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如我们看到的,现代科学家建立起来的科学图景还是模糊不清的。它不能为迄今为止人类所发现的各种奇特的自然现象提供满意的答案。当面临不停出现的反常现象和矛盾时,我们不得不承认,由现代科学所传播的知识仍不完美。而科学研究的几乎所有主要领域,都不时出现概念上的黑洞。这些领域包括宇宙学、物理学、生物学、神经生理学和认知科学。
茫茫宇宙,物质从何而来?
对于这一问题,有无数的人尝试着从哲学、宇宙学、物理学等各种角度给出答案。时至今日,最为人接受的便是大爆炸学说中的“物质自大爆炸中来”。
恒星、星系以及宇宙本身的年龄是一个谜题。大爆炸学说认为,宇宙自诞生以来,已经度过120亿年。然而人们发现,宇宙中的有些星系太大、太深,不可能是大爆炸的作品。难道,物质不是在大爆炸过程中产生的吗?
科学家利用4束高度聚焦的光锥线做了探索。结果显示,在超过32.6亿光年的距离之外,存在着非常巨大的银河结构,且在大约5亿光年的间隔上具有一系列特征。每一种特征都类似于其邻近的结构,称之为“长城”,它在天空穿越超过5亿光年。这些巨大的结构意味着,宇宙的年龄远远大于大爆炸能够允许的年龄——按有些天文物理学家的估计,超过630亿年。而科学家推测的大爆炸不过在120亿年前发生。宇宙中某些星系怎么会比宇宙本身的年龄还大呢?
现代宇宙学还面临另一个谜,这就是有关宇宙中存在生命的可能性问题。
生命在宇宙中是存在的。然而我们似乎一直在忽略这一事实:生命能够进化的条件极其苛刻,基本参数的微小变化都会导致生命在宇宙的广大范围内不可能存在,这一切是幸运的结果吗?
现在,天文物理学家发现,不仅生命过程精确地与宇宙中的物理过程和谐一致,甚至连宇宙中的物理特性也精准地与生命可能进化所需的条件和谐一致。问题出来了:先前出现的条件是如何与在后来才出现的条件相适应的呢?
宇宙对生命的精确和谐,包括宇宙中物质的量和分布,宇宙力的数值和控制物质相互作用的常数。
物质看上去仅构成太空中的一种很稀薄的沉淀,但它刚好是允许生命进化所需的精确的适宜厚度。如果宇宙的物质含量甚至只要比现在的稍大一点儿,那么后果就不堪设想:恒星的更高密度会使星际间碰撞产生的可能性加大,这导致把带有生命的行星撞出安全轨道,生命的最终归宿不是冻凝就是汽化。而束缚核粒子的强力也非常关键:比实际稍小一点,那么氘核就不可能存在,太阳这类恒星就不能发光;比实际微微大一点,具有活力的恒星就将膨胀,还可能会爆炸。
物理宇宙与生命参数的精确和谐构成了一系列巧合。在这一系列的巧合中,只要稍微偏离给定值,就会导致生命的终结,更确切地说,生命决不可能会诞生。这包括宇宙中物质的数量和分布恰到好处,普遍存在的力的值以及中子、质子和电子各自的电荷也精确地相互平衡。如果中子不比原子核中的质子重,那么太阳这类恒星的有活力的寿命期就将缩小到几百年;如果电子的电荷和质子的电荷不精确地平衡的话,那么物质的所有构型就将是不稳定的,结果就是宇宙仅由辐射和相对均匀的混合气体构成。在紧随大爆炸之后的膨胀中,如果没有从大尺度的规律性分离出精确的小尺度的规律性的话,今天的星系和恒星也不会存在,更不用说会产生寻求这些不解之谜的答案的人类居住的地球。而3种不同元素氦、铍的不稳定同位素和碳的共振频率尽管极不可能调谐,但它们却调谐得非常精确,结果产生出足够的碳构成更重的元素——宇宙中的生命构件。
(摘自江苏人民出版社《霍金究竟知道什么》 作者:李春燕)
茫茫宇宙,物质从何而来?
对于这一问题,有无数的人尝试着从哲学、宇宙学、物理学等各种角度给出答案。时至今日,最为人接受的便是大爆炸学说中的“物质自大爆炸中来”。
恒星、星系以及宇宙本身的年龄是一个谜题。大爆炸学说认为,宇宙自诞生以来,已经度过120亿年。然而人们发现,宇宙中的有些星系太大、太深,不可能是大爆炸的作品。难道,物质不是在大爆炸过程中产生的吗?
科学家利用4束高度聚焦的光锥线做了探索。结果显示,在超过32.6亿光年的距离之外,存在着非常巨大的银河结构,且在大约5亿光年的间隔上具有一系列特征。每一种特征都类似于其邻近的结构,称之为“长城”,它在天空穿越超过5亿光年。这些巨大的结构意味着,宇宙的年龄远远大于大爆炸能够允许的年龄——按有些天文物理学家的估计,超过630亿年。而科学家推测的大爆炸不过在120亿年前发生。宇宙中某些星系怎么会比宇宙本身的年龄还大呢?
现代宇宙学还面临另一个谜,这就是有关宇宙中存在生命的可能性问题。
生命在宇宙中是存在的。然而我们似乎一直在忽略这一事实:生命能够进化的条件极其苛刻,基本参数的微小变化都会导致生命在宇宙的广大范围内不可能存在,这一切是幸运的结果吗?
现在,天文物理学家发现,不仅生命过程精确地与宇宙中的物理过程和谐一致,甚至连宇宙中的物理特性也精准地与生命可能进化所需的条件和谐一致。问题出来了:先前出现的条件是如何与在后来才出现的条件相适应的呢?
宇宙对生命的精确和谐,包括宇宙中物质的量和分布,宇宙力的数值和控制物质相互作用的常数。
物质看上去仅构成太空中的一种很稀薄的沉淀,但它刚好是允许生命进化所需的精确的适宜厚度。如果宇宙的物质含量甚至只要比现在的稍大一点儿,那么后果就不堪设想:恒星的更高密度会使星际间碰撞产生的可能性加大,这导致把带有生命的行星撞出安全轨道,生命的最终归宿不是冻凝就是汽化。而束缚核粒子的强力也非常关键:比实际稍小一点,那么氘核就不可能存在,太阳这类恒星就不能发光;比实际微微大一点,具有活力的恒星就将膨胀,还可能会爆炸。
物理宇宙与生命参数的精确和谐构成了一系列巧合。在这一系列的巧合中,只要稍微偏离给定值,就会导致生命的终结,更确切地说,生命决不可能会诞生。这包括宇宙中物质的数量和分布恰到好处,普遍存在的力的值以及中子、质子和电子各自的电荷也精确地相互平衡。如果中子不比原子核中的质子重,那么太阳这类恒星的有活力的寿命期就将缩小到几百年;如果电子的电荷和质子的电荷不精确地平衡的话,那么物质的所有构型就将是不稳定的,结果就是宇宙仅由辐射和相对均匀的混合气体构成。在紧随大爆炸之后的膨胀中,如果没有从大尺度的规律性分离出精确的小尺度的规律性的话,今天的星系和恒星也不会存在,更不用说会产生寻求这些不解之谜的答案的人类居住的地球。而3种不同元素氦、铍的不稳定同位素和碳的共振频率尽管极不可能调谐,但它们却调谐得非常精确,结果产生出足够的碳构成更重的元素——宇宙中的生命构件。
(摘自江苏人民出版社《霍金究竟知道什么》 作者:李春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