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下沉式广场的功能形态构成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vid63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城市的下沉式广场真实而丰富地展现着特定时代中市民的生活方式,研究城市下沉广场的功能空间形态构成有助于我们从总体把握社会对民用公共建筑的设计要求,从而明确下沉式广场在总平面规划及建筑综合体中的设计方向。本文通过对城市下沉式广场基本功能要素的概况介绍,意图归纳出下沉广场的组织结构脉络以期指导实践。
  关键词:下沉式广场;功能要素
  中图分类号:TU753.65 文献标识码:A
  正文:
  城市下沉式广场功能空间形态构成的要素主要包括功能要素和空间形态要素两部分。功能要素是下沉广场作为城市公共空间而存在的基础,是下沉广场形成的前提和起因;而空间形态要素是功能要素的空间载体,构成下沉广场的实体形态,保证其各项功能正常运转。
  城市空间类型的存在依赖于使用功能,而多种功能的综合使用则提供了城市空间活跃的生命力。尽管下沉广场具有多功能复合性的发展趋势,但影响其功能构成的独立要素并不难梳理,可归纳为以下类别:
  一、交通功能
  下沉式广场通过空间立体化的处理方式,结合地下与地面空间,合理解决交通导向及市民对公共场所的活动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客车分流
  在客流及车流量庞大的城市中心区或客运站枢纽处,下沉式广场利用垂直方向的空间高差形成不同标高的平面交通网络,疏导各项交通类型之间的交叉干扰,实现客流车流各行其道,缓解城市中心交通压力,形成城市交通核心空间。
  (二)便捷通达
  城市空间场所的通达性取决于其所能提供的从某一地点快速到达另一地点的路线长短。下沉广场作为地面上下空间的衔接体,可提供多层面的立体通达方案:
  1.地面交通组织:下沉广场是城市交通组织的重要节点,在总平面规划中应将其置于区域中心并与周边建筑、场地及公交站等紧密联系,从而快速集散地面客流,缓解市中心客流高密度压力。
  2.地下交通组织:城市下沉式广场通常与地铁商业结合设计,并多作为城市地下铁的出入口来引导客流。通常在设计时将丰富而极具吸引力的小型商铺或餐饮布置与下沉广场之中,以满足市民多样化的休闲心理需求,同时为地面客流提供有效的分流措施,提高下沉广场使用率。
  (三)客流导向
  城市下沉式广场通常与城市地下轨道交通系统相连,地铁为广场及与之结合的商业建筑带来大量客流,通过总体规划及建筑设计等手段,将客流按照动线次序合理安排与建筑物内外,间接为下沉广场内的各项活动提供客源支持,保障下沉广场社会经济文化价值的实现。
  二、商业功能
  城市广场由早期作为精英阶层社会交往及统治阶级展示权威的场所,逐渐演变出兼作集市的多重功能,随着商业手工业的发展,广场的功能逐步由单一转向复合,其中商业功能占据越来越高的比重。一方面,现代下沉式广场通常与城市地下轨道交通相衔接,合理的商业功能开发可以充分利用轨道交通带来大量的客流,提高广场运营效率、挖掘广场的潜在经济价值;另一方面,下沉广场内的市民交往活动需要适量商业要素的服务与支持,以满足市民活动的多样化需求,体现广场的人文精神。此外,商业功能要素的合理配置可以提高市民活动的多样性,增添下沉广场作为公共活动空间的场所氛围。
  三、文化功能
  社会交往的本能愿望以不同的形式存在于各个时代的人群之中,这种愿望是促进文明发展的基本动力,人们需要一个公共的空间来自我展示与交流,城市广场便是这种社会公共生活需求的产物。当代社会交往活动通常是有组织的,而下沉广场空间的开放特性符合其公共性要求;下沉广场空间的围合构图则是人们共同归属的象征,因而下沉广场总是作为组织各种宣传活动的舞台传播社会文化。
  四、休闲功能
  当下沉式广场因其独立的形态成为彰显现代社会活动休闲性的一个重要设计元素,下沉广场自我围合的形态特征和空间的下沉、跌落有效地隔绝了视线干扰和噪声污染,在喧嚣的都市环境中偏安一隅,满足居民对休闲环境气氛的需求。因此下沉广场的建设应充分发挥其独特的空间形态,合理布置座椅、建筑小品等公共服务设施,让人们在下沉广场中感到舒适、踏实、建立感情,进而成为与城市居民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
  五、景观功能
  城市景观是城市空间与物质实体的外在表现,是影响外部开放空间优劣的基本要素。下沉广场的景观往往会作为城市或区域的象征与标志,成为吸引人们进入广场的最直接因素。因此下沉广场的景观设计应从广场的空间环境及功能空间形态入手,在结合自身空间形态特点的基础上,通过展现地域材质、表达历史文脉、反映时代气息等多种方式,创造兼具独特景观个性及满足市民各种交往活动需求的景观环境,为城市塑造一个充满生机的开放空间节点。
  六、采光、通风等功能
  城市下沉式广场作为地下与地上的过渡空间,一方面,可以打破地下空间的封闭感,使置身于其中的人们可暂时摆脱地面拥挤的人群和繁忙的交通;另一方面,下沉广场作为地下空间的中庭,可以为封闭暗淡的地下空间增加采光和自然通风。同时,空间尺度适当、设计装饰亲切、光线过渡柔和的出入口,会使人忘记进入地下的意识,甚至成为上下空间自然过渡的有效诱导空间。许多下沉广场总是伴随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而建设,对地下空间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结语:
  下沉廣场因其空间构成感强为建筑师所深深喜爱,并且作为高密度中心城区的城市开放空间的手法被越来越广泛地采纳。现代城市下沉广场既是交通的枢纽空间,也是人们交往、观赏、娱乐和休憩等活动的重要城市公共空间,其规划目的就是使人们方便舒适地进行多种室外活动,因而下沉广场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归根结底就是要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满足市民的多样化生活休闲需求。
  参考文献:
  1耿永常.城市地下空间建筑.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1.
  2赵晓光 党春红.民用建筑场地设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3[美]克莱尔·库珀·马库斯,卡罗林·弗朗西斯著;俞孔坚,孙鹏,王志芳等译.人性场所——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其他文献
摘要: 研究了38CrMoAl钢中粒状贝氏体对渗氮层性能的影响,指出,粒状贝氏体的存在会使氮化层表面形成脆性针状氮化物,导致渗层表面发生剥落。而晶粒细化会使脆性改善,同时使渗层的硬度梯度更加平缓。  关键词:38CrMoAlA钢;粒状贝氏体;渗氮层  中图分类号:TG142.3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前言  38CrMoAl钢是一种中碳合金钢,广泛应用于重要结构件的制造。由于该材料含铝
【摘要】针对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防雷现状存在的技术问题,提出专向研究与改造,为加强接触网的防雷水平,降低电气事故发生的概率,提供了技术支撑和设备选择上的意见建议。  【关键词】接触网防雷  中图分类号:U225.4+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接触网是架设在电气化铁道沿线上为电力机车提供特殊供电形式的输电线路,完成牵引变电所降压电流的传输过程,电力机车直接从接触网上获取电流,进行第二次降压整流为
摘要:住宅结构设计是一项繁重而又责任重大的工作,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安全、适用、经济和合理性。为确保住宅设计质量能上一个台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住宅结构设计中的常见问题加以防范,包括结构设计人员应参与住宅建筑的概念设计,结构计算及构造应满足规范要求,避免因地基沉降或不均匀沉降引起的构件开裂或破坏等等。  关键词:结构设计;常见问题;防范  中图分类号: TU31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目
摘要:本文浅析了双级推料离心机的使用原理,与双级推料离心机在水合肼蒸发除盐的工艺,及这种工艺会带来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目前双级推料离心机性能不断的稳定,蒸发除盐的技术也随着经验技术的总结,工艺也得到很大的成果,然后分析出目前出现的问题与找到解决的办法是解决蒸发除盐过程的穿料,是一段长期改进,长期总结的复杂工艺过程。  关键字:双级推料离心机;离心机;水合肼;蒸发除盐;穿料;  中图分类号:TQ04
摘 要: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城市化进程的逐步加快,旧城更新、历史街区保护逐渐成为大众所关注的焦点。而回民社区一方面是一个位于旧城中的历史街区,另一方面,它又是一个回族穆斯林的居住社区,有着独特的穆斯林居住文化。但目前回族聚居区的社区感、归属感正在减弱,整个社区的文化正在走向衰落。本文正是针对这种现状,以城市回民社区的公共建筑——清真寺为切入点,梳理了清真寺建筑与回民社区的关联性,发掘出清真
摘要:随着全国各地住宅工程从规模到数量的几何式增长,住宅工程房屋出现的墙体裂缝和外墙渗漏等问题也日益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之一,现就普通住宅易产生的几种外墙渗漏的原因及防治措施作一简述。  关键词:建筑工程渗漏外墙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K826.1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外墙渗漏原因分析  1.1目前的住宅工程,框架结构中起围护作用的外墙砌体使用的基本上为非承重空心砖,空心砖由于壁薄
摘要:结合工程实例,对某五星级酒店暖通空调系统的冷热源、空调风系统、空调水系统、防烟排烟系统的设计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暖通空调系统;风系统;水系统;防烟排烟系统;设计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工程概况  项目定位为国际五星级酒店,总建筑面积约4.94×104 m2 。酒店地下2层,地上20层(首层为裙房,其他层为塔楼)。地下2层为设备间(包括制冷机房、换热机房
摘要:土坝是我国水利工程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建筑物之一,它具有造价低、结构简单,对自然条件适应性强,施工管理简单等优点。在我国许多中小型土坝建于五六十年代,在当时对经济技术条件匮乏的情况下所建的土坝,多数存在着不同程度质量问题和年久失修。本文对土坝中突出的,老化病害,通过现场调研,对土坝的病害机理及防治措施进行了探讨、研究,针对现有的土坝病害防治措施等方面的现状,根据有关规范规程要求,当前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