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国家领导人提出了立德树人理念之后,我国教育部也随之提出了“全学科育人”的理念,要求一线教师全面优化德育教育,利用教学互动传播正确的价值观,保护学生的心理健康,监督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意识,不断优化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在这一现实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也要坚持构建德智共生的数学课堂,潜移默化地优化小学生的品德意识与心理健康。本文将从补充数学文化史,引导学生继承科学精神;完善人文关怀,改善学生的心理素质;丰富品德引导,提高学生的道德意识水平三个角度来分析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如何构建德智共生的数学课堂。
关键词:小学数学、德智共生、教学策略
在过去,小学数学教师一直都是围绕理论知识推进教学活动的,小学生在数学课上的自主学习不多,且教学也集中在小学生知识结构的更新与变化过程中,或多或少都忽视了德育引导,使得小学生无形中产生了错误认识,甚至养成了不良的行为习惯,影响了小学生的健康成长,也不利于小学生实现终身发展。对此,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要不断丰富德育引导活动,将智育与德育活动结合起来,全面开发小学生的发展潜能,综合提升小学生的整体素质。
一、补充数学文化史,引导学生继承科学精神
数学是一门历史悠久、资源丰富的学科,除了有丰富的数学知识之外,还蕴含着一定的人文思想,记录了一代代数学研究者为了证明某个数学概念的科学性所展开的一系列行为活动,体现着先人的研究智慧。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可以补充数学文化史,由此丰富小学生的文化认识,使其自觉继承优良的科学精神,及时推进德育教育。
就如在“测量长度”一课教学中,笔者就针对测量活动整理了数学文化史知识,从古代的结绳计数历史入手,整理了自古以来人们所使用的长度测量工具种类、变化。通过数学文化史,小學生认为古人是十分有智慧的,因为他们在没有统一文字、符号语言的前提下形成了一种测量规范,后续各类测量工具的发明与优化也体现着人类的伟大智慧与发明创造能力,对这些发明者与开辟者表达出了崇拜、尊敬的感情。如此,小学生就能懂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也是让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便捷、高效的重要支撑。对此,笔者就告诉小学生要懂得珍惜科技发明成果,同时也要尝试自主展开发明创造,勇于钻研、自主创造。
二、完善人文关怀,改善学生的心理素质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教师只关注小学生是否可以在考试中取得理想成绩,所以会严格要求小学生,无形中让小学生产生了学习压力,有可能由此产生心理问题。对此,小学数学教师要主动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全面渗透人文关怀,坚持爱生如子,懂得换位思考,尊重小学生的独立人格,保护学生,赏识学生,真正走进小学生的内心世界,及时帮助小学生消除负面心理,不断健全小学生的心智。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笔者十分重视保护小学生的人格独立,也会尊重每一个小学生的主体需求。比如,在“分数乘法”一课教学中,本班便有一部分小学生因为跟不上课堂教学进度产生了明显的挫败感,出现了情绪萎靡、精神不振的行为表现。对此,笔者直接安抚了小学生,告诉小学生万事都不可操之过急,要按照自己的认知进度展开数学探究,及时消除了小学生的负面心理,然后再辅导小学生完成了课时探究任务,使其全面整理了分数乘法的算理与算法。如此,小学生就可以在数学课上实现学习进步,建立学习自信。
三、丰富品德引导,提高学生的道德意识水平
将德育教育与小学数学教学活动整合起来的基本目的是要不断优化小学生的思想政治观念,改善小学生的道德意识与品格发育情况,让小学生渐渐变得乐观、坚强、自信等等。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及时丰富品德教育引导,利用课堂互动全面观察小学生的一言一行,据此判断品德教育的具体内容与施教策略,切实优化小学生的品德认识,促使小学生真正实现健康成长。
就如在“百分数”一课教学中,笔者就在数学课上组织了小组合作教学活动,切实发挥了小学生的主体学习能力。在此过程中,笔者告诉学生,小组合作的要以是平等合作与民主沟通,且每个学生都有独特的智能优势,需要积极展现自己的智力潜能,同时也要谦虚好学,主动向他人学习,懂得欣赏同伴的优良表现。如此,则可有效优化小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然后,为了激发出小学生的团队荣誉感,笔者还设计了明确的小组合作探究任务,告诉学生每个小组都是一个学习共同体,所以小学生要坚持平等合作,每个人都要为小组利益展开能动探究活动,且组内成员要共享数学学习资源。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构建德智共生课堂是为了全面优化小学生的整体素质,保护小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策略,所以小学数学教师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原则,全面丰富德育教育引导,优化小学生的行为习惯与品德发展。
参考文献
[1] 万若冰.“有心浇花花更艳”——小学数学德育教育渗透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7(17):124-125.
[2] 孙安.德育活动与小学数学课程有机整合的几点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7(20):120+137.
关键词:小学数学、德智共生、教学策略
在过去,小学数学教师一直都是围绕理论知识推进教学活动的,小学生在数学课上的自主学习不多,且教学也集中在小学生知识结构的更新与变化过程中,或多或少都忽视了德育引导,使得小学生无形中产生了错误认识,甚至养成了不良的行为习惯,影响了小学生的健康成长,也不利于小学生实现终身发展。对此,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要不断丰富德育引导活动,将智育与德育活动结合起来,全面开发小学生的发展潜能,综合提升小学生的整体素质。
一、补充数学文化史,引导学生继承科学精神
数学是一门历史悠久、资源丰富的学科,除了有丰富的数学知识之外,还蕴含着一定的人文思想,记录了一代代数学研究者为了证明某个数学概念的科学性所展开的一系列行为活动,体现着先人的研究智慧。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可以补充数学文化史,由此丰富小学生的文化认识,使其自觉继承优良的科学精神,及时推进德育教育。
就如在“测量长度”一课教学中,笔者就针对测量活动整理了数学文化史知识,从古代的结绳计数历史入手,整理了自古以来人们所使用的长度测量工具种类、变化。通过数学文化史,小學生认为古人是十分有智慧的,因为他们在没有统一文字、符号语言的前提下形成了一种测量规范,后续各类测量工具的发明与优化也体现着人类的伟大智慧与发明创造能力,对这些发明者与开辟者表达出了崇拜、尊敬的感情。如此,小学生就能懂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也是让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便捷、高效的重要支撑。对此,笔者就告诉小学生要懂得珍惜科技发明成果,同时也要尝试自主展开发明创造,勇于钻研、自主创造。
二、完善人文关怀,改善学生的心理素质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教师只关注小学生是否可以在考试中取得理想成绩,所以会严格要求小学生,无形中让小学生产生了学习压力,有可能由此产生心理问题。对此,小学数学教师要主动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全面渗透人文关怀,坚持爱生如子,懂得换位思考,尊重小学生的独立人格,保护学生,赏识学生,真正走进小学生的内心世界,及时帮助小学生消除负面心理,不断健全小学生的心智。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笔者十分重视保护小学生的人格独立,也会尊重每一个小学生的主体需求。比如,在“分数乘法”一课教学中,本班便有一部分小学生因为跟不上课堂教学进度产生了明显的挫败感,出现了情绪萎靡、精神不振的行为表现。对此,笔者直接安抚了小学生,告诉小学生万事都不可操之过急,要按照自己的认知进度展开数学探究,及时消除了小学生的负面心理,然后再辅导小学生完成了课时探究任务,使其全面整理了分数乘法的算理与算法。如此,小学生就可以在数学课上实现学习进步,建立学习自信。
三、丰富品德引导,提高学生的道德意识水平
将德育教育与小学数学教学活动整合起来的基本目的是要不断优化小学生的思想政治观念,改善小学生的道德意识与品格发育情况,让小学生渐渐变得乐观、坚强、自信等等。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及时丰富品德教育引导,利用课堂互动全面观察小学生的一言一行,据此判断品德教育的具体内容与施教策略,切实优化小学生的品德认识,促使小学生真正实现健康成长。
就如在“百分数”一课教学中,笔者就在数学课上组织了小组合作教学活动,切实发挥了小学生的主体学习能力。在此过程中,笔者告诉学生,小组合作的要以是平等合作与民主沟通,且每个学生都有独特的智能优势,需要积极展现自己的智力潜能,同时也要谦虚好学,主动向他人学习,懂得欣赏同伴的优良表现。如此,则可有效优化小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然后,为了激发出小学生的团队荣誉感,笔者还设计了明确的小组合作探究任务,告诉学生每个小组都是一个学习共同体,所以小学生要坚持平等合作,每个人都要为小组利益展开能动探究活动,且组内成员要共享数学学习资源。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构建德智共生课堂是为了全面优化小学生的整体素质,保护小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策略,所以小学数学教师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原则,全面丰富德育教育引导,优化小学生的行为习惯与品德发展。
参考文献
[1] 万若冰.“有心浇花花更艳”——小学数学德育教育渗透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7(17):124-125.
[2] 孙安.德育活动与小学数学课程有机整合的几点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7(20):120+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