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
不管是三年计划的实施,还是组建“中华传统文化课程研发组”或者为“家”课程保驾护航,都是为了让孩子们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让他们更好地承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
去年,我新接了一个班,班里有个女孩叫“沁沁”,已经十一二岁,个子特别高,在三年级的班里,尤其引人注目。她是一名特殊的随班就读学生。
每天早上,学生们正专注地读着书,“砰!”一声巨响,沁沁总是一边“嘻嘻嘻”“呵呵呵”笑着,一边像兔子似地蹦跳着,高兴地走进教室,一屁股坐在座位上。
上课时,我在台上声情并茂地讲课,学生们在台下津津有味地听课时,“哗啦……哗啦……”,沁沁又开始不住地翻起书来。那书一页页张开大嘴,似乎在挑衅:“看你拿我怎么办?”
下课后,我在办公室正埋头批改作业,“老师,老师,不好了,沁沁又把同学弄哭了。”一阵急促的求救,让我不得不停下手里的工作奔向教室。
午餐时,学生们排着队有序地自主盛饭添菜,轮到沁沁时,“同学,快帮沁沁盛一下饭菜!”我总是抢在沁沁拿到勺子前叫住,避免满地饭菜的狼藉。
沁沁因为患有先天性脑瘫,有语言障碍,不太会说话,所以不能与人正常沟通。她行为异常,有时大哭,有时大叫,有时在地上打滚,发脾气时甚至有破坏性的行为。这样一个自闭多动又不能沟通的孩子,教育和讲道理都变得苍白无力。
为了帮助她,我向她的上一任班主任了解情况、寻找合适的教育方法。我和她的妈妈多次促膝长谈,讨论策略。我给班上的其他孩子做心理建设,让大家给予她最大的包容。课堂上,大家书写时,我会单独走到她的身边,给她示范写点、横、竖等基本笔画,教她认读“大”“小”“上’“下”等简单生字,还会在她的本子上画上大大的红勾和五星,狠狠地夸奖一番。课间休息时,我会耐心询问她是否要喝水,提醒她记得去上厕所。
渐渐地,她跟我越来越亲近,有时还会凑过来,闻闻我的头发,拍拍我的肩膀,也许这就是她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吧!我也很享受这份特别的爱。为了让她爱上学校生活,我专门为她安排了一个开朗热情的“小老师”随时给她帮助。各种活动我也都带着她。
那一次,学校组织全体师生开展“六一”儿童节庆祝活动,要求每个班级表演一个节目,我们班表演的是经典诵读。可是沁沁连字都不认识,怎么诵读呢?加上动作变化太多,难度就更大了。每个孩子都清楚地知道,她是不会上场的。排练时,我邀请她一起参与,只见她站在队伍里,东张西望,嘴巴一开一合,似乎在跟着模仿。别人伸手,她也伸手,别人摇头,她也摇头,别人弯腰,她也弯腰。虽然总是慢半拍,但她每一步都练得很认真,而且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我请来她的妈妈,告诉她:“沁沁妈,这次庆祝活动,孩子会和我们一起参加,你在家也陪她多练练。”她点点头,眼眶里闪烁出灼热的光。庆祝活动那天,每个孩子都穿上了整齐的汉服,化上了漂亮的妆。我再三叮嘱站在她身边的孩子要带着她、帮着她。表演开始后,孩子们在台上演,我在台下也跟着捏了一把汗,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她第一次圆满完成了这样的集体活动。
苏霍姆林斯基说:“好的孩子人人都爱,爱不好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班上的孩子、老師,无不用自己的善良给予了这个特殊孩子特别的爱。
不管是三年计划的实施,还是组建“中华传统文化课程研发组”或者为“家”课程保驾护航,都是为了让孩子们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让他们更好地承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
去年,我新接了一个班,班里有个女孩叫“沁沁”,已经十一二岁,个子特别高,在三年级的班里,尤其引人注目。她是一名特殊的随班就读学生。
每天早上,学生们正专注地读着书,“砰!”一声巨响,沁沁总是一边“嘻嘻嘻”“呵呵呵”笑着,一边像兔子似地蹦跳着,高兴地走进教室,一屁股坐在座位上。
上课时,我在台上声情并茂地讲课,学生们在台下津津有味地听课时,“哗啦……哗啦……”,沁沁又开始不住地翻起书来。那书一页页张开大嘴,似乎在挑衅:“看你拿我怎么办?”
下课后,我在办公室正埋头批改作业,“老师,老师,不好了,沁沁又把同学弄哭了。”一阵急促的求救,让我不得不停下手里的工作奔向教室。
午餐时,学生们排着队有序地自主盛饭添菜,轮到沁沁时,“同学,快帮沁沁盛一下饭菜!”我总是抢在沁沁拿到勺子前叫住,避免满地饭菜的狼藉。
沁沁因为患有先天性脑瘫,有语言障碍,不太会说话,所以不能与人正常沟通。她行为异常,有时大哭,有时大叫,有时在地上打滚,发脾气时甚至有破坏性的行为。这样一个自闭多动又不能沟通的孩子,教育和讲道理都变得苍白无力。
为了帮助她,我向她的上一任班主任了解情况、寻找合适的教育方法。我和她的妈妈多次促膝长谈,讨论策略。我给班上的其他孩子做心理建设,让大家给予她最大的包容。课堂上,大家书写时,我会单独走到她的身边,给她示范写点、横、竖等基本笔画,教她认读“大”“小”“上’“下”等简单生字,还会在她的本子上画上大大的红勾和五星,狠狠地夸奖一番。课间休息时,我会耐心询问她是否要喝水,提醒她记得去上厕所。
渐渐地,她跟我越来越亲近,有时还会凑过来,闻闻我的头发,拍拍我的肩膀,也许这就是她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吧!我也很享受这份特别的爱。为了让她爱上学校生活,我专门为她安排了一个开朗热情的“小老师”随时给她帮助。各种活动我也都带着她。
那一次,学校组织全体师生开展“六一”儿童节庆祝活动,要求每个班级表演一个节目,我们班表演的是经典诵读。可是沁沁连字都不认识,怎么诵读呢?加上动作变化太多,难度就更大了。每个孩子都清楚地知道,她是不会上场的。排练时,我邀请她一起参与,只见她站在队伍里,东张西望,嘴巴一开一合,似乎在跟着模仿。别人伸手,她也伸手,别人摇头,她也摇头,别人弯腰,她也弯腰。虽然总是慢半拍,但她每一步都练得很认真,而且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我请来她的妈妈,告诉她:“沁沁妈,这次庆祝活动,孩子会和我们一起参加,你在家也陪她多练练。”她点点头,眼眶里闪烁出灼热的光。庆祝活动那天,每个孩子都穿上了整齐的汉服,化上了漂亮的妆。我再三叮嘱站在她身边的孩子要带着她、帮着她。表演开始后,孩子们在台上演,我在台下也跟着捏了一把汗,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她第一次圆满完成了这样的集体活动。
苏霍姆林斯基说:“好的孩子人人都爱,爱不好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班上的孩子、老師,无不用自己的善良给予了这个特殊孩子特别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