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陕西省慈善协会资金募集部的一份资料显示:协会成立七年来,共收到各类善款800O多万元,凡是超过10万元的大宗款项,90%以上的都是徐山林会长亲自劝募的。
这个数字,既说明他德高望重的人格魅力,又显示了他千方晤计推进慈善事业的不懈努力。
他常说:慈善事业是好事,又是难事,一切善事都要钱才能办减。只有深入宣传,广泛募集资金,才能把好事办好。他当了多年常务副省长,从挥笔批钱到劝人捐钱,这个转变很不容易。他放下架子四处奔走,苦口婆心地向人们宣传陕南贫困山区涉水陂河之险,讲述陕北饮水贵似油之难,为残疾人呼号,替孤老孤儿募捐……他以爱心和诚心感动了许多人,劝募来大批善款。
他向一位大企业的老总讲述了一则“桥的故事”:省慈善协会曾帮助巴山深处的紫阳县联合乡修建了一座“慈安桥”,当时是为了解决当地群众生产生活和学生上学的渡河困难。没料到2000年7月13日,这里遭到特大暴雨洪水灾害,全乡道路毁于一且。仅剩下这座悬空飞架的慈安桥成为惟一通道,一河两岸,方圆数十里的干部群众和救灾官兵都从这座桥上通过,每火人流量超过3000人次,十几天功夫从桥上运输的各类救灾物资达100多吨,使许多灾民从这座桥上死里逃生,又使许多灾民从这座桥上及时获得衣食救助,这座桥真正成了数千灾民的“救命桥”……这个真实故事,使这位老总深受感动,慷慨解囊捐资150万元,决心帮助陕南山区修建更多的“慈安桥”。
今年秋季开学时,汉滨区大同镇的初三学生张本瑗姐弟再次收到徐山林夫妇寄来的钱物和书包,这已是她(他)们被“徐爷爷”扶助的第6年了。1997年6到8月,张本瑗的父母先后被癌症病魔夺去了生命,撇下了9至11岁的三个孤儿生活无着面临退学。一位好心人寄信将这一情况告诉了徐山林,他立即让夫人陈天芝寄去米面食油和800元钱,并委托当地朋友帮孩子检查身体,安排生活和学习。
转年5月,他和夫人专程来到三个孤儿的家,送去钱物,并为他们落实了18岁前每人每月90元的生活补助和义务监护人。之后,每年春节和秋季开学时,他都让夫人寄去过年费、报名费和新衣服、新书包等。前年6月,他又亲自察看孩子们的今住房,出资为孩子们翻修了旧房,加固了危房。去年冬季,老大张林已光荣入伍,徐山林十分高兴,至今张林还经常给徐山林寄信,报告他在部队的进步和弟妹情况,徐由林也复信张林,要他好好服役,勤学苦练,做对国家、对社会有用之人。这件事曾引起众多媒体关注,当《三秦都市报》记者采访时,他高兴地为报纸写下了“为善最乐”四个大字,表达他献身慈善的博大胸怀。
年近古稀的徐山林,在他为之献身的慈善事业上越走越踏实,越干越有劲,透过他飘拂的白发和奔走的身影,人们看到了一位老者和善者的形象。
这个数字,既说明他德高望重的人格魅力,又显示了他千方晤计推进慈善事业的不懈努力。
他常说:慈善事业是好事,又是难事,一切善事都要钱才能办减。只有深入宣传,广泛募集资金,才能把好事办好。他当了多年常务副省长,从挥笔批钱到劝人捐钱,这个转变很不容易。他放下架子四处奔走,苦口婆心地向人们宣传陕南贫困山区涉水陂河之险,讲述陕北饮水贵似油之难,为残疾人呼号,替孤老孤儿募捐……他以爱心和诚心感动了许多人,劝募来大批善款。
他向一位大企业的老总讲述了一则“桥的故事”:省慈善协会曾帮助巴山深处的紫阳县联合乡修建了一座“慈安桥”,当时是为了解决当地群众生产生活和学生上学的渡河困难。没料到2000年7月13日,这里遭到特大暴雨洪水灾害,全乡道路毁于一且。仅剩下这座悬空飞架的慈安桥成为惟一通道,一河两岸,方圆数十里的干部群众和救灾官兵都从这座桥上通过,每火人流量超过3000人次,十几天功夫从桥上运输的各类救灾物资达100多吨,使许多灾民从这座桥上死里逃生,又使许多灾民从这座桥上及时获得衣食救助,这座桥真正成了数千灾民的“救命桥”……这个真实故事,使这位老总深受感动,慷慨解囊捐资150万元,决心帮助陕南山区修建更多的“慈安桥”。
今年秋季开学时,汉滨区大同镇的初三学生张本瑗姐弟再次收到徐山林夫妇寄来的钱物和书包,这已是她(他)们被“徐爷爷”扶助的第6年了。1997年6到8月,张本瑗的父母先后被癌症病魔夺去了生命,撇下了9至11岁的三个孤儿生活无着面临退学。一位好心人寄信将这一情况告诉了徐山林,他立即让夫人陈天芝寄去米面食油和800元钱,并委托当地朋友帮孩子检查身体,安排生活和学习。
转年5月,他和夫人专程来到三个孤儿的家,送去钱物,并为他们落实了18岁前每人每月90元的生活补助和义务监护人。之后,每年春节和秋季开学时,他都让夫人寄去过年费、报名费和新衣服、新书包等。前年6月,他又亲自察看孩子们的今住房,出资为孩子们翻修了旧房,加固了危房。去年冬季,老大张林已光荣入伍,徐山林十分高兴,至今张林还经常给徐山林寄信,报告他在部队的进步和弟妹情况,徐由林也复信张林,要他好好服役,勤学苦练,做对国家、对社会有用之人。这件事曾引起众多媒体关注,当《三秦都市报》记者采访时,他高兴地为报纸写下了“为善最乐”四个大字,表达他献身慈善的博大胸怀。
年近古稀的徐山林,在他为之献身的慈善事业上越走越踏实,越干越有劲,透过他飘拂的白发和奔走的身影,人们看到了一位老者和善者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