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活动设计理念
2016年修订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提出,构建以“地理核心素养”为主导的地理课程。建议教师以真实生活情境为依托,充分利用多媒体、数字化教学等直观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等良好的学习方式,最终达到培养学生终身发展和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能力的最高目标。
为贯彻以上教学理念,本节活动探究课以富士康产业转移实际情境为背景,培养学生从“整体性”的角度出发,因地制宜地分析自然与人类的关系,利用所学知识课后调查乡土地理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促进学生将地理书本知识巧妙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实现学科知识“生活化”的育人理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二、课程标准要求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要求:以某区域为例,说明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本节课通过对富士康产业转移的案例学习,培养学生综合思维,有助于学生形成人地协调观。选取区域典型案例对其特征做出解释,并根据现有数据分析区域未来发展方向,有助于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区域认知观。再通过案例分析其对人类发展带来的影响,有助于学生树立良好的人地协调观。
三、学生合作探究
活动一:情境展示,自学概念
【情境铺垫】视频导入:总部位于台湾富士康科技集团,自1988年在深圳建厂后迅速成长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代工厂。随后20年,富士康在深圳从加工制造到科技创新,成功实现转型。
【探究过程】学生通过了解富士康从台湾迁移至深圳的案例,结合课本,明确什么是产业转移、产业转移的分类以及企业进行产业转移的根本目的。
设计意图:运用视频导入,通过学生身边熟悉的案例入手。由日常生活转移到课堂中,激发学生探索身边地理现象的兴趣。通过学生自学简单易懂的概念,快速将生活实例与地理课堂相结合,做到“学”与“用”的统一。
活动二:小组讨论,剖析因素
【情境铺垫】展示材料,将学生分为四个小组,进行小组合作探究。
材料一:富士康集团产业转移历程。
2012年富士康决定,保留深圳作为富士康在中国大陆的制造总部,将贸易、科技总部迁至商业氛围最浓的上海。2015年,富士康又将IT零部件加工厂迁至郑州,郑州市为迎合富士康的快速迁入,市政投资为其修建厂房、员工生活区,并帮助培训新员工。
材料二:劳动力价格表(如表1)。
【探究过程】小组讨论,推选代表进行总结汇报。小组1:富士康为什么在深圳落户?小组2:2012年为什么转移到上海?小组3:2015年在郑州建厂的原因是什么?小组4:富士康三次产业转移,呈现怎样的规律?
【探究结论】小组1:1988年富士康落户深圳,不仅是为寻求最廉价的劳动力,更重要的是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小组2:上海是我国的商业、科技中心,消费市场广大;富士康将贸易、科技总部迁至上海,以此促进富士康产业从加工制造业到创新技术业的升级;且上海经济发达,环境优美,有助于企业吸引高素质人才。小组3:经济的发展、深圳劳动力价格上涨、消费市场狭小等因素,导致富士康选择在内陆人口大省河南落户,也是为寻求最廉价的劳动力和地租;且国内市场广大,有助于开辟新市场;郑州市政府的大量、快速投入,可以降低企业内部交易成本,加速企业的产业转移。小组4:富士康三次企业转移呈现出从经济发达地区转移到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规律。
设计意图:根据材料内容,分析我国深圳、上海、郑州三地成为富士康厂址选择的原因,让学生明确三地工业区位因素的差异;鼓励学生在中国地图上标记出富士康企业的产业转移方向,总结产业转移的规律;再根据材料,小组合作分析企业“远离故土”,逐一分析富士康三次產业转移的原因。
从近几年的高考趋势发现,地理越来越注重对学生材料分析能力、综合思维的考查。故而本活动以文字材料形式呈现,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分析,明确产业转移实际就是企业寻求“利润最大化”的地区,进而转为分析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将新旧知识结合、升华。
活动三:角色扮演,阐述影响
【情境铺垫】现在班级中每位学生都是政协委员,其中男生代表深圳发言,女生代表郑州发言。现深圳和郑州委员就富士康企业的搬迁问题举行会议。阅读材料一、材料二。
材料一:深圳大学产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魏达志认为,深圳已不是当年对招商引资激动万分的初级模式,随着深圳劳动力素质提升和城市快速发展,深圳税收主要依靠服务业、金融业和物流业,40万之众的富士康对深圳地方财政的贡献很小。
材料二:富士康内迁从注册到开工生产,用时不到一个月。目前郑州富士康大约有1 000多人,未来计划在河南招工的规模是12万人。2016年,河南省进出口4 714.7亿元人民币,与2015年同期相比增长2.6%,其中台企富士康在河南企业的进出口占该省进出口的近七成。海关统计显示,2016年河南省外贸呈现逐渐回暖的态势。
【探究过程】深圳代表委员对富士康搬离深圳是否支持?郑州代表委员对富士康落户郑州是否支持?
【探究结论】如表2所示。
教师总结:产业转移能促进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对经济欠发达、劳动力廉价的地区,可促进工业化进程,但环境污染问题也可能会随之而来。对于经济较发达地区,可进行产业重组和升级,让环境逐渐得到改善,促进大尺度空间的和谐发展。
设计意图:通过材料分析、角色扮演、学生汇报等方式,引导学生展开自由发言,使每位学生都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引导学生辩证地分析和探究问题。
活动四:关注乡土,实践调查
【情境铺垫】播放视频:2015年日立汽车系统公司落户重庆两江新区,2016年北京现代汽车内陆最大旗舰工厂——重庆工厂在两江新区国际汽车城开工。至此,新区聚集了长安、力帆、长安福特、北京现代、上汽通用五菱等整车生产企业,还引进了包括韩国韩泰轮胎、美国辉门、德国蒂森克虏伯等制造关键零部件配套的世界知名企业。
将调查问卷发放给学生,鼓励学生课后调查。通过实地考察,确定家长产业聚集区;通过与工厂咨询、网上调查等方式,了解家乡为吸引产业入驻所做的贡献;通过与工人访谈,并结合自身感悟,谈谈家乡产业转移带来的影响。
【调查问卷】第一步,走一走,绘制地图。两江新区以北部新区和两路寸滩保税港区为核心,包括江北区、渝北区及北碚区三个区的部分区域,是重庆新规划出的大区。请学生实地走一走,在图1中画出两江新区的范围。
第二步,问一问,探索真相。①近几年两江新区搬离的企业和引进的企业有哪些?②说明重庆两江新区的产业转移呈现怎样的特点?③两江新区为吸引这些产业入驻,是如何降低内部交易成本的?④搬离企业和入驻企业分别为两江新区带来什么影响?
第三步,想一想,考查感悟。就本次实地考察,谈谈家乡的发展对你的影响。
设计意图:视频引入乡土地理,让学生初步了解家乡的产业转移,迅速将课堂知识落实到学生生活中,拉近教材与生活的距离,激发学生探索生活的欲望。实地调查,让学生亲近自然,培养学生终生受用的实践能力。
2016年修订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提出,构建以“地理核心素养”为主导的地理课程。建议教师以真实生活情境为依托,充分利用多媒体、数字化教学等直观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等良好的学习方式,最终达到培养学生终身发展和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能力的最高目标。
为贯彻以上教学理念,本节活动探究课以富士康产业转移实际情境为背景,培养学生从“整体性”的角度出发,因地制宜地分析自然与人类的关系,利用所学知识课后调查乡土地理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促进学生将地理书本知识巧妙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实现学科知识“生活化”的育人理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二、课程标准要求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要求:以某区域为例,说明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本节课通过对富士康产业转移的案例学习,培养学生综合思维,有助于学生形成人地协调观。选取区域典型案例对其特征做出解释,并根据现有数据分析区域未来发展方向,有助于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区域认知观。再通过案例分析其对人类发展带来的影响,有助于学生树立良好的人地协调观。
三、学生合作探究
活动一:情境展示,自学概念
【情境铺垫】视频导入:总部位于台湾富士康科技集团,自1988年在深圳建厂后迅速成长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代工厂。随后20年,富士康在深圳从加工制造到科技创新,成功实现转型。
【探究过程】学生通过了解富士康从台湾迁移至深圳的案例,结合课本,明确什么是产业转移、产业转移的分类以及企业进行产业转移的根本目的。
设计意图:运用视频导入,通过学生身边熟悉的案例入手。由日常生活转移到课堂中,激发学生探索身边地理现象的兴趣。通过学生自学简单易懂的概念,快速将生活实例与地理课堂相结合,做到“学”与“用”的统一。
活动二:小组讨论,剖析因素
【情境铺垫】展示材料,将学生分为四个小组,进行小组合作探究。
材料一:富士康集团产业转移历程。
2012年富士康决定,保留深圳作为富士康在中国大陆的制造总部,将贸易、科技总部迁至商业氛围最浓的上海。2015年,富士康又将IT零部件加工厂迁至郑州,郑州市为迎合富士康的快速迁入,市政投资为其修建厂房、员工生活区,并帮助培训新员工。
材料二:劳动力价格表(如表1)。
【探究过程】小组讨论,推选代表进行总结汇报。小组1:富士康为什么在深圳落户?小组2:2012年为什么转移到上海?小组3:2015年在郑州建厂的原因是什么?小组4:富士康三次产业转移,呈现怎样的规律?
【探究结论】小组1:1988年富士康落户深圳,不仅是为寻求最廉价的劳动力,更重要的是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小组2:上海是我国的商业、科技中心,消费市场广大;富士康将贸易、科技总部迁至上海,以此促进富士康产业从加工制造业到创新技术业的升级;且上海经济发达,环境优美,有助于企业吸引高素质人才。小组3:经济的发展、深圳劳动力价格上涨、消费市场狭小等因素,导致富士康选择在内陆人口大省河南落户,也是为寻求最廉价的劳动力和地租;且国内市场广大,有助于开辟新市场;郑州市政府的大量、快速投入,可以降低企业内部交易成本,加速企业的产业转移。小组4:富士康三次企业转移呈现出从经济发达地区转移到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规律。
设计意图:根据材料内容,分析我国深圳、上海、郑州三地成为富士康厂址选择的原因,让学生明确三地工业区位因素的差异;鼓励学生在中国地图上标记出富士康企业的产业转移方向,总结产业转移的规律;再根据材料,小组合作分析企业“远离故土”,逐一分析富士康三次產业转移的原因。
从近几年的高考趋势发现,地理越来越注重对学生材料分析能力、综合思维的考查。故而本活动以文字材料形式呈现,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分析,明确产业转移实际就是企业寻求“利润最大化”的地区,进而转为分析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将新旧知识结合、升华。
活动三:角色扮演,阐述影响
【情境铺垫】现在班级中每位学生都是政协委员,其中男生代表深圳发言,女生代表郑州发言。现深圳和郑州委员就富士康企业的搬迁问题举行会议。阅读材料一、材料二。
材料一:深圳大学产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魏达志认为,深圳已不是当年对招商引资激动万分的初级模式,随着深圳劳动力素质提升和城市快速发展,深圳税收主要依靠服务业、金融业和物流业,40万之众的富士康对深圳地方财政的贡献很小。
材料二:富士康内迁从注册到开工生产,用时不到一个月。目前郑州富士康大约有1 000多人,未来计划在河南招工的规模是12万人。2016年,河南省进出口4 714.7亿元人民币,与2015年同期相比增长2.6%,其中台企富士康在河南企业的进出口占该省进出口的近七成。海关统计显示,2016年河南省外贸呈现逐渐回暖的态势。
【探究过程】深圳代表委员对富士康搬离深圳是否支持?郑州代表委员对富士康落户郑州是否支持?
【探究结论】如表2所示。
教师总结:产业转移能促进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对经济欠发达、劳动力廉价的地区,可促进工业化进程,但环境污染问题也可能会随之而来。对于经济较发达地区,可进行产业重组和升级,让环境逐渐得到改善,促进大尺度空间的和谐发展。
设计意图:通过材料分析、角色扮演、学生汇报等方式,引导学生展开自由发言,使每位学生都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引导学生辩证地分析和探究问题。
活动四:关注乡土,实践调查
【情境铺垫】播放视频:2015年日立汽车系统公司落户重庆两江新区,2016年北京现代汽车内陆最大旗舰工厂——重庆工厂在两江新区国际汽车城开工。至此,新区聚集了长安、力帆、长安福特、北京现代、上汽通用五菱等整车生产企业,还引进了包括韩国韩泰轮胎、美国辉门、德国蒂森克虏伯等制造关键零部件配套的世界知名企业。
将调查问卷发放给学生,鼓励学生课后调查。通过实地考察,确定家长产业聚集区;通过与工厂咨询、网上调查等方式,了解家乡为吸引产业入驻所做的贡献;通过与工人访谈,并结合自身感悟,谈谈家乡产业转移带来的影响。
【调查问卷】第一步,走一走,绘制地图。两江新区以北部新区和两路寸滩保税港区为核心,包括江北区、渝北区及北碚区三个区的部分区域,是重庆新规划出的大区。请学生实地走一走,在图1中画出两江新区的范围。
第二步,问一问,探索真相。①近几年两江新区搬离的企业和引进的企业有哪些?②说明重庆两江新区的产业转移呈现怎样的特点?③两江新区为吸引这些产业入驻,是如何降低内部交易成本的?④搬离企业和入驻企业分别为两江新区带来什么影响?
第三步,想一想,考查感悟。就本次实地考察,谈谈家乡的发展对你的影响。
设计意图:视频引入乡土地理,让学生初步了解家乡的产业转移,迅速将课堂知识落实到学生生活中,拉近教材与生活的距离,激发学生探索生活的欲望。实地调查,让学生亲近自然,培养学生终生受用的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