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 一则新闻吸引了大家的眼球。有家公司要花钱购买人的“ 便便”,300元一次。如果“便便”合格可以按月捐献,每月收入可以超过6000元。这种几乎人人嫌弃的“废物”,竟然有人会花钱购买。是噱头,还是“便便”真值这个钱呢?
这就要从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技术谈起。现在不少医院都有一种新技术,称作粪菌移植,简称FMT。这种技术并不复杂,就是把健康人粪便中的菌群移植给患者,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这种技术虽然简单,但已经在全球很多医院用于治疗艰难梭菌感染了,治愈率非常高。其他疾病,比如炎症性肠病、便秘、肥胖、帕金森病等生理和心理疾病都在尝试用这种方式治疗。
购买“便便”的公司,正是要利用其中的微生物。可惜人类还不能人为生产这些肠道微生物,来自健康人体的微生物便成为一些病人的“救命稻草”。当然,要想捐献自己的“便便”也并不容易,符合条件的捐献者比符合献血条件的比例低得多。一个人需要通过上百项检测,才能拥有捐献资格。
肠道菌群:影响一个人的全身心
目前认为,粪菌移植起效,主要靠里面的各种微生物。肠道里的微生物对人体的健康至关重要。早在2008年,人类微生物组计划启动,花费约1.75亿美元就是为了搞清楚生活在健康人体内和体表——皮肤、口腔、上呼吸道、肠道和阴道上的各种微生物。消化系统中的口腔和肠道,拥有最大的微生物多样性。仅肠道微生物就占了一个人所有微生物的80%,种类超过1000种,重量可达1~2公斤。
人类是地球上占据统治地位的物种。在我们身体上,有数以百万亿的微生物生活着,就像几十亿人生活在广阔的地球上一样。在长达数百万年的时间里,人类和微生物已经共同演化形成了一个“超级生物体”。你并不是你自己,而是由你的身体和生活在其中的微生物构成的共同体。
每个人都拥有一套不同的微生物体系。你体内始终存在的微生物,可能在另一些人体内就很少见。每个人的微生物会随时间发生变化,但每个人的微生物组都具有独一无二的特征。
肠道菌群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表现在多个方面。肠道菌群可以代谢食物,特别是食物中的膳食纤维。膳食纤维进入肠道后会被这里的菌群分解。肠道菌群可以產生后代,一些“好菌”还会合成人体需要的重要营养物质,比如维生素类的B族维生素、维生素K、短链脂肪酸、必需氨基酸、不饱和脂肪酸等。此外,肠道菌群还可以保护肠道,抑制“坏菌”,防止它们破坏肠道屏障, 避免因病菌入侵引发疾病。
研究通过比较体内和体外完全无菌的小鼠、兔子和正常饲养的小鼠和兔子,科学家发现完全去除体内微生物的实验组,从食物中获取的能量和营养素不足,处理废物的能力也会变差。这就会影响到动物体内的整体功能,免疫系统和神经系统发育受到影响,甚至动物的行为都会发生改变。因此,动物的正常发育必须依赖完整的微生物组。
现代工业社会已经给人类身体上丰富而复杂的微生物组造成了影响。这些微生物种类变得单一,随之而来的是各种疾病的高发。目前已经证明,有超过50种疾病都跟生活在肠道里的微生物密切相关,包括癌症、糖尿病、肥胖、高血压、过敏、焦虑、抑郁、自闭症、多动症等。肠道菌群的失衡正在一步步影响着人类的健康。所以,千万别小看这些肉眼看不到的肠道微生物,它会影响你的全身心。
因为这些疾病的发生与肠道菌群的破坏有关系,所以我们通过把“坏菌”清除,用健康人的“好菌”进行替换,就有可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这就是粪菌移植技术起效的背后机制。
养好菌群:你吃的食物成就了你
每个人拥有不同的微生物组,之间的差异源于环境因素,比如饮食习惯。俗话说“人如其食”。你吃的食物就是塑造你独特的肠道菌群的最主要方式。举个例子,经常吃素的人,肠道微生物就与肉食者或爱吃面食的人不同。
讲个极端点的故事。2008年,一架直升机在亚马逊热带雨林巡逻时,发现一片从未出现在地图上的小屋。后来,他们来到这里才知道,这是当地的土著族群亚诺马米人(Yanomami)的领地。生活在这里的人,几乎与世隔绝。他们仍然遵循传统的狩猎—采集方式生活。一个医疗队给有需要的村民提供了疫苗和抗生素。同时,他们采集了这些人的皮肤、口腔及粪便样本。在对这些人的微生物组进行分析后,医疗队惊讶地发现,这些土著人的肠道微生物多样性是已知人类样本中最高的。他们肠道中生活的很多微生物,在全球其他地方的人类肠道中已经消失不见了。
之前的研究已经证明,生活在农村环境的人比城里人肠道菌群的多样性更高。大量数据也证明,工业化程度越低,距离现代生活越远,肠道中微生物的多样性就越高。简单说,如果亚诺马米人的肠道是热带雨林,那么生活在城市里的我们,肠道就像草原,甚至可能是荒漠。
生态学理论认为,生物的物种多样性越强的环境,功能性也越强,面对变化时复原的能力也越强。那些多样性低的环境可能很不稳定,或者恢复能力很差。现代化过程似乎已经给我们体内的生态系统留下了不好的影响。
回想一下,你每天吃的食物都有哪些?是不是都是高油、高糖、高蛋白食物?你每天吃下了多少新鲜的食物?水果和蔬菜能吃到多少?每天三餐,有几餐靠点外卖?
这些外卖并不是说没有营养,只是可能对肠道微生物来说,并非它们喜欢的食物。这样的饮食习惯已经对肠道微生物产生了影响。有一种称作密螺旋体的细菌,在南美洲和非洲等地遵循传统方式生活的人的肠道中非常常见,在我们人类的近亲野生猿类的肠道中也存在,说明它们可能是我们祖先体内一直存在的物种。但是,在遵从现代生活方式,过着城市生活,依赖工业化生活的人群体内,却难觅踪迹。
即使某些肠道微生物没有在现代人体内消失,它们的种类和数量也在缩减。有一种名为普雷沃氏菌属的细菌,是肠道中的常见菌,可以促进消化富含纤维素和复杂碳水化合物的饮食。这些爱吃“草”的细菌在遵循传统方式生活的人体内非常常见,但在居住于城市的西方人中极其罕见。相反,生活在城市中的人拥有更多的拟杆菌属细菌。这类细菌非常喜欢吃油脂和蛋白质类食物。拟杆菌属细菌的占比增加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因此,要想肠道菌群更健康,我们需要增加饮食的多样性,在满足自己的口舌之欲之外,尽可能给肚子里的微生物提供必要的食物。它们爱吃的食物并不复杂,就是那些人类不太容易消化分解的食物,那些富含膳食纤维、天然的新鲜水果、蔬菜、谷物等。
从今天起,认真吃好每一顿饭
微生物组是动态的、变化的,几天之内就可能改头换面。也就是说,通过改变微生物的物种组成,可以起到预防和治疗疾病、促进健康的作用。当我们把高热量、高脂肪的加工食品用我们祖先高纤维、低热量的传统食物替换时,饮食结构发生了巨大改变,肠道菌群的组成也会发生变化。只是这个变化要稳定下来,需要持之以恒。
不久前,一项来自加拿大的研究发现,70名BMI(身体质量指数)高达40的胖子,移植瘦人的肠道菌群后,取得了良好的减肥效果。令人感到意外的是,那些移植了菌群,又补充了低发酵膳食纤维的人改善更明显,胰岛素抵抗更少,肠道有益菌存活的比例更高,血糖和新陈代谢也更健康。
也就是说,这项研究并不是简单的移植菌群,而是在移植之后又补充了“好菌”喜欢的食物。不是简单的“移民”,而是贴心地给它们生存必需的食物。只有这样,它们才能长期生存下来。
说完这些,请问,你愿意为了肠道菌群,认真吃好每一顿饭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