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吟诵是人们对古诗词的传承方式,也是中国人学习古典文化知识的有效方法,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吟诵的价值不仅体现在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上,更是体现在学生人格健全的方面。由于西方文化的发展,教育制度的改革等原因,导致吟诵的位置岌岌可危,幸运的是,最近几年,一些文学之士重新认识到吟诵价值,对吟诵进行抢救、采取了保护措施。而本文主要从当前吟诵的发展现状、吟诵存在的问题、吟诵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发展几个方面探讨吟诵在当前教育模式下的作用,以及简单的展望未来吟诵的价值。
关键词:吟诵;古诗词;吟诵教学
一、研究吟诵的目的与价值
1、吟诵发展
吟诵,是中国古典诗文传统的吟诵方式,它不仅是古人的一种治学方法,也是故人创造的一种艺术形式。我国古代学者很早就注意到情感与诗的密切关系了,魏晋时期的陆机就说:“诗缘情而绮靡。”诗缘情而产生和存在,并广为流传。由此可见,无论是诗人自己还是文学评论家,大家都不约而同的认为诗是诗人思想情感的自然流露,诗人的心灵是诗的源头。而今天,吟诵作为我国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是公认的中国文化独特的魅力体现,在国际上也享有很高的声誉。
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吟诵,是人们对汉语诗文的传统诵读方式。古典文学作品,尤其是诗词,因为这些作品用美的语言创造了一个情景交融、能把读者引入想象空间的美好意境,所以久为传诵。经研究发现,小学生语文的学习观会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呈现出构建性、明确性和深层次性的特点,由此可见,低年级的学生是为了学习而学习,并不是真正的为了陶冶情操,丰富知识的学习。
通过抑扬顿挫的声调有节奏的、反复的吟诵,甚至是熟练到脱口而出,自然成诵,不仅可以使低年级的学生认识字词或句子,甚至还可以知道某个字或者是某段话的读音,更有甚者还可以通过吟诵理解其中的含义,由此可见,吟诵是我国语文教育中一种有益于积累、有效提高语文能力的好方法。学会吟诵,不仅可以使我们积累素材、培养语感、体验品位、情感投入,达到语文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目的,还可以在吟诵的时候充分体会作品的意境美,深刻体会其丰富的精神内涵和情感,从而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当前国内诵读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1、存在的问题
研究发现,在当前的小学古诗词教学过程中,是以“解释诗词大意,讲解格律结构,赏析优美词句,介绍创作背景,推断主题思想”为主的、理性的讲解模式,而诗人在写诗歌的时候是感性的,很多时候将自己的情感写于诗歌之中,是诗人们喷薄而出的情歌与思想的结合体。而这种理性的模式,并不能真正的体现诗人的情感,也不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的思维,这种理性讲解模式大致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学生的兴趣薄弱
經调查了解到,有的学生认为古诗词太难,而且很枯燥、乏味,学生学习古诗词一般是为了考试的需要,居于这些的原因,导致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呈现出递减的趋势,由此可见,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吟诵的意义越来越模糊,学生与古诗词的距离也渐行渐远。
(2)学生只是简单背诵
研究发现,学生对古诗词的积累完全不够,大部分的学生在课后简单的背诵,缺乏对诗、词、曲、文言文内涵的理解。
(3)教师课外检查不到位,重视程度较低
吟诵并未列入教学计划中,所以大部分的教师只是偶尔进行课外指导吟诵,重视程度较低。
2、导致上述问题产生的原因
新课标认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在古典诗词教学过程中,既要有教师与阅读材料、学生与阅读材料之间的对话,又要有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只有让三者协调的发展,才有利于促进古典诗词教学创新和改革,而如何让三者协调的发展,给学生创造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课堂,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因素:
(1)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是导致上述问题产生原因的其中之一,而环境因素又可以分为社会因素和家庭因素。
由于遭受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全社会将关注点移植到现代化与西方文化上,中国的传统文化几乎无暇顾及,而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要内容之一的古诗词,则是越来越无人问津,而吟诵也随着传统文化的湮灭,人文精神的缺失逐渐丧失地位,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古典诗词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程度,尤其是在语文教育过程中。
(2)教师自身的因素
教师作为社会人,作为指导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在教育过程,尤其是语文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必不可少的因素,首先,教师在个人的学习生涯中,缺少传统文化的洗涤,古诗词底蕴丰富的人少之又少,对古典诗词的文化价值、教育价值以及艺术价值便缺乏足够的认识;其次,教师也是人,面对生活的压力和工作的繁重,教师很难尽心尽力的做到如火如荼的学习古诗词这门课程,也很难真正的有所提高;最后,在应试教育下,大部分教师如同学生,都是为了应对考试,对古诗词中出现的作者名称、作品的内容、以及诗人的大意和该作品的地位价值进行知识性背诵和了解,但是对于作品的本身,却是极少接触的,更不用说进行深入的学习。
(3)教材选题的因素
著名的唐代文学研究者陈尚君曾说:在语文教育中,古诗文所占的比例太少,对于培养高层次的人才以及广大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就显得薄弱许多。纵观当下的语文教材,古诗文只是作为一部分出现在教材中,而且形式单一,造成一种“厚今薄古”的局面,而课外阅读的教材,则呈现出无序、随意的状态,与内容本身、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之间缺乏有机的联系,从而不能较好的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更不利于学生记忆和理解。
(4)学生自身的因素
由于古诗词的内容深奥,字、词、句不易理解,加大了学生的诵读的难度;同时由于学生缺乏文学和历史背景知识,对诗人的生活和写作背景不了解,从而使学生很难真正的理解作品的含义,对诵读也就缺乏感情,运用也就无从提及;同时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学生课业负担重,学生除了在课堂上短暂的接触古诗词,在课后并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学习和巩固。 三、针对上述问题提出的一些办法
1、提高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培养吟诵习惯
在教育过程中,尤其是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吟诵习惯,首先兴趣是关键。低年级的学生处于一个对任何一切事务好奇的状态,但是由于新鲜事物的影响,“好奇状态”维持的时间较短,而如何在这个较短的时间内使学生达到一个良好的学习效率,从而得到较好的学习效果,我认为应从以下入手:
首先,从古诗文本身的价值说起,教师应该使学生了解古诗文吟诵的价值以及目标,令学生能够认识到其本身的重要性;比如说教学李白的《赠汪伦》 时,教师便可以讲解李白与汪伦的友谊之情,由于汪伦在以前就听闻过李白的名声,所以很希望有机会能一睹风采,李白爱好喝酒和游玩,李白受汪伦之邀到“十里桃花”和“万家酒店”,汪伦和李白游玩得很愉快,当李白坐上船准备启程的时候,忽然听到岸上传来告别的歌声,桃花潭的水即使有一千尺那么深,也远不及汪伦送别我的一片真情,用这样的生动的背景故事讲解诗词,会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拉近与古诗词的距离。
其次,从教师本身说起,低年级的学生对古诗词处于一个陌生的状态,教师要针对不同的学生选择不同的办法,而其中寓情于景,构造诗词中的景象,则是一个对大部分学生都比较适合的教学方法,比如教学杜甫的《绝句》时,对学生进行讲解诗词的大意,指引学生进行大声的吟诵,并在脑海中构造一副两只黄鹂在新绿的柳枝间鸣唱,一行白鹭列队飞向青天;从窗口望去,西岭上千年不化的积雪,似乎近在眼前;门外江上停泊着行程万里、从东吴归来的航船的景象,如此这样,学生更能够轻松的对诗词进行记忆。
再次,教师要摒弃传统的“灌输式”教學方式,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的地位,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可以在讲授古诗词前布置问题,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或者翻阅资料得出答案,在课堂上进行分组讨论,而教师在提出问题的时候,要注意所提问题的是否可以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所提的问题要明确具体,并尽可能的照顾到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
最后,教师在学生学习古诗词的时候要进行赏识,如果学生表现较好,要及时的给予鼓励和肯定,让学生从内心中感受到老师的尊重和喜爱,从而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满足感,充分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诱发喜欢诵读的动力,树立学生的学习自行;反之,如果学生表现不好,教师不能进行打骂或责罚,低年级的学生的心理较为脆弱,教师也应该鼓励学生,使学生不要因为表现不好而产生一种自卑、懦弱的心理,从而使学生丧失对学习的兴趣。
2、对家庭教育和校园环境进行改善
在家庭教育方面,第一、家长作为学生的第一老师,也是终身的老师,家长自身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很多家长认为学生在学校,则教育责任主要是学校和老师,而自身对学生只是一个监护责任,完全忽略父母与家人才是和孩子关系最密切的,孩子都是通过自己父母去了解和认知事物的,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家长父母要以身作则,指引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二、创造和谐的家庭教育环境,和谐的、良好的家庭氛围会对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产生积极的影响,反之,不良的家庭教育环境则不利于学生个人的发展。
当前大多数学校的管理趋于形式化,不注重学生的精神文化建设,校园作为学生的第二家庭,应该为学生建立一个良好的教育理念和校园生活环境,通过校园文化建设来实现学生自我价值和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3、选择合适的诵读教材
现行的低年级语文教材中,在古诗词的编写方面应该扩大古典诗词选择的范围,选择一些积极向上的、有丰富人文精神的教材,根据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带着自己的思考和情感进行吟诵,对学生今后学习难度稍微大点的古诗词打下扎实的感情基础。据了解,低年级教材中的文言文比重较低,由于字、词、句的难度,学生很难真正的掌握应该掌握到的知识,小学生的文言文功底就相当于没有,而到了中学,教材中的文言文却大幅度增加,这无疑是给中学生增加“任务”,我们应该在学生还处于低年级的阶段尽量多接触一些古诗词,领悟其中蕴藏的丰富内涵,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至于题材方面,低年级的课本中,题材比较单一,大多为五言绝句或者是七言绝句,对其他题材掌握较少,所以,可以适当的给小学生增加题材的种类,如散文传记、寓言、书信等,使学生尽早的接触其他类型的古诗词,由此使学生丰富自己的内心情感,从而产生民族的自豪感。
4、提高应试教育下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文学素养
实践依靠理论来指导,而理论又是对实践的总结和发展,一线的语文教师对古诗词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对古诗词本身的掌握程度也比较熟悉,但是怎样将自己所掌握的理论只是通过教学的方式传授给学生,则需要老师学会运用诗词中的情景,结合实际进行运用,这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总结,不断的吸取学校开展相关的讲座或是研讨会之类的教学经验,同时,教师自己本身也要广泛的阅读不同类型的题材,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提高自己古诗文的素养。
四、对当前吟诵的总结与对未来的吟诵发展的展望
从古至今,吟诵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是语文教学过程中占主导地位,很多小学的语文老师在面对初次接触古诗词的学生找不到合适的教学办法,导致事倍功半的局面,而通过诵读,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记忆力,还可以增加学生的识字量,培养学生阅读的语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审美素养。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诗词也一样,需要通过它吟诵来理解诗词本身的意义和诗人写作的目的,也就是说吟诵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这需要家长、教师、以及学生三要素进行合理的发展,才能提高学生吟诵水平的提高。
除此之外,吟诵也是中国古诗文的活态,学生通过吟诵可以了解很多语言本身所没有的意义,理解古人创作时的心态、情态、意境。在当前“厚今薄古”的时代,吟诵是恢复中国古代诗乐、吟唱等优秀传统的方法。在今后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弥补不足,发扬优势,让吟诵的价值在小学语文阶段发挥得淋漓尽致。
参考文献:
[1]陈少松,古诗词文吟诵[M],第二版,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
[2]黄燕,浅析吟诵在诗歌教学中的价值,文教资料.
[3]李昊欣,论古诗词吟诵的继承与新变,文教资料.
[4]徐晓玮,戴虹,吟诵在古典诗词教学中的运用,江西教育.
关键词:吟诵;古诗词;吟诵教学
一、研究吟诵的目的与价值
1、吟诵发展
吟诵,是中国古典诗文传统的吟诵方式,它不仅是古人的一种治学方法,也是故人创造的一种艺术形式。我国古代学者很早就注意到情感与诗的密切关系了,魏晋时期的陆机就说:“诗缘情而绮靡。”诗缘情而产生和存在,并广为流传。由此可见,无论是诗人自己还是文学评论家,大家都不约而同的认为诗是诗人思想情感的自然流露,诗人的心灵是诗的源头。而今天,吟诵作为我国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是公认的中国文化独特的魅力体现,在国际上也享有很高的声誉。
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吟诵,是人们对汉语诗文的传统诵读方式。古典文学作品,尤其是诗词,因为这些作品用美的语言创造了一个情景交融、能把读者引入想象空间的美好意境,所以久为传诵。经研究发现,小学生语文的学习观会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呈现出构建性、明确性和深层次性的特点,由此可见,低年级的学生是为了学习而学习,并不是真正的为了陶冶情操,丰富知识的学习。
通过抑扬顿挫的声调有节奏的、反复的吟诵,甚至是熟练到脱口而出,自然成诵,不仅可以使低年级的学生认识字词或句子,甚至还可以知道某个字或者是某段话的读音,更有甚者还可以通过吟诵理解其中的含义,由此可见,吟诵是我国语文教育中一种有益于积累、有效提高语文能力的好方法。学会吟诵,不仅可以使我们积累素材、培养语感、体验品位、情感投入,达到语文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目的,还可以在吟诵的时候充分体会作品的意境美,深刻体会其丰富的精神内涵和情感,从而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当前国内诵读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1、存在的问题
研究发现,在当前的小学古诗词教学过程中,是以“解释诗词大意,讲解格律结构,赏析优美词句,介绍创作背景,推断主题思想”为主的、理性的讲解模式,而诗人在写诗歌的时候是感性的,很多时候将自己的情感写于诗歌之中,是诗人们喷薄而出的情歌与思想的结合体。而这种理性的模式,并不能真正的体现诗人的情感,也不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的思维,这种理性讲解模式大致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学生的兴趣薄弱
經调查了解到,有的学生认为古诗词太难,而且很枯燥、乏味,学生学习古诗词一般是为了考试的需要,居于这些的原因,导致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呈现出递减的趋势,由此可见,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吟诵的意义越来越模糊,学生与古诗词的距离也渐行渐远。
(2)学生只是简单背诵
研究发现,学生对古诗词的积累完全不够,大部分的学生在课后简单的背诵,缺乏对诗、词、曲、文言文内涵的理解。
(3)教师课外检查不到位,重视程度较低
吟诵并未列入教学计划中,所以大部分的教师只是偶尔进行课外指导吟诵,重视程度较低。
2、导致上述问题产生的原因
新课标认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在古典诗词教学过程中,既要有教师与阅读材料、学生与阅读材料之间的对话,又要有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只有让三者协调的发展,才有利于促进古典诗词教学创新和改革,而如何让三者协调的发展,给学生创造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课堂,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因素:
(1)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是导致上述问题产生原因的其中之一,而环境因素又可以分为社会因素和家庭因素。
由于遭受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全社会将关注点移植到现代化与西方文化上,中国的传统文化几乎无暇顾及,而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要内容之一的古诗词,则是越来越无人问津,而吟诵也随着传统文化的湮灭,人文精神的缺失逐渐丧失地位,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古典诗词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程度,尤其是在语文教育过程中。
(2)教师自身的因素
教师作为社会人,作为指导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在教育过程,尤其是语文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必不可少的因素,首先,教师在个人的学习生涯中,缺少传统文化的洗涤,古诗词底蕴丰富的人少之又少,对古典诗词的文化价值、教育价值以及艺术价值便缺乏足够的认识;其次,教师也是人,面对生活的压力和工作的繁重,教师很难尽心尽力的做到如火如荼的学习古诗词这门课程,也很难真正的有所提高;最后,在应试教育下,大部分教师如同学生,都是为了应对考试,对古诗词中出现的作者名称、作品的内容、以及诗人的大意和该作品的地位价值进行知识性背诵和了解,但是对于作品的本身,却是极少接触的,更不用说进行深入的学习。
(3)教材选题的因素
著名的唐代文学研究者陈尚君曾说:在语文教育中,古诗文所占的比例太少,对于培养高层次的人才以及广大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就显得薄弱许多。纵观当下的语文教材,古诗文只是作为一部分出现在教材中,而且形式单一,造成一种“厚今薄古”的局面,而课外阅读的教材,则呈现出无序、随意的状态,与内容本身、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之间缺乏有机的联系,从而不能较好的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更不利于学生记忆和理解。
(4)学生自身的因素
由于古诗词的内容深奥,字、词、句不易理解,加大了学生的诵读的难度;同时由于学生缺乏文学和历史背景知识,对诗人的生活和写作背景不了解,从而使学生很难真正的理解作品的含义,对诵读也就缺乏感情,运用也就无从提及;同时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学生课业负担重,学生除了在课堂上短暂的接触古诗词,在课后并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学习和巩固。 三、针对上述问题提出的一些办法
1、提高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培养吟诵习惯
在教育过程中,尤其是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吟诵习惯,首先兴趣是关键。低年级的学生处于一个对任何一切事务好奇的状态,但是由于新鲜事物的影响,“好奇状态”维持的时间较短,而如何在这个较短的时间内使学生达到一个良好的学习效率,从而得到较好的学习效果,我认为应从以下入手:
首先,从古诗文本身的价值说起,教师应该使学生了解古诗文吟诵的价值以及目标,令学生能够认识到其本身的重要性;比如说教学李白的《赠汪伦》 时,教师便可以讲解李白与汪伦的友谊之情,由于汪伦在以前就听闻过李白的名声,所以很希望有机会能一睹风采,李白爱好喝酒和游玩,李白受汪伦之邀到“十里桃花”和“万家酒店”,汪伦和李白游玩得很愉快,当李白坐上船准备启程的时候,忽然听到岸上传来告别的歌声,桃花潭的水即使有一千尺那么深,也远不及汪伦送别我的一片真情,用这样的生动的背景故事讲解诗词,会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拉近与古诗词的距离。
其次,从教师本身说起,低年级的学生对古诗词处于一个陌生的状态,教师要针对不同的学生选择不同的办法,而其中寓情于景,构造诗词中的景象,则是一个对大部分学生都比较适合的教学方法,比如教学杜甫的《绝句》时,对学生进行讲解诗词的大意,指引学生进行大声的吟诵,并在脑海中构造一副两只黄鹂在新绿的柳枝间鸣唱,一行白鹭列队飞向青天;从窗口望去,西岭上千年不化的积雪,似乎近在眼前;门外江上停泊着行程万里、从东吴归来的航船的景象,如此这样,学生更能够轻松的对诗词进行记忆。
再次,教师要摒弃传统的“灌输式”教學方式,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的地位,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可以在讲授古诗词前布置问题,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或者翻阅资料得出答案,在课堂上进行分组讨论,而教师在提出问题的时候,要注意所提问题的是否可以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所提的问题要明确具体,并尽可能的照顾到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
最后,教师在学生学习古诗词的时候要进行赏识,如果学生表现较好,要及时的给予鼓励和肯定,让学生从内心中感受到老师的尊重和喜爱,从而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满足感,充分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诱发喜欢诵读的动力,树立学生的学习自行;反之,如果学生表现不好,教师不能进行打骂或责罚,低年级的学生的心理较为脆弱,教师也应该鼓励学生,使学生不要因为表现不好而产生一种自卑、懦弱的心理,从而使学生丧失对学习的兴趣。
2、对家庭教育和校园环境进行改善
在家庭教育方面,第一、家长作为学生的第一老师,也是终身的老师,家长自身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很多家长认为学生在学校,则教育责任主要是学校和老师,而自身对学生只是一个监护责任,完全忽略父母与家人才是和孩子关系最密切的,孩子都是通过自己父母去了解和认知事物的,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家长父母要以身作则,指引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二、创造和谐的家庭教育环境,和谐的、良好的家庭氛围会对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产生积极的影响,反之,不良的家庭教育环境则不利于学生个人的发展。
当前大多数学校的管理趋于形式化,不注重学生的精神文化建设,校园作为学生的第二家庭,应该为学生建立一个良好的教育理念和校园生活环境,通过校园文化建设来实现学生自我价值和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3、选择合适的诵读教材
现行的低年级语文教材中,在古诗词的编写方面应该扩大古典诗词选择的范围,选择一些积极向上的、有丰富人文精神的教材,根据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带着自己的思考和情感进行吟诵,对学生今后学习难度稍微大点的古诗词打下扎实的感情基础。据了解,低年级教材中的文言文比重较低,由于字、词、句的难度,学生很难真正的掌握应该掌握到的知识,小学生的文言文功底就相当于没有,而到了中学,教材中的文言文却大幅度增加,这无疑是给中学生增加“任务”,我们应该在学生还处于低年级的阶段尽量多接触一些古诗词,领悟其中蕴藏的丰富内涵,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至于题材方面,低年级的课本中,题材比较单一,大多为五言绝句或者是七言绝句,对其他题材掌握较少,所以,可以适当的给小学生增加题材的种类,如散文传记、寓言、书信等,使学生尽早的接触其他类型的古诗词,由此使学生丰富自己的内心情感,从而产生民族的自豪感。
4、提高应试教育下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文学素养
实践依靠理论来指导,而理论又是对实践的总结和发展,一线的语文教师对古诗词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对古诗词本身的掌握程度也比较熟悉,但是怎样将自己所掌握的理论只是通过教学的方式传授给学生,则需要老师学会运用诗词中的情景,结合实际进行运用,这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总结,不断的吸取学校开展相关的讲座或是研讨会之类的教学经验,同时,教师自己本身也要广泛的阅读不同类型的题材,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提高自己古诗文的素养。
四、对当前吟诵的总结与对未来的吟诵发展的展望
从古至今,吟诵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是语文教学过程中占主导地位,很多小学的语文老师在面对初次接触古诗词的学生找不到合适的教学办法,导致事倍功半的局面,而通过诵读,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记忆力,还可以增加学生的识字量,培养学生阅读的语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审美素养。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诗词也一样,需要通过它吟诵来理解诗词本身的意义和诗人写作的目的,也就是说吟诵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这需要家长、教师、以及学生三要素进行合理的发展,才能提高学生吟诵水平的提高。
除此之外,吟诵也是中国古诗文的活态,学生通过吟诵可以了解很多语言本身所没有的意义,理解古人创作时的心态、情态、意境。在当前“厚今薄古”的时代,吟诵是恢复中国古代诗乐、吟唱等优秀传统的方法。在今后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弥补不足,发扬优势,让吟诵的价值在小学语文阶段发挥得淋漓尽致。
参考文献:
[1]陈少松,古诗词文吟诵[M],第二版,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
[2]黄燕,浅析吟诵在诗歌教学中的价值,文教资料.
[3]李昊欣,论古诗词吟诵的继承与新变,文教资料.
[4]徐晓玮,戴虹,吟诵在古典诗词教学中的运用,江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