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2-000-02
摘 要 竞技体育体制改革必须按照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进行改革,使管理体制由垂直走向扁平化的组织发展模式,加大社会组织的参与力度,使各单项运动协会实体化,俱乐部形式多样化。
关键词 竞技体育 管理 社会组织
我国社会管理组织体系亟待建设和完善,结合当前我国社会组织发展的历史现状对其存在的一系列社会问题进行分析,其包括政府对社会组织放权不够,竞技体育职业化、社会办体育等融入不了市场,还没有进一步实现竞技体育市场化;社会组织的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社会自主性更是缺乏;独立性、自制能力不强;人民群众的思想观念还不够先进等。
一、我国社会组织发展的历史现状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党和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对社会组织的建设和发展问题。社会组织几乎覆盖了社会的各个方面:教育、科技、卫生、文化、法律、民政、环保、劳动、体育以及慈善等各个领域;初步形成体系。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社会力量显著增强,但是国家的主体地位毋庸置疑,坚持和完善举国体制、“奥运争光”公共产品属性的界定还是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而具体事务应交由社会组织负责,政府应该放权,支持社会办体育,把竞技体育推向社会化。
二、我国社会组织发展中现存的主要问题
(一)社会组织的自制能力薄弱
我国的社会组织大都是有国家创办,或由党政机关及事业单位转变而来,在管理体制、资源配置、活动方式等方面都要依赖政府,成了政府的附属机构,独立能力不强,政府对社会组织放权不够,并没有落实到社会组织管理公共服务于公共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社会组织的发展。中国当前的竞技体育管理组织实行高度集中地政府管理体制,决策机构高度集中,社会群体组织、各项目管理中心、俱乐部等与地方体育行政机构一道受到国家体育行政机构的垂直管理,忽略了各项目协会、俱乐部的自主决策,忽略了各社会团体和个体在微观体育管理的职责。
(二)政府和社会的扶持力度不足
我国的体育事业被认为是一项纯公益性事业,主要依靠国家拨款发展体育,尤其是竞技体育。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社会转型期我国实行的是“双轨制”政策,政府要依据市场需求而供给,许多项目不具备市场运作能力,如“119”工程的田径、游泳、水上项目的社会发展还任重而道远。因此政府和社会应积极扶持和拉动劣势项目,推动社会组织做大做强,为奥运会培养后备人才做准备。
(三)社会组织资金短缺,经济基础薄弱
目前,社会组织的资金来源主要有三个途径:财政拨款、经营性服务收费和社会捐赠。政府的财政拨款并不普及所有的社会组织,社会组织因性质不同获得财政拨款的差别较大,有相当部分的社会组织得不到财政支持。同时,由于政府购买服务机制尚未完善,社会组织通过承接政府职能获得的自主经营性收费也很有限,而社会捐赠则又受到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社会公益意识滞后等因素的限制,未能有效拓宽,因此,从总体上看,经费短缺是社会组织普遍面临的问题。
三、社会组织建设与发展的理论依据
(一)竞技体育职业化
我国体育之路将如何走?中国竞技体育如果要赶超美国,一个重要的突破口是职业化改革。市场经济改革下,竞技体育职业化主要表现在体协、俱乐部自主经营,模式多样化;经费依靠社会和经营,政府采取资助手段进行宏观调控;训练业余与职业运动员并存,国家给予帮助;运动员可以投入市场,获得商业利润;优秀运动员后备人才依靠社会培养等。其政府管理职能逐渐由“国家办”向“社会办”转变,实现利益最大化。
(二)竞技体育实体化
实体的含义有多种,就社会组织来说,是指为了实现一定目的,并具有相互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法人单位。单项运动协会实体制是指为发展某单项运动而具有协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法人单位。改革开放三十年来,足球等在内的许多项目的实体化和市场化仍然没有实现,与发达国家的单项协会还相差甚远,因此,协会实体化的改革任重而道远。
四、加快社会组织建设的政策建议
(一)加强宏观管理
在国家宏观调控下,以社会办体育为组织平台,使组织职能由虚变实,将国家体育总局的监管职能及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与中国奥委会的运行职能落到实处,政府应进一步放权,宏观调控,加大政策引导,促进体育竞赛社会化。
(二)创新体育体制
有效强化各级、各类社会组织,特别是切实加强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和中国奥委会,及其下属单项运动协会、体育协会、体育俱乐部等,使之真正具有独立法人地位和明确的职责、权力与利益,社会办体育都存在一个社会组织,这些都应该与市场相结合,进入市场进行社会管理,市场是“一支无形的手”,对政府不能解决的问题利用经济手段,有效的进行资源配置,
(三)优化项目结构
通过社会组织的力量,努力开发潜优势项目,加大对田径、游泳等基础大项、集体球类项目和冬季项目的政策研究与投入,使其具备市场运作能力。
参考文献:
[1] 柴焰,王萌.文化自信从何而来[J].理论学习.2012(2):8-10.
[2] 李辽宁.内涵式发展: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3.29(3):4-7.
[3] 辜德宏,吴贻刚等.我国竞技体育内生式发展方式的概念、分类、内涵与特征探析[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2.27(5):382-385.
摘 要 竞技体育体制改革必须按照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进行改革,使管理体制由垂直走向扁平化的组织发展模式,加大社会组织的参与力度,使各单项运动协会实体化,俱乐部形式多样化。
关键词 竞技体育 管理 社会组织
我国社会管理组织体系亟待建设和完善,结合当前我国社会组织发展的历史现状对其存在的一系列社会问题进行分析,其包括政府对社会组织放权不够,竞技体育职业化、社会办体育等融入不了市场,还没有进一步实现竞技体育市场化;社会组织的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社会自主性更是缺乏;独立性、自制能力不强;人民群众的思想观念还不够先进等。
一、我国社会组织发展的历史现状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党和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对社会组织的建设和发展问题。社会组织几乎覆盖了社会的各个方面:教育、科技、卫生、文化、法律、民政、环保、劳动、体育以及慈善等各个领域;初步形成体系。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社会力量显著增强,但是国家的主体地位毋庸置疑,坚持和完善举国体制、“奥运争光”公共产品属性的界定还是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而具体事务应交由社会组织负责,政府应该放权,支持社会办体育,把竞技体育推向社会化。
二、我国社会组织发展中现存的主要问题
(一)社会组织的自制能力薄弱
我国的社会组织大都是有国家创办,或由党政机关及事业单位转变而来,在管理体制、资源配置、活动方式等方面都要依赖政府,成了政府的附属机构,独立能力不强,政府对社会组织放权不够,并没有落实到社会组织管理公共服务于公共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社会组织的发展。中国当前的竞技体育管理组织实行高度集中地政府管理体制,决策机构高度集中,社会群体组织、各项目管理中心、俱乐部等与地方体育行政机构一道受到国家体育行政机构的垂直管理,忽略了各项目协会、俱乐部的自主决策,忽略了各社会团体和个体在微观体育管理的职责。
(二)政府和社会的扶持力度不足
我国的体育事业被认为是一项纯公益性事业,主要依靠国家拨款发展体育,尤其是竞技体育。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社会转型期我国实行的是“双轨制”政策,政府要依据市场需求而供给,许多项目不具备市场运作能力,如“119”工程的田径、游泳、水上项目的社会发展还任重而道远。因此政府和社会应积极扶持和拉动劣势项目,推动社会组织做大做强,为奥运会培养后备人才做准备。
(三)社会组织资金短缺,经济基础薄弱
目前,社会组织的资金来源主要有三个途径:财政拨款、经营性服务收费和社会捐赠。政府的财政拨款并不普及所有的社会组织,社会组织因性质不同获得财政拨款的差别较大,有相当部分的社会组织得不到财政支持。同时,由于政府购买服务机制尚未完善,社会组织通过承接政府职能获得的自主经营性收费也很有限,而社会捐赠则又受到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社会公益意识滞后等因素的限制,未能有效拓宽,因此,从总体上看,经费短缺是社会组织普遍面临的问题。
三、社会组织建设与发展的理论依据
(一)竞技体育职业化
我国体育之路将如何走?中国竞技体育如果要赶超美国,一个重要的突破口是职业化改革。市场经济改革下,竞技体育职业化主要表现在体协、俱乐部自主经营,模式多样化;经费依靠社会和经营,政府采取资助手段进行宏观调控;训练业余与职业运动员并存,国家给予帮助;运动员可以投入市场,获得商业利润;优秀运动员后备人才依靠社会培养等。其政府管理职能逐渐由“国家办”向“社会办”转变,实现利益最大化。
(二)竞技体育实体化
实体的含义有多种,就社会组织来说,是指为了实现一定目的,并具有相互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法人单位。单项运动协会实体制是指为发展某单项运动而具有协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法人单位。改革开放三十年来,足球等在内的许多项目的实体化和市场化仍然没有实现,与发达国家的单项协会还相差甚远,因此,协会实体化的改革任重而道远。
四、加快社会组织建设的政策建议
(一)加强宏观管理
在国家宏观调控下,以社会办体育为组织平台,使组织职能由虚变实,将国家体育总局的监管职能及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与中国奥委会的运行职能落到实处,政府应进一步放权,宏观调控,加大政策引导,促进体育竞赛社会化。
(二)创新体育体制
有效强化各级、各类社会组织,特别是切实加强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和中国奥委会,及其下属单项运动协会、体育协会、体育俱乐部等,使之真正具有独立法人地位和明确的职责、权力与利益,社会办体育都存在一个社会组织,这些都应该与市场相结合,进入市场进行社会管理,市场是“一支无形的手”,对政府不能解决的问题利用经济手段,有效的进行资源配置,
(三)优化项目结构
通过社会组织的力量,努力开发潜优势项目,加大对田径、游泳等基础大项、集体球类项目和冬季项目的政策研究与投入,使其具备市场运作能力。
参考文献:
[1] 柴焰,王萌.文化自信从何而来[J].理论学习.2012(2):8-10.
[2] 李辽宁.内涵式发展: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3.29(3):4-7.
[3] 辜德宏,吴贻刚等.我国竞技体育内生式发展方式的概念、分类、内涵与特征探析[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2.27(5):382-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