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发挥文化传承,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是高校的重要职能之一。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资源。什么是优秀传统文化,如何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有机结合,如何让学生认同并接受传统文化,是推进“以文化人 以文育人”的关键。
关键词 以文化人 以文育人 中华文化 文化规律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7.10.004
Inheritance of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Analysis of the Way to
Promote “Educating People with Culture”
——Take colleges in Shandong as an example
SONG Zhaohui, DONG Qingtao
(Qilu Medical University, Zibo, Shandong 255213)
Abstract It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function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give full play to cultural inheritance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ist culture. Excellent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s the blood of the nation. It represents the unique spirit mark of the Chinese nation and is an important resource to train and practice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What is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how to combine traditional culture with modern culture, and how to make students identify and accept traditional culture, is the key to promote "educating people with culture".
Keywords influence prop;e by culture; educate people with culture; Chinese culture; cultural law
中共中央國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实施中华文化传承工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育教学,加强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道,为去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北宋思想家张载的“横渠四句”历来为中国知识分子所推崇。而高校是交流思想、传承文明、培养人才的主阵地,不仅要培养专业的尖端人才,更要培养大学生有“仁者气象”和“天地情怀”的用世抱负。
1 文化与中华文化
1.1 文化的含义
对于“文化”的定义至今没有一个标准答案,但有一点得到公认,即文化是人类社会的特有现象。广义的文化是人类创造功能以及创造成果(精神产品和物质)的最高和最普遍的社会形式,是人类社会内在精神的既有,传承,创造,发展的总和。文化的核心是:观念和价值。文化具有广泛性、传递性、教育性和深刻性。
可见,“文化”和“人”是相互促进,密不可分的。有了人才有了文化,才有了文化的发展;人有了文化才能有人类社会的进步。
1.2 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一以贯之传承千年,自伏羲氏一画开天地之始,中华文化就在阴阳的运转中自然孕育。中,就是中正、中道、合理;华,就是华丽、变化。中华即是“万变不离其宗”,同时又讲究要“持经达变”。中华文化之所以传承、延续,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包容”。
无论是“天人合一”的道家思想,还是以“仁爱”为主的儒家思想,中华文化追求用自然法则改变社会,以伦理道德促进文明,在不断地顺应自然,提高自我修炼中传承发展。
2 高校实施文化传承的现状
自2012年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文化自信。高校作为文化创造和传播的摇篮,更要坚定大学生文化自信,并将其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
2017年3月山东省高校工委召开了“山东省高等学校学生教育与管理研究会年会”,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的文件精神,围绕 “推进以文化人 以文育人”为主题进行了交流研讨。
2.1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取得的成效
山东省作为孔孟之乡,文化底蕴深厚,校高度重视中华传统文化的弘扬与传承,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并初见成效。例如:青岛恒星科技学院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日常教学中;青岛黄海学院面向全校学生开展国学基础课程;齐鲁医药学院开展“儒医”文化活动;潍坊学院、聊城大学东昌学院、山东协和学院开展“书香校园”活动;济宁学院与济宁电视台开展了《论语大会》比赛,并推广全省;山东英才学院的“六馆三堂”建设;山东女子学院的清照讲坛等女性文化活动;烟台大学文经学院的“太极文化”;齐鲁师范学院的孔子学堂;山东管理学院的非遗文化进校园,劳模讲坛等活动,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不断走入学校、走进学生中间。
2.2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 (1)内容与实际联系不够紧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且大学生无论在知识、思想和价值观等层面上都趋于成熟,用什么样的“文”对高校学生进行教育是高校面临的第一个难题。传统文化讲求“持经达变”,在社会的发展中不断地吸收和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脱离了现实,就会把传统文化教育变成“历史课”。
(2)精神内涵把握不够准确。“化”和“育”是传统文化教育的过程和目的。多数高校用应试教育的方法对传统文化进行机械的宣讲,偏重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灌输,缺少对传统文化特色的把握,以及其中蕴含的民族精神、道德情操进行深入的发掘,没有将传统文化深层次的思想、行为和价值观念融入到对学生的教育之中。
(3)内容缺乏系统性,师资力量不足。为教育而教育,多数高校对传统文化教育的认识不够,对教育的内容缺少系统的规划,对教学的方法和过程缺少整体设计,导致内容碎片化,过程形式化。
对于多数专科学校来说,具有相关素质的教师严重不足,教学的效果不理想,教学的手段和方式相对滞后,缺少对教学技术的规范指导。
3 高校推进“以文化人 以文育人”的原则
(1)传承中华文化,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传承中华传统文化,要遵照方针,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是推陈出新,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把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目标、社会主义价值理念和社会主义道德目标相结合,真正树立起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
(2)传承中华文化,要遵循文化规律。传承中华传统文化,要遵循文化规律,交流互鉴,开放包容。文化是有规律的,我们不能复古泥古,也不能简单否定,辩证的扬弃才是文化发展的规律。现象是变化多端的,规律是不变的;自然是变化多端的,自然规律是不变的。有所变有所不变,不要一味追求“求新求变”,要“继旧开新(持经达变)”,不忘根本。文化的发展秉承一脉,以社会人文为根基,将传统文化渗透到现代文化当中,就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既要有批判,也要有继承。
(3)传承中华文化,要与时俱进。中华文化历经千秋万代,既有亘古不变的核心道统,更有历久弥新的现实变化,正因为其与时俱进的特性,中华文化才绵延不绝。
中华文化要保持先进性,就要不断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不断补充、拓展、完善,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明成果,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取长补短、择善而从,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华文化。
4 实现“以文化人 以文育人”的途徑
传承中华文化,实现“以文化人 以文育人”的目的不是哪一个人的事,需要院校与社会联动,把传承中华文化融入到学生教育、管理的全过程。
(1)要注重顶层设计。把握传统文化教育的系统性和整体性,高校部门上下联动,要注重体系设计,将课堂内外,理论与实践,线上与线下形成有机整体。
(2)坚持全过程育人。高校是交流思想、传承文明、培养人才的主阵地,必须把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文社会科学教学的全过程。
(3)把握传统文化内涵。要赋予优秀传统文化新意内涵。一是与时俱进,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二是让其更接地气,更具有时代特征。例如利用传统节日开展传统文化教育,通过丰富多彩的贴近生活的文化内容,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以达到“化”人、“育”人的目的。
(4)创新文化育人形式。面对个性鲜明,学科差异的大学生,面对互联网+时代,面对开放多元的文化环境,要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运用好现代媒体手段,加强宣传,深入学生内心,触动学生心灵,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5)传统文化与地域文化相结合。地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山东“一山、一水、一圣人”文化底蕴深厚,如泰山文化、孔孟文化、黄河文化、沂蒙文化、梁山文化等。以地域文化作为传统文化教育的契入点,打造特色、个性的文化氛围,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认知。
(6)明确目标,持之以恒。文化育人要持之以恒,不能搞运动、一阵风,要坚持不懈一直做下去。要遵循一体化、分学段、有序推进原则,贯穿教育始终。
参考文献
[1] 黄高锋.当前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教育探索,2010(3):15-17.
[2] 李燕.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现状与对策分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107-110.
[3] 冯刚,刘晓玲.坚持以文化人 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1):96-99.
[4] 孙秀玲.论以文化人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实践中的运用[J].思想教育研究,2016(10):100-103.
[5] 张润枝,李天慧.高校思政工作中的“以文化人”[J].北京教育(高教),2017(3):12-15.
[6] 曾仕强.中华文化自信[M].中央编译出版社,2016.9.
关键词 以文化人 以文育人 中华文化 文化规律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7.10.004
Inheritance of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Analysis of the Way to
Promote “Educating People with Culture”
——Take colleges in Shandong as an example
SONG Zhaohui, DONG Qingtao
(Qilu Medical University, Zibo, Shandong 255213)
Abstract It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function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give full play to cultural inheritance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ist culture. Excellent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s the blood of the nation. It represents the unique spirit mark of the Chinese nation and is an important resource to train and practice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What is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how to combine traditional culture with modern culture, and how to make students identify and accept traditional culture, is the key to promote "educating people with culture".
Keywords influence prop;e by culture; educate people with culture; Chinese culture; cultural law
中共中央國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实施中华文化传承工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育教学,加强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道,为去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北宋思想家张载的“横渠四句”历来为中国知识分子所推崇。而高校是交流思想、传承文明、培养人才的主阵地,不仅要培养专业的尖端人才,更要培养大学生有“仁者气象”和“天地情怀”的用世抱负。
1 文化与中华文化
1.1 文化的含义
对于“文化”的定义至今没有一个标准答案,但有一点得到公认,即文化是人类社会的特有现象。广义的文化是人类创造功能以及创造成果(精神产品和物质)的最高和最普遍的社会形式,是人类社会内在精神的既有,传承,创造,发展的总和。文化的核心是:观念和价值。文化具有广泛性、传递性、教育性和深刻性。
可见,“文化”和“人”是相互促进,密不可分的。有了人才有了文化,才有了文化的发展;人有了文化才能有人类社会的进步。
1.2 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一以贯之传承千年,自伏羲氏一画开天地之始,中华文化就在阴阳的运转中自然孕育。中,就是中正、中道、合理;华,就是华丽、变化。中华即是“万变不离其宗”,同时又讲究要“持经达变”。中华文化之所以传承、延续,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包容”。
无论是“天人合一”的道家思想,还是以“仁爱”为主的儒家思想,中华文化追求用自然法则改变社会,以伦理道德促进文明,在不断地顺应自然,提高自我修炼中传承发展。
2 高校实施文化传承的现状
自2012年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文化自信。高校作为文化创造和传播的摇篮,更要坚定大学生文化自信,并将其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
2017年3月山东省高校工委召开了“山东省高等学校学生教育与管理研究会年会”,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的文件精神,围绕 “推进以文化人 以文育人”为主题进行了交流研讨。
2.1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取得的成效
山东省作为孔孟之乡,文化底蕴深厚,校高度重视中华传统文化的弘扬与传承,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并初见成效。例如:青岛恒星科技学院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日常教学中;青岛黄海学院面向全校学生开展国学基础课程;齐鲁医药学院开展“儒医”文化活动;潍坊学院、聊城大学东昌学院、山东协和学院开展“书香校园”活动;济宁学院与济宁电视台开展了《论语大会》比赛,并推广全省;山东英才学院的“六馆三堂”建设;山东女子学院的清照讲坛等女性文化活动;烟台大学文经学院的“太极文化”;齐鲁师范学院的孔子学堂;山东管理学院的非遗文化进校园,劳模讲坛等活动,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不断走入学校、走进学生中间。
2.2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 (1)内容与实际联系不够紧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且大学生无论在知识、思想和价值观等层面上都趋于成熟,用什么样的“文”对高校学生进行教育是高校面临的第一个难题。传统文化讲求“持经达变”,在社会的发展中不断地吸收和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脱离了现实,就会把传统文化教育变成“历史课”。
(2)精神内涵把握不够准确。“化”和“育”是传统文化教育的过程和目的。多数高校用应试教育的方法对传统文化进行机械的宣讲,偏重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灌输,缺少对传统文化特色的把握,以及其中蕴含的民族精神、道德情操进行深入的发掘,没有将传统文化深层次的思想、行为和价值观念融入到对学生的教育之中。
(3)内容缺乏系统性,师资力量不足。为教育而教育,多数高校对传统文化教育的认识不够,对教育的内容缺少系统的规划,对教学的方法和过程缺少整体设计,导致内容碎片化,过程形式化。
对于多数专科学校来说,具有相关素质的教师严重不足,教学的效果不理想,教学的手段和方式相对滞后,缺少对教学技术的规范指导。
3 高校推进“以文化人 以文育人”的原则
(1)传承中华文化,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传承中华传统文化,要遵照方针,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是推陈出新,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把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目标、社会主义价值理念和社会主义道德目标相结合,真正树立起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
(2)传承中华文化,要遵循文化规律。传承中华传统文化,要遵循文化规律,交流互鉴,开放包容。文化是有规律的,我们不能复古泥古,也不能简单否定,辩证的扬弃才是文化发展的规律。现象是变化多端的,规律是不变的;自然是变化多端的,自然规律是不变的。有所变有所不变,不要一味追求“求新求变”,要“继旧开新(持经达变)”,不忘根本。文化的发展秉承一脉,以社会人文为根基,将传统文化渗透到现代文化当中,就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既要有批判,也要有继承。
(3)传承中华文化,要与时俱进。中华文化历经千秋万代,既有亘古不变的核心道统,更有历久弥新的现实变化,正因为其与时俱进的特性,中华文化才绵延不绝。
中华文化要保持先进性,就要不断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不断补充、拓展、完善,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明成果,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取长补短、择善而从,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华文化。
4 实现“以文化人 以文育人”的途徑
传承中华文化,实现“以文化人 以文育人”的目的不是哪一个人的事,需要院校与社会联动,把传承中华文化融入到学生教育、管理的全过程。
(1)要注重顶层设计。把握传统文化教育的系统性和整体性,高校部门上下联动,要注重体系设计,将课堂内外,理论与实践,线上与线下形成有机整体。
(2)坚持全过程育人。高校是交流思想、传承文明、培养人才的主阵地,必须把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文社会科学教学的全过程。
(3)把握传统文化内涵。要赋予优秀传统文化新意内涵。一是与时俱进,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二是让其更接地气,更具有时代特征。例如利用传统节日开展传统文化教育,通过丰富多彩的贴近生活的文化内容,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以达到“化”人、“育”人的目的。
(4)创新文化育人形式。面对个性鲜明,学科差异的大学生,面对互联网+时代,面对开放多元的文化环境,要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运用好现代媒体手段,加强宣传,深入学生内心,触动学生心灵,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5)传统文化与地域文化相结合。地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山东“一山、一水、一圣人”文化底蕴深厚,如泰山文化、孔孟文化、黄河文化、沂蒙文化、梁山文化等。以地域文化作为传统文化教育的契入点,打造特色、个性的文化氛围,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认知。
(6)明确目标,持之以恒。文化育人要持之以恒,不能搞运动、一阵风,要坚持不懈一直做下去。要遵循一体化、分学段、有序推进原则,贯穿教育始终。
参考文献
[1] 黄高锋.当前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教育探索,2010(3):15-17.
[2] 李燕.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现状与对策分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107-110.
[3] 冯刚,刘晓玲.坚持以文化人 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1):96-99.
[4] 孙秀玲.论以文化人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实践中的运用[J].思想教育研究,2016(10):100-103.
[5] 张润枝,李天慧.高校思政工作中的“以文化人”[J].北京教育(高教),2017(3):12-15.
[6] 曾仕强.中华文化自信[M].中央编译出版社,20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