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竹子拯救自行车

来源 :中华手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abc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多数人将竹子剖开编织的时候,美国青年王大卫则思考着竹子整体的利用,他不仅用整竹做出自行车,还教会更多人用竹子制作自行车。
  这位手提自行车,笑嘻嘻的青年中文名叫王大卫,美国人。六年前来到北京,在一家名叫“青年志”的青年文化研究咨询公司工作。2013年,他与团队一起创造了这个位于朗家胡同的“竹子自行车工作室”,还取了个很酷的名字——BBB舰队(Bamboo Bicycles Beijing),意为“北京竹子自行车”。简单来说,就是教人如何用竹子做自行车的手工工作坊。
  常在北京胡同里穿梭的大卫发现,这座曾经的自行车王国在迅速现代化的过程中,已经部分遗弃了自行车这种交通工具。当他看见小区车棚里堆成小山一样的废旧自行车,突然有一个想法,为什么不回收再利用这些被遗弃的自行车?于是,他开始了废旧自行车的拯救行动。
  大卫将那些废旧自行车搬回家,把它们大卸八块,磨掉车身的锈蚀,重新上漆,更换不能用的零件,让它们焕然一新。但其中大部分零件都生锈无法使用,于是他思考着用别的材料来代替。竹子是他一直喜欢的材质,他尝试着在网上搜索,看是否可以用竹子来造自行车。令他惊喜的是,早在200多年前就有人成功制造了第一辆竹子自行车,这让大卫很受鼓舞。
  制作并非一帆风顺,一开始,大卫甚至不知道竹子需要什么长度和宽度,同时还得费力清理找来的废弃零件,“最困难的部分是,我需要学会这些材料的中文名字,比如‘环氧基树脂’或者‘铝型材’或者‘轴承架’。”现在,大卫已经能说很流利的中文。
  2014年,他专程去到台湾竹山研究竹工和材料,走访竹子生产地以及拜访竹艺人。最初,他尝试用人面竹,这是一种表面有着交叉花纹的竹子,但做出来的外观不够好看。于是,他又尝试过桂竹、厘竹、紫竹、黑竹等,而最近,他正打算试试产自云南的铁竹。
  他在Kickstarter和追梦网成功获得众筹,用这笔资金,解决了工作坊装修、购买零件的成本问题。并与团队成员一起,将材料和制作竹子自行车的流程标准化。这种方式让参与的学员只需2天时间,就可以学会如何制作属于自己的竹子自行车。
  他把整个工作坊视为一个社区参与的研究:“中国有句成语叫‘ 以小见大’,这个成语寓意深远。这也是我对竹子自行车工作坊寄予的期望,通过做一辆小小的竹子自行车,让参与者加入到一场更大的讨论当中来。”
其他文献
《法国世界报》在采访布乐奶酪店后幽默地说:“中国现在不仅会造飞机,修高铁,还会做奶酪!”  奶酪,一种用牛奶、羊奶加入霉菌后发酵制成的食物,常见于欧洲人的餐桌。近年来开始在国内流行,但很多人还是习惯于根据字面意思理解,认为奶酪就是有着浓郁奶香味的食物。从法国留学回国的刘阳,利用国内的原材料在北京开了家地道的法式发酵奶酪店,用代表最喜欢的蓝色和蓝纹奶酪的法语单词“布乐”命名,努力让更多人知道、接受并
拉图尔是德文Natur的音译,意思就是“自然”。2008年,武汉出现了一个“拉图尔自然生活俱乐部”,在农村寻找用传统方法种菜、养殖的农民,将产品通过固定的售卖点分销给俱乐部的会员。此外,俱乐部还开展儿童自然教育,组织会员带着孩子去山野乡间感受大自然,倡导身体力行的自然生活方式。  经过四年的实践,拉图尔俱乐部的运转已经步入正轨。拉图尔执著笃定的发展轨迹折射着人们对健康生活的强烈渴望,成熟的理念和模
自古书香门第自制乐器,而今乐器DIY日渐普及,弹奏已不能满足琴友们的痴迷,讲究“物为我用,琴人合一”的同时,在手工中,探索音律的神奇。  与单纯的恋物癖们不同,现在的琴友们开始爱上DIY。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很有技术含量的圈子。自古以来,书香门第的大户人家就有自制乐器的传统。而今,手工乐器越来越普及,玩出境界的琴友们,不仅善懂音律,更不拘泥于形式和传统,在音乐中,寻找手工的快乐。  琴不知所起,一往
当丹麦知名品牌Georg Jensen的精湛工艺遇上著名工业设计师Marc Newson的美学设计,会产生什么样的火花?答案就是一套价值600000元的茶具。这套茶具由工匠历时3个月手工锤击而得,包括茶壶、咖啡壶、奶精壶、糖碗和一个托盘。它的贵重之处在于纯银打造的壶身,以及如藤蔓般缠绕在托盘边缘的猛犸象牙,珍贵的猛犸象牙还被运用在茶壶、咖啡壶的手柄和盖子上,极具收藏价值。  www.georgje
戴河岸边,有一个与举世闻名的旅游度假胜地北戴河拥有相同名字的村庄,自明代建村以来沉寂了600多年。而今,经过新主人们的精心设计、改造,这个古村变成了散发着人文气息和创意馨香的“艺术部落”。  老房、旧墙、古树……让人有一种穿梭在漫长时光遂道里的感觉,隐匿着一些被记忆剪碎的旧事。  行走在旧时光影里  北戴河村有几处明清、民国时期的老房子,保存已不完整,更多的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建造的房屋。石磨、石碾
炎热的夏季悄然离去,金秋踏着轻盈的步伐随之而来。带着丝丝凉爽,伴随着淅淅沥沥的小雨,重庆联通VIP亲子俱乐部精心准备的家庭环保手工活动,在星汇两江漫咖啡与大家见面了。孩子们与家人一起动手,将闲置的衣物手工制作成家居实用的地垫,活动现场弥漫着咖啡的香味,和其乐融融的温暖。  9月24日一大早,家长带着孩子们陆续到场签到,领取漫咖啡套餐券和手工材料包,入座后大家一边吃着甜点、品着咖啡,一边期待活动的开
展览时间:2015.2.7~5. 10  展览地点:中国国家博物馆  “来自肖邦故乡的珍宝:15至20世纪的波兰艺术”展览是波兰艺术在中国的首次大规模亮相。除了肖邦的音乐外,大多数中国人对波兰并不熟悉,这次展览是由华沙国家博物馆带来的近350件艺术品组成,涵盖了绘画、雕塑、装饰艺术和工艺美术品等门类。展览按时间顺序分成6个单元。“中世纪艺术”将呈现15世纪的宗教艺术品,如祭坛绘画和雕塑等;“传统波
发现QUEENSBACK,是在上海新天地创意市集上。这些牛皮手包线条简洁,造型独特,最特别的是它外观的图案似油画般触感温暖,如同冬日里的阳光。后来才知道,花卉、动物、人物,这些古董范儿的图案,全部是手工绣制的。看似普通,每一只却要花费工艺师至少3周的时间来制作。这门工艺叫做“绒绣”。  每个包袋中都有一份说明书:“……绒绣起源于14世纪欧洲皇室,为绣品中的‘皇后’,QUEENSBACK希望通过创新
你见过瓦片做的灯吗?坐过纸风琴座椅吗?穿过皮革碰撞夏布的风衣吗?扫过蝌蚪聚集而成的二维码吗……  (意思)设计展由著名家具设计师朱小杰、侯正光策展,犹如点睛之笔,令第38届中国上海国际家具博览会(CIFF)活色生香,充满趣味。  不一样的小马扎  100个各式各样的小马扎挂在墙壁上,用以表达中国人的100种不同坐姿。贾舒婷的《坐上青花》采用打碎的青花陶瓷片重新组合拼贴,让小马扎富有动感又颇具中国风
微隐,古语意为:精深而隐秘。宋朝叶适《梁父吟》:“嗟圣贤之心兮,余或识其微隐。”  这是一个微时代,微信、微博、微商、微机、微创……  不必深刻,轻微就好。不用太大,微型就好。  微隐,也有了新的含义:轻微的、微型的隐。  隐,大约是中国人骨子里最深的情怀。王禅隐于鬼谷,才有了纵横天下的鬼谷子;陶渊明归于田园,才有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淡远;王维隐居终南,才有了“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