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月23日,白俄罗斯中央选举委员会正式公布总统选举结果,白俄罗斯约702万登记选民中92.9%的选民参加了投票。现任总统卢卡申科得票83%,三度连任白总统。由于国内反对派和西方势力不承认选举结果,试图在白俄罗斯煽动“颜色革命”,卢卡申科仍面临严峻的内外挑战。
反对派低烈度抗争仍将继续
一直以来,白俄罗斯的总统在国内处于强势地位,反对派在立法机关和民众中的影响较小,无力与当局分庭抗礼。但是,近年来,在美国等西方势力的大力扶持下,在格鲁吉亚和乌克兰相继发生“颜色革命”的形势鼓舞下,白俄罗斯反对派力量迅速活跃起来,逐渐走向前台,公开向卢卡申科政权“叫板”。2005年3月,反对派借吉尔吉斯斯坦“郁金香革命”之势组织了大约2000名激进分子走上街头,试图发动一场“雪花革命”,声称要将卢卡申科赶下台。虽然很快遭到了当局的制止,但他们誓言要在今年总统大选中同卢卡申科对决。去年底,卢卡申科宣布定于今年7月的总统选举提前到3月19日后,反对派认为达到目的的时机已到。10个反对派联合推出米林克维奇与卢卡申科对决,白自由民主党主席盖杜克维奇和社会民主党主席科祖林也决定参选。今年1月,反对派公开宣称,如果卢卡申科通过舞弊手段当选,他们将发动10万人大游行。他们还高呼“够了”、“我们要新的!”等口号,甚至将总统选举期间发动的反政府活动确定为“牛仔革命”,希望得到更多选民的支持。
总统选举结束后,米林克维奇只获得6.1%的选票,自由民主党主席盖杜克维奇和社会民主党主席科祖林分别获得3.5%和2.2%的选票。米林科维奇拒不承认选举结果,认为卢卡申科只获得了42%的选票,他本人获得了31%的选票,米林克维奇和科祖林的一些支持者在十月广场搭起帐篷,要求重新选举。由于支持者中不少是未成年人,白警方也暂未采取行动驱散集会。分析人士认为,白政府完全控制着局势,反对派的集会不会对白政局产生影响。从目前局势看,集会抗议的人数已经大幅减少,到22日已减至200人,而且抗议的地点已经从总统府前的十月广场转向一个小角落。3月25日,反对派组织了2500人参加未经批准的示威游行。警方驱散了他们,并拘留了包括科祖林在内的组织者和骨干分子。
美欧鼓噪和颠覆措施不断
美欧一向视卢卡申科政权为“眼中钉”。从1996年起,美国就将白俄罗斯视为“独裁政权”,并采取各种手段进行颠覆。格鲁吉亚、乌克兰相继发生“颜色革命”后,美欧将白俄罗斯列为急需进行改造的六个“暴政国家”之一。2004年,在白俄罗斯举行同意卢卡申科第三次参选总统的全民公决后,美国立即通过了《白俄罗斯民主法案》,威胁对白俄罗斯进行制裁。2005年4月,美国务卿赖斯在访问波罗的海国家期间,公开指责卢卡申科是“欧洲最后一个独裁者”、“白俄罗斯的米洛舍维奇”,强调白俄罗斯已到了变革的时候。她还会见白俄罗斯反对派,公开煽动他们造反,并对他们推翻当局面授机宜:建立独立媒体、发动群众运动、联合反对派、推出统一候选人等。美欧还试图收买卢卡申科本人,以向他提供安全保障和金钱为条件,要他放弃参加2006年总统选举。此外,美国通过非政府组织加强在白俄罗斯的渗透,2005年美国拨款1150万美元资助白俄罗斯反对派。今年美国再次拨款1200万美元,继续“改造”白俄罗斯。2月1日,美国会就白俄罗斯大选举行听证会,美国驻白俄罗斯大使认为,白俄罗斯举行“民主选举”的前景“黯淡”,呼吁采取“相应的行动”。欧盟、欧洲议会、欧洲委员会、欧安组织等机构在选前进行积极活动,多次指责白俄罗斯当局未能采取必要措施,确保选举公正地进行。欧盟也资助200万欧元,建立广播电台,加强了对白俄罗斯居民的宣传,以“打破白俄罗斯当局对国家新闻工具的垄断”。周边的波兰、立陶宛等国则扮演着西方反对白俄罗斯的“前沿”角色。波兰主要通过白俄罗斯境内的波兰人协会,对白俄罗斯局势施加影响。2005年3月,波兰人协会召开代表大会选举新领导人,亲反对派人士当选,白俄罗斯司法部以“选举不合程序”为由宣布这一选举无效,遭到波兰“侵犯人权”的指责。两国关系由此紧张并引发相互驱逐外交官的外交战。今年1月,波兰总统卡钦斯基会见白俄罗斯反对派领导人时称,“完全支持白俄罗斯联合民主力量”。2月1日,波兰参议院通过关于《在白俄罗斯的波兰人状况》的决议,要求白俄罗斯当局重视波兰族的权利。波兰派出了数十名代表作为观察员监督白俄罗斯大选,其中一名执政党议员因涉嫌参与非法集会,遭到白俄罗斯警方的拘捕。立陶宛一直不满白俄罗斯的“民主状况”,在美欧的支持下,与美欧联合起来,共同帮助白俄罗斯推行“民主和经济改革”。波兰、立陶宛、乌克兰等国还与美国和西方密切配合,向白俄罗斯反对派传播革命经验,为其非政府组织提供大量帮助,先后举办了数十次“研讨会”和“培训班”,对白俄罗斯非政府组织的青年激进分子进行培训,还为他们印刷宣传材料,建立“独立网站”等。格鲁吉亚总统萨卡什维利在3月17日公开发表文章,称白俄罗斯当局会伪造选举结果,呼吁白俄罗斯民众谴责这次选举并拒绝承认选举产生的结果。
选举结束后,美欧声称选举不符合自由与公平投票的标准,指责卢卡申科“违背了民主原则、侵犯人权”,并威胁称,如果发现大选中存在欺诈行为,将对当局采取相应的制裁措施,其中包括增加被禁止进入美国的高官名单,冻结卢卡申科在欧洲的银行账户等。欧盟对外关系委员会已经表示,欧盟可能会对白俄罗斯进行制裁。面对西方国家的指责,卢卡申科强硬地表示:“这是我们白俄罗斯人自己进行的选举。重要的是,它符合白俄罗斯的法律。对于那些指责,我已经听了10年,早已经习惯了。”显然,卢卡申科与西方的较量还将继续下去。
与俄罗斯关系并非一帆风顺
俄罗斯政府早在白俄罗斯大选前就一再警告西方,不要试图干涉这个国家的内部事务。许多俄罗斯政府高级官员访问白俄罗斯;俄罗斯还以低价向白俄罗斯提供能源,显示支持卢卡申科政权。对于这次大选结果,俄罗斯外交部表示:“白俄罗斯人清楚地表达了他们的愿望,我们必须尊重他们的愿望。”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初步选举结果刚刚公布,就致电卢卡申科表示祝贺。但是,白俄罗斯与俄罗斯的关系在俄白一体化进程中将面临重大考验。2002年,普京提出了联合方案:白俄罗斯要么牺牲主权和独立加入俄罗斯,要么放弃俄白联盟,独自应对严峻的经济问题和外交困境。卢卡申科对此提出异议,“我们的前景不错,但我们也有框架限制,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我们所有人都想生活在自己国家内,我们有不可逾越的界限。我们不能加入俄罗斯联邦。我们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在世界各种动荡过程中,我们仍将作为主权国家而存在。”他认为,两国只能在平等的基础上建立联盟国家,一体化进程不能损害任何一方的主权。所以,尽管双方起草了联盟国家宪法草案,并拟提交全民公决。但是,俄罗斯与白俄罗斯对联盟国家的构造有不同解读;更严重的是,俄罗斯的经济中市场因素已占很大比重,而白俄罗斯经济计划的成分依然严重。加上俄罗斯一些精英阶层对卢卡申科治国方式颇有微词,联盟国家方案如何按期实施,经济模式如何磨合,问题依然很多。
此外,卢卡申科在国内除面临反对派的挑战外,还要努力兑现竞选承诺,解决诸多问题。白俄罗斯近几年经济状况有所好转,经济平均增幅在10%左右,在独联体各国中率先恢复到苏联解体前的水平,但国有企业竞争力低下,管理模式难以适应市场经济,部门办事拖拉和腐败现象的存在,人口增长速度缓慢等一系列问题依然困扰着白俄罗斯社会,卢卡申科的新任期不会轻松。
(本文责任编辑:季仰舒)
反对派低烈度抗争仍将继续
一直以来,白俄罗斯的总统在国内处于强势地位,反对派在立法机关和民众中的影响较小,无力与当局分庭抗礼。但是,近年来,在美国等西方势力的大力扶持下,在格鲁吉亚和乌克兰相继发生“颜色革命”的形势鼓舞下,白俄罗斯反对派力量迅速活跃起来,逐渐走向前台,公开向卢卡申科政权“叫板”。2005年3月,反对派借吉尔吉斯斯坦“郁金香革命”之势组织了大约2000名激进分子走上街头,试图发动一场“雪花革命”,声称要将卢卡申科赶下台。虽然很快遭到了当局的制止,但他们誓言要在今年总统大选中同卢卡申科对决。去年底,卢卡申科宣布定于今年7月的总统选举提前到3月19日后,反对派认为达到目的的时机已到。10个反对派联合推出米林克维奇与卢卡申科对决,白自由民主党主席盖杜克维奇和社会民主党主席科祖林也决定参选。今年1月,反对派公开宣称,如果卢卡申科通过舞弊手段当选,他们将发动10万人大游行。他们还高呼“够了”、“我们要新的!”等口号,甚至将总统选举期间发动的反政府活动确定为“牛仔革命”,希望得到更多选民的支持。
总统选举结束后,米林克维奇只获得6.1%的选票,自由民主党主席盖杜克维奇和社会民主党主席科祖林分别获得3.5%和2.2%的选票。米林科维奇拒不承认选举结果,认为卢卡申科只获得了42%的选票,他本人获得了31%的选票,米林克维奇和科祖林的一些支持者在十月广场搭起帐篷,要求重新选举。由于支持者中不少是未成年人,白警方也暂未采取行动驱散集会。分析人士认为,白政府完全控制着局势,反对派的集会不会对白政局产生影响。从目前局势看,集会抗议的人数已经大幅减少,到22日已减至200人,而且抗议的地点已经从总统府前的十月广场转向一个小角落。3月25日,反对派组织了2500人参加未经批准的示威游行。警方驱散了他们,并拘留了包括科祖林在内的组织者和骨干分子。
美欧鼓噪和颠覆措施不断
美欧一向视卢卡申科政权为“眼中钉”。从1996年起,美国就将白俄罗斯视为“独裁政权”,并采取各种手段进行颠覆。格鲁吉亚、乌克兰相继发生“颜色革命”后,美欧将白俄罗斯列为急需进行改造的六个“暴政国家”之一。2004年,在白俄罗斯举行同意卢卡申科第三次参选总统的全民公决后,美国立即通过了《白俄罗斯民主法案》,威胁对白俄罗斯进行制裁。2005年4月,美国务卿赖斯在访问波罗的海国家期间,公开指责卢卡申科是“欧洲最后一个独裁者”、“白俄罗斯的米洛舍维奇”,强调白俄罗斯已到了变革的时候。她还会见白俄罗斯反对派,公开煽动他们造反,并对他们推翻当局面授机宜:建立独立媒体、发动群众运动、联合反对派、推出统一候选人等。美欧还试图收买卢卡申科本人,以向他提供安全保障和金钱为条件,要他放弃参加2006年总统选举。此外,美国通过非政府组织加强在白俄罗斯的渗透,2005年美国拨款1150万美元资助白俄罗斯反对派。今年美国再次拨款1200万美元,继续“改造”白俄罗斯。2月1日,美国会就白俄罗斯大选举行听证会,美国驻白俄罗斯大使认为,白俄罗斯举行“民主选举”的前景“黯淡”,呼吁采取“相应的行动”。欧盟、欧洲议会、欧洲委员会、欧安组织等机构在选前进行积极活动,多次指责白俄罗斯当局未能采取必要措施,确保选举公正地进行。欧盟也资助200万欧元,建立广播电台,加强了对白俄罗斯居民的宣传,以“打破白俄罗斯当局对国家新闻工具的垄断”。周边的波兰、立陶宛等国则扮演着西方反对白俄罗斯的“前沿”角色。波兰主要通过白俄罗斯境内的波兰人协会,对白俄罗斯局势施加影响。2005年3月,波兰人协会召开代表大会选举新领导人,亲反对派人士当选,白俄罗斯司法部以“选举不合程序”为由宣布这一选举无效,遭到波兰“侵犯人权”的指责。两国关系由此紧张并引发相互驱逐外交官的外交战。今年1月,波兰总统卡钦斯基会见白俄罗斯反对派领导人时称,“完全支持白俄罗斯联合民主力量”。2月1日,波兰参议院通过关于《在白俄罗斯的波兰人状况》的决议,要求白俄罗斯当局重视波兰族的权利。波兰派出了数十名代表作为观察员监督白俄罗斯大选,其中一名执政党议员因涉嫌参与非法集会,遭到白俄罗斯警方的拘捕。立陶宛一直不满白俄罗斯的“民主状况”,在美欧的支持下,与美欧联合起来,共同帮助白俄罗斯推行“民主和经济改革”。波兰、立陶宛、乌克兰等国还与美国和西方密切配合,向白俄罗斯反对派传播革命经验,为其非政府组织提供大量帮助,先后举办了数十次“研讨会”和“培训班”,对白俄罗斯非政府组织的青年激进分子进行培训,还为他们印刷宣传材料,建立“独立网站”等。格鲁吉亚总统萨卡什维利在3月17日公开发表文章,称白俄罗斯当局会伪造选举结果,呼吁白俄罗斯民众谴责这次选举并拒绝承认选举产生的结果。
选举结束后,美欧声称选举不符合自由与公平投票的标准,指责卢卡申科“违背了民主原则、侵犯人权”,并威胁称,如果发现大选中存在欺诈行为,将对当局采取相应的制裁措施,其中包括增加被禁止进入美国的高官名单,冻结卢卡申科在欧洲的银行账户等。欧盟对外关系委员会已经表示,欧盟可能会对白俄罗斯进行制裁。面对西方国家的指责,卢卡申科强硬地表示:“这是我们白俄罗斯人自己进行的选举。重要的是,它符合白俄罗斯的法律。对于那些指责,我已经听了10年,早已经习惯了。”显然,卢卡申科与西方的较量还将继续下去。
与俄罗斯关系并非一帆风顺
俄罗斯政府早在白俄罗斯大选前就一再警告西方,不要试图干涉这个国家的内部事务。许多俄罗斯政府高级官员访问白俄罗斯;俄罗斯还以低价向白俄罗斯提供能源,显示支持卢卡申科政权。对于这次大选结果,俄罗斯外交部表示:“白俄罗斯人清楚地表达了他们的愿望,我们必须尊重他们的愿望。”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初步选举结果刚刚公布,就致电卢卡申科表示祝贺。但是,白俄罗斯与俄罗斯的关系在俄白一体化进程中将面临重大考验。2002年,普京提出了联合方案:白俄罗斯要么牺牲主权和独立加入俄罗斯,要么放弃俄白联盟,独自应对严峻的经济问题和外交困境。卢卡申科对此提出异议,“我们的前景不错,但我们也有框架限制,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我们所有人都想生活在自己国家内,我们有不可逾越的界限。我们不能加入俄罗斯联邦。我们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在世界各种动荡过程中,我们仍将作为主权国家而存在。”他认为,两国只能在平等的基础上建立联盟国家,一体化进程不能损害任何一方的主权。所以,尽管双方起草了联盟国家宪法草案,并拟提交全民公决。但是,俄罗斯与白俄罗斯对联盟国家的构造有不同解读;更严重的是,俄罗斯的经济中市场因素已占很大比重,而白俄罗斯经济计划的成分依然严重。加上俄罗斯一些精英阶层对卢卡申科治国方式颇有微词,联盟国家方案如何按期实施,经济模式如何磨合,问题依然很多。
此外,卢卡申科在国内除面临反对派的挑战外,还要努力兑现竞选承诺,解决诸多问题。白俄罗斯近几年经济状况有所好转,经济平均增幅在10%左右,在独联体各国中率先恢复到苏联解体前的水平,但国有企业竞争力低下,管理模式难以适应市场经济,部门办事拖拉和腐败现象的存在,人口增长速度缓慢等一系列问题依然困扰着白俄罗斯社会,卢卡申科的新任期不会轻松。
(本文责任编辑:季仰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