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几届毕业班的班主任,我时常会不由自主地回想起亲手送走的一些学生来,就像他——小磊,是我去年带毕业的学生。他是个个性很倔强的孩子。因为从小父母离异,导致他做事缺少责任感,班级的值日生工作缺勤率最高;行为上经常控制不住自己,没有一点自律性,上课爱做小动作;与人交往特别困难;做错事时总是千方百计地给自己找理由推托。 还记得刚接手小磊这个孩子不久,和他“过了几次招”,每一次这个孩子做错事时,我都试着跟他讲道理,他要么强词夺理,要么似懂非懂地应付着,隔三差五继续犯同样的错误。几个回合下来,我都败下阵来。看来单纯地说教、讲道理,孩子的参与是被动的,内心对错误的体验不深,所以改正过来也就特别地困难。有了这种意识,于是我试着把解决问题的主动权交还给孩子,让他主动地来发现自己的错误,自己来解决问题。终于机会来了,这一天小磊又和班上的一位女同学吵起了架,我闻声而去,先把小磊请到了教室外面的一个小角落边,瞧那愤怒的神情,斜视的眼神,正当气头上的他,如果再处理不当,接下来等待我的将是他的“看家本领”——歇斯底里的吼叫!幸好这次是有备而来,我关心地问小磊:“小磊,这件事情让你很生气,老师可以感受得到,你希望把今天的矛盾理清楚吗?”小磊一边嚎啕大哭,一边点点头。“小磊,我们要把事情理清楚,就要做到冷静,你现在的情绪能先控制住吗?”我接着关切地问。小磊迟疑了一下后点点头,哭声真的停住了,看到小磊愿意配合,我马上接着分析:“今天的矛盾就像两条线乱缠绕在一起一样,如果不先把缠绕点找出来,这样的两条线只会是越缠越乱。现在你能冷静地找一找你这头的线哪里没走好,才会产生矛盾吗?”小磊一脸困惑,哭红的双眼不解地看着我,看到小磊好奇的神情,我赶紧来了个补充:“就是这件事从一开始想起,你认为自己做得不对的地方把它找出来。和你闹矛盾的同学也同样要做这样的分析。”这时小磊明白地点了点头!自己慢慢地回想起事情的经过…… 经过认真、冷静的分析、思考,双方都有了答案,此时我并不急着来当“法官”进行宣判,而是让小磊和那位同学双方私底下核对事情错误的责任是否都找出来了,双方是否都同意了?有补充的话双方再理,一起分析责任归谁,处理效果要达到双方都满意为止,否则就要再理,直到双方口服心服!就这样,把解决问题的任务和主动权交给孩子时,我真的看到了孩子自主解决问题时,心情的愉悦,也深刻感受到在自主解决之后,孩子的自制能力不断地提高,道德意识逐渐地完善。小磊同学也在后来好几次的这种自我纠错体验中不断地成长!
【教育反思】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要从根本上解决孩子与同伴之间的冲突,让孩子真正从内心建立道德评判标准,解铃还须系铃人,就要让孩子学着主动去发现问题,试着去解决问题,互相协调、互相合作,用双方都能接受的方式和平而又愉快地解决矛盾,这样孩子的参与是主动的,内心对错误的体验很深刻,出现同样错误几率也就比较小,即使出现,也能和谐地解决,这样处理的方式,不仅解决了孩子间的矛盾,还培养了孩子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为今后在社会上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作为老师,我们在这个过程中扮演了“观察者”的角色,不仅可以很冷静地看事态发展,还可以在愉悦的环境下欣赏孩子的处事方法,这样的方式避免按照以往“恨铁不成钢”急于求成的心态来对待这样的孩子,也避免了心灰意冷或“鱼死网破”教育结果的发生。当然如果孩子真的无法解决矛盾的时候,老师还是要再稍加引导调节的。每一次的矛盾冲突都是对孩子的考验,都是提升他们能力的时候,这些对孩子的成长极其有用!因此,作为老师,我们不要急着来当孩子矛盾的“裁判”,而是要做“观察者”和“引导者”,尽量发挥孩子们的主动性,让他们自己解决。“教会孩子如何处理矛盾远比帮孩子解决矛盾重要”,因此老师,请放开你的手,用你的智慧,把“解铃”还给系铃人,让孩子真正得到锻炼!
(作者单位:福建厦门市海沧区延奎小学)
【教育反思】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要从根本上解决孩子与同伴之间的冲突,让孩子真正从内心建立道德评判标准,解铃还须系铃人,就要让孩子学着主动去发现问题,试着去解决问题,互相协调、互相合作,用双方都能接受的方式和平而又愉快地解决矛盾,这样孩子的参与是主动的,内心对错误的体验很深刻,出现同样错误几率也就比较小,即使出现,也能和谐地解决,这样处理的方式,不仅解决了孩子间的矛盾,还培养了孩子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为今后在社会上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作为老师,我们在这个过程中扮演了“观察者”的角色,不仅可以很冷静地看事态发展,还可以在愉悦的环境下欣赏孩子的处事方法,这样的方式避免按照以往“恨铁不成钢”急于求成的心态来对待这样的孩子,也避免了心灰意冷或“鱼死网破”教育结果的发生。当然如果孩子真的无法解决矛盾的时候,老师还是要再稍加引导调节的。每一次的矛盾冲突都是对孩子的考验,都是提升他们能力的时候,这些对孩子的成长极其有用!因此,作为老师,我们不要急着来当孩子矛盾的“裁判”,而是要做“观察者”和“引导者”,尽量发挥孩子们的主动性,让他们自己解决。“教会孩子如何处理矛盾远比帮孩子解决矛盾重要”,因此老师,请放开你的手,用你的智慧,把“解铃”还给系铃人,让孩子真正得到锻炼!
(作者单位:福建厦门市海沧区延奎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