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初中英语课堂充满情趣

来源 :中学文科·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aodedaoc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生年龄大都在12—15岁之间,他们既有好奇、向上、不甘落后的一面,又有调皮、好动、我行我素的一面。如果教学中忽视这些特点,单纯沿用传统呆板的“注入式”、“填鸭式”教学,会使他们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因而也就谈不上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并保持它,使之成为他们学习的动力,正是情趣教学考虑的出发点。
  
  一、优化师生关系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一种真诚的理解和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的课堂气氛。”
  教师应充分运用“亲其师,信其道”的心理效能,把微笑带进课堂,把尊重和信任传递给学生,只有学生和教师之间有了相互的尊重和信任,才会有一种宽松和谐的教学及学习氛围。所以,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掌握其兴趣、爱好、喜怒哀乐情绪的变化,时时处处关心学生、尊重学生,有的放矢地帮助学生,让自己在学生的眼中不仅是一位可敬的师长,更是他们可亲可近的朋友。当然,这并非说他们的缺点不可批评,可以听之任之,而是批评和表扬要出于同一个目的——爱护他们。因而批评的方式比批评本身更重要。从内心让他们感到教师的批评是诚挚的爱、由衷的爱护和帮助。这样师生才能关系和谐、感情融洽,才能使学生产生良好的学习心态,兴趣盎然地进行学习。
  
  二、创设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
  
  学英语是需要环境的,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情趣。教师要以满腔的热情,全心地投入课堂教学,仪表要洒脱,精神要饱满,表情要轻松、愉快,目光要亲切,态度要和蔼,举止要大方、文雅,言谈要简洁,语言要纯正、地道、流利,书法要规范、漂亮,版书设计要合理、醒目等。教师要尽量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为学生学习创造一种轻松的、和谐的课堂气氛。教师可以运用各种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其注意力,这样才能创造出轻松的氛围。
  
  三、丰富教学手法
  
  单一的教学方法是乏味的。即使是一个好的方法。经常用也会失去它的魅力。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保持学生的兴趣、巩固学生的兴趣,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方法。这就要求教师付出心血,不断地探索,不断地追求。在多年的英语教学中,我利用“画”、“唱”、“演”、“玩”等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画”。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这是一种最直观、最有效的教学手段。因为它具备特有的信息沟通作用,能提示语言与事物之间的本质联系,且可以提高学生学英语的浓厚兴趣,教学效果也比较好。具体方法是:(1)首先,教师举着自己的画边问边答。例如:要教学“苹果”这个单词,教师就可以指着画提问“What’s this?”“It’s an apple,”反复指着画多说几遍“apple”,这时学生一看就会明白,然后教师又可让学生们拿出自己先画好的“苹果”卡片来进行两人间的问答练习。(2)边画边操练。就是让学生根据老师的画,一步步进行口头操练。例如:教师在黑板上画某样物品,没画完的时候就让学生猜教师画的是什么,学生可能会有很多答案,教师给予否定,最后完成图画,并告诉他们正确答案。虽然学生第一次没猜到,但在他们的发言中不知不觉地操练了一般疑问句:Is this a…
  “唱”。英语歌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增添浓厚的趣味,还能加深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感情。如:有学生过生日时,教师就可以和同学们一起给他(她)唱生日歌,这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热爱集体的思想。
  “演”。表演是一种让学生熟练掌握句型和课文、增强运用学过词的能力、提高口语表达水平的有效活动。在介绍课文时,教师进行示范表演,是一种导人新课常见的教学方法。学生喜欢看教师表演,教一些动词时,教师可边做动作边板书新单词。这样学生的兴趣就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了。
  “玩”。中学生喜欢游戏,他们对游戏不仅兴致勃勃,而且会在游戏中充分表现自己的机智。在英语教学中适当地引进游戏,可以使学生在十分自然的情景中学会单词、句型,掌握一定的语言材料,还可以发挥学生使用语言的积极性和独立性。可以经常让学生在课堂上做些猜词游戏、填词游戏、捉迷藏等。总之,游戏能够有效地防止学生疲劳和产生厌倦情绪,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
  
  四、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感
  
  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在学习中的闪光点,适时地表扬鼓励。比如一段好的对话、一次测验的好成绩,都可以成为促进英语学习及其他方面成功的契机和内驱力。在课堂上,教师要经常用鼓励性语言,有时甚至还可以借用学生的掌声进行鼓励。“十次批评,不如一次表扬。”多次的刺激,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乐趣,进而产生兴趣,激励学习动机。
  总之,在英语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英语知识,而且要教会学生一种学习方法。要引导有术,激发有方,让教师教得有趣,学生学得愉快。
其他文献
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有句名言:“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高中美术欣赏课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情操,促使其全面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同时在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训练学生具备一双发现美的眼睛等方面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比拟的独特性和优越性。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使其不局限于事物的形式,不拘泥于传统的束缚,敢于幻想,敢于疑问,敢于创新,从而具备一双发现美、挖掘美、创造美的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教学是整个高中历史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人类历史发展中,涌现出一大批重要历史人物,他们是特定时代的产物,又以其各自充满个性的活动,从不同方面有力影响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了解这些历史人物及其主要活动,探究他们与时代的相互关系,科学地评价其在历史上的作用,获得有益的情感体验和人生智慧,是历史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现代公民必备的人文修养之一。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还存在着这
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球体,但在讨论两点之间的最短航线时,一般近似地认为地球是一个正球体,即在地球表面上两地之间的最短距离(或航线)应指的是经过这两点的球大圆在这两点间的一段劣弧长度,但这个圆的圆心必须经过球心(即地心)。  在中学地理应试中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晨昏线上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是该晨昏线上两点之间的劣弧部分。如图1右图中的阴影部分为黑夜,GH之间的最短航线是沿着晨昏线的劣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是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基地,担负着培养“四有”新人的重任。而德育是教育的灵魂,只有狠抓德育,把德育工作落到实处,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才能适应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对教育工作的要求,跟上时代发展的脉搏。  我校一直重视德育教育,特别是近几年来,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德育工作原则,以党在新时期的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
【摘 要】 教师应由课程的执行者向课程的决策者转变;由教师权威意识向教学平等参与者意识转变;由学科的个体化向学科的合作化转变;由教师教、学生学向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转变。  【关键词】 课程 教师 角色 环境 转换    随着课程改革的启动、深化,传统的课程环境与新的课程环境发生了激烈的冲撞、磨合与转化,传统的课程环境日益失去了它在教育舞台中的主导统治地位,取而代之的是令人耳目一新而又行之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恰当的教学方法可使知识简洁易懂,使学生思维活跃,增加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教学方法的选择要根据课堂和教学的内容实际、学生的认知水平,求真务实,而教学方式作为构成教学方法的细节更是不容忽视。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把某些政治知识与数学结合,绘制简明的示意图,归纳系统的资料表,对于加深理解、增强记忆都是行之有效的。下面举例说明。    一、 集合法  对专用术语的内涵
“若言琴上有琴声,琴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这很形象地告诉我们:弹琴,既要有琴,还要用手指,两者巧妙地统一起来,才会有优美动听的琴声。教学也是如此,只有建立一种新型的、和谐的、健康的师生关系,才能弹奏出优美的教育教学乐章。革新师生关系是教师不可回避的一个课题,也是实现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目标的必然要求。  在未来的课堂上,知识将由三方面组成:教科书及教学参考书提供的知识、教师
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历史课程改革要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这说明激发学生兴趣是这次历史课程改革的核心和目的所在。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并非仅仅从责任感产生,而是从对客观事物的爱与热忱中产生。”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才
新学期开始,自己从高三老教材走进高一新教材,明显感受到新旧课程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上都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作为政治教师,面对新课程改革必须实现的一个重要目标是: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自主参与知识的获得过程和研究社会所必须的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在进行探究性学习时,教师不直接告诉学生与教学目标有关的知识和认
一次,北风和南风比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先发威,一开始就拼命地刮,寒风凛冽刺骨,然而行人为了抵御北风的侵袭,却把大衣越裹越紧;南风则徐徐吹动,顿时风和日丽,行人如沐春风,于是解衣敞怀,继而脱掉大衣。比赛结果是南风获胜。北风固然凶猛,结果却事与愿违;南风虽徐徐,却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南风之所以能达到目的,就是因为它顺应了人的内在需要,使人的行为变得自觉。初看这则寓言,我只是喜欢,并未深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