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与爱好者的良师益友

来源 :现代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bywbyt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们常常爱说:“光阴似箭,岁月如梭。”实际上,就是在说,时间过得太快啦,经常在我们不经意间,就悄无声息地溜走了。所以,孔夫子他老人家,也曾经站在河岸上,望着那川流不息的河水,感叹地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不知不覺间,《现代艺术》从创刊到现在,已走过了二十年的岁月。二十年,一个牙牙学语的婴孩,也长成正青春的年轻人了,阳光、朝气。
  翻开摆放在书桌上的《现代艺术》,一页又一页,不禁勾起了我的连绵思绪……
  这本《现代艺术》杂志,还是与我有些渊源的。当然,这必须要从杂志的总编辑蒲秀政先生说起,否则故事就摆不下去了。记忆回到了二十多年前,那时我在成都市政协担任常委,经常就艺术方面的宣传报道与秀政兄多有接触,知道他因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结交了不少文艺家,并同他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所以,在蒲秀政先生担任《现代艺术》总编辑一职时,方能如鱼得水,游刃有余,得到众多艺术界朋友的支持、配合、参与。众人拾柴火焰高,杂志也因此愈办愈好,社会影响日益扩大。当然,此是后话不提。
  《现代艺术》改版后,我和秀政兄的交往就更多了,也更真切地了解他在编务、策划、活动、推广方面所付出的心血与努力,其中的艰辛自不待言。
  一本杂志的创办,是离不开人的。从刊物的总体规划,到编者与作者的交往,林林总总诸多方面的问题,都和人息息相关,疏忽不得。《现代艺术》在这个方面处理得相当好。杂志与人,可以说是星月交辉,演绎出多少感人的故事,也催发了多少传奇,更是激励了多少艺术家披星戴月,不畏艰险,勇猛精进,跋涉在探骊求真的征途上。
  山因画活,云为诗留。《现代艺术》因为聚集了人才,吸引了大量的读者,所以人气特别旺盛,办得红红火火,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而人物因《现代艺术》得以彰显,崭露头角,二者不可或缺。杂志是展现人生旅程的一个重要平台,作为过来人,我是深有感触。
  以下聊记二三,足证吾所言不虚。
  作为《现代艺术》的总编辑,蒲秀政先生是很称职的。他的工作认真细致,思路开阔,遇事总是走在前面,但凡组稿、采访,俱是周密安排,助理、工作人员按部就班依照程序进行之后,亦必亲自过问,以免有所疏漏。此则参与诸人当自可知,而我亦感同身受。
  一日,秀政兄率工作人员,专程来到我的工作室。落座问候奉茶毕,即开始了解我的艺术思想、从艺经历,一问一答。他问得仔细,我答得认真,沟通得很好。我虽然是搞书法的,但我的艺术思想却是贯通儒、释、道三家,并以经学为引、史学为证。采访之难,在于与对话者信息上的沟通不易。这点,秀政兄做得较好,由此及彼可见一斑。
  2019年,《现代艺术》杂志社举办的“‘文艺百家’工程·文艺讲坛”(总第18期),邀请我在成都大学师范学院学术厅,进行了一次题为《书法创作与欣赏》的讲座。面对听众,我分别从“作品与欣赏者、从书法中欣赏什么”两个方面说开去,把作品、作者与欣赏者连接起来,谈三者之间的关系:有作品才有欣赏者,有欣赏者才能发现作品的内在价值,二者互为依托,相辅相成。这其间涉其到生命意识、气度情怀、人文内涵与精神境界。讲座最后,与现场听众进行了互动、交流。两个小时左右的讲座,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讲座下来后,杂志社又根据录音整理,把讲座内容刊登在《现代艺术》上,并在年底推出全年“文艺讲坛”特辑,不仅延续了讲座后期影响,而且巩固了其文化成果。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对我个人的推介,《现代艺术》可谓是不遗余力。
  作为一个上世纪80年代初,就参与全国各类重大书法活动的作者来说,我在四川已经可以算是一个艺术界的老人了。但仅此而已,显然是不够的。四川艺坛,应该源源不断地发现与推出新秀,或者虽有功力,但因各种条件的限制,尚未能被社会认知的部分作者。为此,我正在不懈努力。
  有一位名叫万成的朋友,自幼就喜爱绘画与书法,并且长期习练武术,有一身好功夫。可谓是文武双修,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因其人颇为低调,又敝帚自珍,不显山露水,自不为外人所知。他的一些知交,觉得埋没了人才,就想为他出一本书画作品集,又晓得我认识他,于是齐来邀我作序。我本不善为人作序,然盛情难却,只能知难而上,把我对斯人的交往与认知写进了序言中,以应所嘱。后来,我想应该作一个更加广泛的宣传与推介。于是想到了《现代艺术》,并且把这个想法告诉了蒲秀政总编辑。秀政兄听闻此事后,欣然同意了我的建议,及时在《现代艺术》文艺期刊网上做了《艺海求真——万成艺术赏析》的推介。万成及其朋友了解这件事的前前后后,都非常感动。同时也鼓励了更多的艺术爱好者。也因为此,《现代艺术》成为了广大艺术家与众多热爱艺术、热爱传统文化者的良师益友和知音。
  我与《现代艺术》,因蒲总编辑而结缘。也因之见证了《现代艺术》这些年走过的既有风雨也有彩虹的历程。回顾过往,心生无限感慨!只有用手中这支笔,记下这些曾经的点滴,借以纪念《现代艺术》二十周年之庆,并祝福2020。愿《现代艺术》砥砺前行,传承初心之志,以今天正青春的状态,在路上再谱艺术之美的弦乐,在明天不断推出优秀文艺人才和作品,为文艺兴川,为文艺强国吹响新的进军号角。
其他文献
苦难磨砺意志 勤奋改变命运  1973年的一个早晨,四川中江县仓山镇朝龙寺山脚下的一个林姓农户家里再添新丁。随着三儿的降临,愁云也随之而来,口粮本就欠缺,这样一来生活就更加紧张了。无奈的父亲看着初升的太阳,轻轻地说,三娃就叫晓东吧。在林晓东八个月时生父就去世了,贤惠的母亲含辛茹苦地将他和哥哥姐姐三人拉扯大。父亲走了,家更艰难了。此时,邻村一个青年不顾家族的反对和世俗的眼光,毅然决然地走进了这个四口
伍平《刘光第诗》行书 236cm×105cm 2019年  伍平  1977年3月出生,四川富顺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富顺县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作品曾获四川省第七届书法篆刻新人新作展优秀奖、﹁文化森茂杯﹂全国优秀书法作品展﹁优秀奖﹂、龙乡墨韵·第五届全国教师书法作品展二等奖、全省第三届﹁群星璀璨﹂群文美术書法摄影展三等奖等。
四川省杂技艺术家协会副主席,宜宾市酒都艺术研究院二级演员、副院长,宜宾市杂技艺术家协会主席,宜宾市文联第四届副主席。2014年,担任艺术总监的杂技魔术人偶剧《红鼻子和妞妞马戏团》荣获四川省“五个一工程奖”、四川省第三屆“文华奖优秀剧目奖”,个人荣获宜宾市“优秀文艺家”称号;2015年,编导的《花语嫣然 女子柔术》获四川省曲艺杂技木偶皮影比赛编导奖、第八届四川省巴蜀文艺奖杂技类金奖。  推荐理由  
春雨滴答,轻声呼唤着沉睡的种子;春雷轰隆,大声呼喊着想要发芽的种子。野花、小草害羞地推开窗户,小心地探出头来,开始了成长的路程。  老熊洞口的迎春花开了,对还在冬眠的老熊大喊:“春開来啦,快去修修你那破旧的蜜罐子吧!”老熊揉了揉它睡眼蒙眬的眼睛,打着哈欠伸着懒腰问道:“你怎么知道春天来了?”迎春花嘻嘻地笑着,调皮地说道:“我就是春天的使者啊!”  春天的太阳暖暖的,阳光洒在结冰的河面上,一天,两天
建国后蜀绣艺术的发展令人瞩目,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对蜀绣的欣赏评价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六十年代初期到现在一直存在分歧。分歧之一就是关于蜀绣作品的继承与创新问题。  继承是指继承优秀的传统针法,在对待传统针法绣技问题上,有些同志看到的仅是明、清,特别是晚清的工艺作品,又有些同志一提到传统针法技艺就是汉唐,似乎只有汉、唐的刺绣作品简洁、浑厚、朴素、大方的风格才是民族刺绣工艺的精华。我个人认为这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会员、中国山水画研究院副院长、四川省美术家协会艺委会委员、西藏文学艺术研究院研究员、西藏自治区美术家协会理事、成都工笔画院副院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蓝天书画院副院长。  我认为朵而基山水画中第一个值得注意的是,他没有千人面,而是非常独到,非常个性化的去认识客观世界,非常个性化的去探索未知。  他致力于現代和古典的沟通,中西方法的交融。他以时代的审美观念,理解东
陈云华做事有个特点,便是瞄准目标,心无旁骛。在他学习竹编之初,青神的竹编人很多,而竹编技艺也大多体现在实用性上。他细心地看、用心地学,常常以为别人编椅子、扫帚、簸箕等生活用品练手,用十年时间,他成为当地优秀的竹编人。  1984年,陈云华在青神开办了首期竹编培训班,开始教授竹编技艺。随后两年多的时间,他对全县30余种竹资源进行了调查,并拍摄了上千幅照片。同时,遍访了县内外著名篾匠,学习和钻研磨刀、
他将西洋画中的大块用色、层次处理、留白手法大胆地加以运用,故其无论笔下的牡丹还是紫藤、葡萄以及万花百鸟,都显得大气淋漓、生机勃勃、艳丽夺目,但又华而不俗。观其大作,他独特的艺术风貌已逐渐形成并逐渐展露,深得行家的好评与藏家的青睐。  指尖携着画笔细细划过,柔软的弧度散散几笔,这只鸟犹如栖息在观者肢体上,那朵花犹如盛开在人们心田上,有着平淡到惊艳的赞叹。在每一个晨起,每一处角落,静静地斟酌,所有的平
字尉龄,1968年出生于贵阳,祖籍重庆江北。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中国画学会理事,四川蜀山画院副院长,四川省政协书画研究院画师,北京巴蜀书画艺术研究院特聘艺术家,成都山水画会理事。  时间真的很匆匆,丁酉年一过去,戊戌年又至。与徐鹏相识已有数年,流走的是歲月,沉淀的却是交情和友谊。  徐鹏是“朴园八俊”成员,也是团队中的“有心人”。他眼界开阔,深究传统文化精髓。由于对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