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生而不畏死

来源 :中学生百科·成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yinglan2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史铁生转着轮椅“走遍”了地坛,他一遍遍地审问自己生的意义究竟何在。地坛用了十五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隐默地透露着答案。而他现在大概仍在思索,仍会在园子里长久静坐,在朝晖夕阴、树影鸟鸣中寻找关于时间、关于生命的秘密。
  毕竟,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我竟有些羡慕他的残疾。一个作家最深沉的愉悦便是独自安静地思考,十分钟,十小时,十天甚至十年。而残疾的双腿在夺尽一切原属于年轻人的狂热与活力后,又仁慈而慷慨地赐予了史铁生一份宁静,即使那本质上不过是外人施舍的怜悯。一触即发的痛苦使整个世界骤然变得小心翼翼,无人敢接近,即便是母亲。
  而母亲恰恰是这宁静的最大祭品。轮椅的车辙缓缓前进,数十米后的林中总隐约现出一个人影。那便是母亲,默默咀嚼着一切痛苦折磨的人。她明白此时的儿子是易爆品,脆弱得再也经不起打磨;可又怕别的什么会将其引爆——唯有远远跟随着。
  偌大的地坛,满园的苦涩。
  生命在这园中忽然变得安谧、唯美,时间如树影般被夕阳拉长。生命的脚步缓慢得似乎永无止境。我亦渴望如史铁生拥有整座地坛般拥有一座园子,在经不起某次打击后能进去好好躲一躲、想一想。而我没有那福祉,因为我亦不曾经受过等量的罪孽。而生死的问题却始终在脑海中萦绕,如同地坛那模糊的影子在眼前挥之不去。
  我想我不可能比史铁生参透得更深,权且将自己的薄见融入前者的领悟罢。“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我倾心于这样坦诚的语言。也许寻死是为了解脱,为了不再苟延残喘,但“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而这世上畏生者毕竟是少数,更多人畏缩着欲推迟那盛大“节日”的到来。可正如生一样,绝大多数死亦无法选择。尽管广博的自然并不吝啬轮回,切割成段的人生却依然在那节日的"狂欢"时刻让人心如刀割。属于史铁生的那个秋季,当大口吐着血的母亲被抬进救护车,他只能坐在轮椅上看着,手足无措。对于一个废了双腿的人而言,任何一个细微动作都穷奢极侈。即使是握着母亲的手,拥着她的肩头。那段回忆在心口结痂,成了史铁生永远的痛。不知在多年后的某个秋日,凝望满地落槐,一个瘦弱而怯懦的身影倏地闪现,这个早已看淡生死的男人是否仍会潸然泪下。
  母亲耗尽短暂一生,硬是从主宰生死的神灵手中夺回了迷失的儿子。那已不是形式上的降生,而是一种精神的复活。生的光线曾经刺痛双眼,他只渴望在死的黑夜中永恒隐匿。意外地,带着浑身对生的厌恶与烦躁,他竟闯入了一块净土。而地坛缓缓拥其入怀,天地间似乎有一颗无形的心脏在跳动,深沉地召唤着落魄的灵魂。在它面前他只是一个过于淘气的孩子,外出玩得太久,该回家了。他渐渐平静下来,审视园中一切,审视自己的人生。他相信自己一定是做错了什么,否则母亲不会过早地撒手人寰……而母亲虽离去,却又并未远去。走投无路的她,最终选择把自己交给了地坛,借用鸟鸣松影追随每一道车辙,化身落日余晖铺平青砖上每一道坎坷。那对老年夫妇,那位长跑者,那对兄妹……谁能说他们不是母亲的化身呢?透过他们的瞳孔,母亲的生命平静地折射着。一位位路人在史铁生身边匆匆经过,点缀而感化那曾经顽固乖戾的心。只是至亲已逝,生者方恍如初醒。唯有地坛恒久的光影,沉默见证着生命的轨迹怎样艰难延伸。
  而我终于明白死亡何以存在,那是为了托起生命的悲壮与盛大,为了灌溉下一亩生的田园。没有谁能与你完整地度过此生,赐予你生命的人往往最残酷地让你见识死亡的痛。当一切生的迹象褪去,死亡的触角缓缓蔓延,此时的心已经麻木。而我们没有地坛来埋葬汹涌的痛楚,没有洗尽铅华的心境来沉淀迷失的自我。唯有的只剩下自己尚未耗光的命,那伤痕累累的躯壳。于茫然中磨去的时光终于惶恐地被试图追忆,死亡终于不动声色地在生者的舞台登场。台上的谢幕不过用一种残忍的方式来震慑观众的心:在余下的日子损失殆尽之前,站起来做点什么,让人知道你还活着。
  尽管生已经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死亦不是可以讨论的问题,我依然会在深夜感到恐惧。我想象着属于自己的结局会是如何书写,那一天将进行怎样一场盛大的狂欢。那一秒过后闭上的双眼再也睁不开,此后人类无尽的未来都与我无关。浓重的夜色中,未来,生死,始终,这些困扰了人类亿万年的问题总让我沉溺而无助。或许宗教最大的益处便是赐予了人类坚定的信仰。在古老的经书中有关生死的一切困扰都会得到温暖的解答,无需我们再苦苦思索。而地坛又何尝不是一份信仰呢?我亦奢望余下的日子如史铁生般在安静思考中度过,可我并无那份福气。我只是俗人,遵循着既定的轨道,即使把世界走遍也无法使精神生活如史铁生那般的充实。当思维在地坛上空盘旋,他已看清整个世界。而我,还在用近乎幼稚的眼光打量着浩瀚的生死。可笑,能看出什么来?
  还好,这至少说明自己还未堕落,还活着。
  只是这种活法,太悲哀。
  史铁生用半辈子的光阴在地坛里活了一遭。而我们,也还在这尘世间执著不休地跌打滚爬。即使艰难,即使最终灰飞烟灭。正如"一个人质粉碎一场阴谋的最佳方式便是把自己杀死",曾经的求死者报复这世界的最佳方式便是好好活着。生是这世界永恒的欲望,死不过是令欲望不灭的代价。又或许在大千世界中,个体的思考根本无知而可笑;甚至当我们尚来不及作出反应,时间已将一切统统冲走。谈何生死,谈何追求?
  恋生而不畏死,已然是凡人至足境界罢。
  编辑/梁宇清
其他文献
电影《寻找梦幻岛》中的主人公名叫詹姆斯·巴利,是伦敦有名的一位作家,并且有一个善于交际的妻子。平日里,他喜欢去附近的肯辛顿公园创作、遛狗、看看报纸等。因为昨晚的新剧首映令人大失所望,所以他决定去公园找些灵感,带着报纸、他的狗和他挫败的心。是的,当你的作品被喻为“一团垃圾”的时候,那种挫败感是致命的。不过,还好巴利先生仍怀有单纯与乐观。他的写作世界坚不可摧。  巴利先生往长凳上一坐,翻开了报纸。  
期刊
青春这个词,似乎太耀眼,总是那么容易被提及。然而青春究竟是什么,却没有标准答案。许多年前,那个叫郭敬明的人曾给过它一种定义,说青春是一道明媚的忧伤。如同一语道破天机,这道饱含成长滋味的伤于是开始大行其道。  简单的比喻,生生把青春割成两半。然而我们相信,这与个人崇拜无关,与无病呻吟无关,真正割开伤口的刀锋,不是某个人、某句话,而是时间。我们在青春岁月里打马而过,学会长大,明媚或者忧伤,不都是时间给
期刊
电容是现代电子电路的四大组成元素之一。作为一种基础电子元器,电容是节能灯、电视机、收音机、音箱、电脑等的组成部分。电路板上都有电容勤劳的身影。不过电容做事很低调,只从事幕后工作。消费者一般看不见它们。  一般只在物理课程中出现的电容元件,其实还不能称之为电容。它是以两片金属箔做电极,电极上连接着引脚,介质为涤纶或聚苯乙烯。这种结构称为素子。当它穿上化学盔甲之后,它才成为了一个完整的电容。  那为什
期刊
“乖儿子(如果是闺女,千万别跟妈计较),你好!我是你娘,你亲娘,你风华绝代的亲娘……”曾经,以此为开头的一封80后女孩写给未来儿子的信风靡网络。而如果你有机会接触中学生的博客,或者有机会翻开他们的日记本,就会发现类似令人捧腹大笑或者“无言以对”的书信并不少见。他们为“未来的未来”写信或者写日记,或许是纯粹好玩,给枯燥的学习生活增添一点儿私人乐趣,也或许是借此巧妙地表达自己的困惑和对现实的“抗议”,
期刊
2010年高考录取工作结束已经有好几个月了,不过据记者了解,曾因“互掐”而引得舆论哗然的北大、清华至今仍有笔账没有算清。众所周知,每年高考后最热闹的大戏便是北大跟清华的“状元之争”。而今年大概是两大名校都入戏太深,以至于抽身困难。  争议源于各省“状元”纷纷落袋之后,北大率先向媒体发布了“喜讯”:全国各省份文理第一名中,除两成报考香港高校外,六成以上被北大收入囊中。仅隔一天,清华招办也向全国各大媒
期刊
看到这个问题时,很多人一定觉得这也问得太没水平了。不敢给老师取外号,那还算什么学生?事情的确如此,在学校里,没被学生取外号的老师几乎绝迹了。而且深究起来,老师所获得的外号,通常有两种比较有代表性的“深意”,一种是因为太恨,一种是因为太爱。  不过我们今天并不想就事论事说“外号”,而是想聊聊与“老师”有关的作文话题。在仍旧摆脱不了“以分数论英雄”的时代,假设要你在作文里写一位老师,你会把老师写成什么
期刊
在英语中,有个很特别的单词,叫samurai,这个单词,是专门用来称呼日本古代的一个特别的阶级,这个阶级便是日本历史中所独有的一个阶级——武士。我们对于古代的日本,其实了解甚少。除了历史书上大书特书的“遣唐使”之外,武士和忍者大抵是听得最多的一个日本历史词汇,其实忍者也是武士阶级中的一支。  公元1世纪到4世纪,有大批避乱的中国人、朝鲜人,他们沿着不同的道路,或从山东半岛,或从朝鲜半岛,或从江浙沿
期刊
保罗在南非世界杯上展现出来的神迹,已经无需多废话。不过,保罗到底有多神,用数字说话显得更严谨一些。由于水族馆工作人员疏忽或者懒惰,小组赛的预测没有给保罗提供双方打平的选项,那么8场比赛二选一皆准确的概率是1/28,也就是1/256,这是一个相当低的概率。其实,保罗在两年前的欧洲杯期间就开始了占卜生涯。那次,它预测了德国队参加的6场比赛,失手了两次。即便如此,它的职业生涯总成绩也达到了惊人的14猜1
期刊
本期达人档案  姓名:陈文浩(国际象棋二级棋士)  性别:帅哥  年龄:2乘8  星座:天蝎座(11月1日,差点就“光棍节”了,汗!)  学校:广东省东莞中学    从左至右:  东莞市“体彩杯”首届围棋、象棋、国际象棋锦标赛中学男子组国际象棋第一名  莞城区第二届运动会个人第三名  莞城区第二届运动会团体第五名  还记得电影《哈利·波特》里的国际象棋大战吗?身穿铠甲的骑士,高大威猛的战马……明明
期刊
背景提示  自上世纪90年代便落户在山西太原东仓巷的“英雄少年”赖宁的雕像,2011年5月无声无息地消失了。经过民众和媒体积极寻找,终于在较为偏僻的杨家峪街道东沟村找到了。有关人员解释说,把雕像移走是因为“道路狭窄,车辆经过时,经常出现与雕像磕碰现象,同时雕像所在地脏乱,周围全是灰尘和垃圾”,当地要整治环境;而“联系了很多公园和学校,但都被对方拒绝了,找不到愿意接收的场所”,雕像成了烫手山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