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注射液与溶媒配伍产生微粒的观察

来源 :中国乡村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nt102110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中药注射液配伍后不溶性微粒及pH值变化与时间的关系。方法使用临床常用的5种中草药注射液:艾迪注射液、银杏达摩注射液、苦碟子注射液、喜炎平注射液、丹红注射液,配伍后观察其在0h、0.5h、1h、2h、3h时pH值和微粒的变化。结果大于25μm的微粒数量随时间并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但粒径2~10μm的微粒数量在300粒以上。5种药物中,喜炎平与苦碟子注射液配伍放置后微粒数有减少趋势,其余3种注射液配伍后随放置时间推移,微粒数有增加趋势,经SPSS分析,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0.63,P<0.05);粒径在11~25μm的微粒,苦碟子配伍后数据在药典规定范围,其余4种药物均高于药典规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3.14,P<0.05)。而配伍后pH值未出现明显变化。结论某些中草药注射液配伍后不溶性微粒数量可能发生变化,临床使用时要掌握最佳的使用时段,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其他文献
本文对铂和金分别在硝酸或王水中溶解时反应的自由能变化(△G~θ)和电池电动势(3θ大小的计算,探讨了铂和金不溶于硝酸而能溶解在王水里的原因。这对于化学工作者是很有意义
目的分析甲型H1N1流感患者心肌酶学变化,以及成人与小儿甲型H1N1流感患者心肌酶学变化的差异性。方法对78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谷草转氨酶(As
<正> 1987年,美国耶鲁大学著名的历史学家保罗·肯尼迪出版了他的新作《大国的兴衰》。保罗·肯尼迪是一位英国人,获牛津大学博士学位,是英国皇家历史学会会员,近年来一直执
根据欧美等国家和地区提出的开展儿科临床试验的时间要求,结合我国的创新药研发实际情况,探讨在我国创新药开展儿科临床试验的时间点考虑,提出应建立和完善相关法规体系,提高
文章从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变化特点分析入手,探讨了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形成的主要原因,并在此基础上从政府、家庭、高校、自身四个方面对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引导提出对策
分析目前全球开展儿科临床研究的现状,提出接受国外儿科临床研究数据,应从全球研究结果、亚裔人群结果、可能导致临床药理学差异的因素到各国医疗实践的差异等方面加以考虑,
<正>呃逆是一种临床多发病,也是针灸科会诊的常见病,多见于胸、腹部术后。针灸临床主要是以针刺内关、足三里、中脘和耳穴贴压治疗为主[1~3]。解放军总医院针灸科关玲教授近
本研究旨在考察词块教学法在我国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实施效果。研究受试为166名大学一年级非英语专业学生,被分为实验组(80人)和对照组(86人)。经过15周的教学实验后,对比
6月20日,中国邮政发行的首套迪士尼形象的个性化服务专用邮票《迪士尼》面世。与迪士尼这家全球知名的文化产业巨头联手,获得形象授权,足以让邮政在迪士尼相关明信片、邮册等产
报纸
目的评价厄贝沙坦和氨氯地平2种药物单独应用及联合应用3种降压方案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116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3组:厄贝沙坦组(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