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服务区域经济视角下,以湖南省示范性(骨干)高等职业院校湖南软件职业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为例,依托世界大学城空间为平台,构建了“一平台、四层次”的核心空间课程建设模式,以期在当前城镇化快速推进的背景下,助推当地区域经济发展,为教育资源实现城乡一体化做贡献。
关键词:区域经济;核心课程构建;世界大学城空间
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6月23日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让现代职业教育助推经济社会取得更大更好发展”。一方面,职业教育培养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可以直接为地方经济服务;另一方面,区域经济的快速增长可以为教育提供充足的物质资本,健康的就业环境等。文章以湖南软件职业学院物流管理核心空间课程构建为例,探讨职业教育如何有效的依托现代化信息资源进行教学教研的改革,以期助推区域经济的发展,更好地为促进长株潭一体化融合的进程作出贡献。
一、空间课程简介
空间课程即依托世界大学城开发的以网络交互远程教育为精品的虚拟城市,居民不但可以相互访问,获取学习需要的信息,而且可以根据个人专长开发、创建服务于其他居民的特色空间。目前湖南各大职业高校纷纷开展了基于大学城空间的课程空间建设,许多学者深入探索了世界大学城对职业教育的影响。其中,陈慧君等学者分别从不同的方面探索了世界大学城空间对职业教育的影响;谢泉峰等学者深入研究了世界大学城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但目前并无文章从服务区域经济的视角来研究如何依托世界大学城构建核心空间课程。
二、服务区域经济视角下的物流管理核心空间课程构建
(一)构建原则
1.服务区域经济,体现示范性和导向性。作为示范性骨干高校,湖南软件职业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课程构建应在区域经济内具有示范性和导向性,以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形成良性互动。
2.利于分层次教学。物流管理专业核心空间课程应紧密衔接中职教育、高职教育、继续教育,吸引学习基础不同的学生积极参与。
3.利于终身教育。国务院副总理马凯在今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会上讲话指出,“要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全体劳动者,贯穿劳动者从学习到工作的各个阶段的职业教育”。物流管理专业核心空间课程构建要利于教育的终身性,鼓励树立终身教育观念。
4.利于城乡一体化建设。在目前城镇化建设带来的资源优势和国家政策支持的双重优势下,城乡物流统筹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城乡物流一体化亟需拥有现代化专业物流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多层次人才。物流管理专业核心空间课程的构建要利于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
(二)空间课程构建流程
文章将以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课程《仓储与配送管理》为例来构建空间课程。其构建流程为:通过跟踪调查毕业生就业情况,并走访省级物流园区九华物流园、长株潭知名物流企业,解构物流行业工作标准,针对《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对应的仓储操作岗位进行分析,提炼出三大主要工作任务:入库操作、在库管理、出库操作,对在库管理进行细分,又可以提炼出学习情境进行学习。构建过程中,针对同一知识点进行难度等级设置,以满足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学习。
(三)核心空间课程构建模式
在服务区域经济视角下,根据核心空间课程构造流程充分有效的利用现有资源进行教学改革,构建基于大学城空间为平台、精确对接岗位群、助推区域经济、有效衔接中职、高职教育,利于分层次教学的“一平台、四层次”核心空间课程。其具体构建模式见图1:
图1“一平台、四层次“核心空间课程构建模式
(四)“一平台、四层次”空间课程构建模式特点
1.核心空间课程设置与区域经济内企业系统有效衔接,形成良好互动。物流管理专业通过依托世界大学城空间构建与区域经济互动互促、体现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核心空间课程,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高素质、高技术技能型人才。
2.核心空间课程设置有效衔接中职、高职教育,利于教育资源城乡一体化发展。空间课程面向社会,既能满足非物流专业人士、基础较差的农村学生学习,又能满足高职以上基础较好,学有余力的学生学习,以及当地物流行业理论知识不足、实践经验丰富的职工培训、充电,在教育资源、物流资源普遍倾斜于城区的情况下更有利于城乡一体化。
当前信息化的发展给教育教学带来了很大的改革机遇。文章以湖南软件职业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为例,构建了基于世界大学城空间的“一平台、四层次”核心空间课程模式,旨在以课程模式的构建促进专业人才的培养,以助推当地区域经济的发展,为教育资源实现城乡一体化做贡献。
参考文献:
[1]刘凤姣.“空间励志园”——基于世界大学城空间的网络学生思政教育体系建设姣[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11).
[2]李静.“世界大学城空间”视阈下“自主——协作学习模式”研究[J].职大学院,2013(3).
[3]周惠,刘宽平.“职教新干线”对湖南职业教育影响初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11).
(作者单位:湖南软件职业学院)
关键词:区域经济;核心课程构建;世界大学城空间
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6月23日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让现代职业教育助推经济社会取得更大更好发展”。一方面,职业教育培养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可以直接为地方经济服务;另一方面,区域经济的快速增长可以为教育提供充足的物质资本,健康的就业环境等。文章以湖南软件职业学院物流管理核心空间课程构建为例,探讨职业教育如何有效的依托现代化信息资源进行教学教研的改革,以期助推区域经济的发展,更好地为促进长株潭一体化融合的进程作出贡献。
一、空间课程简介
空间课程即依托世界大学城开发的以网络交互远程教育为精品的虚拟城市,居民不但可以相互访问,获取学习需要的信息,而且可以根据个人专长开发、创建服务于其他居民的特色空间。目前湖南各大职业高校纷纷开展了基于大学城空间的课程空间建设,许多学者深入探索了世界大学城对职业教育的影响。其中,陈慧君等学者分别从不同的方面探索了世界大学城空间对职业教育的影响;谢泉峰等学者深入研究了世界大学城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但目前并无文章从服务区域经济的视角来研究如何依托世界大学城构建核心空间课程。
二、服务区域经济视角下的物流管理核心空间课程构建
(一)构建原则
1.服务区域经济,体现示范性和导向性。作为示范性骨干高校,湖南软件职业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课程构建应在区域经济内具有示范性和导向性,以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形成良性互动。
2.利于分层次教学。物流管理专业核心空间课程应紧密衔接中职教育、高职教育、继续教育,吸引学习基础不同的学生积极参与。
3.利于终身教育。国务院副总理马凯在今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会上讲话指出,“要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全体劳动者,贯穿劳动者从学习到工作的各个阶段的职业教育”。物流管理专业核心空间课程构建要利于教育的终身性,鼓励树立终身教育观念。
4.利于城乡一体化建设。在目前城镇化建设带来的资源优势和国家政策支持的双重优势下,城乡物流统筹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城乡物流一体化亟需拥有现代化专业物流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多层次人才。物流管理专业核心空间课程的构建要利于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
(二)空间课程构建流程
文章将以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课程《仓储与配送管理》为例来构建空间课程。其构建流程为:通过跟踪调查毕业生就业情况,并走访省级物流园区九华物流园、长株潭知名物流企业,解构物流行业工作标准,针对《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对应的仓储操作岗位进行分析,提炼出三大主要工作任务:入库操作、在库管理、出库操作,对在库管理进行细分,又可以提炼出学习情境进行学习。构建过程中,针对同一知识点进行难度等级设置,以满足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学习。
(三)核心空间课程构建模式
在服务区域经济视角下,根据核心空间课程构造流程充分有效的利用现有资源进行教学改革,构建基于大学城空间为平台、精确对接岗位群、助推区域经济、有效衔接中职、高职教育,利于分层次教学的“一平台、四层次”核心空间课程。其具体构建模式见图1:
图1“一平台、四层次“核心空间课程构建模式
(四)“一平台、四层次”空间课程构建模式特点
1.核心空间课程设置与区域经济内企业系统有效衔接,形成良好互动。物流管理专业通过依托世界大学城空间构建与区域经济互动互促、体现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核心空间课程,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高素质、高技术技能型人才。
2.核心空间课程设置有效衔接中职、高职教育,利于教育资源城乡一体化发展。空间课程面向社会,既能满足非物流专业人士、基础较差的农村学生学习,又能满足高职以上基础较好,学有余力的学生学习,以及当地物流行业理论知识不足、实践经验丰富的职工培训、充电,在教育资源、物流资源普遍倾斜于城区的情况下更有利于城乡一体化。
当前信息化的发展给教育教学带来了很大的改革机遇。文章以湖南软件职业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为例,构建了基于世界大学城空间的“一平台、四层次”核心空间课程模式,旨在以课程模式的构建促进专业人才的培养,以助推当地区域经济的发展,为教育资源实现城乡一体化做贡献。
参考文献:
[1]刘凤姣.“空间励志园”——基于世界大学城空间的网络学生思政教育体系建设姣[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11).
[2]李静.“世界大学城空间”视阈下“自主——协作学习模式”研究[J].职大学院,2013(3).
[3]周惠,刘宽平.“职教新干线”对湖南职业教育影响初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11).
(作者单位:湖南软件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