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媒体”干预了“大政策”

来源 :新闻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gling10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5年1月28日至3月11日,大河报《七日财富》周刊连续四期以每期两个版的容量,推出了《“排列3”规则设计有隐患》等8篇系列报道,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这组报道包括《“排列3”规则设计有隐患》、《不限号就是鼓励豪赌?》、《“排列3”引发持续热论》、《财政部出面规范“排列3”争论告一段落》等8篇报道和学者署名文章。发表后,新华网、搜狐网、新浪网等多家媒体转载。更令我们产生成就感的是,国家财政部于2月28日正式下发通知,明文要求对“排列3”彩票等采取限制返奖总额的办法,以防范财务风险。
  从《七日财富》刊发首篇报道,到财政部下发《关于排列3排列5和3D游戏风险管理的通知》,仅历时1个月。财政部主管彩票的一位官员,在接受《七日财富》记者采访时明确表示:“这(指《通知》)就是你们报道的效果。”
  “排列3”是体育彩票的一种,其游戏规则十分简单,即从0~9十个数字中任选三个,组成一组有3个数字的号码进行购买,又分三种投注方法。
  一种是“直选”,即彩民投注一组选中的数字,如号码和顺序与开出的奖号完全一致,则中奖1000元;第二种是“组选3”,即彩民选的数字中有两个是重号(如922),如果该号码所包含的数字与开出的奖号一致,不考虑顺序(如292、229),则中奖金额为320元;若投注“组选6”,则所选的数字是三个不同的号码(如123),只要选中号码包含的数字与开出的奖号一致,不考虑顺序,则中奖金额为160元。由单注购彩成本2元得出其赔率分别为500倍、160倍和80倍。游戏规则还规定,由于单注“直选”奖金只有1000元,彩民无论中多少奖金,无须缴纳任何个人所得税。
  由此可见,“排列3”是一种固定奖率的小盘玩法,规则简单,中奖概率较高(如直选为千分之一)。更关键的是它不限号,也就是说,只要你认定某种数字,不用担心买不到号码,你想买多少注就可以买多少注。
  事实上,“排列3”规则的“漏洞”,正是出在这里。
  坚定信心吃“河豚”
  《“排列3”规则设计有隐患》这一独家报道能够“出炉”,源于河南财经学院教师冯百鸣先生对该种彩票中奖规律和销售状况的潜心研究。冯先生在财院从事营销、管理等教学工作,不但有扎实的逻辑和概率理论功底,而且曾给河南福彩、体彩做过营销顾问,谙熟彩票的规则和实战。正是在营销调研中,冯先生发现许多投注站的业主自己大量购买“排列3”彩票,引起他的疑问,从而深入跟踪研究,发现了“排列3”彩票销售不限号潜藏的巨大风险。
  冯百鸣先生认为,由于固定赔率的排列3销售不限号,因此只要资金充足,采取翻倍跟庄投注的方法,在理论上完全可能稳赚不赔。这就可能使博彩变成一种“投资”,从而使体彩潜藏巨大财务风险。
  本着对彩票事业负责的态度,冯先生曾多次向省体彩的领导反映此事,希望他们向国家财政部报告这个问题。但是,他的意见未被省体彩领导重视。于是,冯先生决定向在河南发行量最大的《大河报》独家披露,希望借助于媒体的影响力,引起社会和有关部门的重视,早日改进规则,化解潜在风险。
  《七日财富》记者栾小龙向编辑部汇报这个报道线索后,作为分管《七日财富》的大河报副总编辑,我和《七日财富》主编许笑雨都异常兴奋,摸到一条“大鱼”的冲动难以抑制。
  但是,我们很快从最初的激动中冷静下来,发现这条“鱼”就像味美却含毒的“河豚”,陷入对“吃鱼”风险的重重顾虑之中:
  顾虑一:作为国家财政部批准的一个合法彩票品种,排列3彩票上市前难道没经过充分论证?冯先生所谓的“漏洞”说,是不是“杞人忧天”?发表出去会不会贻笑大方?
  顾虑二:冯百鸣曾是省“两彩”的顾问,福彩的同类产品3D销售限号,冯说体彩排列3规则有漏洞,会不会是替福彩与体彩竞争当“托”?或者是为体彩“正话反说”,故意“卖一个破绽”的商业炒作?
  顾虑三:报道排列3彩票规则有漏洞,会不会恶化体彩这个广告客户与大河报的关系?甚至会不会触犯有关金融报道规定,引发某种社会风波?
  事情确实比较复杂。当时,我和许笑雨同志初步商定的意见是,如此重大的问题,就其新闻价值而言,肯定应当发稿,但是发内参还是公开见报,决心委实难下。
  发内参,既反映了问题,又没有风险,但影响力肯定要大打折扣。作为报道财经的《七日财富》,好不容易抓住一个既与广大百姓生活密切相关,又涉及国家部委有关政策的重大报道题材,我们真是心有不甘。
  公开见报,就意味着我们将要承担已经顾虑到的风险。后来,我们反复研究了冯百鸣先生的观点,认为他的假设在理论上确实存在。
  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又征求了大河报副总编辑王守国、冯小霓等同志的意见,我们终于决定,公开报道!冒险也要吃下这条美味的“河豚”!
  客观报道避风险
  既然公开报道,指出国家财政部批准的一个彩票品种规则有“漏洞”,报道就必须异常客观、公正、扎实。要用事实和严密的逻辑分析说话。对于首篇报道,我们字斟句酌,反复修改。在报道形式上,没有采取传统的记者采访专家模式,而是把专家的主要观点作为一种新闻事件来叙述,加上“排列3”彩票销售异常火爆,一路攀高,特别是许多代理商自己大量购买的反常事实,形成一篇十分客观的报道。同时,将冯百鸣先生观点尖锐的文章独立成篇,各有侧重,一个红脸,一个黑脸,给报纸留下一个回旋的余地。首发报道的标题是:河南省“两彩”前营销顾问冯百鸣爆出内幕———“排列3”规则设计有隐患。冯百鸣的署名文章标题是:关于当前彩票市场热点的冷思考———“排列3”将带给我们什么。
  果然,这样做效果独特。文章发表后,省体彩反应强烈,对冯先生观点展开了反驳,但承认记者的报道是客观的。
  同时,我们对于报道后的各种反映,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所幸,我们担心的事情并没有发生。
  观点碰撞求丰满
  由于《七日财富》是周五刊出,因此周末两天电话反馈不是很多。我们决定主动出击,除了采访体彩、福彩,还要采访多家投注站,尤其是要充分报道与冯百鸣先生不同的观点,相互碰撞,使报道客观全面,更加丰满。
  记者的采访收获颇丰,社会上,关注“排列3”问题的读者见仁见智,围绕“排列3”不限号究竟有没有风险这个焦点问题,形成两种相反的意见。即便同样是投注站的业主,有人认为冯老师的担心很有道理,也有人认为冯老师是“杞人忧天”。针对冯老师“只要有充足资金,翻倍跟庄就能稳赚不赔”的观点,省体彩市场部负责人表示:“大资金真的来,省体彩是欢迎的,因为这是一个经过国家财政部批准的品种。”还有一些比较理性的读者,认为“排列3”引起争论是件好事,不论有无问题,一争论肯定会引起上头重视,真有问题也会及时得到解决。
  尽管反映不一,但是,彩市上出现的一些最新情况确实值得关注。那就是有部分大资金介入了“排列3”并已获得成功。
  1月27日,“排列3”中奖号码为014,河南濮阳有人中了1000多注,资金100多万元,创下全国“排列3”中奖新纪录。
  根据体彩方面的记述,濮阳市有一个进行合作投注的群体,设计了一套从2.5万元起步的投注计划,在第一轮尝试中,用了不到30万元盈利14万元。之后,他们再次设计了150万元的投注计划,方案很简单,即全包“排列3”“双单双”形态(直选),从第22期开始,连续进行加倍投注,至第27期开出中奖号014后中奖,共投入101万元,盈利38万元,成为“排列3”全国上市以来最大的赢家。
  种种情况说明,“排列3”的“漏洞”和中奖号码出现的规律,确已为较大资金的拥有者所洞悉,并已采取行动,有的还取得了成功。
  针对采访来的争论观点和市场情况,我们又连续两期推出报道,并分别配发了冯先生的署名文章《彩票业的社会责任是什么?》和《“排列3”与3D游戏规则的逻辑悖论》,在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同时,我们的报道也引起了省体彩、国家财政部的高度重视。从财政部门得到的消息是,他们非常焦急,时刻盯着排列3销量的变化,极有可能采取限制措施。
  果然,2月28日,国家财政部便下发通知对“排列3”等采取限制返奖总额的办法,以防范财务风险。并且,财政部所采取的措施,正是冯先生所预言的:“如果不改造(排列3销售)系统的话,就只剩下限制最高赔付率这一条‘华容道’可走了。”
  当我们真正看到财政部《通知》复印件时,一种“胜利了”的感觉油然而生。我们又安排了最后一组报道,一版导读的标题是《大河报最先报道,社会各界广泛关注,财政部出面规范———“排列3”争论告一段落》,冯先生的署名文章则是一篇超越了对“排列3”争论的十分理性的文章,标题是《弹奏社会发展的和谐乐章———对中国彩票事业的思考》,从而为这次系列报道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顺便交代一句,冯百鸣先生供职的省财经学院,鉴于冯先生对彩票的研究卓有成效,已正式成立了彩票研究所,这是全国高校第二家彩票研究所。出任所长的,就是冯百鸣本人。
其他文献
在产品同质化日益严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任何一家企业都希望自己的产品或服务能让受众记住,形成深刻的印象,记住的人越多,记忆越深刻,知名度就越高。提高知名度、促进销售是广告的主要目的之一,如何使自己的广告信息给消费者留下深刻印象呢?    一、不断重复,及时强化,建立心理定势    心理学对遗忘的原因一般有两种解释:消退和干扰。消退理论认为,遗忘是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减弱以至最后消退的结
期刊
新闻学与各门人文社会科学尤其是文学艺术之间,尽管它们的性质和原则不尽相同,但仍存在着极其密切的联系,尤其是审美追求上的借鉴和沟通更是无处不在。新闻意境的建构就是这种借鉴沟通的具体表现。    一    意境是从中国古典诗歌、绘画等抒情写意的艺术传统中锤炼出来的一个重要的极富民族特色的审美范畴,从唐代诗人王昌龄提出这个概念以来,历代著名的文论家不断予以阐释和丰富,形成中国文论中一道独特的艺术风景线,
期刊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受众需求的催生,一种新的报道文体应运而生,陆续出现在许多报纸的版面上。从以前的填充版面到现在占据重要位置,这类报道,越来越成为媒体吸引读者的重要内容。这类单篇式报道,不是单纯的记事记人的叙事文体,而是全方位反映热点、难点中人物、事物面貌的综合文体。这类多篇式报道,也区别于传统的系列报道、连续报道等,它的报道形式更多更灵活,其意趣是通过多样的表现手法反映事物的方方面面,拓展事物之间
期刊
背景:《乡村八记》是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二年级学生李强今年年初从寒假归来后,写的一篇农村调查报告。原人民日报总编辑、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范敬宜读后认为,作者很自觉地把在学校学到的知识运用到调查研究中去,表现了一个年轻学子应有的勤奋、踏实的作风和认真了解农村、了解国情的科学态度,反映的农村情况有一定的代表性。4月初,范敬宜在清华大学校内刊物《新清华》上发表了名为《一份值得推介的农村调查报告》
期刊
纪录片是记录客观存在的一种影视艺术形式,在遵循真实性原则的同时,要对现实“创造性地解释”,而这种“解释”要靠电视语言来实现。电视语言是由画面(图像及文字)和言语(解说词、同期声语言)两大表达体系构成的。  画面语言是组成纪录片的基本要素。画面有很强的视觉说服力,在纪录片节目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画面对过去的事情、未来的远景及事情发生的“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为何”等问题是无法表达完善的,为此
期刊
《情满纪念堂》是一篇题材重大、蕴涵深远的现场短新闻。作者以自己的所见所闻,把真挚的感情倾注笔端,用绘声、绘色、绘情的描述,全程展示了人们瞻仰毛主席遗容的场景,使受众读后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具有很强的可感性、可亲性和可信性。  主题鲜明,通篇贯穿一个“情”字。先是记者在寒风习习的天安门广场,“发现身旁的人流正一股股地向毛主席纪念堂涌去”。紧接着是写毛主席的亲属来了、主席生前身边的工作人员来
期刊
“护彤”是哈尔滨制药六厂生产的一种儿童专用感冒药的商品名,“儿童感冒用护彤”是其广告口号。既然儿童专用,顺理成章应该叫“护童”才贴切,它却偏偏用了“童”的谐音字“彤”。无独有偶,该厂的“盖中盖”、“朴血”两种产品从其功能、性质来看,也分别应该叫“钙中钙”和“补血”。这种命名方法是对文学批评中的“陌生化”理论的借鉴与尝试。  “陌生化”(defamiliarization)是20世纪前期俄国形式主义
期刊
3月初内黄县宣传工作会议召开前夕,中共内黄县委作出了一项决定,对在2005年新闻宣传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县委宣传部给予通报表扬。  量化目标,增强了通讯员的责任感  2005年初,宣传部对全县发稿任务、新闻科发稿任务、电台电视台发稿任务和乡镇局委的发稿任务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根据往年全县在市以上新闻媒体发稿700篇(条)的情况,按照“跳起来摘桃子”的思想,规定了“五个一”工作目标,即在市级媒体发稿1
期刊
2004年12月9日,章启月作为外交部新闻发言人主持最后一次新闻发布会。2005年1月6日上午,在去布鲁塞尔赴任比利时大使之前,章启月在外交部新闻发布厅接受了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东方之子》栏目记者的采访。下面的对话主要是围绕她任外交部新闻人6年的经历展开。    “最难忘的是美国撞我们飞机的那次”    记者:六年的外交部新闻发言人的生涯,回想一下,总共主持了多少次新闻发布会?  章启月:我也没
期刊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萌发了她的记者梦;《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使她懂得了记者职业的神圣。  事业成功的樊云芳成为中国新闻界的一颗星。    樊云芳1945年出生于上海,1962年考入复旦大学哲学系。   “还在大学时代,我就做着记者梦。这个梦萌生于一篇振聋发聩的报道——《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那时她想,“要是我今后能当一名记者,并写出一篇这样震撼人心的报道来,这一生也就不算虚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