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支烟斗衔在口,满腹经纶谈笑间。”这是对著名剧作家、诗人杜宣的生动写照。
早在上世纪50年代,我就读过他的作品,后又听说了有关他的故事……作家不只是一介书生,还有出人意料的特殊才能;不仅有一支如椽大笔去抒写生活,还常以别一种本领为革命事业作出特殊贡献。
杜宣1914年出生于江西九江。1932年入党,翌年加入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留学于日本东京大学。他不仅是一位成就卓著的剧作家和诗人,还是位胆识过人的隐蔽战线上的传奇人物。
早在抗战烽火燃烧的年代,印缅美军司令史迪威将军,要在我国东南沿海选择合适的登陆点打击日军,杜宣临危受命,带领两名美军情报人员从昆明出发,穿过福建,冲破国民党部队的层层封锁,终于在浙西天目山找到了新四军部队……一路上,那种神出鬼没的穿插本领和急难中善于作出果断决策的过人智能,决非一名普通作家所能为。
1945年日军投降,他坐着美军飞机飞赴香港、广州两地,参与接受日军投降事宜,成为中国作家中目击二战结束谈判全过程的唯一见证人;而他早先在大后方多次躲过中统特务的秘捕,更是鲜为人知。
就是这样一位富有傳奇色彩的隐蔽战线上的文人,“文革”期间,竟被张春桥之流无端投入监狱……我读过他写的一篇散文《狱中生态》,记录了他所遭遇的缧绁之苦……文中,别开生面地写了三种小生物,如囚室高处的小窗口常有几只小鸟不时地啁啾,“通过这一角苍空,使我和外界联系起来,我可以看到监狱四堵墙外的一块自由天地了”。几只小鸟激活了他对自由的向往之心。
进入新时期,杜宣老已是位耄耋之人,他依然以极大的热情投入文学活动,他是《文学报》创始人之一。作为戏剧家,早期的《青春三部曲》和《上海战歌》以及国际题材的三部曲——《彼岸》《欧洲纪事》《世纪的悲剧》,还有《关山万里》《梦迢迢》等,都有着广泛而深远的社会影响。1997年香港回归时,84岁高龄的他创作了大型史诗话剧《沧海还珠》,让广大观众又一次感受他那激情喷涌的赤子情怀。
“半生踪迹浮沧海,一片愚诚唱赤旌。”堪称世纪老人的杜宣,还是位声名远播的书法家。
杜老是文人,写的是文人字。文人字不同于书家字,书家对点画有严格的要求与规矩,而文人是以他的理解处理点画的,具有文人特有的气质和气息。
杜老和蔼亲切,平易近人。上世纪90年代,一次在文艺会堂开会,我正巧坐在他身边,便和他谈起字来。杜老对我说:“书要天天读,字要常常写。”他认为书法要达到很高的美学理想和体现出很深的文化修养不容易。“突破”更不易,如同一个结茧的蚕壳,想要打破自己编织的壳是要有勇气的。杜老阅历丰富,是位胸襟开阔之人,我很喜欢他的字,便开口了。杜老随和通达,边点头边问:“写什么呢?”我说:“‘涛声依旧’如何?”他思索了一下,说:“好,这四个字对你倒挺合适的。”
杜宣老的行草字字如珠玑,神韵相照,顾盼呼应,大小疏密,拙巧错落,墨色枯润相济,线条优美流动……那文人的笔情、才情和性情,尽在那潇洒流畅的线条之中。
我将“涛声依旧”装裱后,镶上镜框挂于陋室,顿觉满眼生辉,如见故人。如今,杜宣老虽已在2004年就离开了我们,可在他的书法条幅前,我一如仍与他在亲切交谈耳。
(作者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名诗人)
责任编辑 崖丽娟 王岚
早在上世纪50年代,我就读过他的作品,后又听说了有关他的故事……作家不只是一介书生,还有出人意料的特殊才能;不仅有一支如椽大笔去抒写生活,还常以别一种本领为革命事业作出特殊贡献。
杜宣1914年出生于江西九江。1932年入党,翌年加入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留学于日本东京大学。他不仅是一位成就卓著的剧作家和诗人,还是位胆识过人的隐蔽战线上的传奇人物。
早在抗战烽火燃烧的年代,印缅美军司令史迪威将军,要在我国东南沿海选择合适的登陆点打击日军,杜宣临危受命,带领两名美军情报人员从昆明出发,穿过福建,冲破国民党部队的层层封锁,终于在浙西天目山找到了新四军部队……一路上,那种神出鬼没的穿插本领和急难中善于作出果断决策的过人智能,决非一名普通作家所能为。
1945年日军投降,他坐着美军飞机飞赴香港、广州两地,参与接受日军投降事宜,成为中国作家中目击二战结束谈判全过程的唯一见证人;而他早先在大后方多次躲过中统特务的秘捕,更是鲜为人知。
就是这样一位富有傳奇色彩的隐蔽战线上的文人,“文革”期间,竟被张春桥之流无端投入监狱……我读过他写的一篇散文《狱中生态》,记录了他所遭遇的缧绁之苦……文中,别开生面地写了三种小生物,如囚室高处的小窗口常有几只小鸟不时地啁啾,“通过这一角苍空,使我和外界联系起来,我可以看到监狱四堵墙外的一块自由天地了”。几只小鸟激活了他对自由的向往之心。
进入新时期,杜宣老已是位耄耋之人,他依然以极大的热情投入文学活动,他是《文学报》创始人之一。作为戏剧家,早期的《青春三部曲》和《上海战歌》以及国际题材的三部曲——《彼岸》《欧洲纪事》《世纪的悲剧》,还有《关山万里》《梦迢迢》等,都有着广泛而深远的社会影响。1997年香港回归时,84岁高龄的他创作了大型史诗话剧《沧海还珠》,让广大观众又一次感受他那激情喷涌的赤子情怀。
“半生踪迹浮沧海,一片愚诚唱赤旌。”堪称世纪老人的杜宣,还是位声名远播的书法家。
杜老是文人,写的是文人字。文人字不同于书家字,书家对点画有严格的要求与规矩,而文人是以他的理解处理点画的,具有文人特有的气质和气息。
杜老和蔼亲切,平易近人。上世纪90年代,一次在文艺会堂开会,我正巧坐在他身边,便和他谈起字来。杜老对我说:“书要天天读,字要常常写。”他认为书法要达到很高的美学理想和体现出很深的文化修养不容易。“突破”更不易,如同一个结茧的蚕壳,想要打破自己编织的壳是要有勇气的。杜老阅历丰富,是位胸襟开阔之人,我很喜欢他的字,便开口了。杜老随和通达,边点头边问:“写什么呢?”我说:“‘涛声依旧’如何?”他思索了一下,说:“好,这四个字对你倒挺合适的。”
杜宣老的行草字字如珠玑,神韵相照,顾盼呼应,大小疏密,拙巧错落,墨色枯润相济,线条优美流动……那文人的笔情、才情和性情,尽在那潇洒流畅的线条之中。
我将“涛声依旧”装裱后,镶上镜框挂于陋室,顿觉满眼生辉,如见故人。如今,杜宣老虽已在2004年就离开了我们,可在他的书法条幅前,我一如仍与他在亲切交谈耳。
(作者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名诗人)
责任编辑 崖丽娟 王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