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邛崃山脉雪豹与赤狐时空生态位关系

来源 :兽类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nat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食肉动物是生态系统中关键的功能类群,探究顶级捕食者和次级捕食者的种间作用和共存机制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生态系统变化和物种种群动态变化的驱动机制,是目前全球大型兽类种群衰退背景下的重要议题.在动物物种生态位的诸多维度中,空间与时间生态位是其中最为关键的两个维度,了解同域分布物种之间在时、空生态位上的相互关系是探究物种共存机制的基础.本研究以邛崃山脉中部的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域,使用红外相机技术与粪便DNA技术在区内的高山生境开展野外调查,收集雪豹(Panthera uncia,分布点数量n=198)与赤狐(Vulpes vulpes,n=68)的分布数据,分别使用MaxEnt物种分布模型和日活动模式分析来探究区内雪豹和赤狐在时、空生态位上的相互作用关系.结果 显示,在空间上,研究区域内雪豹和赤狐的潜在适宜分布区重叠面积404.08 km2,主要集中在保护区西北部的高海拔区域,分别占二者适宜栖息地总面积的77.74%和80.79%,重叠程度较高;在垂直分布上,区内雪豹分布的平均海拔较赤狐稍高,赤狐的海拔分布范围较雪豹稍广,但两物种在垂直方向上的重叠程度也较高,均在海拔4300m左右出现分布高峰.在时间生态位上,雪豹(独立探测数n =351)与赤狐(n=155)的日活动模式均为双峰型,雪豹偏向晨昏性而赤狐更偏向夜行性,整体上二者日活动节律重叠度较高(△=0.68);在有雪豹活动的位点上以及两周内曾有雪豹活动的情况下,赤狐会加强夜间活动,降低其日活动节律与雪豹之间的重叠程度,但其日活动模式未有显著改变.本研究的结果初步揭示了雪豹与赤狐的时空生态位关系,将为深入理解高山生态系统中顶级捕食者与次级捕食者的共存机制提供实例与基础信息,同时也将为保护区针对这些食肉动物种群的精细化管理提供支持.
其他文献
灵长类社会中存在着非母亲成员(成年雌猴、青少年猴和成年雄猴)对婴儿的照料行为,即非母亲照料行为,该行为直接影响新生婴儿的存活与发育以及婴儿母亲的日常活动,是灵长类学
从《伤寒论》原文以及后世应用看,六经均可以见到下利,不能见到下利一症,即只考虑太阴病,这很容易导致临床误治。并且,从版本考证的角度,太阴病提纲中出现的“自利益甚”,是值得商榷
  历代医家及著作对眩晕的病因病机认识不尽相同,大多数医家认为风、火、痰、瘀、虚是导致本病的主要原因,并从脏腑、气血、阴阳等方面立论进行辨证治疗[1]。导师赵德喜教授
太阴病是临床常见病,在六经辨证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理解太阴病的内涵和外延将大大提高我们临床辨证水平,笔者结合临床经验,将从太阴病的定义、诊断标准和临床运用三个方面进行
通过对《伤寒论》原文的分析,就太阴病发黄证治进行了初步探讨,认识到发黄是太阴病的主要表现,与太阴病的关系最密切,正如仲景所说“太阴当发身黄”,有黄即在太阴;太阴发黄的病机是
  笔者多年来参加全国经方论坛,学习中日友好医院冯世纶教授传承经方大家胡希恕先生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并拜师于伤寒大家姚梅龄教授门下。学习了全国伤寒名家对《伤寒论》诸
会议
仲景书中有许多记载,危急重证,当现里阴证太阴病时,多用巴豆、白术等温热药吐下治之。 通过对仲景书的学习,通过对胡希恕先生的有关论述学习,通过联系临床实践,进一步认识到,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