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通过灵活设置教学情景,开展趣味活动等方式,诱导孩子们学习兴趣的因素,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孩子主动学习,开心学习。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激发兴趣
1 趣味课堂,激发求知欲望
小学生有着爱说爱闹的孩子气,他们无所顾忌、敢想敢说、好动,求新求异的愿望强烈。因此,我们必须因势利导,不要为了盲目追求课堂纪律打击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上课时,教师尽可能多地用抑扬顿挫、语调丰富、风趣幽默、充满诱因或悬念的语言,并配以丰富的表情和手势来组织课堂教学,能给学生创造一个开放轻松的教学环境。在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中使学生们怀着轻松愉快的心情投入学习,积极思维,不断产生学习语文和施展能力的兴趣。新教材中有很多内容都涉及到学生熟悉的生活,因此我们应适当地把教室变成他们的活动场所,让他们自由地施展个性,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学习内驱力自然逐步增强。
2 情感交流,增强信心
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活动,师生的情感极大地影响着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如果教师注重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课堂气氛就会融洽民主。它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使感知敏锐,记忆更牢固,想象更丰富。比如:教师微笑着走进教室,用明亮有神的眼睛看着大家,学生就能从目光中感到教师的亲切,从而充满信心上好这节课。故此,每节课我都竭力把信任和鼓励的情感表现出来,渗透到教学中,在课堂提问中我总是用带有启发性的语言引导学生思维、分析和概括,用动作提示学生们回忆旧知识,接受新内容,或用信任、期待的目光引发孩子们的思维。这样不仅消除了师生之间心理上的障碍,而且使课堂气氛和谐起来。教师评价学生,要把自己的欢乐情感融入到学生的成功之中,这样就会使每个学生有了自信,从教师的称赞中产生了不可遏止的激情,增强了学习的信心,取得良好的成绩。
3 重视个性,凸显学习主体
过去的教学常常强调教师的主导性而把学生单纯地视为教育对象,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的头脑看作是可以填充知识的容器,忽视教学特点,无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应把小学生看作是具有成长潜能的生命体,其内部蕴藏着主体发展机制,认识到教学的目的在于开发学生的潜力,驱动其主体的发展机制,使之成长、成熟。“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教育界越来越深入人心。在教育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已成为广大教师所热衷的教学方法。新课程标准强调的是学生“能干什么”,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学生使用语文的能力。正如布鲁纳所说的:“教学过程是一種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因此我们应多为学生创造思考的空间。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回答问题,而不是限制学生的思维,被动地跟着老师走。
4 重点品味,勤思多练
课文中一些寓意深刻,富有哲理的词语,独具匠心的教材布局,以及耐人寻味的细节,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找出来,启发他们去体会,去品味,去感悟。某些表面看来已经懂得的词语,如果让学生自己去品味,去琢磨,会比老师讲解得到的认识更深刻,效果更好。如《海滩上》一文中有这么两句:“金色的海滩上,藏着无数彩色的小贝壳,这里一个,那里一个,多像彩色的小花朵!我捡哪捡哪,捡起了大海美丽的景色”。还有“金色的海滩上留下我的小脚窝,这里一个,那里一个,也像美丽的小花朵,我走哇走哇,走进了童年的欢乐”。先提出问题:“彩色的小花朵指的是什么?”让学生们带着这些问题去朗读、去品味,使学生明白这句话描写我们祖国大好河山美丽的景色,从而激发了孩子们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有些粗看平淡而咀嚼有味的细节描写,教师应设法引导品味。如《采蘑菇的小姑娘》描写了小姑娘勤奋,把劳动的果实分享给大家。我让学生仔细品味:“背着一个大竹筐,清早光着小脚丫,自己不肯尝一尝”这些词语表达的思想情感,经过学生的思考,体会,使学生明白了小姑娘为什么不尝尝,是为让大家分享自己劳动的幸福。
5 实践活动,促进兴趣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的源泉在于运用。”为了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师可以设计和组织多种难易适度的课外活动。通过活动可以让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使学生认识了自我,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就感,增强其自信心,增添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和乐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最后到“要学我”,进而长久保持其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教师可以经常性地编辑语文学习园地或办语文壁报,解决疑难问题、分析常见错误、辨析词语用法等,还可适当刊登一些游戏方法、小诗歌、谜语、典故、趣闻、学生日记等;可以适当成立语文课外活动小组,开展学习课外材料、表演短剧等小组活动;结合实际地组织语文竞赛,如:朗诵比赛等。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互相帮助,互相感染,进而共同提高水平,长久保持学习语文的兴趣。
6 吸引注意力,激发学习乐趣
少年儿童的注意力缺乏持久性和稳定性,他们的学习兴趣往往左右着他们的注意力。所以,教师要把教学活动组织的活泼多样,要采取新颖的教学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有了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也就调动起来了。析文作图,是吸引儿童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的方法之一。教师讲课,如按课文内容随手作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油然而生。如学习《九溪十八洞》这首古诗时,我用彩色粉笔在黑板上画了重重叠叠的大山,弯弯曲曲的小路、小溪,高树等画面,学生就目不转睛地盯着教师的画,于是学生们就会很快地掌握了课文的内容,特别是明白了作者写诗的意境,更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如果在学生了解了课文的意思之后,让他们自己动手作画,再现课文所描绘的情景,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更浓。
以上是对小学语文学习中趣味教学的一些构思,教师只有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高效地吸收语文知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大胆创新,对于学生的兴趣不应该扼杀,而应该采取鼓励的方式正确引导。教师“善教”,学生“乐学”,才能真正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
作者单位
黑龙江省北安市实验小学 黑龙江省北安市 164000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激发兴趣
1 趣味课堂,激发求知欲望
小学生有着爱说爱闹的孩子气,他们无所顾忌、敢想敢说、好动,求新求异的愿望强烈。因此,我们必须因势利导,不要为了盲目追求课堂纪律打击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上课时,教师尽可能多地用抑扬顿挫、语调丰富、风趣幽默、充满诱因或悬念的语言,并配以丰富的表情和手势来组织课堂教学,能给学生创造一个开放轻松的教学环境。在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中使学生们怀着轻松愉快的心情投入学习,积极思维,不断产生学习语文和施展能力的兴趣。新教材中有很多内容都涉及到学生熟悉的生活,因此我们应适当地把教室变成他们的活动场所,让他们自由地施展个性,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学习内驱力自然逐步增强。
2 情感交流,增强信心
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活动,师生的情感极大地影响着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如果教师注重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课堂气氛就会融洽民主。它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使感知敏锐,记忆更牢固,想象更丰富。比如:教师微笑着走进教室,用明亮有神的眼睛看着大家,学生就能从目光中感到教师的亲切,从而充满信心上好这节课。故此,每节课我都竭力把信任和鼓励的情感表现出来,渗透到教学中,在课堂提问中我总是用带有启发性的语言引导学生思维、分析和概括,用动作提示学生们回忆旧知识,接受新内容,或用信任、期待的目光引发孩子们的思维。这样不仅消除了师生之间心理上的障碍,而且使课堂气氛和谐起来。教师评价学生,要把自己的欢乐情感融入到学生的成功之中,这样就会使每个学生有了自信,从教师的称赞中产生了不可遏止的激情,增强了学习的信心,取得良好的成绩。
3 重视个性,凸显学习主体
过去的教学常常强调教师的主导性而把学生单纯地视为教育对象,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的头脑看作是可以填充知识的容器,忽视教学特点,无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应把小学生看作是具有成长潜能的生命体,其内部蕴藏着主体发展机制,认识到教学的目的在于开发学生的潜力,驱动其主体的发展机制,使之成长、成熟。“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教育界越来越深入人心。在教育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已成为广大教师所热衷的教学方法。新课程标准强调的是学生“能干什么”,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学生使用语文的能力。正如布鲁纳所说的:“教学过程是一種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因此我们应多为学生创造思考的空间。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回答问题,而不是限制学生的思维,被动地跟着老师走。
4 重点品味,勤思多练
课文中一些寓意深刻,富有哲理的词语,独具匠心的教材布局,以及耐人寻味的细节,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找出来,启发他们去体会,去品味,去感悟。某些表面看来已经懂得的词语,如果让学生自己去品味,去琢磨,会比老师讲解得到的认识更深刻,效果更好。如《海滩上》一文中有这么两句:“金色的海滩上,藏着无数彩色的小贝壳,这里一个,那里一个,多像彩色的小花朵!我捡哪捡哪,捡起了大海美丽的景色”。还有“金色的海滩上留下我的小脚窝,这里一个,那里一个,也像美丽的小花朵,我走哇走哇,走进了童年的欢乐”。先提出问题:“彩色的小花朵指的是什么?”让学生们带着这些问题去朗读、去品味,使学生明白这句话描写我们祖国大好河山美丽的景色,从而激发了孩子们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有些粗看平淡而咀嚼有味的细节描写,教师应设法引导品味。如《采蘑菇的小姑娘》描写了小姑娘勤奋,把劳动的果实分享给大家。我让学生仔细品味:“背着一个大竹筐,清早光着小脚丫,自己不肯尝一尝”这些词语表达的思想情感,经过学生的思考,体会,使学生明白了小姑娘为什么不尝尝,是为让大家分享自己劳动的幸福。
5 实践活动,促进兴趣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的源泉在于运用。”为了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师可以设计和组织多种难易适度的课外活动。通过活动可以让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使学生认识了自我,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就感,增强其自信心,增添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和乐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最后到“要学我”,进而长久保持其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教师可以经常性地编辑语文学习园地或办语文壁报,解决疑难问题、分析常见错误、辨析词语用法等,还可适当刊登一些游戏方法、小诗歌、谜语、典故、趣闻、学生日记等;可以适当成立语文课外活动小组,开展学习课外材料、表演短剧等小组活动;结合实际地组织语文竞赛,如:朗诵比赛等。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互相帮助,互相感染,进而共同提高水平,长久保持学习语文的兴趣。
6 吸引注意力,激发学习乐趣
少年儿童的注意力缺乏持久性和稳定性,他们的学习兴趣往往左右着他们的注意力。所以,教师要把教学活动组织的活泼多样,要采取新颖的教学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有了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也就调动起来了。析文作图,是吸引儿童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的方法之一。教师讲课,如按课文内容随手作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油然而生。如学习《九溪十八洞》这首古诗时,我用彩色粉笔在黑板上画了重重叠叠的大山,弯弯曲曲的小路、小溪,高树等画面,学生就目不转睛地盯着教师的画,于是学生们就会很快地掌握了课文的内容,特别是明白了作者写诗的意境,更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如果在学生了解了课文的意思之后,让他们自己动手作画,再现课文所描绘的情景,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更浓。
以上是对小学语文学习中趣味教学的一些构思,教师只有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高效地吸收语文知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大胆创新,对于学生的兴趣不应该扼杀,而应该采取鼓励的方式正确引导。教师“善教”,学生“乐学”,才能真正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
作者单位
黑龙江省北安市实验小学 黑龙江省北安市 16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