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独醒
二十四小时中,有二十三小时我们生活在世俗中。
俗世,是这样鲜活,喜、怒、哀、乐……微小的嫉妒,怒放的喜悦,暗生的情愫。那街上流动的暗香,菜市场上的杂乱与生动。争吵、解释……所有的,都世俗着。
世俗是最生动的风景画。
当世俗妙人,是趣味之事。
古代有二人最妙。
一是张岱。明人张岱,在国破山河中,存一粒妙心,用以悟天下,悟光陰。
因为曾为富家公子,便更懂得玩味人生之美,世俗之妙。《陶庵梦忆》《西湖梦寻》《夜航船》是绝代名著美品,他本人活成一个博物馆,穷尽一生,追不上他的一个角落。
张岱自称:“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兼以茶淫橘虐,书蠹诗魔。”(《自为墓志铭》),这样的绝世妙人,哪里去寻去找?不易。
天地空明,他却读懂其中之喜之悦。俗世之滥俗他岂能不知?却在其中探寻到一枝灵逸之花,让它开得又美又妖。
袁宏道说:“世人但有殊癖,终身不易,便是名士。”
张岱便是这样的名士。
有癖,有疵,有深情,有真气,有与众不同的个性,有傲世刺世的锋芒。众人都醉独他醒,天地醒了,他却醉着。
鲜花着锦,烈火烹油。他都看尽,他把生活过成明代小品。把日子点亮得透着妖娆绿光。江山数峰青,张岱心中,没有了日没有了月,没有明代也没有清朝,他有的,是自己那一缕缕可亲可怀的好时光。那一寸寸,都数得过来。
真实的贾宝玉,就是张岱。他的红楼里,到处是艳影霓声,只引得人们在快雪初晴日,盼望有这样一个妙人,喝杯老茶也好。
入世
另一古人便是李渔。
在保利剧院看关锦鹏导演的《怜相伴》。一刹那觉得李渔真是个妙人,他在四百年后与热爱生活的人相遇相逢相知。
《无声戏》《闲情偶寄》……所住之地叫芥子园。画者谁人不知芥子园?这是雅集,写出《肉蒲团》者也是他。同性之恋在四百年后仍然是禁忌,四百年前,他已惊情,写下《怜相伴》。
林语堂在谈到《闲情偶寄》这本书时说:“李笠翁的著作中,有一个重要部分,是专门研究生活乐趣,是中国人生活艺术的袖珍指南,从住室与庭院、室内装饰、界壁分隔到妇女梳妆、美容、烹调的艺术和美食的系列。富人穷人寻求乐趣的方法,一年四季消愁解闷的途径、性生活的节制、疾病的防治……”
李渔曾在芥子园戏台上题有楹联曰:“休萦俗事催霜鬓;且制新歌付雪儿。”雪儿便是他所爱女子乔姬的爱称。每逢年节生辰喜日,赏花玩月之时,或宾朋兴会之际,必在园中演剧为乐,家里的戏班还四处去演出,自己家印“畅销书”。李渔,较之张岱,除了享受生活之声色犬马之外,更多了几分世俗里对金钱的追求,于是,更加妙哉。
开始他只是男人们的谈资,后来却为更多的女人所热爱。
林语堂的生活态度,受这两个人影响较深。所以,出世入世之哲学,玩味于掌上。近代作家中,林语堂可算一个妙人。
阔绿
画家中,最喜欢八大山人。
那闲闲几笔把他的个性一展无余。以少胜多,大面积留白,那卧鸭孤鱼,都是独自。连那梅,都骨骼极清,清寂极了。如果不是悟透生活之本,能有这仙来之笔?
近代,丰子恺。小画一张张,画出的却是人间烟火气。他笔下,全是这俗世中的画面,正因为太过于熟悉,我们觉得亲切,仿佛可抚摸可接近可模仿——那画中择新韭的女子仿佛是自己,那醉了酒和朋友聊天的也可能是自己,那树下站着发呆赏花的也可能是自己……丰子恺活得妙在懂得了生活,他画生活,但比生活之味更妙。
而他的老师,绝非俗世妙人。一介苦僧,清灯独坐。悲欣交集。内心孤绝如山如海——相比较而言,更喜欢丰子恺,一生遍尝人生各种滋味,仍然喜悦地画着,美妙而生动地活出自己的阔绿千红。
黄永玉、齐白石,起点不高,一个雕刻匠,一个小木匠,终成一代宗师。他们热爱生活中之通俗的一点一滴,一朵花,一尾虾……看出其中妙媚之处。融于笔端,画于纸上,成为千古佳画。
书法喜欢启功老人的。因为那字有俗世里不俗的妙处。伸展得极舒,笔力却又脱俗——初看俗,越看越不俗,这是这些俗世妙人们的好。一眼看上去凌厉奇骨的,一定和生活较着真,最后两败俱伤。
许是年长了,慢慢地喜欢着这些俗世里的东西——那纷杂的街市声、那怒放的花、凋败的树叶、风声、雨声、颜料的味道、爆火里的菜肴、美食、鲜衣、旧友、书信……都有动人的姿势诱着我。
把心中的万转千回和百指柔,轻轻一拈,可成花,成字,成画……其实,俗世里的妙人要慢慢修炼。只要在生活里成了精,读书写字画画听戏品茶,上好的生活,不过是简单地爱一个人,过着一天好似一天的生活。而这最妙之处就是:这个人,他微笑着看着你,从心里,懂得你。
编辑/林青雨
二十四小时中,有二十三小时我们生活在世俗中。
俗世,是这样鲜活,喜、怒、哀、乐……微小的嫉妒,怒放的喜悦,暗生的情愫。那街上流动的暗香,菜市场上的杂乱与生动。争吵、解释……所有的,都世俗着。
世俗是最生动的风景画。
当世俗妙人,是趣味之事。
古代有二人最妙。
一是张岱。明人张岱,在国破山河中,存一粒妙心,用以悟天下,悟光陰。
因为曾为富家公子,便更懂得玩味人生之美,世俗之妙。《陶庵梦忆》《西湖梦寻》《夜航船》是绝代名著美品,他本人活成一个博物馆,穷尽一生,追不上他的一个角落。
张岱自称:“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兼以茶淫橘虐,书蠹诗魔。”(《自为墓志铭》),这样的绝世妙人,哪里去寻去找?不易。
天地空明,他却读懂其中之喜之悦。俗世之滥俗他岂能不知?却在其中探寻到一枝灵逸之花,让它开得又美又妖。
袁宏道说:“世人但有殊癖,终身不易,便是名士。”
张岱便是这样的名士。
有癖,有疵,有深情,有真气,有与众不同的个性,有傲世刺世的锋芒。众人都醉独他醒,天地醒了,他却醉着。
鲜花着锦,烈火烹油。他都看尽,他把生活过成明代小品。把日子点亮得透着妖娆绿光。江山数峰青,张岱心中,没有了日没有了月,没有明代也没有清朝,他有的,是自己那一缕缕可亲可怀的好时光。那一寸寸,都数得过来。
真实的贾宝玉,就是张岱。他的红楼里,到处是艳影霓声,只引得人们在快雪初晴日,盼望有这样一个妙人,喝杯老茶也好。
入世
另一古人便是李渔。
在保利剧院看关锦鹏导演的《怜相伴》。一刹那觉得李渔真是个妙人,他在四百年后与热爱生活的人相遇相逢相知。
《无声戏》《闲情偶寄》……所住之地叫芥子园。画者谁人不知芥子园?这是雅集,写出《肉蒲团》者也是他。同性之恋在四百年后仍然是禁忌,四百年前,他已惊情,写下《怜相伴》。
林语堂在谈到《闲情偶寄》这本书时说:“李笠翁的著作中,有一个重要部分,是专门研究生活乐趣,是中国人生活艺术的袖珍指南,从住室与庭院、室内装饰、界壁分隔到妇女梳妆、美容、烹调的艺术和美食的系列。富人穷人寻求乐趣的方法,一年四季消愁解闷的途径、性生活的节制、疾病的防治……”
李渔曾在芥子园戏台上题有楹联曰:“休萦俗事催霜鬓;且制新歌付雪儿。”雪儿便是他所爱女子乔姬的爱称。每逢年节生辰喜日,赏花玩月之时,或宾朋兴会之际,必在园中演剧为乐,家里的戏班还四处去演出,自己家印“畅销书”。李渔,较之张岱,除了享受生活之声色犬马之外,更多了几分世俗里对金钱的追求,于是,更加妙哉。
开始他只是男人们的谈资,后来却为更多的女人所热爱。
林语堂的生活态度,受这两个人影响较深。所以,出世入世之哲学,玩味于掌上。近代作家中,林语堂可算一个妙人。
阔绿
画家中,最喜欢八大山人。
那闲闲几笔把他的个性一展无余。以少胜多,大面积留白,那卧鸭孤鱼,都是独自。连那梅,都骨骼极清,清寂极了。如果不是悟透生活之本,能有这仙来之笔?
近代,丰子恺。小画一张张,画出的却是人间烟火气。他笔下,全是这俗世中的画面,正因为太过于熟悉,我们觉得亲切,仿佛可抚摸可接近可模仿——那画中择新韭的女子仿佛是自己,那醉了酒和朋友聊天的也可能是自己,那树下站着发呆赏花的也可能是自己……丰子恺活得妙在懂得了生活,他画生活,但比生活之味更妙。
而他的老师,绝非俗世妙人。一介苦僧,清灯独坐。悲欣交集。内心孤绝如山如海——相比较而言,更喜欢丰子恺,一生遍尝人生各种滋味,仍然喜悦地画着,美妙而生动地活出自己的阔绿千红。
黄永玉、齐白石,起点不高,一个雕刻匠,一个小木匠,终成一代宗师。他们热爱生活中之通俗的一点一滴,一朵花,一尾虾……看出其中妙媚之处。融于笔端,画于纸上,成为千古佳画。
书法喜欢启功老人的。因为那字有俗世里不俗的妙处。伸展得极舒,笔力却又脱俗——初看俗,越看越不俗,这是这些俗世妙人们的好。一眼看上去凌厉奇骨的,一定和生活较着真,最后两败俱伤。
许是年长了,慢慢地喜欢着这些俗世里的东西——那纷杂的街市声、那怒放的花、凋败的树叶、风声、雨声、颜料的味道、爆火里的菜肴、美食、鲜衣、旧友、书信……都有动人的姿势诱着我。
把心中的万转千回和百指柔,轻轻一拈,可成花,成字,成画……其实,俗世里的妙人要慢慢修炼。只要在生活里成了精,读书写字画画听戏品茶,上好的生活,不过是简单地爱一个人,过着一天好似一天的生活。而这最妙之处就是:这个人,他微笑着看着你,从心里,懂得你。
编辑/林青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