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千古事 聚散两依依

来源 :黑龙江教育·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sh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描写离别之景、抒发惜别之情的送别诗词很多,也写得很好。其中有一些常见的固定意象,本文重点分析了5种常见意象,探讨其文化内涵。并简要阐释了其发展脉络和成因,希望这对古代送别诗词常见意象是一次有益的梳理和探析。
  关键词:送别诗词;意象;文化内涵;烟柳组合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江淹《别赋》),在中国古代诗歌中、留下了大量的送别诗词。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崇尚友道、重视亲友之间的聚散离合。“有别必怨,有怨必盈”。自先秦两汉时期开始,离情别绪也就成了诗词的传统题材。这类诗歌政治价值不大,却有着相当大的审美价值,通过送别可以体现一个民族的传统美德,管窥一个民族的文化心理。
  
  一、古代送别诗词形成原因
  
  1,征戍、远游等客观原因。百姓因连年的战争奔赴边疆;读书人学有所成后远离故乡;文人名流四处漫游揽胜;朝廷官员因外迁或贬谪……,因此离别送别是古人生活中习以为常的活动。宋人严羽指出:“唐人好诗。多是征戍、迁谪、行旅、离别之作,往往能感动激发人意。”(《沧浪诗话·诗评四五》)
  2,安土重迁的观念。在古代农业民族对土地非常依赖,失去了土地,就意味着失去了生存的依据;离开了故乡,便意味着“辞根散作九秋蓬”的漂泊生活的开始,中华民族的传统心理原本就是重团聚,怨别离,这使得告别亲友离别家乡成为人生中仅次于生死的最大的事情,“人世死前惟有别”(李商隐)就是这种心境最好的描述。
  3,生产力低下,交通不发达。在古代由于山川阻隔、道路坎坷,人们分手后,诚所谓“相见时难别亦难”。加之有时战乱频繁,又往往使书信难以送到亲人的手中,“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都是杜甫无奈和惆怅。在送别之际送者和行者都不免为离别而忧伤、叹惋,就形成了送别类诗词。
  
  二、古代送别诗词常见意象
  
  袁行霈先生在《中国古典诗歌的意象》一文中指出:“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者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意。”因此可以说,意象是客观物象与主观情志相统一的产物。正如清人袁枚诗中所言“夕阳芳草寻常物,解用都为绝妙词。”送别题材的诗词有许多共同的意象,如“长亭、短亭,阳关、古道、南浦、北梁,芳草、杨柳,明月、夕阳,青灯、美酒”等。下面就择取出“杨柳、长亭、南浦、夕阳、美酒”等5种意象加以分析。
  杨柳。柳,是我国古代送别诗词常用的一个意象,在唐宋诗词中尤为常见。柳”、“折柳”成为诗词意象,它有一个演变的过程,而且这一意象的内在意蕴也得到了不断丰富。
  最早在诗中写到杨柳的是先秦《诗经》中的《小雅·采薇》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兮,雨雪霏霏”四句最为后人所称道,杨柳的依依之态和人们的依依惜别之,隋和谐地交融在一起,使“杨柳”这个意象开始注入了惜别之情的意蕴。
  “杨柳”意象在不同的语境中有着不同的含义——离别、乡愁、闲愁、美女、爱情、岁月、隐居、娼妓、市侩等等,其中离别意蕴则源于古代折柳送别的文化传统,在古诗文中,“折柳”几乎成了送别的同義语。折柳送客,至唐代此风最盛。唐诗人裴说《柳》诗:“高拂危楼低拂濡,灞桥攀折一何频。思量却是无情树,不解迎人只送人。”宋诃中的“杨柳”意象也十分丰富。如宋祁《木兰花》词:“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富于诗情画意的民族,《古诗十九首》中有“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的遗赠芳草;南朝陆凯《赠范晔》诗日:“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点出离情别意,显得一往情深;《西洲曲》中又有“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的折寄梅花;到了汉代渐成折柳赠别的传统。可见折物寄远是一种很古老的传统,折柳寄远不过是此一传统的延续,反映了中国古人的诗意性情及其万物有灵的哲学观念。
  长亭。长亭在古代送别诗词中也经历了一个审美积淀的过程。中国古代因为生产力不发达,交通工具只有两类:一类是陆路的车马,一类是水路的舟船,正如江淹在《别赋》中所写:“舟凝滞于水滨,车逶迟于山侧。棹容与讵前,马寒鸣而不息”在车马所行的古道旁,早在秦汉时期便开始置亭,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送别饯行之用。当时是十里置亭故亦称“十里长亭”。北周时庾信在《哀江南赋》中写道:“十里五里,长亭短亭。”唐代诗人李白《菩萨蛮》词日:“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连短亭。”在中国古代送别诗词中只要看到“长亭”、“短亭”的意象就很容易联想到在古道长亭、衰柳斜阳的背景下古人设宴饯行的情景,并油然而生“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的惜别之情。
  ,
  南浦。在南方的送别诗词中,“长亭”、“短亭”、“阳关”、“古道”等意象,相对要少得多,如“楚辞”中的“长亭”、“短亭”的用例几乎没有;相反,与河流相关的“浦”或“南浦”意象却多见。如《九章·涉江》中有:“入溆浦余值徊兮,迷不知吾所如。”《九章·哀郢》中有:“背夏浦而西思兮,哀故都之日远。”等等。关于浦,《说文》日:“水滨也。”所谓“南浦”,一是实指某一具体地名,另一种是泛指河流分口处。“南浦”演变为水路送别诗词词中比较固定的意象最早是跟屈原《九歌·河伯》中“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一句有很大关系。南朝宋齐之后的送别诗词中,“南浦”的意象就明显多了起来,如齐之后梁诗人谢眺《鼓吹曲·送远曲》诗中曰:“北梁辞欢宴,南浦送佳人。”
  夕阳。在送别诗词中还经常出现与日暮相关或相近的字眼如“残照”、“斜阳”、“雾霭”、“烟波”、“残阳”、“暮云”、“夕阳”、“黄昏”等,用一种通约的说法叫“夕阳情结”。首先,“夕阳”是诗人对时光易逝、青春不再、功名无望、叹老伤怀的一种艺术表现和反映。其次,“夕阳”也是送别怀远的重要象征物。人在途中,心灵更易和山水亲近,遥望远山,极目烟波,渺远之景在词人心中泛起一种离愁别绪的失落感、人生如寄的漂泊感,这种境界尤能引起困顿失意者的共鸣。如崔颢的《黄鹤楼》“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堪称典型,夕阳与怀乡思归念人融为一体,成为人们抒发感情的一种重要载体。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夕阳的意象中的“烟波”还经常与“杨柳“意象组合,营造了一个送别时凄迷伤感的”烟柳”意境。如欧阳修的《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周邦彦《兰陵王》:“柳荫直,烟里丝丝弄碧。”如柳永的送别词《雨霖铃》就描绘了一幅一幅暮霭行旅图。“千里烟波、暮霭沉沉”和“杨柳岸晓风残月”两个意象构成渺茫、阔远、低沉的意境。这就使这些画面不仅触发了词人压抑在心底的惆怅,寄托了词人的人生感怀,还调动了读者的审美情绪和审美想象。
  美酒。元人杨载日:“凡送人多托酒以将意,写一时之景以兴怀,寓相勉之词以致意。”(《诗法家数》),将美酒与送别离情联系在一起的诗词不胜枚举。如唐代诗人王维的《渭城曲》:“渭城朝雨泡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晚唐诗人许浑有一首《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著名女词人李清照描写离情的词《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和我国的酒文化丰富、古人以饮酒为乐是分不开的,岑参高歌“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朋友欢聚、离别时一定要饮酒,离别后则往往独自以酒遣怀,仿佛酒能寄情、消愁。其实,“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因为“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尽管如此,人们还是不断地离别时举杯痛饮,“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其实不仅是抒情、遣怀、解愁,更重要的是还饱含有深深的祝福之意“奠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古人以特有的浪漫气质、多彩的笔墨,从自然万物和社会生活中,广泛摄取各种意象来写送别诗词,通过对诸多意象的描绘,抒写离别悲怨、羁旅穷愁。
  古今送别诗词常见意象之集萃者见以下两文:
  欧阳修词《夜行船》:“满眼东风飞絮。催行色、短亭春暮。落花流水草连云,看看是、断肠南浦。檀板未终人去去。扁舟在、绿杨深处。手把金尊难为别,更那听,乱莺疏雨。”
  弘一法师李叔同词《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杯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其他文献
摘要:《麦克白》是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被誉为心理描写杰作。剧中女巫和其他一些超自然因素为整部戏奠定了基调,营造了适当的艺术气氛。满足了读者对于自己无法理解和控制的事物心存敬畏的渴望。女巫其实是麦克白心理潜意识的外化,女巫的预言如符咒般昭示了麦克白的悲剧命运。所以说,正确理解女巫在剧中的运用及其作用。对我们学习和研究这部剧具有很大的帮助。  关键词:麦克白;女巫;悲剧;心灵;命运    《麦克白
期刊
摘要:我国高校保卫工作从1953年建立之初到今天,已经走过了56个年头,多年来高校保卫工作一直紧跟时代变化而变化。但是,未来的高校保卫工作将走向何方:是逐步演变成学校的服务部门,还是向公安机关靠拢;是逐步退化萎缩,还是应该继续发展壮大?这一系列问题摆在了高校保卫工作者的面前。本文将对以上问题逐一进行探讨,最终找到一条适合我国高校保卫工作发展的新思路。  关键词:高校保卫工作;历史发展;公安体制改革
期刊
一、我国立法后评估标准现状    (一)我国立法后评估标准存在的不足。  我国各地的立法后评估实践各有侧重。2004年,北京以法规的合法性、可操作性、实效性以及是否需要进一步完善为标准进行评估;2005年,上海《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条例》的评估重点则放在法规实施的绩效和各项制度设计、程序规定是否需要进一步完善上。综观各地的评估标准,虽然在不同标准主导下的实践都取得了很大程度的成功,但由
期刊
摘要:日语名词句NP1のNP2结构在修饰语与被修饰语的语义关系、搭配使用原则和充当衔接点的助词の的影响作用下具有复杂多样的意义。根据の的基本意义可以把NP1のNP2下分為5种类型的同时,在汉语词汇中也能找到相应的类型。  关键词:NP1のNP2;修饰语;中心词;衔接点
期刊
摘要:为了解决毕业生就业领域内信息沟通不对称的问题,在教育部的要求和指导下,在以前工作的基础上建立毕业生就业综合服务信息平台,尽可能地做好信息领域里的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信息化对于提高就业质量和促进社会稳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字:高校就业;信息化;综合服务网络平台    为了解决毕业生就业领域内信息沟通不对称的问题,在教育部的要求和指导下,经过多年建设,现在我省基本上形成
期刊
土地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土地作为农民收入的来源之一,在新阶段的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正在获得日益突出的地位。但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尚未根本改变。城镇居民有更多机会把自己拥有的财产进行再投资,以获取更多的财产性收入,而农民却鲜有财富积累和投资渠道来获得更多的财产收入,尤其是土地作为农民最重要的生产和生活资料,没有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浪潮为农民带来更多的增值收益。这也是日益扩大的城乡收入
期刊
摘要:在当前社会的考试(包括学校内考试和社会类型考试)中,考试过程中的作弊行为已经严重影响到考试的公平性,本文试图通过对考试作弊的具体行为进行分类描述,进而提出一些建议希望能有效降低作弊行为的发生。  关键词:作弊行为;考试;考试作弊    一、考试作弊行为概述    针对当前考试作弊行为五花八门,笔者凭借自己的工作经验对考试作弊行为进行了分类。笔者认为,无论何种作弊行为都可以归纳为两种类型,个人
期刊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师生在理性、情感方面的互动过程。学生是否乐于接受教师所传授的信息,关键在于这信息能否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课堂教学中要使师生双方的意图、观点和情感连结起来,使教师传授的知识、提供的信息能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积极的思维活动和强烈的内心体验,我们就必须增加情感投入,给知识、信息附加情感色彩,实施情感性教学,以教师自身的情感体验营造良好和谐的课堂心理气
期刊
一、知情权与隐私权冲突的原因    1,价值取向的对立。  这两种权利均属于基本人权,在私法领域又都体现为重要的民事权利,说明这两种权利本身就具有一种对抗的隐性因素,因为只有平等才有对抗,才有相持,才会有冲突的表现。隐私权具有两个基本属性,一是“隐”,二是个人都有自己独立的内心世界,都有一些不想讓别人知道的个人事情或行为,非常希望有一个属于自己的隐私。知情权的意义在于维持对自己之外世界的知晓,时刻
期刊
社会实践主要是指大学生在校期间,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走出校园,走向社会,识国情、受教育、长知识、长才干和作贡献的一系列物质与精神活动过程的总称。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载体,成为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授课方式看,高校理论课的教学是以教师讲授为主。一是因为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是自发形成的,它需要正确系统的理论灌输;二是坚持教师讲授为主,原因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