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建筑工程中,抗震性能是建筑工程的一个重要内容,尤其是在地震频发区的建筑工程,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提高建筑工程的抗震性能和级别。良好的抗震性能技术的设计应用可以使建筑物抵御地震带来的破坏,减少人身生命财产损失。设计者应该全面的认识到这一点,在设计中规避一些不利的因素,提高设计的水平,促进建筑的良好使用。
【关键词】 建筑工程;抗震性能;措施
一、建筑工程抗震存在的常见问题
(一)建筑地基的选择与规划
在建筑施工中,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建筑地基的选择和规划,不同的建筑对于地基的要求是不同的,这也是建筑稳固的最基本的要求。由于地质的原因,在施工前必须选择满足要求的地址开展施工作业,在现实中存在着许多的建筑因为没有细致的考察和分析地基的稳固性,直接进行施工,在地震灾害发生时没能达到有效的抗震能力而导致房屋坍塌。建筑地基场地的选择是造成建筑物震害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建筑施工中,由于建筑地基的选择的不合理往往带来很严重的后果的,在地震中的震害往往也是非常严重的。
(二)建筑抗震需求考虑不足
目前我国抗震设计的目标是“小震不坏,大震不倒”。按照抗震标准建造的房屋,如遇地震烈度小于设防烈度时,房屋应基本完好;超过其设防标准的地震,房屋建筑即使产生较大破坏,可能会发生扭曲变形的现象,也应保证不出现瞬间倒塌,从而为人们留下充足的逃生时间。这类延性倒塌,可以确保更多的人可以在地震发生之时逃到户外。
(三)建筑抗震设计欠缺、抗震性能不足
现阶段,我国建筑的抗震设计目标还不明确,大多数房屋的抗震性能还未能从设计方案上得到直观的体现。达不到设防烈度相关标准的建筑物,会在地震烈度过大的情况下发生瞬间坍塌。我国建筑结构的不合理设计,大多体现在农村建筑物上,部分农民自建房基根本不具备抗震性能,一旦遭遇地震灾害,这些是先天性的设计缺陷会造成建筑结构的巨大改变,导致结构部件失衡,加之农村房屋楼间距设计的不合理,极易造成房屋的连续性垮塌,带来的破坏性将是毁灭性的。
(四)建筑质量不达标
由于建筑材料市场价格的持续上涨和建筑行业竞争的加剧,部分企业罔顾建筑质量,一味追求低价战略抢占市场,因此造成部分建筑质量大面积缩水,为人民群众的日常生产生活埋下了潜在的隐患。除此之外,建筑质量的不达标还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施工队伍的违规操作造成的,为了节省成本、加快施工进度,部分施工企业偷工减料、漠视抗震设计而施工,造成建筑物内部承重墙地基不牢固、圈梁过细、籀筋间距过大等多个分项均不符合抗震减灾设计的相关要求。另一方面,建筑施工过程中的监管不力,也是导致钢筋混凝土质量不达标、施工技术不到位、随意改变建筑结构破坏抗震性能等质量问题的主要诱因。
二、提高建筑工程抗震性能技术的措施
(一)做好超限高层建筑设计的前期工作
众所周知,建筑材料对建筑工程抗震性能的影响及其的严重,因此在设计前要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主要对设计中涉及到的材料质量、数量、规格等做好相应的规划设计,通过对材料的了解再进行相应的设计,尤其是材料的性能参数一定要做好详细的分析,因为有很多材料类型差不多,但是,还是有着细节上的差别。另外,还应对建筑地点的地质地貌、周边环境等进行详细的分析,这些因素对建筑抗震设计也有着一定的影响。因此,要做好前期的材料搜集、整理的工作,要确保相关数据材料收集的全面性和准确性。通过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不管是在建筑的整体设计还是对建筑的抗震设计需要将这些数据作为设计的基础,进而确保设计过程中避免出现一些误差。
(二)采用合理的结构形式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原则我国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应该遵循相应的原则,首先,建筑结构必须具备足够的延展性能,以便于在强度过大的地震作用下,建筑能够保证应有的安全性;其次,建筑结构必须具备足够的刚度,以防止地震灾害来袭时建筑产生大幅度的位置转移和形状扭曲;最后,建筑结构的相关构件必须具备一定的的承载能力,以便于地震作用下不会瞬间坍塌,因而为人们逃生预留足够的时间。其具体的方法首先,墙体砌筑的砌块要通过合理配比的砂浆和高标号水泥来确保强度,采用成组砌筑的方法保证砂浆到位,达到抗震设防的相关要求;其次,砖混结构的建筑,通常需要合理增设柱子和圈梁的实际数量,以确保建筑房屋的整体性;最后,墙体拉结筋必须按照相关规范布置、配筋最好一次性准备齐全、墙体内部预理钢筋的位置需要从轴线和标高等多种方面来确定,从而保证拉结筋设置处于最优状态。
(三)明确建筑工程抗震设计中的受力体系
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人们不仅对建筑的质量要求提高了,同时也对建筑物的外观有着一定的要求,美观、大气、上档次是建筑外观表现出来的典型特点,但是有很多建筑物只考虑到外观设计,却忽略了建筑的受力体系,对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带来直接的影响,如果这种现象出现在超限高层建筑的设计中,势必会为建筑物带来更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在对超限高层建筑物抗震设计中一定要明确建筑物的受力体系。建筑的外观要求是要满足的,而在达到这个要求的同时,还需要设计者充分考虑到建筑整体的抗震设计,要尽量以后者为主,毕竟后者是关乎到建筑物使用的安全性。可以通过力学的知识来寻找建筑抗震设计受力体系中的平衡点,以此来实现建筑工程抗震性能的要求。
(四)做好建筑屋顶的抗震设计
屋顶设计是建筑抗震性能设计中的一项重要设计内容,尤其是在现代高层与超高层建筑设计中,屋顶设计问题更为重要。根据近年来高层建筑抗震性能设计的审查结果可以看出,在建筑屋顶设计中主要存在过高或过重两个问题。当建筑屋顶设计过高或过重时,不仅会使建筑的变形量较大,还会使地震作用加大,都会影响建筑屋顶及其下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当屋顶建筑与下部建筑的重心不处于同一条线时,尤其是当屋顶建筑的抗侧力墙和下部建筑的抗侧力墙体不连续时,就容易产生地震的扭转作用,从而影响建筑的抗震性能。因此在屋顶建筑设计过程中,应尽可能降低其高度,并采用一些高强轻质材料,通过保证建筑结构刚度的均匀分布,使屋顶与下部建筑的重心点相一致,从而减少屋顶建筑的变形量及地震作用,提高建筑的整体抗震性能。
(五)隔震技术的运用
随着建筑施工工艺的发展与进步,建筑物的被动控制抗震技术逐步成为现实建筑行业研究的热点内容。在很多建筑工程中,隔震技术都有应用,被动控制抗震技术可以分为基础隔震以及耗能减震两个类别。基础隔震建筑物的基础隔震技术指的是在建筑物的基础部分构建控制机构来阻隔地震时能量的向上传送,以达到减轻建筑物的振动,降低地震破坏的效果。在较小的载合作用下,阻尼器和耗能元件都处于弹性状态;在强烈地震发生时,阻尼器和耗能元件会进入非弹性状态,使建筑物的阻尼大大增加,大量吸收和消耗地震能量,进而达到保护建筑物的效果。
三、结语
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建筑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如果建筑结构抗震性能不佳,一旦发生强烈的地震,将会导致人员伤亡和一定的财产损失,所以,提高建筑结构抗震性能必须受到高度的重视。从总体来说,都是为了避免地震带给人们的伤亡和损失,建筑物的设计人员要对建筑物的场地选在和建筑物的构建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并且设计符合各个地段要求的工程,施工时严格按照施工要求进行施工。采取合理的措施控制地震作用下建筑物结构的薄弱环节,提高建筑物结构的抗震性能是非常有必要的,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好,可以在地震发生的时候延缓时间,可以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所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的意义非常重大。
参考文献:
[1]李建华,乔箭,陈文婧.新疆村镇建筑抗震与节能研究现状及绿色建筑展望[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4(05)
[2]孙泮刚,孙泮强.简述民用建筑抗震施工构造及防护措施[J].赤子(上中旬).2014(19)
[3]刘建民,单庆飞,连业达.孔洞缺陷对钢筋混凝土框架柱抗震性能的影响[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014(10)
【关键词】 建筑工程;抗震性能;措施
一、建筑工程抗震存在的常见问题
(一)建筑地基的选择与规划
在建筑施工中,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建筑地基的选择和规划,不同的建筑对于地基的要求是不同的,这也是建筑稳固的最基本的要求。由于地质的原因,在施工前必须选择满足要求的地址开展施工作业,在现实中存在着许多的建筑因为没有细致的考察和分析地基的稳固性,直接进行施工,在地震灾害发生时没能达到有效的抗震能力而导致房屋坍塌。建筑地基场地的选择是造成建筑物震害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建筑施工中,由于建筑地基的选择的不合理往往带来很严重的后果的,在地震中的震害往往也是非常严重的。
(二)建筑抗震需求考虑不足
目前我国抗震设计的目标是“小震不坏,大震不倒”。按照抗震标准建造的房屋,如遇地震烈度小于设防烈度时,房屋应基本完好;超过其设防标准的地震,房屋建筑即使产生较大破坏,可能会发生扭曲变形的现象,也应保证不出现瞬间倒塌,从而为人们留下充足的逃生时间。这类延性倒塌,可以确保更多的人可以在地震发生之时逃到户外。
(三)建筑抗震设计欠缺、抗震性能不足
现阶段,我国建筑的抗震设计目标还不明确,大多数房屋的抗震性能还未能从设计方案上得到直观的体现。达不到设防烈度相关标准的建筑物,会在地震烈度过大的情况下发生瞬间坍塌。我国建筑结构的不合理设计,大多体现在农村建筑物上,部分农民自建房基根本不具备抗震性能,一旦遭遇地震灾害,这些是先天性的设计缺陷会造成建筑结构的巨大改变,导致结构部件失衡,加之农村房屋楼间距设计的不合理,极易造成房屋的连续性垮塌,带来的破坏性将是毁灭性的。
(四)建筑质量不达标
由于建筑材料市场价格的持续上涨和建筑行业竞争的加剧,部分企业罔顾建筑质量,一味追求低价战略抢占市场,因此造成部分建筑质量大面积缩水,为人民群众的日常生产生活埋下了潜在的隐患。除此之外,建筑质量的不达标还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施工队伍的违规操作造成的,为了节省成本、加快施工进度,部分施工企业偷工减料、漠视抗震设计而施工,造成建筑物内部承重墙地基不牢固、圈梁过细、籀筋间距过大等多个分项均不符合抗震减灾设计的相关要求。另一方面,建筑施工过程中的监管不力,也是导致钢筋混凝土质量不达标、施工技术不到位、随意改变建筑结构破坏抗震性能等质量问题的主要诱因。
二、提高建筑工程抗震性能技术的措施
(一)做好超限高层建筑设计的前期工作
众所周知,建筑材料对建筑工程抗震性能的影响及其的严重,因此在设计前要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主要对设计中涉及到的材料质量、数量、规格等做好相应的规划设计,通过对材料的了解再进行相应的设计,尤其是材料的性能参数一定要做好详细的分析,因为有很多材料类型差不多,但是,还是有着细节上的差别。另外,还应对建筑地点的地质地貌、周边环境等进行详细的分析,这些因素对建筑抗震设计也有着一定的影响。因此,要做好前期的材料搜集、整理的工作,要确保相关数据材料收集的全面性和准确性。通过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不管是在建筑的整体设计还是对建筑的抗震设计需要将这些数据作为设计的基础,进而确保设计过程中避免出现一些误差。
(二)采用合理的结构形式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原则我国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应该遵循相应的原则,首先,建筑结构必须具备足够的延展性能,以便于在强度过大的地震作用下,建筑能够保证应有的安全性;其次,建筑结构必须具备足够的刚度,以防止地震灾害来袭时建筑产生大幅度的位置转移和形状扭曲;最后,建筑结构的相关构件必须具备一定的的承载能力,以便于地震作用下不会瞬间坍塌,因而为人们逃生预留足够的时间。其具体的方法首先,墙体砌筑的砌块要通过合理配比的砂浆和高标号水泥来确保强度,采用成组砌筑的方法保证砂浆到位,达到抗震设防的相关要求;其次,砖混结构的建筑,通常需要合理增设柱子和圈梁的实际数量,以确保建筑房屋的整体性;最后,墙体拉结筋必须按照相关规范布置、配筋最好一次性准备齐全、墙体内部预理钢筋的位置需要从轴线和标高等多种方面来确定,从而保证拉结筋设置处于最优状态。
(三)明确建筑工程抗震设计中的受力体系
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人们不仅对建筑的质量要求提高了,同时也对建筑物的外观有着一定的要求,美观、大气、上档次是建筑外观表现出来的典型特点,但是有很多建筑物只考虑到外观设计,却忽略了建筑的受力体系,对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带来直接的影响,如果这种现象出现在超限高层建筑的设计中,势必会为建筑物带来更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在对超限高层建筑物抗震设计中一定要明确建筑物的受力体系。建筑的外观要求是要满足的,而在达到这个要求的同时,还需要设计者充分考虑到建筑整体的抗震设计,要尽量以后者为主,毕竟后者是关乎到建筑物使用的安全性。可以通过力学的知识来寻找建筑抗震设计受力体系中的平衡点,以此来实现建筑工程抗震性能的要求。
(四)做好建筑屋顶的抗震设计
屋顶设计是建筑抗震性能设计中的一项重要设计内容,尤其是在现代高层与超高层建筑设计中,屋顶设计问题更为重要。根据近年来高层建筑抗震性能设计的审查结果可以看出,在建筑屋顶设计中主要存在过高或过重两个问题。当建筑屋顶设计过高或过重时,不仅会使建筑的变形量较大,还会使地震作用加大,都会影响建筑屋顶及其下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当屋顶建筑与下部建筑的重心不处于同一条线时,尤其是当屋顶建筑的抗侧力墙和下部建筑的抗侧力墙体不连续时,就容易产生地震的扭转作用,从而影响建筑的抗震性能。因此在屋顶建筑设计过程中,应尽可能降低其高度,并采用一些高强轻质材料,通过保证建筑结构刚度的均匀分布,使屋顶与下部建筑的重心点相一致,从而减少屋顶建筑的变形量及地震作用,提高建筑的整体抗震性能。
(五)隔震技术的运用
随着建筑施工工艺的发展与进步,建筑物的被动控制抗震技术逐步成为现实建筑行业研究的热点内容。在很多建筑工程中,隔震技术都有应用,被动控制抗震技术可以分为基础隔震以及耗能减震两个类别。基础隔震建筑物的基础隔震技术指的是在建筑物的基础部分构建控制机构来阻隔地震时能量的向上传送,以达到减轻建筑物的振动,降低地震破坏的效果。在较小的载合作用下,阻尼器和耗能元件都处于弹性状态;在强烈地震发生时,阻尼器和耗能元件会进入非弹性状态,使建筑物的阻尼大大增加,大量吸收和消耗地震能量,进而达到保护建筑物的效果。
三、结语
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建筑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如果建筑结构抗震性能不佳,一旦发生强烈的地震,将会导致人员伤亡和一定的财产损失,所以,提高建筑结构抗震性能必须受到高度的重视。从总体来说,都是为了避免地震带给人们的伤亡和损失,建筑物的设计人员要对建筑物的场地选在和建筑物的构建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并且设计符合各个地段要求的工程,施工时严格按照施工要求进行施工。采取合理的措施控制地震作用下建筑物结构的薄弱环节,提高建筑物结构的抗震性能是非常有必要的,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好,可以在地震发生的时候延缓时间,可以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所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的意义非常重大。
参考文献:
[1]李建华,乔箭,陈文婧.新疆村镇建筑抗震与节能研究现状及绿色建筑展望[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4(05)
[2]孙泮刚,孙泮强.简述民用建筑抗震施工构造及防护措施[J].赤子(上中旬).2014(19)
[3]刘建民,单庆飞,连业达.孔洞缺陷对钢筋混凝土框架柱抗震性能的影响[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