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实用型、高技能型的人才,而实际训练是培养这种能力的关键环节。国家、各级政府和学校非常注重职业教育的实训基地建设,中央财政和教育部于2004年启动了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工程,采取国家奖励专向建设资金、地方和学校配套资金的举措,加快实训基地的建设。我校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实训基地(以下简称基地)也被学校提高到极度重视的地位。经过两年多的建设,该基地逐步完善,其在教学中的作用逐渐彰显。
1 实训基地建设的必要性
为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培养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目标,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高职教育的显著特征。实践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实践教学,实践教学依赖于实训基地。实训基地分为校内和校外两类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为实践教学的主体,承担了实践教学的大部分任务,对实践教学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是学生在校期间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养成的主要场所。搞好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是实践教学的前提条件,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的关键,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是拓展学生知识范围,提高学生适应社会要求的桥梁,为学生提前介入社会提高训练的场所。
2 建设目的及基本功能
一是作为相关专业群建设的实践教学功能平台。满足平时教学、课程改革的需求,使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习、实践,做到工学结合。为培养相关就业岗位需求的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二是作为高、中端人才培养认证的基地。为了体现学生的学有所长,组织、培训学生辐射到社会,组织进行含金量高的认证考试及培训。三是作为引入和创建IT公司实体的条件。四是作为培训、教研、教师合作交流、科研、教学改革及示范的平台。五是作为面向社会承担计算机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支持及服务的平台,为区域经济及地方经济发展做贡献。
3 加快高职计算机技能实训基地建设的若干建议
计算机设备价格昂贵,技术更新周期短,这给实训基地建设带来一定的困难。高职院校应从全局出发,综合利用资源,发挥学校资源的整体优势,提高基地建设的投资效益。首先,要注重校内各专业的联合,提高设备的利用率,节约资金。其次,要加强校企合作,建立高水平实训基地,减少低层次的重复投资。可根据职业岗位群或专业技术领域对知识和能力的要求,制订相应的培训大纲,设置培训项目,并按照劳动保障部门及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对大学生职业技能鉴定的具体要求,设置培训模块,建立试题库,开展对外培训与鉴定服务工作。为加强高职计算机技能实训基地建设质量监控,实施项目规范化管理,建议国家组织相关领域的专家对高职计算机技能实训基地的基础设施和设备进行充分论证,加强指导制定科学的实施方案,提高高职计算机技能实训基地建设水平,提高设备使用效率和项目建设质量。各高职计算机技能实训基地在建设过程中,不仅要进行硬件建设,还要注重软件建设,在确保高职计算机技能实训基地建设质量的基础上深入进行课程体系的改革工作,探索新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形成新的运行机制,真正做到工学结合、产教合作,形成良好的运行循环,建立服务于周边职业教育与社会培训的公共平台,真正发挥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示范性作用,培养社会和企业需要的人才,充分发挥社会效益。同时,要进一步完善高职实训基地的建设、运行与管理机制,提高项目效益。在专项资金管理上,建议实行绩效考评制度。承担项目的高职院校需要进一步创新管理模式,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益。另外,由于高职高职计算机技能实训基地项目布局调整涉及面很广,需要根据投资建设规模,综合考虑国家经济和产业发展战略,与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产业布局结构相结合,分析各地区的人才需求和高职计算机技能教育办学规模等,进行适当调整。总之,各地高职计算机技能实训基地建设要根据地区经济发展需求,办出专业特色,打造品牌,培养适合企业需要的人才,适应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4 实训基地建设的成效
实训基地的建设强化了专业教学体系,为学生提供了系统化的职业技术与职业能力培养的实践环境。并且引入实体公司,将实训基地转化成为真正的工作环境,实现工学结合,本实训基地的建设规划,从发展、实用、提高学生职业素质及职业能力入手,并加入以培训部分,使得学生及社会人员均可受益,建成后不仅可作为本专业及本校专业群的实训基地,也可为社会地区其他兄弟院校服务,为社会相关行业企业服务,提供实训设备、技术支持及学生、教师培训,也是科研、课改的基地。特别是自建及引入公司实体,更使得工学结合不在只是一句口号,对于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对及时掌握市场人才需求,指导教学,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对学生实习,就业均有不可估量的好处,当然各方面困难也一定存在,但勇敢的迈出第一步后,形成良性循环,对专业发展、应用型人才培养,以及服务地区经济将会大有益处。与国际知名企业的全方位合作,引入的不仅是资金,更是先进的实践教育理念,给学院带来了全新的教育教学思想的冲击和变革。实现了工学交替。使我们的培养与企业的需要直接结合起来了,学生的就业得到了保证。通过与大品牌的合作,形成了双平台、双通道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增强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高职毕业生的优势体现在具有较强的工程意识和动手能力,能实现零距离上岗。这一优势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体系完备、运行良好的实训、实习基地;依赖于学校营造的工程实践环境。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通过在校外实训基地的实训,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也培养了他们良好的职业道德,提高了他们的人际沟通能力,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及创业能力,增强了他们的就业信心,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校企联合进行项目开发等活动,为我们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有力地弥补了我系教学经费的不足;不仅如此,还促进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大大提升了我系毕业生在社会上的可信度,有效地提高了我系毕业生的就业率及就业质量,为我系赢得了很好的社会声誉。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科研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是高职院校高质量教学的必要保证。通过带领学生深入到IT企业实训、实习及校企联合进行项目开发,使教师能够接触生产一线的技术,及时了解IT产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大大提高了教师队伍的实践能力;通过与高质量培训机构的合作,把先进的教学手段及前沿的技术引入校园,大大节省了教师的培养成本。
5 结束语
实训基地的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实训基地建设中,建设规划和建设目标是与办学理念同等层次的内容。硬件的建设是重要的,也是简单而直观的。实训基地的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内容的设计与实施、实训的实效等问题是建设的内涵,也是实训基地是否能够充分发挥作用的关键,应该得到高度重视。只有不断地完善和加强实训基地的内涵建设,使实训基地从课堂到实训,从实训到实战,从学校到企业立体化发展,与社会接轨,才能真正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
基金项目:湖南省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高职计算机专业能力与素质标准及测评方法研究》(项目编号ZJGB2009008)
参考文献
[1]冉德君校园网的实训项目开发及网络综合实训室建设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30:53-56.
[2]姜太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1 实训基地建设的必要性
为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培养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目标,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高职教育的显著特征。实践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实践教学,实践教学依赖于实训基地。实训基地分为校内和校外两类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为实践教学的主体,承担了实践教学的大部分任务,对实践教学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是学生在校期间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养成的主要场所。搞好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是实践教学的前提条件,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的关键,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是拓展学生知识范围,提高学生适应社会要求的桥梁,为学生提前介入社会提高训练的场所。
2 建设目的及基本功能
一是作为相关专业群建设的实践教学功能平台。满足平时教学、课程改革的需求,使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习、实践,做到工学结合。为培养相关就业岗位需求的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二是作为高、中端人才培养认证的基地。为了体现学生的学有所长,组织、培训学生辐射到社会,组织进行含金量高的认证考试及培训。三是作为引入和创建IT公司实体的条件。四是作为培训、教研、教师合作交流、科研、教学改革及示范的平台。五是作为面向社会承担计算机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支持及服务的平台,为区域经济及地方经济发展做贡献。
3 加快高职计算机技能实训基地建设的若干建议
计算机设备价格昂贵,技术更新周期短,这给实训基地建设带来一定的困难。高职院校应从全局出发,综合利用资源,发挥学校资源的整体优势,提高基地建设的投资效益。首先,要注重校内各专业的联合,提高设备的利用率,节约资金。其次,要加强校企合作,建立高水平实训基地,减少低层次的重复投资。可根据职业岗位群或专业技术领域对知识和能力的要求,制订相应的培训大纲,设置培训项目,并按照劳动保障部门及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对大学生职业技能鉴定的具体要求,设置培训模块,建立试题库,开展对外培训与鉴定服务工作。为加强高职计算机技能实训基地建设质量监控,实施项目规范化管理,建议国家组织相关领域的专家对高职计算机技能实训基地的基础设施和设备进行充分论证,加强指导制定科学的实施方案,提高高职计算机技能实训基地建设水平,提高设备使用效率和项目建设质量。各高职计算机技能实训基地在建设过程中,不仅要进行硬件建设,还要注重软件建设,在确保高职计算机技能实训基地建设质量的基础上深入进行课程体系的改革工作,探索新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形成新的运行机制,真正做到工学结合、产教合作,形成良好的运行循环,建立服务于周边职业教育与社会培训的公共平台,真正发挥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示范性作用,培养社会和企业需要的人才,充分发挥社会效益。同时,要进一步完善高职实训基地的建设、运行与管理机制,提高项目效益。在专项资金管理上,建议实行绩效考评制度。承担项目的高职院校需要进一步创新管理模式,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益。另外,由于高职高职计算机技能实训基地项目布局调整涉及面很广,需要根据投资建设规模,综合考虑国家经济和产业发展战略,与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产业布局结构相结合,分析各地区的人才需求和高职计算机技能教育办学规模等,进行适当调整。总之,各地高职计算机技能实训基地建设要根据地区经济发展需求,办出专业特色,打造品牌,培养适合企业需要的人才,适应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4 实训基地建设的成效
实训基地的建设强化了专业教学体系,为学生提供了系统化的职业技术与职业能力培养的实践环境。并且引入实体公司,将实训基地转化成为真正的工作环境,实现工学结合,本实训基地的建设规划,从发展、实用、提高学生职业素质及职业能力入手,并加入以培训部分,使得学生及社会人员均可受益,建成后不仅可作为本专业及本校专业群的实训基地,也可为社会地区其他兄弟院校服务,为社会相关行业企业服务,提供实训设备、技术支持及学生、教师培训,也是科研、课改的基地。特别是自建及引入公司实体,更使得工学结合不在只是一句口号,对于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对及时掌握市场人才需求,指导教学,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对学生实习,就业均有不可估量的好处,当然各方面困难也一定存在,但勇敢的迈出第一步后,形成良性循环,对专业发展、应用型人才培养,以及服务地区经济将会大有益处。与国际知名企业的全方位合作,引入的不仅是资金,更是先进的实践教育理念,给学院带来了全新的教育教学思想的冲击和变革。实现了工学交替。使我们的培养与企业的需要直接结合起来了,学生的就业得到了保证。通过与大品牌的合作,形成了双平台、双通道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增强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高职毕业生的优势体现在具有较强的工程意识和动手能力,能实现零距离上岗。这一优势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体系完备、运行良好的实训、实习基地;依赖于学校营造的工程实践环境。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通过在校外实训基地的实训,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也培养了他们良好的职业道德,提高了他们的人际沟通能力,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及创业能力,增强了他们的就业信心,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校企联合进行项目开发等活动,为我们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有力地弥补了我系教学经费的不足;不仅如此,还促进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大大提升了我系毕业生在社会上的可信度,有效地提高了我系毕业生的就业率及就业质量,为我系赢得了很好的社会声誉。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科研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是高职院校高质量教学的必要保证。通过带领学生深入到IT企业实训、实习及校企联合进行项目开发,使教师能够接触生产一线的技术,及时了解IT产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大大提高了教师队伍的实践能力;通过与高质量培训机构的合作,把先进的教学手段及前沿的技术引入校园,大大节省了教师的培养成本。
5 结束语
实训基地的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实训基地建设中,建设规划和建设目标是与办学理念同等层次的内容。硬件的建设是重要的,也是简单而直观的。实训基地的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内容的设计与实施、实训的实效等问题是建设的内涵,也是实训基地是否能够充分发挥作用的关键,应该得到高度重视。只有不断地完善和加强实训基地的内涵建设,使实训基地从课堂到实训,从实训到实战,从学校到企业立体化发展,与社会接轨,才能真正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
基金项目:湖南省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高职计算机专业能力与素质标准及测评方法研究》(项目编号ZJGB2009008)
参考文献
[1]冉德君校园网的实训项目开发及网络综合实训室建设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30:53-56.
[2]姜太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