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从事报刊发行研究近10年,是我国在报刊发行监测和报刊媒体广告价值分析方面的专家;他恪守自己的行业底线,为报刊发行业诚信公正无私地付出……他就是北京世纪华文国际传媒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田珂。本刊记者最近就报刊发行有关问题对田珂进行了专访。
十年来,世纪华文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科学的报刊零售发行市场监测和研究体系。我们力争坚持科学、公正、诚信的标准服务于整个报刊发行领域
记者:田总您好,感谢您接受《今传媒》杂志的采访。世纪华文创立之初的情景是怎样的?您是创始人吗?
田珂:世纪华文是1999年成立的,我是创始人之一。可以说1999年报刊市场化程度并不高,发行量的虚报也是一个令广告界头痛的事,但世纪华文的成立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近十年来,正是世纪华文的不懈努力,得以服务近300家国内报刊媒体企业、8000多家广告主和广告公司。可以说,世纪华文是市场的产物。
记者:当初是什么样的一个原因让您选择了这个行业?
田珂:我上大学读的是报刊发行管理,毕业后到了《北京日报》做发行工作。1993年从《北京日报》出来后去了一家广告公司,然后又在报刊发行局工作到1999年。一直以来我的工作基本没有离开媒体这个圈子,对这个行业比较熟悉,做数据分析研究和我的专业基本上是对口的,也是看到了报刊发行的前景,所以就顺理成章地与两位同仁创建了世纪华文。
记者:听说您到世纪华文以后首先研发了一套报刊零售发行市场监测和研究的专业软件?
田珂:是的。报刊发行数据的监测,只靠人力去分析与调查会非常繁琐,我们用了近一年的时间研发了SIS(study of issue sale)报刊零售监测软件,形成了一整套的研究体系,也就形成了如今世纪华文的研究与监测模式。这套软件可以非常科学地分析出报刊发行方面的指标优劣,使报刊媒体在第一时间了解自己及竞争对手在市场上的实际情况,了解市场走势并制定改进策略,寻找优势和广告价值,让广告主和广告公司全面了解自己。这是世纪华文的研究体系之一。
记者:现在国内做第三方监测的数据公司并不少,像新生代、慧聪等。目前同类型公司之间的竞争是个什么样的态势?
田珂:目前竞争并没有进入到特别激烈的阶段,国内做得比较好的同类型公司在媒体数据统计方面都各有侧重、各有所长,我们侧重的是报刊的零售研究方面,其他公司有侧重电视收视率及广告研究的,也有侧重新媒体监测与研究的,有注重阅读率的,也有注重读者结构方面的,还有专业从事广告量监测的等等。这些数据可能不被普通的读者、观众、听众、网民等所重视,但是对于经营媒体的老板们是很有吸引力的,因为这也是他们每天都要思考,需要知道的问题。
记者:在国内报刊媒体研究领域,尤其是广告价值分析领域,与同类公司的竞争中你们的优势在哪里?
田珂:我们是最早对零售发行进行监测的一家公司,我们的主要优势在于报刊零售发行市场的监测与研究。零售发行的终端:报摊、报亭、超市、便利店、书店,这种客观数据的搜集。还有就是其他发行:个人订阅;单位订阅;个人购买等,现在我们主要通过零售终端的多种渠道进行监测,这种自主性消费对于广告主来说非常重要,因为它属于主动消费,广告主一般愿意在这种媒体上进行广告投放。再有就是很多的报刊社提到的这种精细发行,或者说有效发行。一种理念认为,精细发行是把发行做到最节俭,一份媒体,比方说一份都市报,它发行20万份和发行25万份,可能从广告效果来说,基本上是一样的,多发行那5万份以后,也并没有给它带来相应的广告收入。实际上很多刊社、报社也都在总结这方面的经验,从一个角度说,我们做精细发行,做节俭发行,做有效发行。
我们的报刊零售监测目前已经达到36个城市,监测报刊900多种。2008年第一季度我们刚刚做的监测,已达到40多个城市,包括珠三角,包括长三角的这种监测。原来我们最早只做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随着广告主的需求包括重点城市、区域城市我们现在都在做。从广告的前景来看,继一线城市后,二三级城市已成为新的增长点。
记者:除了这个重点的优势,还有其他一些优势吗?
田珂:我们的其他优势在于访问团队的100%的非滞留面访、公正性、调研项目的细分,比如报刊几时上摊、销售的周期与销售高峰、滞销脱销的细分、覆盖率以及市场份额、信心指数等等,非常重视调研的专业性与科学性、时效性。此外,近十年来我们积累的庞大的数据也是我们的优势之一,介于这些数据的不断更新,我们对媒体的整个走势做出科学理性预测以及前瞻性的判断分析,比如新媒体加入后,对整个媒体环境有什么样的影响,我们可以马上给出专业的分析与预测。
记者:世纪华文今年已经是第九个年头,回顾这些年,您怎样看世纪华文的发展之路?
田珂:我们是国内最早提出量化媒体运营的单位之一,我们一直在志于广告主、广告公司以及报刊社之间关系的和谐共存,我们一直在力争能够证明这个媒体的真实发行量、覆盖率,能够真正为广告主、广告公司提供一个非常客观、公正的第三方的数据,我们一直在做着努力。诚信是社会和谐之要素,也是世纪华文的生存之本。
发行量的认证是一个非常严肃的事情,目前在中国要想做到真正的发行量透明,还需要漫长的市场调节的时间
记者:您对于国内媒体普遍虚报发行量这种情况如何看待?这种情况对于媒体的健康良性发展有多大损害?
田珂:发行量的认证在国内还没有一个严格的监管体系,所以虚报发行量的现象屡见不鲜。国外有ABC体系,还有BPA体系,如果认证了哪家报刊社虚报了发行量,你所登的广告,可能要退还人家广告费,甚至还要被罚款。而在国内,这种现象没有。就是说,我做了认证,只是简简单单一个数字的认证,并没有这种惩罚的相关配套体系。既然没有惩罚体系那么虚报也就不是问题了。对行业的损害不言而喻,整个行业内报刊的发行量都被普遍抬高,最重要的是会产生一种不切合实际的浮躁心理,不利于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记者:虚报发行量的现状,在短时期内可以改变吗?
田珂:较之前些年的发行量的虚报,近些年情况有所改善,市场透明度在增加,但完全改变很难。虽然有我们第三方监测,还有一些国家职能部门的管理,如国家出版物核查中心,依靠新闻出版总署的文件进行的强制认证等执行起来都有相当的难度。因此这种现象很难在短时间内消失。这是一个多方利益博弈的过程。
记者:在保证调查数据的真实性方面,世纪华文是怎样做到在数据上始终不受任何媒体、机构的影响和干预的,毕竟各方利益在许多时候很难调和,这个过程是不是会遇到很多困难?
田珂:我们每年定期做的四次监测调研,是不受任何报刊媒体委托的独立自主的研发行为,调研城市和报刊种类一般根据广告主的需求决定。媒体关注广告主的投放意向和变化等方面,反过来广告主一样关心杂志的销量、发展方向和趋势等。去年我们在36个城市做了此项调研,其中有20个大中型城市,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更多的是服务于广告主和广告公司的,我们会根据广告主的一些专项委托,对所监测的城市做出调整,比如2007年,增加了对甘肃地区的监测,因为从去年起关注甘肃的广告主增加了很多,这与我们国家大力开发西部城市相关。
记者:世纪华文到目前为止有没有遇到过事业上的瓶颈?
田珂:当然会有。世纪华文所从事的报刊零售监测项目,及版面监测、广告监测、内容监测、专项调研的服务内容,依然具有一定的市场超前性,一些在市场中具有品牌效应的报刊媒体,会有不同的市场需求,比如一家大的期刊系列,它在成立新刊之初,会主动购买世纪华文对某类期刊的研究成果,或委托我们做专项测评,但也有相当一部分报刊,朝不保夕,没有实力来关注这方面的调研,但这本身是一个误区。品牌媒体之所以成为品牌,是因为它们的市场化程度高,只有更深入地了解市场才会更好的生存。每年新刊层出不穷,生存不下去的报刊也为数不少,而岌岌可危的报刊,才最应该向品牌报刊学习,关注来自市场的真实的声音,这是最直接的,也是最简单的一个道理。世纪华文近十年的努力,不仅仅得到品牌报刊的认同,同时也得到广告主与广告公司的认同。连续举办了六届的“报刊媒体广告价值报告会”已成为世纪华文的品牌,但世纪华文的发展,也同样需要更多报刊媒体的认同。
记者:经过这么多年的调查和研究,您对于如何塑造媒体品牌影响力的最新和最深刻的体会是什么?
田珂:这要从两方面来谈,其一,引导社会对主流价值观的认同,是大众传媒永远的责任。因此,媒体品牌最高层次的深化和拓展应该是在倡导主流价值观层面上的。媒体品牌往往能够产生对社会经济、文化最深刻的影响,这是一般工商产品品牌所不能比拟的。尤其在我国市场经济的转型过程中,价值观的多元化趋势客观存在,媒体品牌更应该担负起引导社会核心价值观的责任。其二,联合新媒体立体传播品牌。媒体要利用各种各样的现代传播方式和技术手段去满足受众所需,并尽可能保持受众对媒体或品牌更长久的联系,以此培养受众资本,建立受众对媒体的信任、忠诚和长期的互动关系。受众的忠诚度得到培养,才会得到更多的广告主的青睐。
记者:作为一只研究行业的机构,您对如今国内报刊的发行有什么好建议?
田珂:不必追求量的多少,内容要追求新闻性、实用性、时尚性。这符合中国消费群体的消费习惯。因为读者在阅读你的期刊时,甚至会按照你上面的推荐去设计发型、着装、选择运动种类等等,所以从这个层面上讲,我认为不仅是报刊,所有媒体从定位角度都要追求实用性。越实用,离老百姓越近,就越受欢迎。同时也存在一个差异化竞争的问题。从目前报刊发展的趋势来看,报刊的行业细分、市场细分会更加鲜明,报刊媒体贴近大众,做出自身的特色是长久之计。
随着报刊市场的成熟与报刊媒体的进一步市场化,世纪华文未来的发展目标是做中国最好的媒体发展咨询机构
记者:从贵公司2007年的媒体报告来看,更多的还是分析传统媒体的居多,但是现在新媒体的成长步伐非常迅速,为什么没有对新媒体的一些相关价值的监测与分析?
田珂:今年我们就计划进军网络监测这一块,对网络广告、网络读者群和流量等进行监测,目前预计和一家大的网络公司合作,具体是哪一家还没有最终确定。
记者:您认为未来中国的媒体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格局?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大概能占到多少份额?
田珂:新媒体肯定还是呈上升趋势的,传统媒体也绝不会消亡,两者的合作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充分地发挥两者各自的职能与所长。
记者:世纪华文的未来规划是怎样的?会有怎样的变化和突破?
田珂:未来还是保持现在的整体发展速度,随着媒体的不断发展,相应地研发新的软件,最主要的走向和我期待的变化、突破还是进军网络的计划,毕竟新媒体的重要性和广泛性是不言而喻的,我们也期待在这上面有所突破、有所作为。
十年来,世纪华文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科学的报刊零售发行市场监测和研究体系。我们力争坚持科学、公正、诚信的标准服务于整个报刊发行领域
记者:田总您好,感谢您接受《今传媒》杂志的采访。世纪华文创立之初的情景是怎样的?您是创始人吗?
田珂:世纪华文是1999年成立的,我是创始人之一。可以说1999年报刊市场化程度并不高,发行量的虚报也是一个令广告界头痛的事,但世纪华文的成立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近十年来,正是世纪华文的不懈努力,得以服务近300家国内报刊媒体企业、8000多家广告主和广告公司。可以说,世纪华文是市场的产物。
记者:当初是什么样的一个原因让您选择了这个行业?
田珂:我上大学读的是报刊发行管理,毕业后到了《北京日报》做发行工作。1993年从《北京日报》出来后去了一家广告公司,然后又在报刊发行局工作到1999年。一直以来我的工作基本没有离开媒体这个圈子,对这个行业比较熟悉,做数据分析研究和我的专业基本上是对口的,也是看到了报刊发行的前景,所以就顺理成章地与两位同仁创建了世纪华文。
记者:听说您到世纪华文以后首先研发了一套报刊零售发行市场监测和研究的专业软件?
田珂:是的。报刊发行数据的监测,只靠人力去分析与调查会非常繁琐,我们用了近一年的时间研发了SIS(study of issue sale)报刊零售监测软件,形成了一整套的研究体系,也就形成了如今世纪华文的研究与监测模式。这套软件可以非常科学地分析出报刊发行方面的指标优劣,使报刊媒体在第一时间了解自己及竞争对手在市场上的实际情况,了解市场走势并制定改进策略,寻找优势和广告价值,让广告主和广告公司全面了解自己。这是世纪华文的研究体系之一。
记者:现在国内做第三方监测的数据公司并不少,像新生代、慧聪等。目前同类型公司之间的竞争是个什么样的态势?
田珂:目前竞争并没有进入到特别激烈的阶段,国内做得比较好的同类型公司在媒体数据统计方面都各有侧重、各有所长,我们侧重的是报刊的零售研究方面,其他公司有侧重电视收视率及广告研究的,也有侧重新媒体监测与研究的,有注重阅读率的,也有注重读者结构方面的,还有专业从事广告量监测的等等。这些数据可能不被普通的读者、观众、听众、网民等所重视,但是对于经营媒体的老板们是很有吸引力的,因为这也是他们每天都要思考,需要知道的问题。
记者:在国内报刊媒体研究领域,尤其是广告价值分析领域,与同类公司的竞争中你们的优势在哪里?
田珂:我们是最早对零售发行进行监测的一家公司,我们的主要优势在于报刊零售发行市场的监测与研究。零售发行的终端:报摊、报亭、超市、便利店、书店,这种客观数据的搜集。还有就是其他发行:个人订阅;单位订阅;个人购买等,现在我们主要通过零售终端的多种渠道进行监测,这种自主性消费对于广告主来说非常重要,因为它属于主动消费,广告主一般愿意在这种媒体上进行广告投放。再有就是很多的报刊社提到的这种精细发行,或者说有效发行。一种理念认为,精细发行是把发行做到最节俭,一份媒体,比方说一份都市报,它发行20万份和发行25万份,可能从广告效果来说,基本上是一样的,多发行那5万份以后,也并没有给它带来相应的广告收入。实际上很多刊社、报社也都在总结这方面的经验,从一个角度说,我们做精细发行,做节俭发行,做有效发行。
我们的报刊零售监测目前已经达到36个城市,监测报刊900多种。2008年第一季度我们刚刚做的监测,已达到40多个城市,包括珠三角,包括长三角的这种监测。原来我们最早只做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随着广告主的需求包括重点城市、区域城市我们现在都在做。从广告的前景来看,继一线城市后,二三级城市已成为新的增长点。
记者:除了这个重点的优势,还有其他一些优势吗?
田珂:我们的其他优势在于访问团队的100%的非滞留面访、公正性、调研项目的细分,比如报刊几时上摊、销售的周期与销售高峰、滞销脱销的细分、覆盖率以及市场份额、信心指数等等,非常重视调研的专业性与科学性、时效性。此外,近十年来我们积累的庞大的数据也是我们的优势之一,介于这些数据的不断更新,我们对媒体的整个走势做出科学理性预测以及前瞻性的判断分析,比如新媒体加入后,对整个媒体环境有什么样的影响,我们可以马上给出专业的分析与预测。
记者:世纪华文今年已经是第九个年头,回顾这些年,您怎样看世纪华文的发展之路?
田珂:我们是国内最早提出量化媒体运营的单位之一,我们一直在志于广告主、广告公司以及报刊社之间关系的和谐共存,我们一直在力争能够证明这个媒体的真实发行量、覆盖率,能够真正为广告主、广告公司提供一个非常客观、公正的第三方的数据,我们一直在做着努力。诚信是社会和谐之要素,也是世纪华文的生存之本。
发行量的认证是一个非常严肃的事情,目前在中国要想做到真正的发行量透明,还需要漫长的市场调节的时间
记者:您对于国内媒体普遍虚报发行量这种情况如何看待?这种情况对于媒体的健康良性发展有多大损害?
田珂:发行量的认证在国内还没有一个严格的监管体系,所以虚报发行量的现象屡见不鲜。国外有ABC体系,还有BPA体系,如果认证了哪家报刊社虚报了发行量,你所登的广告,可能要退还人家广告费,甚至还要被罚款。而在国内,这种现象没有。就是说,我做了认证,只是简简单单一个数字的认证,并没有这种惩罚的相关配套体系。既然没有惩罚体系那么虚报也就不是问题了。对行业的损害不言而喻,整个行业内报刊的发行量都被普遍抬高,最重要的是会产生一种不切合实际的浮躁心理,不利于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记者:虚报发行量的现状,在短时期内可以改变吗?
田珂:较之前些年的发行量的虚报,近些年情况有所改善,市场透明度在增加,但完全改变很难。虽然有我们第三方监测,还有一些国家职能部门的管理,如国家出版物核查中心,依靠新闻出版总署的文件进行的强制认证等执行起来都有相当的难度。因此这种现象很难在短时间内消失。这是一个多方利益博弈的过程。
记者:在保证调查数据的真实性方面,世纪华文是怎样做到在数据上始终不受任何媒体、机构的影响和干预的,毕竟各方利益在许多时候很难调和,这个过程是不是会遇到很多困难?
田珂:我们每年定期做的四次监测调研,是不受任何报刊媒体委托的独立自主的研发行为,调研城市和报刊种类一般根据广告主的需求决定。媒体关注广告主的投放意向和变化等方面,反过来广告主一样关心杂志的销量、发展方向和趋势等。去年我们在36个城市做了此项调研,其中有20个大中型城市,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更多的是服务于广告主和广告公司的,我们会根据广告主的一些专项委托,对所监测的城市做出调整,比如2007年,增加了对甘肃地区的监测,因为从去年起关注甘肃的广告主增加了很多,这与我们国家大力开发西部城市相关。
记者:世纪华文到目前为止有没有遇到过事业上的瓶颈?
田珂:当然会有。世纪华文所从事的报刊零售监测项目,及版面监测、广告监测、内容监测、专项调研的服务内容,依然具有一定的市场超前性,一些在市场中具有品牌效应的报刊媒体,会有不同的市场需求,比如一家大的期刊系列,它在成立新刊之初,会主动购买世纪华文对某类期刊的研究成果,或委托我们做专项测评,但也有相当一部分报刊,朝不保夕,没有实力来关注这方面的调研,但这本身是一个误区。品牌媒体之所以成为品牌,是因为它们的市场化程度高,只有更深入地了解市场才会更好的生存。每年新刊层出不穷,生存不下去的报刊也为数不少,而岌岌可危的报刊,才最应该向品牌报刊学习,关注来自市场的真实的声音,这是最直接的,也是最简单的一个道理。世纪华文近十年的努力,不仅仅得到品牌报刊的认同,同时也得到广告主与广告公司的认同。连续举办了六届的“报刊媒体广告价值报告会”已成为世纪华文的品牌,但世纪华文的发展,也同样需要更多报刊媒体的认同。
记者:经过这么多年的调查和研究,您对于如何塑造媒体品牌影响力的最新和最深刻的体会是什么?
田珂:这要从两方面来谈,其一,引导社会对主流价值观的认同,是大众传媒永远的责任。因此,媒体品牌最高层次的深化和拓展应该是在倡导主流价值观层面上的。媒体品牌往往能够产生对社会经济、文化最深刻的影响,这是一般工商产品品牌所不能比拟的。尤其在我国市场经济的转型过程中,价值观的多元化趋势客观存在,媒体品牌更应该担负起引导社会核心价值观的责任。其二,联合新媒体立体传播品牌。媒体要利用各种各样的现代传播方式和技术手段去满足受众所需,并尽可能保持受众对媒体或品牌更长久的联系,以此培养受众资本,建立受众对媒体的信任、忠诚和长期的互动关系。受众的忠诚度得到培养,才会得到更多的广告主的青睐。
记者:作为一只研究行业的机构,您对如今国内报刊的发行有什么好建议?
田珂:不必追求量的多少,内容要追求新闻性、实用性、时尚性。这符合中国消费群体的消费习惯。因为读者在阅读你的期刊时,甚至会按照你上面的推荐去设计发型、着装、选择运动种类等等,所以从这个层面上讲,我认为不仅是报刊,所有媒体从定位角度都要追求实用性。越实用,离老百姓越近,就越受欢迎。同时也存在一个差异化竞争的问题。从目前报刊发展的趋势来看,报刊的行业细分、市场细分会更加鲜明,报刊媒体贴近大众,做出自身的特色是长久之计。
随着报刊市场的成熟与报刊媒体的进一步市场化,世纪华文未来的发展目标是做中国最好的媒体发展咨询机构
记者:从贵公司2007年的媒体报告来看,更多的还是分析传统媒体的居多,但是现在新媒体的成长步伐非常迅速,为什么没有对新媒体的一些相关价值的监测与分析?
田珂:今年我们就计划进军网络监测这一块,对网络广告、网络读者群和流量等进行监测,目前预计和一家大的网络公司合作,具体是哪一家还没有最终确定。
记者:您认为未来中国的媒体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格局?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大概能占到多少份额?
田珂:新媒体肯定还是呈上升趋势的,传统媒体也绝不会消亡,两者的合作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充分地发挥两者各自的职能与所长。
记者:世纪华文的未来规划是怎样的?会有怎样的变化和突破?
田珂:未来还是保持现在的整体发展速度,随着媒体的不断发展,相应地研发新的软件,最主要的走向和我期待的变化、突破还是进军网络的计划,毕竟新媒体的重要性和广泛性是不言而喻的,我们也期待在这上面有所突破、有所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