理论学习的深度和效果。其次,要在理论学习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如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职业素质、身心素质以及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要结合社会所需、学校和专业实际,开设通识型和专业型创新创业课程。
(2)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对知识的实践应用与创新能力是創新型人才所需的核心素质,因此,实践教学体系在整个机制中显得尤为重要。需要注意的是,该体系培养的不是表面意义上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而是综合能力,是个体发展的一个综合指标,包括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推理分析能力、组合及创新运用能力等,它的核心思想即解决问题。
(3)第二课堂培养体系的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需要整合第一、第二课堂资源,加大融合力度,形成一体化的体系。①体制机制改革。体制机制改革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机构设置;第二是要有专项经费支持;第三是要引入第一课堂的学分制度,鼓励支持第二课堂的开展。②平台建设。平台建设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依托社团、协会等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第二,师资队伍建设,要完善校内专业队伍、校内管理队伍组合与优化,同时要积极扩充校外导师队伍,加大企业导师的引进力度。第三,专业学科建设,要积极依据专业特色,联合校内外师资开展各类学科竞赛。第四,内外资源支持,除了师资队伍,均需积极引进与开展资金支持、校内外交流合作、校内外政策支持等。第五,创客空间建设。这里提到的创客空间不仅仅是指孵化创业项目的平台,创新实验室、创新课堂、创新团队均包含其中。
(4)第三课堂培养体系的构建。第三课堂作为第一、第二课堂的有机补充,主要通过网络课程、网络交流平台等方式为人才培养提供多方位获取知识与技能的渠道,提供智力支持。此外,在大数据时代的今天,数据库建设同样必不可少。
参考文献:
[1]朱君强.关于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思考[J].成才之路,2016(9):20-21.
[2]杨博惠,胡纵宇.国际视野下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特点及规律研究[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1(2):33-34.
关键词: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运行机制
一、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不足之处
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方面依旧存在很多问题,轻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很多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仅仅停留在开设几门创新课程、组建几支创新创业队伍等措施上,没有进一步推动形成系统完整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高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主要依靠专业课教师以及管理人员来负责,缺乏专业人才参与。
二、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构建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多个机制共同作用,本文主要从目标机制和运行机制进行分析。
1.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标机制
培养目标机制主要包含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培养体系和培养目标。培养体系主要包括第一课堂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第二课堂及第三课堂等环节。
理论教学环节主要通过人文社科课程、自然科学、专业课程及创新创业课程等学习自然科学知识、专业知识、创新创业知识。
实践教学环节主要通过物理电工实验、专业实习毕业设计等环节提高基本实验技能、专业基本技能等。第二课堂主要通过校内科技创新及科研、各类学科竞赛、社会实践与调研、创新创业实践等环节提高综合技能。第三课堂主要通过网络课程、网络资源库、网络交流平台等方式为人才培养补充提供多方位获取知识与技能的渠道,为他们提供智力支持。
2.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运行机制
运行机制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尤为关键,是对目标机制的补充,也是整个培养机制的核心。
(1)理论教学体系的构建。目前的课程体系可基本满足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理论要求。但在实际授课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要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创新授课方式方法,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增强理论学习的深度和效果。其次,要在理论学习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如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职业素质、身心素质以及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要结合社会所需、学校和专业实际,开设通识型和专业型创新创业课程。
(2)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对知识的实践应用与创新能力是創新型人才所需的核心素质,因此,实践教学体系在整个机制中显得尤为重要。需要注意的是,该体系培养的不是表面意义上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而是综合能力,是个体发展的一个综合指标,包括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推理分析能力、组合及创新运用能力等,它的核心思想即解决问题。
(3)第二课堂培养体系的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需要整合第一、第二课堂资源,加大融合力度,形成一体化的体系。①体制机制改革。体制机制改革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机构设置;第二是要有专项经费支持;第三是要引入第一课堂的学分制度,鼓励支持第二课堂的开展。②平台建设。平台建设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依托社团、协会等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第二,师资队伍建设,要完善校内专业队伍、校内管理队伍组合与优化,同时要积极扩充校外导师队伍,加大企业导师的引进力度。第三,专业学科建设,要积极依据专业特色,联合校内外师资开展各类学科竞赛。第四,内外资源支持,除了师资队伍,均需积极引进与开展资金支持、校内外交流合作、校内外政策支持等。第五,创客空间建设。这里提到的创客空间不仅仅是指孵化创业项目的平台,创新实验室、创新课堂、创新团队均包含其中。
(4)第三课堂培养体系的构建。第三课堂作为第一、第二课堂的有机补充,主要通过网络课程、网络交流平台等方式为人才培养提供多方位获取知识与技能的渠道,提供智力支持。此外,在大数据时代的今天,数据库建设同样必不可少。
参考文献:
[1]朱君强.关于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思考[J].成才之路,2016(9):20-21.
[2]杨博惠,胡纵宇.国际视野下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特点及规律研究[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1(2):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