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胃癌内镜下治疗的非治愈性切除率及影响因素

来源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wp10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早期胃癌内镜下治疗的非治愈性切除率及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14年1月至2020年8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消化内科住院诊治的早期胃癌患者的相关资料,对切除的治愈性进行评估,计算非治愈性切除的发生率,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 共纳入347例早期胃癌病变,其中非治愈性切除病变66例,非治愈性切除率为19.02%(66/347).采用多因素Logistic分析得出病变直径≥20 mm(OR=3.248,95%CI:1.451~7.272,P=0.004)、病变浸润至黏膜下层(OR=26.549,95%CI:10.087~69.875,P<0.001)及病理类型为未分化型早期胃癌(OR=18.021,95%CI:6.664~48.736,P<0.001)是非治愈性切除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对于病变直径≥20 mm、术前病理提示浸润至黏膜下层和/或未分化型早期胃癌者,应经充分评估后,慎重选择内镜下治疗.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电针联合康复疗法治疗对急性脑卒中后恢复期患者肌肉痉挛、神经功能及ADL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19年8月本院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153例,根据纳入排除标准,最终纳入147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恢复期康复治疗方式的差异分为研究组(n=77)和对照组(n=70),对照组患者在给予常规治疗的同时,在病情稳定后给予康复治疗,研究组患者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电针疗法.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肌肉痉挛[以改良Ash-worth肌张力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评定]、
脑血管病目前位居我国居民死亡和成人致残的首位病因,王拥军教授项目组以降低脑血管病复发率、致残率和病死率为目标,历时18年,研发了一整套基于影像特征、生物标志物和基因新指标的脑血管病精准治疗技术,使复发率相对下降37% ~73%.同时,创立了以精准治疗技术等规范化应用为核心的医疗质量改进转化技术体系,可使脑血管病1年复发率相对下降28%,致残率相对下降26%,找到了医疗技术向临床转化的有效途径.团队还创建了集组织化管理模式、层级化质控架构和信息化数据平台于一体的脑血管病医疗质量改进体系,实现了实时监测和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