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研究

来源 :农业科技与装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mxhjjc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课程体系改革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核心领域和实质环节,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南阳农业职业学院以服务农业現代化建设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综合职业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为重点,对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农机)专业课程的教学理念、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进行了全面的改革和实践探索,构建了新型专业课程体系,取得了良好效果。
  关键词:农机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实践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16)10-0089-04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和技术支撑。农机专业是南阳农业职业学院的传统专业,其任务是面向现代化农业,培养具有农艺与农机融合知识,掌握农业机械应用维修、调试安装和销售服务等能力,具备综合职业素质,适应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实用型、技术型人才。随着农业现代化建设不断深入和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对农机人员的技能水平、标准和综合素养要求也越来越高,原有农机专业课程体系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因此,根据当地农业和农业机械化发展状况,结合市场对农机人才的要求和农机专业情况,对农机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了改革与实践。
  1 问题分析
  1.1 当地农业和农业机械化发展状况
  河南省是中国第一人口大省、第一农业大省、第一粮食生产大省、第一粮食转化加工大省和建设中的现代农业大省。南阳市是河南省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省辖市,耕地面积86.7万hm2,是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在农业机械化方面取得了巨大成绩,得到了长足发展,但存在着农机化新技术推广缓慢、服务水平不高、农机农艺融合不够和高素质农业机械化实用人才严重缺乏等问题。
  1.2 农机专业情况
  1.2.1 招生难,生源不足 农机专业的生源主要来自农村,受传统观念影响和对城市现代化生活的向往,加上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不高、风险大、配套政策和基础设施不完善[1],多数学生不愿意学习农机专业,即使农机专业的毕业生也有不少人没有从事农机专业的工作,造成较大的人才流失和社会资源浪费。
  1.2.2 课程设置不合理,课程内容陈旧老化 由于农机专业在校内归属汽车工程系,课程设置偏向汽车专业,使得农机专业课程体系专业特色不突出。生产中的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新成果在教学内容上没有得到补充和应用,实验实训项目和内容与实际生产中的技术需求脱节,跟不上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岗位职业能力缺乏系统的调查分析,培养目标不明确,课程体系不合理。
  1.2.3 与农业结合不紧密,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作用不突出
  农业现代化建设需要农机人员既能掌握农机的使用与维修技术,还要懂农作物生产、保护地耕作、植物保护、精准农业等技术,即要求农机和农艺实现融合。农机专业原有课程体系中少有农艺方面的课程或内容,与农业生产结合不紧密。农机专业实验实训设备缺乏农业生产典型农机具,且数量不足,生产实训安排和农业生产不同步,农机专业学生农业生产能力差,没有充分发挥职业教育为区域经济建设服务的作用。
  2 农机专业课程体系改革
  为了突出体现职业教育区域性、生产性、实用性等特色,农机专业课程体系改革要坚持以全面服务现代化农业为宗旨[2],以学生为主体,以就业为导向,培养以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目标,以岗位职业能力为重点,构建理论与实践结合、知识与能力并重,能够体现现代化农业发展方向和发展趋势,实现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相互协调发展的课程体系。
  2.1 农机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2.1.1 岗位职业能力分析 通过对南阳市及周边农业、农机的生产、管理、技术、服务部门调研和毕业生反馈信息,确定农机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主要有:农业机械使用与维修、农机营销及售后服务、农机装配与调试等岗位,并对就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围绕知识、能力和素质确定岗位应具备的职业能力。以农业机械使用与维修岗位为例,应具备的职业能力见表1。
  2.1.2 新型课程体系构建 在岗位能力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典型工作任务的整合,按照职业院校学生学习特点和职业教育规律,对农机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了以下4个方面的改革。
  1) 开设认知课程,提高专业认知度。习近平主席指出:鼓励支持大中专院校特别是农业院校毕业生到农村经营农业,让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全面发展,同时,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装备水平,完善农业支持政策,提高农业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为了鼓励和吸引学生报考农机专业、提高学生对农机专业的兴趣,有必要开设农机认知课程,让学生认知农机行业和专业,认识到农机人才对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认识到在我国现代化大农业背景下农机行业广阔的发展前景,端正专业思想,更新就业观念,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真正做到“热爱农机、学习农机、乐于农机、精于农机”。
  2) 开发综合课程,实施课程综合化。课程综合化,就是将农机专业中知识结构相似的理论和职业能力所属的相关课程进行整合,根据现代农业和农机化发展现状与趋势,删减原有课程间交叉内容、陈旧内容和理论性过深、过强内容,增加新的知识和技能,并制定新的课程标准、开发综合化课程教材,构成一门或几门能够反映农机专业特征并符合实际需要的新的课程[3]。通过课程的综合化,精简了课程的门类,突出了实践教学,优化了课程结构、完善了课程内容,更有利于学生综合职业能力、职业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如将机械识图、机械基础、公差配合、液压与气动等课程综合成机械技术基础,将植物、植物生长发育、土壤肥料和农业气象等课程综合成植物生产基础,将农机专业的核心课程综合成动力机械应用技术、作业机械应用技术、电器应用技术和农作物生产技术4门课程,将就业与指导、职业规划、创业实务、企业管理等课程综合成创新与创业课程。   3) 增设农艺课程,培养复合型人才。农机农艺融合,相互适应,相互促进,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农机专业学生实现农机和农艺融合包括2个方面:一是要认识农机农艺融合的意义,培养农机农艺融合的意识;二是要在掌握农机技术基础上熟悉农艺技术。这就需要在农机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增加农艺方面的课程,并开发农机农艺相互融合的教材。例如,在农机专业认知和基础能力模块中开设植物生产基础知识、在岗位工作和竞争能力模块中开设农作物生产技术、在专业拓展和创新能力模块中开设精准农业应用技术等课程或项目,培养农机农艺复合型人才。
  4) 开设创新创业课程,培养创新型人才。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素质教育。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创新型人才将供不应求,因此,创新型人才培养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职业院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然选择。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课程是基本的载体[4],课程体系是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因素。南阳农业职业学院农机专业一是通过实施课程综合化和加强实践教学,挖掘和丰富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将创新创业教育渗透到专业课程当中并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实现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相互融合、相互促进。二是通过开设创新与创业课程,让学生培养创新意识和精神,了解创业理论与政策,掌握创新知识及能力。
  通过对原有农机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改革,构建了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专业基于岗位职业能力的新的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
  2.2 实施项目教学
  项目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以项目为引导,以实践操作为重点,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在做中学、在学中做。例如,作业机械应用技术课程中“旋耕机的使用与维护”项目教学分6个步骤完成:了解旋耕机的构造和工作过程,设计并确定项目实施方案,安装与调整旋耕机,旋耕作业操作,旋耕机故障诊断与排除,旋耕机的维护保养、工作过程评价。通过实施项目教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锻炼了学生的意志品质,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3 强化实践教学
  农机专业的服务对象是农业生产,而农业生产周期长、季节性强,受外界环境因素影响大,因此,农机专业加强农业生产实践教学尤为重要。南阳农业职业学院农机专业强化实践教学的做法主要有3个方面。
  2.3.1 加强校企、校社、校场合作 深化与农场、农业合作社、农机合作社、农机服务公司的合作,通过校企、校社、校场合作,给学生提供实践教学的平台。
  2.3.2 根据农业生产季节安排生产实训项目和内容 每年分别于3月下旬—4月中旬春作物整地与插、播季节,5月下旬—6月上旬夏收夏种季节和9月中旬—10月中旬秋收秋种季节,采取工学交替,有针对性地安排学生3次生产实训,培养农机专业学生服务农业生产的能力。顶岗实习打破学期界限,安排在每年的5—10月进行。
  2.3.3 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开发综合化课程和实施项目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提高了,尤其是对专业教师的实践技能和对新知识、新技术、新装备的掌握及熟练程度要求更高了。因此,专业教师通过参加专业职业技能培训、深入生产一线调研和实践、聘请农机专家来校讲课和“以老带新”等途径和方法,转变教育观念,提高理论知识和实践水平,达到“双师”标准。
  2.4 开展课程评价
  农机专业课程评价是检查课程目标实现的程度,以评判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的教学效果,并据此对课程进行进一步的改革,以保证农机专业课程体系的适时性、适用性。开展课程评价要坚持以下4个原则。
  2.4.1 坚持学生主体地位 让学生参与到课程评价当中,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又提高了评价的效果。这是课程评价的关键。
  2.4.2 坚持就业为导向 既要考评完成岗位工作任务过程中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运用能力、自主学习及创新能力,还要考评完成岗位工作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职业道德、协作能力、职业精神等[5],做到职业能力考评与职业素养考评并重。
  2.4.3 坚持以能力为本 强调理论的基础地位和作用,着重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考评,做到理论考评与实践考评相结合。
  2.4.4 坚持过程考评为重点 重视完成岗位工作任务过程中学习态度、团队意识和综合判断、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考评,兼顾对学生最终学习结果的考评,做到形成性考评与终结性考评相结合。
  3 农机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成效
  通过实践证明,南阳农业职业学院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专业课程体系培养目标明确,课程定位准确,教学方法得当,实施效果良好。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农机具修理比赛获得二等奖1次、三等奖1次。农机专业作为国家示范校建设重点建设专业,在河南省参加验收的22所学校中名列第一名,并顺利通過国家验收。与本地7个农场、农业合作社、农机合作社、农机服务公司进行校企、校社、校场合作,共建实训基地,其中全国农机合作示范社1家、河南省农机合作示范社1家。专业教师编写校本教材4部,“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80%。毕业生考取农机修理工等职业资格证书率100%。通过对近3 a毕业生调查,就业率100%,对口就业率82%,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率91%,有4名毕业生已经开始自己创业。在校学生逐年稳步增加,越来越多的企业主动来校联系工学交替、顶岗实习和就业。目前,农机专业已经成为南阳农业职业学院重点专业之一,为国内同类专业和其他相近专业的发展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
  4 结语
  南阳农业职业学院农机专业围绕现代化大农业,立足服务当地经济建设对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和实践探索,丰富了专业内涵,提升了专业层次,提高了教师水平,培养了合格学生,服务了农业发展,突出了职教特色,并辐射到周边职业院校,为相关专业的课程体系改革提供了依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需要指出的是,课程体系改革是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方面,全面提高农机专业的教育教学水平,还需要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改革和学院育人环境、实验实训设备等方面的配合。同时,还应该认识到,课程体系是动态的,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农业装备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社会、企业、行业对人才要求的不断变化,需要不断地对农机专业课程体系以及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保证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专业与时俱进,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闫建.高职农机专业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5(5):59.
  [2] 李华.中等职业学校农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农机使用与维修,2014(4):65-66.
  [3] 朱东南,陈育中.五年制高职综合化课程探索——以“电子产品设计综合课程”为例[J].江苏教育:职业教育版,2014(4):68-69.
  [4] 许小花,张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及课程体系构建[J].中国电子教育,2012(1):19-21.
  [5] 高芳,李洪昌,周同根.基于“职业能力”的高职农机专业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研究[J].新课程研究旬刊,2015(12):11-13.
其他文献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当代林业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新的科学的发展观,已经深入到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森林资源和林业发展的重要性和目前的严峻状况,要求我们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深入到林业建设的制
介绍了横河煤矿副井井筒破坏后,采用注浆处理,开切卸压槽,井内设钢混衬砌加固,井筒装备设置可缩接头等一系列措施的设计和施工情况.经过近3年的观察,证明井筒的修复加固取得
目的 探讨细胞色素P4 5 0 1A1(CYP 1A1)和谷胱苷肽硫转移酶 (GST) M1基因多态性与肺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选取新发肺癌患者 91例及同期非肺部疾患同性别患者 91例作匹配
基于流程的企业战略模型由顾客流程、业务流程、后台流程三部分组成.顾客是企业生存的基础,企业的运作要依托顾客流程而展开;业务流程通过为顾客流程提供相应服务,保障顾客流
就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外贸可持续发展所产生的正负两方面影响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结合我国对外贸易中存在的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对我国今后如何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促进外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