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
如果你想知道最早的古都洛阳是什么样,那我们就要从夏朝说起了。
我们常说夏、商、周是我国最早的三个朝代,但是由于历史证据的缺乏,夏朝是否真实存在过,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存在着争议。1959年,著名考古学家徐旭生在洛阳市偃师县发现二里头遗址,夏文化的神秘面纱才逐渐被揭开。经过大半个世纪的发掘和探索,许多考古学家与历史学家都认为:二里头遗址就是夏朝中晚期的都城——斟。都城宫殿区、祭祀区、作坊区等區域的分布情况被一一揭晓。2019年,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在此遗址上诞生,为我们了解夏人的生活提供了机会。
在博物馆中,我们可以看到从二里头遗址出土的不同种类的陶器,有盛酒的陶爵、温酒的陶盉(hé)、烧饭的陶鬲(lì)、盛水的陶壶、蒸煮食物的陶甗(yǎn)等,种类丰富的陶器为我们展现了一幅生动的夏代百姓生活画卷。
我们还可以看到从二里头遗址出土的王室贵族们使用的用来沟通天地的法器。例如绿松石龙形器,它起源于原始社会的图腾崇拜——龙,在当时是智慧、力量、吉祥和尊贵的象征,龙身用2000余片绿松石粘嵌而成,华美异常。
再如镶嵌着绿松石的兽面纹铜牌饰——嵌绿松石饕餮纹铜牌饰,被认为是能够沟通天、地、神、人的法器。它的主体框架由青铜铸造而成,上面又用数百片绿松石拼合镶嵌出兽面纹,做工精巧,丝丝入扣,历经几千年仍然没有松动脱落的迹象。这表明早在夏代,我国先民就已经掌握了先进的铸造技术和镶嵌技术。
洛阳博物馆
洛阳在历史上经常扮演都城或陪都的角色,主要集中在夏商周时期、汉魏时期、隋唐时期和五代北宋这几个时期。每个时期的洛阳,都被烙上了鲜明的时代印记。下面,我们就通过洛阳博物馆的几件文物来领略一番。
权力的象征——青铜鼎
夏、商、周三个朝代都铸造有象征权力的青铜鼎。在洛阳及其周边地区,出土了夏商周时代的青铜鼎,如夏代的方格纹铜鼎、西周的兽面纹铜方鼎和春秋时代的“王作”铜鼎等。同时,以鼎、爵为代表的青铜文化,还催生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礼仪文化。
雄浑汉风的代表——石辟邪
石辟邪,是东汉开国皇帝刘秀陵园神道上的一件石刻。它由一块完整的青石雕刻而成,脑袋像狮头,双角直挺挺,眼神凶巴巴,嘴巴大大,牙齿尖尖,身体像虎豹,双翅展开好像要飞起,尾巴修长一直拖到地上。凭借着丰富的想象力和简洁明快的艺术手法,汉代的工匠刻画出了辟邪蓬勃的生命力。两汉时期,中国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展现出开放、包容、气势宏大的大国气象。这种蓬勃向上的生命力,正是雄浑汉风、泱泱大国风范的体现。
曹魏简朴风的代表——白玉杯
与雄浑汉风截然不同的是,曹魏时期的洛阳呈现出一派简朴的气象,白玉杯就是其中的代表。白玉杯选用和田的白玉雕琢而成,功能等同于现在的小酒杯。整只玉杯光滑平整、线条流畅,虽没有任何纹饰,但雕工却非常精美,不论口沿、杯身还是底部,每一处都是那么圆润。而频繁的战乱、衰退的经济,正是当时盛行简朴风的主要原因之一。
盛唐气象的见证——唐三彩黑釉马
这件唐三彩黑釉马全身涂上了黑釉,在脸部、鬃毛、马背、马尾和四蹄涂上了白釉,造型呈现出满满的力量感。能把一匹膘肥体壮的马雕塑得如此栩栩如生,体现了唐代人对骏马的喜爱。
马是成功、霸气、自由的象征,在盛唐时尤其受到唐人的追捧。到边疆建功立业、施展抱负,是当时的一种社会风气。骑上膘肥体壮的战马驰骋于疆场,是何等的威风呀!
宋人风尚之物——瓷胎象棋
在北宋的都城和陪都“西京”——洛阳,上至帝王、下到百姓,无人不喜好下象棋。北宋洛阳城的一户人家,还把一副瓷胎象棋带进了墓中陪伴自己。等到象棋重见天日、被洛阳博物馆收藏时,黑白各16 枚棋子中的个别棋子字迹因年代久远,已模糊不清。但通过刻痕,我们仍可辨认出棋子各自的“角色”。
宋人爱下象棋,尤其是文人。因为象棋中蕴含了他们尊崇的儒家思想,而当时的洛阳正是儒家文化的中心。象棋中不同的棋子“帅、士、象、车、马、炮、兵”,代表的是一种宝塔形的“社会结构”:主帅的存亡为“国之存亡”,因此“帅”象征最高统治者,需要“士”“象”来保护。界河分明,棋子的位置、作用和行走的路线又是固定的,体现了稳固的社会秩序。通过下象棋,人们可以领会自强不息和积极进取的儒家精神。
定鼎门遗址博物馆
古都洛阳在隋唐时期非常繁荣。要想了解那时的洛阳,我们可以到定鼎门遗址博物馆去看一看。这家博物馆是仿照唐代定鼎门而修建的,还原了当时的城门、城墙、城楼和阙楼。定鼎门历史悠久,隋代时叫建国门,从隋代到北宋末年,它一直是洛阳城的正南门。
要想知道隋唐时期的洛阳城有多热闹,从定鼎门的遗址可见一斑。考古工作者在定鼎门的前方发现了90 米宽、南北走向的唐代路面,并清理出密集的车辙、骆驼蹄印和人的脚印等遗迹。这么多印记,为我们再现了当时的热闹场景,展现了丝绸之路的繁华景象!
古都洛阳,以开放包容的胸怀吸收各种文化,推动了中华文明的发展。如今,洛阳作为丝绸之路上的历史文化名城,依旧热情迎接着世界各国的朋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