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辑 徐莹
徐瑞雪 早教专家
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毕业从事多年幼教工作。撰写了大量国内外早期教育,婴幼儿安全、妇幼健康文章及特别资讯报道。目前开展早教研究及妇幼保健咨询工作,为国内多家杂志撰写专栏。
一年一度的春节即将来临,爸爸妈妈们都准备好带着宝宝一起去给长辈拜年,参与亲朋好友的聚会,或者邀请朋友们到家里来做客。在这个忙碌的节日,宝宝良好的礼仪态度,能够为聚会增添喜庆,友好、欢乐的气氛。宝宝们在这个时候表现得是否可爱有礼,那可是妈妈们认真准备的结果。
宝宝做的好 妈妈最重要
宝宝生下来并不是完美的小绅士和小淑女,他们的举手投足来自平日里家长们的教导,过年了,面对与平时大不相同的热闹场景,宝宝们该如何表现,可是对妈妈的细心和耐心的一个大挑战。
亲戚朋友串门多,生面孔多
新年走亲访友是常事,可是宝宝一下子看到那么多陌生的面孔可能会胆怯哭闹,或者异常兴奋不受控制,这样表现可不好,怎么才能让宝宝表现如常呢?
有礼预防针:早预习晚奖励
首先,在家里要来客人或者外出见亲朋好友前,一定要先告诉宝宝“待会儿会见到什么人”、“要如何称呼”,以及“该说什么”,让他有心理准备,甚至可先练习一下。
见了面,要给宝宝留时间,而不是大人忙着说话,突然间,发现宝宝还没和对方打招呼,就急着催宝宝,结果愈催愈糟。爸爸妈妈应该做的是鼓励他把先前练习过的说出来,如果真是害羞,一时怯场,让宝宝点点头,笑一下,招招手也可以。
回家后,则要极力赞赏宝宝今天所做的事。例如,“你今天向爷爷奶奶问候新年好了,做得很好。”其实宝宝都很聪明,当他发现节日的问候可让大家都开心,又可得到奖赏时,他会很乐意去做这件事。
聚餐时间太混乱,无法专心吃饭
平时吃饭挺好的宝宝,可能会在新年聚餐的场合表现异常,因为吃饭环境和食物完全不同,会让宝宝不安以致妈妈又得照顾宝宝又得跟客人聊天,完全照顾不过来。
有礼预防针:给宝宝舒适进餐的环境
就餐前,可先为宝宝准备小点心或带他们四处走走,缩短呆坐在高椅子上的时间,看看餐厅周围的摆设或环境,让宝宝有点乐趣。用餐时,别一口气就把宝宝喂饱,而是和大人进食的速度差不多,否则宝宝一饱就精力充沛,很难再坐得住。
在这过程中,还可从宝宝的“百宝袋”里掏出好玩的东西吸引他。比如绘本童书,让宝宝一页一页地翻。绘本比其他玩具更适合带到餐厅,因为它不容易掉落一地。也可拿出家里的相本宝宝喜欢看自己的照片,还可以问他:“这是在哪里拍的?”“那天做了什么事?”让宝宝和亲友分享自己的快乐经历。
礼品红包怎么要
宝宝在新年最大的收获可能就是红包了,长辈和朋友见面都会给孩子准备礼物,这时候宝宝怎么表现才能让人家觉得宝宝大气有礼?
有礼预防针:红包不过宝宝手
亲朋好友送给小宝宝礼物或红包,妈妈应当有意识地带宝宝向馈赠人说“谢谢”,让宝宝学着说。红包最好是示意宝宝交给爸爸妈妈代为保管,避免直接把红包当场拆开。
为了防止宝宝出现攀比和贪婪的心理,平时爸爸妈妈在家就要经常告诉宝宝,未经大人允许,不可以随便接受他人的馈赠。这样宝宝渐渐就能养成习惯,不轻易去接受别人馈赠的物品,同时也避免宝宝见到客人就讨要红包或者礼品的尴尬场面。
和朋友聊天还要照顾宝宝
朋友好久才见面,如果一门心思照理孩子,聚会就成了虚设。妈妈聊天聊多了宝宝也会因为感觉失落而大声哭闹抱怨,这么尴尬怎么办?
有礼预防针:让宝宝安静玩耍
如果宝宝厌倦长时间呆在室内,爸爸或妈妈可以轮流带小宝宝到户外玩耍。如果宝宝困了,可以让宝宝到僻静处休息睡眠。小宝宝可以穿上尿不湿,防止将主人家卧床尿湿。大一些的宝宝可以给他准备一些纸,笔,让宝宝找一个安静的地方绘画。
当聚会结束,宝宝离开前,爸爸妈妈要让宝宝向主人说“再见”,如果宝宝年龄较小,那么可以让宝宝摇摇手,表示再见。尽量避免在别人家留宿,以免给主人带来不便。节日聚会需要在外过夜的话,也最好选择酒店,那里卫生条件比较好,空间比较大,大家都能玩得很放松又能得到良好的休息。夜间宝宝如果哭闹也不会影响到别人休息。
礼貌避雷针
礼貌行为拔苗助长
宝宝的节日礼仪,要适当提醒,逐渐培养,不要过分强求。宝宝往往比较以自我为中心,不太理会他人的意愿,所以爸爸妈妈不要过高期望这个年龄段的幼儿会懂得太多礼仪,否则便会引起很多不必要的冲突。
此外,小宝宝通常是以爸爸妈妈为自己的安全网,对爸爸妈妈非常依恋,不太愿意离开父母去接触陌生人,甚至父母在视线范围内也不行,所以往往需要由爸爸妈妈带着去接触陌生人。
人家会我们也要会做
不能当着客人面说别人家的宝宝会拍手表示高兴,自己的宝宝还不会,这样,虽然小宝宝还不一定听得懂你的话,但是大人指责他的语调,他是能听出来的。越这样比较,小宝宝就会越紧张。爸爸妈妈可以心情放松一些,有什么问题,也留待回家后再慢慢给宝宝讲道理或示范演示,逐渐培养宝宝的礼仪行为习惯。
种失礼应急预案
宝宝毕竟年龄尚幼,有时候一些不小心的行为会让主人觉得失礼。这时候爸爸妈妈要适时加以解释,避免造成误会或尴尬。
徐瑞雪 早教专家
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毕业从事多年幼教工作。撰写了大量国内外早期教育,婴幼儿安全、妇幼健康文章及特别资讯报道。目前开展早教研究及妇幼保健咨询工作,为国内多家杂志撰写专栏。
一年一度的春节即将来临,爸爸妈妈们都准备好带着宝宝一起去给长辈拜年,参与亲朋好友的聚会,或者邀请朋友们到家里来做客。在这个忙碌的节日,宝宝良好的礼仪态度,能够为聚会增添喜庆,友好、欢乐的气氛。宝宝们在这个时候表现得是否可爱有礼,那可是妈妈们认真准备的结果。
宝宝做的好 妈妈最重要
宝宝生下来并不是完美的小绅士和小淑女,他们的举手投足来自平日里家长们的教导,过年了,面对与平时大不相同的热闹场景,宝宝们该如何表现,可是对妈妈的细心和耐心的一个大挑战。
亲戚朋友串门多,生面孔多
新年走亲访友是常事,可是宝宝一下子看到那么多陌生的面孔可能会胆怯哭闹,或者异常兴奋不受控制,这样表现可不好,怎么才能让宝宝表现如常呢?
有礼预防针:早预习晚奖励
首先,在家里要来客人或者外出见亲朋好友前,一定要先告诉宝宝“待会儿会见到什么人”、“要如何称呼”,以及“该说什么”,让他有心理准备,甚至可先练习一下。
见了面,要给宝宝留时间,而不是大人忙着说话,突然间,发现宝宝还没和对方打招呼,就急着催宝宝,结果愈催愈糟。爸爸妈妈应该做的是鼓励他把先前练习过的说出来,如果真是害羞,一时怯场,让宝宝点点头,笑一下,招招手也可以。
回家后,则要极力赞赏宝宝今天所做的事。例如,“你今天向爷爷奶奶问候新年好了,做得很好。”其实宝宝都很聪明,当他发现节日的问候可让大家都开心,又可得到奖赏时,他会很乐意去做这件事。
聚餐时间太混乱,无法专心吃饭
平时吃饭挺好的宝宝,可能会在新年聚餐的场合表现异常,因为吃饭环境和食物完全不同,会让宝宝不安以致妈妈又得照顾宝宝又得跟客人聊天,完全照顾不过来。
有礼预防针:给宝宝舒适进餐的环境
就餐前,可先为宝宝准备小点心或带他们四处走走,缩短呆坐在高椅子上的时间,看看餐厅周围的摆设或环境,让宝宝有点乐趣。用餐时,别一口气就把宝宝喂饱,而是和大人进食的速度差不多,否则宝宝一饱就精力充沛,很难再坐得住。
在这过程中,还可从宝宝的“百宝袋”里掏出好玩的东西吸引他。比如绘本童书,让宝宝一页一页地翻。绘本比其他玩具更适合带到餐厅,因为它不容易掉落一地。也可拿出家里的相本宝宝喜欢看自己的照片,还可以问他:“这是在哪里拍的?”“那天做了什么事?”让宝宝和亲友分享自己的快乐经历。
礼品红包怎么要
宝宝在新年最大的收获可能就是红包了,长辈和朋友见面都会给孩子准备礼物,这时候宝宝怎么表现才能让人家觉得宝宝大气有礼?
有礼预防针:红包不过宝宝手
亲朋好友送给小宝宝礼物或红包,妈妈应当有意识地带宝宝向馈赠人说“谢谢”,让宝宝学着说。红包最好是示意宝宝交给爸爸妈妈代为保管,避免直接把红包当场拆开。
为了防止宝宝出现攀比和贪婪的心理,平时爸爸妈妈在家就要经常告诉宝宝,未经大人允许,不可以随便接受他人的馈赠。这样宝宝渐渐就能养成习惯,不轻易去接受别人馈赠的物品,同时也避免宝宝见到客人就讨要红包或者礼品的尴尬场面。
和朋友聊天还要照顾宝宝
朋友好久才见面,如果一门心思照理孩子,聚会就成了虚设。妈妈聊天聊多了宝宝也会因为感觉失落而大声哭闹抱怨,这么尴尬怎么办?
有礼预防针:让宝宝安静玩耍
如果宝宝厌倦长时间呆在室内,爸爸或妈妈可以轮流带小宝宝到户外玩耍。如果宝宝困了,可以让宝宝到僻静处休息睡眠。小宝宝可以穿上尿不湿,防止将主人家卧床尿湿。大一些的宝宝可以给他准备一些纸,笔,让宝宝找一个安静的地方绘画。
当聚会结束,宝宝离开前,爸爸妈妈要让宝宝向主人说“再见”,如果宝宝年龄较小,那么可以让宝宝摇摇手,表示再见。尽量避免在别人家留宿,以免给主人带来不便。节日聚会需要在外过夜的话,也最好选择酒店,那里卫生条件比较好,空间比较大,大家都能玩得很放松又能得到良好的休息。夜间宝宝如果哭闹也不会影响到别人休息。
礼貌避雷针
礼貌行为拔苗助长
宝宝的节日礼仪,要适当提醒,逐渐培养,不要过分强求。宝宝往往比较以自我为中心,不太理会他人的意愿,所以爸爸妈妈不要过高期望这个年龄段的幼儿会懂得太多礼仪,否则便会引起很多不必要的冲突。
此外,小宝宝通常是以爸爸妈妈为自己的安全网,对爸爸妈妈非常依恋,不太愿意离开父母去接触陌生人,甚至父母在视线范围内也不行,所以往往需要由爸爸妈妈带着去接触陌生人。
人家会我们也要会做
不能当着客人面说别人家的宝宝会拍手表示高兴,自己的宝宝还不会,这样,虽然小宝宝还不一定听得懂你的话,但是大人指责他的语调,他是能听出来的。越这样比较,小宝宝就会越紧张。爸爸妈妈可以心情放松一些,有什么问题,也留待回家后再慢慢给宝宝讲道理或示范演示,逐渐培养宝宝的礼仪行为习惯。
种失礼应急预案
宝宝毕竟年龄尚幼,有时候一些不小心的行为会让主人觉得失礼。这时候爸爸妈妈要适时加以解释,避免造成误会或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