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呼唤教育公平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1837275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育公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和时代诉求,教育不公平直接影响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本文从教育公平的内涵、教育公平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教育公平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以及增进教育公平的主要途径等方面阐述了教育公平问题,说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呼唤社会公平。
  关键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教育公平;问题;途径
  
  目前,我国的教育不公平现象直接影响着和谐社会的构建,关于教育公平问题的讨论已引起学界的普遍关注。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程。现代教育的最高境界是“有教无类”,采取切实措施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对于更好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教育公平及其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意义
  
  社会公平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而社会公平的起点是教育公平。教育公平就是要求每个社会成员在享受公共教育资源时受到公正和平等的对待,使每个社会成员都能平等地接受教育。教育是影响个人社会流动和社会地位的关键因素,事关人的一生。因此,教育公平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意义。
  第一,教育公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前提。实践证明,现代社会中教育已在很大程度上成为社会个体的发展前提。只有坚持教育公平,才能使社会成员的潜能、积极性和创造性达到最大限度的实现。社会成员有了更多的自主选择权,才能有利于个体的全面发展,也有利于建立和谐社会。
  第二,教育公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支撑。人是社会的主体,教育作为培养人才的基础,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先导性作用。通过培养同和谐社会相适应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专门人才,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谐社会是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社会,没有教育公平就没有人的和谐发展,和谐社会也无从谈起。
  
  二、 目前我国教育公平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不断完善,教育公平建设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仍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城乡教育发展的不均衡。现阶段,教育不公平突出地表现在城乡教育的严重失衡和巨大落差。从城乡教师的职称结构的差异、重点学校的区域分布、城乡人口的受教育年限、教育普及程度、经费投入、办学条件等方面均可以看到城乡学生在分享教育公共资源上的巨大差距。
  二是区域教育差距。目前东部某些地区和大城市的教育水平已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而西部贫困地区仍未完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东部基础教育的各项教育经费是中西部的近两倍,其中教育公用经费差距高达四五倍。高等教育的地区差距也在进一步加大。高考录取分数线的地区差异违背了“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是教育不公平的突出表现。
  三是群体教育差距。社会各阶层之间拥有完全不同的教育资源,一般来说,流入城市的农民工子女、农村女童和残疾人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相对要少一些。拥有更多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者的子女在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上更占优势。我国阶层差别正在加剧,成为影响教育公平的重要因素。社会的分层是正常的,但是教育不公平会加剧社会的不公平和两极分化。
  
  三、 导致教育公平失衡的原因探析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导致以上问题存在的原因有:第一,二元社会结构的存在是制约我国教育公平实现的重要因素。这种二元结构主要表现为城乡居民生活条件和区域经济发展间的差异,而这种差距表现在教育上则是偏重于优先发展城市教育,而农村教师相对而言素质较低,流失严重。第二,政府公共职能的缺失。根本原因在于政府未能明确意识到义务教育是纯公共产品,应由政府全部承担,不应由老百姓承担成本。由于教育资源的稀缺,加上缺乏严厉的制约机制,从而导致教育领域在引入市场机制过程中腐败现象的滋生。第三,教育投入的严重不足。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投入严重不足,国家财政性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很低。从经费投入看,农村小学生占全国小学生总数的75%,但教育经费仅占48%;初中教育经费,农村仅占29%。生均教育经费,城镇是农村2倍多。近年来,虽有很大进步,但情况仍不乐观。第四,精英教育理念的影响。精英教育主张国家财力有限,只能突出重点,应将有限的教育资源用于少数的重点学校和精英人物,而对于大多数的一般院校和普通人物却极少关注。这样,一般院校的教育资源就相对较少,普通民众接受教育的机会也不多,受教育的程度不高。
  
  四、 增进教育公平的主要途径
  
  促成“教育公平”理念在教育领域最大限度地实现,是当前亟须解决的问题。教育公平能在多大程度上实现是和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相联系的,也只能通过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逐步加以解决。要找到实现教育公平的途径,需要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针对我国教育公平的现状及原因剖析,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教育公平。
  第一,政府应强化自身的职能,合理分配教育资源。教育是一种公共产品,它以追求社会效益最大化为原则。一方面,当前我国的教育资源十分有限,另一方面,教育资源还存在闲置和浪费的现象。只有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校际之间进行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才能在教育产品这一公共属性上实现起点平等和普遍受益。政府是提供教育这个公共产品、实现教育公平的“第一责任人”。针对我国目前的教育资源分配失衡情况,应建立全国性的、区域的乃至校际间的教育资源配置的平衡机制,改变以往教育资源过于集中投入少数重点中小学和大学的局面,并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支持力度;取消容易滋生教育腐败的重点学校制度,给予所有学校平等竞争的机会。
  第二,增大国家财政对教育的投入。教育投入不足,特别是农村投入不足,既是教育发展面临的主要困难,也是影响教育公平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目前国家财政性教育支出占的比重还未达到4%的目标,近年来还连续下滑,2004年国家财政性教育支出占的比重只有2.79%。从教育经费问题看来:2006年9月颁布实施的新《义务教育法》,明确阐述了经费保障问题,指出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实行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职责共同负担,除向农村地区学校和薄弱学校倾斜外,应当均衡安排义务教育经费。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范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加大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和规范义务教育专项转移支付,支持和引导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增加对义务教育的投入。
  第三,加强对教育腐败的监督,实现教育体制创新。当前,教育腐败是一个危害性很大的教育不公平问题。教育腐败从“自律”来讲是要靠教育,但当务之急是要靠制度和法律。教育政策应把公平作为基础性的政策价值目标,建立起政府、市场、公民社会之间公共教育权力的制衡机制。
  
  五、 结语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起点,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和时代诉求。没有人的发展,没有教育公平,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就将很难实现。所以,缩小教育差距成为公共政策的重大命题,促进教育公平不仅是和谐社会人文关怀的题中之意,更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
  (保定职业技术学院)
其他文献
在信息技术课堂中运用悬念,可以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兴致。悬念这一教学技能,要根据教学目标、任务、内容和学生不同的年级层次灵活运用。我在教学中尝试了以下几种做法。  一、设置疑问  学习是以思考作为基础的,而思考的源头在于疑问的产生,疑问能使学生心理产生困惑,发生认知的冲突,进而思维活跃。在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中,要想使小学生产生疑问,就要适时地激发学生的疑问,而激发学生比较好的
〔关键词〕 思想品德教学;课程理念;演讲;语言艺术;  情感体验;主体作用;教学氛围;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14—0082—01  思想品德课程是以初中生生活为基础、以促进初中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为目的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其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渠道。但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思想品德课显得活力不足。笔者认为,要使思
摘要:统计人员要持证上岗,参加统计人员从业资格考试有一些概念相对而言较难理解和掌握。本文对统计人员从业资格考试时遇到的一些概念进行了对比,对上岗考试会有很大帮助。  关键词:统计;考证;概念     统计上岗考证的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统计原理,二是统计实务,三是统计法规。本人长期在中职学校从事统计教学工作,指导中职学校学生及企业职工参加统计上岗考试,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某些概念容易混淆。这里对
教育家第斯多惠在教师规则中明确指出:“我以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美术课教学如何在新课程改革中,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成为有健全人格、有创新精神的合格人才呢?这就要求美术教师不断用丰富、生动、多样的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手段去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可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美术课是闭塞的泥潭,毫无生气,没有美术兴趣,就没有审美创造。    一、 创设良好的情境
摘要:本文研究了如何结合职业高中《机械制图》这门技术基础课的特点,运用一份全理性的教案、“四段式”的教学方法和“二化”的教学手段,将教与学有机地、紧密地结合起来,将传授知识和提高能力统一起来,走出创造性的一条新路。对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创造性产品”具有较大的意义。  关键词:创造性教学法;教案;四段式教学方法;二化教学手段    所谓创造性教学法,即具有创造性的教师依据创造性的原理和原则,运用适
〔关键词〕 政治教学;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情境;学习兴趣;教学方法;主体作用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18—0057—01  《普通高中政治课程标准》指出:本课程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但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政治教师只是单纯地讲授理论知识,把教材内容与现实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