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们常常爱说:“光阴似箭,岁月如梭。”实际上,就是在说,时间过得太快啦,经常在我们不经意间,就悄无声息地溜走了。所以,孔夫子他老人家,也曾经站在河岸上,望着那川流不息的河水,感叹地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不知不覺间,《现代艺术》从创刊到现在,已走过了二十年的岁月。二十年,一个牙牙学语的婴孩,也长成正青春的年轻人了,阳光、朝气。
翻开摆放在书桌上的《现代艺术》,一页又一页,不禁勾起了我的连绵思绪……
这本《现代艺术》杂志,还是与我有些渊源的。当然,这必须要从杂志的总编辑蒲秀政先生说起,否则故事就摆不下去了。记忆回到了二十多年前,那时我在成都市政协担任常委,经常就艺术方面的宣传报道与秀政兄多有接触,知道他因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结交了不少文艺家,并同他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所以,在蒲秀政先生担任《现代艺术》总编辑一职时,方能如鱼得水,游刃有余,得到众多艺术界朋友的支持、配合、参与。众人拾柴火焰高,杂志也因此愈办愈好,社会影响日益扩大。当然,此是后话不提。
《现代艺术》改版后,我和秀政兄的交往就更多了,也更真切地了解他在编务、策划、活动、推广方面所付出的心血与努力,其中的艰辛自不待言。
一本杂志的创办,是离不开人的。从刊物的总体规划,到编者与作者的交往,林林总总诸多方面的问题,都和人息息相关,疏忽不得。《现代艺术》在这个方面处理得相当好。杂志与人,可以说是星月交辉,演绎出多少感人的故事,也催发了多少传奇,更是激励了多少艺术家披星戴月,不畏艰险,勇猛精进,跋涉在探骊求真的征途上。
山因画活,云为诗留。《现代艺术》因为聚集了人才,吸引了大量的读者,所以人气特别旺盛,办得红红火火,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而人物因《现代艺术》得以彰显,崭露头角,二者不可或缺。杂志是展现人生旅程的一个重要平台,作为过来人,我是深有感触。
以下聊记二三,足证吾所言不虚。
作为《现代艺术》的总编辑,蒲秀政先生是很称职的。他的工作认真细致,思路开阔,遇事总是走在前面,但凡组稿、采访,俱是周密安排,助理、工作人员按部就班依照程序进行之后,亦必亲自过问,以免有所疏漏。此则参与诸人当自可知,而我亦感同身受。
一日,秀政兄率工作人员,专程来到我的工作室。落座问候奉茶毕,即开始了解我的艺术思想、从艺经历,一问一答。他问得仔细,我答得认真,沟通得很好。我虽然是搞书法的,但我的艺术思想却是贯通儒、释、道三家,并以经学为引、史学为证。采访之难,在于与对话者信息上的沟通不易。这点,秀政兄做得较好,由此及彼可见一斑。
2019年,《现代艺术》杂志社举办的“‘文艺百家’工程·文艺讲坛”(总第18期),邀请我在成都大学师范学院学术厅,进行了一次题为《书法创作与欣赏》的讲座。面对听众,我分别从“作品与欣赏者、从书法中欣赏什么”两个方面说开去,把作品、作者与欣赏者连接起来,谈三者之间的关系:有作品才有欣赏者,有欣赏者才能发现作品的内在价值,二者互为依托,相辅相成。这其间涉其到生命意识、气度情怀、人文内涵与精神境界。讲座最后,与现场听众进行了互动、交流。两个小时左右的讲座,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讲座下来后,杂志社又根据录音整理,把讲座内容刊登在《现代艺术》上,并在年底推出全年“文艺讲坛”特辑,不仅延续了讲座后期影响,而且巩固了其文化成果。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对我个人的推介,《现代艺术》可谓是不遗余力。
作为一个上世纪80年代初,就参与全国各类重大书法活动的作者来说,我在四川已经可以算是一个艺术界的老人了。但仅此而已,显然是不够的。四川艺坛,应该源源不断地发现与推出新秀,或者虽有功力,但因各种条件的限制,尚未能被社会认知的部分作者。为此,我正在不懈努力。
有一位名叫万成的朋友,自幼就喜爱绘画与书法,并且长期习练武术,有一身好功夫。可谓是文武双修,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因其人颇为低调,又敝帚自珍,不显山露水,自不为外人所知。他的一些知交,觉得埋没了人才,就想为他出一本书画作品集,又晓得我认识他,于是齐来邀我作序。我本不善为人作序,然盛情难却,只能知难而上,把我对斯人的交往与认知写进了序言中,以应所嘱。后来,我想应该作一个更加广泛的宣传与推介。于是想到了《现代艺术》,并且把这个想法告诉了蒲秀政总编辑。秀政兄听闻此事后,欣然同意了我的建议,及时在《现代艺术》文艺期刊网上做了《艺海求真——万成艺术赏析》的推介。万成及其朋友了解这件事的前前后后,都非常感动。同时也鼓励了更多的艺术爱好者。也因为此,《现代艺术》成为了广大艺术家与众多热爱艺术、热爱传统文化者的良师益友和知音。
我与《现代艺术》,因蒲总编辑而结缘。也因之见证了《现代艺术》这些年走过的既有风雨也有彩虹的历程。回顾过往,心生无限感慨!只有用手中这支笔,记下这些曾经的点滴,借以纪念《现代艺术》二十周年之庆,并祝福2020。愿《现代艺术》砥砺前行,传承初心之志,以今天正青春的状态,在路上再谱艺术之美的弦乐,在明天不断推出优秀文艺人才和作品,为文艺兴川,为文艺强国吹响新的进军号角。
不知不覺间,《现代艺术》从创刊到现在,已走过了二十年的岁月。二十年,一个牙牙学语的婴孩,也长成正青春的年轻人了,阳光、朝气。
翻开摆放在书桌上的《现代艺术》,一页又一页,不禁勾起了我的连绵思绪……
这本《现代艺术》杂志,还是与我有些渊源的。当然,这必须要从杂志的总编辑蒲秀政先生说起,否则故事就摆不下去了。记忆回到了二十多年前,那时我在成都市政协担任常委,经常就艺术方面的宣传报道与秀政兄多有接触,知道他因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结交了不少文艺家,并同他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所以,在蒲秀政先生担任《现代艺术》总编辑一职时,方能如鱼得水,游刃有余,得到众多艺术界朋友的支持、配合、参与。众人拾柴火焰高,杂志也因此愈办愈好,社会影响日益扩大。当然,此是后话不提。
《现代艺术》改版后,我和秀政兄的交往就更多了,也更真切地了解他在编务、策划、活动、推广方面所付出的心血与努力,其中的艰辛自不待言。
一本杂志的创办,是离不开人的。从刊物的总体规划,到编者与作者的交往,林林总总诸多方面的问题,都和人息息相关,疏忽不得。《现代艺术》在这个方面处理得相当好。杂志与人,可以说是星月交辉,演绎出多少感人的故事,也催发了多少传奇,更是激励了多少艺术家披星戴月,不畏艰险,勇猛精进,跋涉在探骊求真的征途上。
山因画活,云为诗留。《现代艺术》因为聚集了人才,吸引了大量的读者,所以人气特别旺盛,办得红红火火,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而人物因《现代艺术》得以彰显,崭露头角,二者不可或缺。杂志是展现人生旅程的一个重要平台,作为过来人,我是深有感触。
以下聊记二三,足证吾所言不虚。
作为《现代艺术》的总编辑,蒲秀政先生是很称职的。他的工作认真细致,思路开阔,遇事总是走在前面,但凡组稿、采访,俱是周密安排,助理、工作人员按部就班依照程序进行之后,亦必亲自过问,以免有所疏漏。此则参与诸人当自可知,而我亦感同身受。
一日,秀政兄率工作人员,专程来到我的工作室。落座问候奉茶毕,即开始了解我的艺术思想、从艺经历,一问一答。他问得仔细,我答得认真,沟通得很好。我虽然是搞书法的,但我的艺术思想却是贯通儒、释、道三家,并以经学为引、史学为证。采访之难,在于与对话者信息上的沟通不易。这点,秀政兄做得较好,由此及彼可见一斑。
2019年,《现代艺术》杂志社举办的“‘文艺百家’工程·文艺讲坛”(总第18期),邀请我在成都大学师范学院学术厅,进行了一次题为《书法创作与欣赏》的讲座。面对听众,我分别从“作品与欣赏者、从书法中欣赏什么”两个方面说开去,把作品、作者与欣赏者连接起来,谈三者之间的关系:有作品才有欣赏者,有欣赏者才能发现作品的内在价值,二者互为依托,相辅相成。这其间涉其到生命意识、气度情怀、人文内涵与精神境界。讲座最后,与现场听众进行了互动、交流。两个小时左右的讲座,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讲座下来后,杂志社又根据录音整理,把讲座内容刊登在《现代艺术》上,并在年底推出全年“文艺讲坛”特辑,不仅延续了讲座后期影响,而且巩固了其文化成果。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对我个人的推介,《现代艺术》可谓是不遗余力。
作为一个上世纪80年代初,就参与全国各类重大书法活动的作者来说,我在四川已经可以算是一个艺术界的老人了。但仅此而已,显然是不够的。四川艺坛,应该源源不断地发现与推出新秀,或者虽有功力,但因各种条件的限制,尚未能被社会认知的部分作者。为此,我正在不懈努力。
有一位名叫万成的朋友,自幼就喜爱绘画与书法,并且长期习练武术,有一身好功夫。可谓是文武双修,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因其人颇为低调,又敝帚自珍,不显山露水,自不为外人所知。他的一些知交,觉得埋没了人才,就想为他出一本书画作品集,又晓得我认识他,于是齐来邀我作序。我本不善为人作序,然盛情难却,只能知难而上,把我对斯人的交往与认知写进了序言中,以应所嘱。后来,我想应该作一个更加广泛的宣传与推介。于是想到了《现代艺术》,并且把这个想法告诉了蒲秀政总编辑。秀政兄听闻此事后,欣然同意了我的建议,及时在《现代艺术》文艺期刊网上做了《艺海求真——万成艺术赏析》的推介。万成及其朋友了解这件事的前前后后,都非常感动。同时也鼓励了更多的艺术爱好者。也因为此,《现代艺术》成为了广大艺术家与众多热爱艺术、热爱传统文化者的良师益友和知音。
我与《现代艺术》,因蒲总编辑而结缘。也因之见证了《现代艺术》这些年走过的既有风雨也有彩虹的历程。回顾过往,心生无限感慨!只有用手中这支笔,记下这些曾经的点滴,借以纪念《现代艺术》二十周年之庆,并祝福2020。愿《现代艺术》砥砺前行,传承初心之志,以今天正青春的状态,在路上再谱艺术之美的弦乐,在明天不断推出优秀文艺人才和作品,为文艺兴川,为文艺强国吹响新的进军号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