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多数人将竹子剖开编织的时候,美国青年王大卫则思考着竹子整体的利用,他不仅用整竹做出自行车,还教会更多人用竹子制作自行车。
这位手提自行车,笑嘻嘻的青年中文名叫王大卫,美国人。六年前来到北京,在一家名叫“青年志”的青年文化研究咨询公司工作。2013年,他与团队一起创造了这个位于朗家胡同的“竹子自行车工作室”,还取了个很酷的名字——BBB舰队(Bamboo Bicycles Beijing),意为“北京竹子自行车”。简单来说,就是教人如何用竹子做自行车的手工工作坊。
常在北京胡同里穿梭的大卫发现,这座曾经的自行车王国在迅速现代化的过程中,已经部分遗弃了自行车这种交通工具。当他看见小区车棚里堆成小山一样的废旧自行车,突然有一个想法,为什么不回收再利用这些被遗弃的自行车?于是,他开始了废旧自行车的拯救行动。
大卫将那些废旧自行车搬回家,把它们大卸八块,磨掉车身的锈蚀,重新上漆,更换不能用的零件,让它们焕然一新。但其中大部分零件都生锈无法使用,于是他思考着用别的材料来代替。竹子是他一直喜欢的材质,他尝试着在网上搜索,看是否可以用竹子来造自行车。令他惊喜的是,早在200多年前就有人成功制造了第一辆竹子自行车,这让大卫很受鼓舞。
制作并非一帆风顺,一开始,大卫甚至不知道竹子需要什么长度和宽度,同时还得费力清理找来的废弃零件,“最困难的部分是,我需要学会这些材料的中文名字,比如‘环氧基树脂’或者‘铝型材’或者‘轴承架’。”现在,大卫已经能说很流利的中文。
2014年,他专程去到台湾竹山研究竹工和材料,走访竹子生产地以及拜访竹艺人。最初,他尝试用人面竹,这是一种表面有着交叉花纹的竹子,但做出来的外观不够好看。于是,他又尝试过桂竹、厘竹、紫竹、黑竹等,而最近,他正打算试试产自云南的铁竹。
他在Kickstarter和追梦网成功获得众筹,用这笔资金,解决了工作坊装修、购买零件的成本问题。并与团队成员一起,将材料和制作竹子自行车的流程标准化。这种方式让参与的学员只需2天时间,就可以学会如何制作属于自己的竹子自行车。
他把整个工作坊视为一个社区参与的研究:“中国有句成语叫‘ 以小见大’,这个成语寓意深远。这也是我对竹子自行车工作坊寄予的期望,通过做一辆小小的竹子自行车,让参与者加入到一场更大的讨论当中来。”
这位手提自行车,笑嘻嘻的青年中文名叫王大卫,美国人。六年前来到北京,在一家名叫“青年志”的青年文化研究咨询公司工作。2013年,他与团队一起创造了这个位于朗家胡同的“竹子自行车工作室”,还取了个很酷的名字——BBB舰队(Bamboo Bicycles Beijing),意为“北京竹子自行车”。简单来说,就是教人如何用竹子做自行车的手工工作坊。
常在北京胡同里穿梭的大卫发现,这座曾经的自行车王国在迅速现代化的过程中,已经部分遗弃了自行车这种交通工具。当他看见小区车棚里堆成小山一样的废旧自行车,突然有一个想法,为什么不回收再利用这些被遗弃的自行车?于是,他开始了废旧自行车的拯救行动。
大卫将那些废旧自行车搬回家,把它们大卸八块,磨掉车身的锈蚀,重新上漆,更换不能用的零件,让它们焕然一新。但其中大部分零件都生锈无法使用,于是他思考着用别的材料来代替。竹子是他一直喜欢的材质,他尝试着在网上搜索,看是否可以用竹子来造自行车。令他惊喜的是,早在200多年前就有人成功制造了第一辆竹子自行车,这让大卫很受鼓舞。
制作并非一帆风顺,一开始,大卫甚至不知道竹子需要什么长度和宽度,同时还得费力清理找来的废弃零件,“最困难的部分是,我需要学会这些材料的中文名字,比如‘环氧基树脂’或者‘铝型材’或者‘轴承架’。”现在,大卫已经能说很流利的中文。
2014年,他专程去到台湾竹山研究竹工和材料,走访竹子生产地以及拜访竹艺人。最初,他尝试用人面竹,这是一种表面有着交叉花纹的竹子,但做出来的外观不够好看。于是,他又尝试过桂竹、厘竹、紫竹、黑竹等,而最近,他正打算试试产自云南的铁竹。
他在Kickstarter和追梦网成功获得众筹,用这笔资金,解决了工作坊装修、购买零件的成本问题。并与团队成员一起,将材料和制作竹子自行车的流程标准化。这种方式让参与的学员只需2天时间,就可以学会如何制作属于自己的竹子自行车。
他把整个工作坊视为一个社区参与的研究:“中国有句成语叫‘ 以小见大’,这个成语寓意深远。这也是我对竹子自行车工作坊寄予的期望,通过做一辆小小的竹子自行车,让参与者加入到一场更大的讨论当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