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农业企业由于行业的特殊性,被外部监管视为信息披露违规的“重灾区”,这不仅有损农业企业的形象,也影响了企业的经营与融资。在现阶段推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形势下,农业企业向社会供给优质的产品并披露允当的信息,既有利于社会和谐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又有利于企业的稳定及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企业;信息披露质量
中图分类号:F326.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65/j.gste.cn431252ts.20180201
信息披露是上市公司监管的重点,农业企业因其行业的特殊性,信息披露违规较多,农业企业甚至被外部监管视为信息披露违规的“重灾区”。如作为“中国农业第一股”并创下“蓝天神话”的“蓝田股份”、西部第一家种业“杨凌秦丰”、曾被誉为中国种业第一股的“丰乐种业”、国内首家苗木行业上市公司“绿大地”(现“云投生态”)等等,都因虚假会计信息披露等原因受到处罚。大量学者对农业企业的会计处理、审计、监管等进行了研究,指出了农业企业信息披露违规的动机与机会,提出了治理农业企业信息披露违规的策略。因已有文献主要采用实证研究法进行个案分析或采用农业企业的大样本进行回归检验,回答了农业企业的信息披露“是怎样”,而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进行分析的文献相当匮乏。本文认为,农业企业因其生产过程及产品的特殊性确实有更多信息披露失真的机会,同时农业企业一般为地方的标杆企业,在追求政绩的情况下,信息披露失真问题也有更多的动机和借口。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农业企业应认识到提升信息披露质量于企业自身和社会的共赢效应,以此为指导推动企业治理结构的完善与经营的合法合规。
1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农业企业提出的新要求
1.1去产能,调整企业内部组织结构
农业企业作为农业供给侧的主体,存在大量过剩的产能是有目共睹的。“去产能”要求处理过剩产能企业和僵尸企业,农业企业内部也存在大大小小的分公司、子公司,企业应根据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总体目标,果断关停效率低的“僵尸企业”或部门,强化效率意识,促进企业内部各组织的高效运行,增强企业的市场活力和竞争力。
1.2去库存,提升存货周转率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了“推进农业结构深入调整”的战略性任务。汪鹏(2016)指出,我国当前小麦、玉米、稻谷等粮食库存已供大于求,且产量在逐年增加,企业库存压力很大。通过对农业企业的调研发现,农业企业的存货周转率很低,这正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所指。根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精神,农业企业应根据市场供求,实施零库存管理,提升存货周转率。
1.3去杠杆,提升股东权益保障
我国的杠杆率是比较高的,尤其是企业杠杆率。因此,中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务中明确提出要去杠杆。在农业企业领域,我们欣喜地看到了企业的实际行动。以中粮生化(证券代码:000930)为例,2007年以来,企业负债率分别为74.99%、70.90%、65.39%、62.42%、54.63%、55.25%、52.78%、54.78%、72.14%、68.61%,除了近兩年略有上升外,整体呈下降趋势,股东权益有一定的保障。
1.4降成本,提升企业盈利能力
由于库存高且生产成本高,我国农业企业的产品在市场上没有议价能力,企业整体呈增产不增收的格局,盈利能力低,与现代经济发展所要求的规模经济效应是背道而驰的,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所指。农业企业应着重分析成本的构成,从各个角度降低成本,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
1.5补短板,提升产品品质
现今人们生活水平已大大提高,对农产品的需求不再是食物数量上的满足,健康、绿色成为了人们关注的重点,这正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达到的效果。在这种情况下,农业企业应狠下功夫来恶补农产品品质和安全的短板,不能再为追求产量的提升而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农业企业应以提升产品品质为导向,充分利用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提升我国农产品及农业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
2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农业企业提升信息披露质量的对策
2.1总体思路
2.1.1高度重视信息披露质量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农业企业应认识到提升信息披露质量对于促进企业转型升级以及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性。企业披露的信息是外界了解企业的窗口,农业企业如何实现“三去一降一补”,亦应在信息披露中体现。
2.1.2强化效率意识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落脚点是提升效率。落实到农业企业,就是用改革的方法促进结构的调整和流程的再造,促进高效生产和经营。效率提高了,企业有了盈利的基础,就不会披露虚假或不完全的信息了。
2.1.3强化市场意识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企业也很多,其中一部分农业企业是在农业生产基地由乡镇企业等改制而来的,企业的员工市场化意识淡薄,这也是造成农业企业库存高、成本高的原因之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倒逼农业企业以市场为导向,紧跟市场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生产与经营策略,实现企业增收增利。将企业定位于市场中的一员,就会减少信息披露不实的动机。
2.2具体措施
2.2.1营造良好的企业环境
环境是企业开展生产、经营等各项活动的基础,也是企业规范运行的必要条件。武昌鱼、蓝田股份、獐子岛等企业曝出会计造假,其控制环境缺陷是显而易见的。首先,在公司治理结构上,企业应优化股权结构,促使治理层规范运作。我国的农业企业有不少是家族企业,大股东拥有绝对的控制权和绝对的话语权,易凌驾于其他股东和董事会之上,形成“大股东控制”现象,信息披露质量也无法得到保证。因而,股权结构和公司治理结构的优化势在必行。其次,改善董事会结构,充分发挥独立董事的作用。独立董事作为企业的外部董事,且身为财务、法律或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被要求与企业间不存在直接利益关系,而且通常情况下,独立董事还要制约其他董事和监督管理层。同时,董事会的各董事的专业性和丰富的管理经验,可以提高董事会决策效率以及决策的科学性。再次,治理层和管理层之间形成有效的制衡。如果董事会(或董事长)未能对管理层构成有效的监督,那么管理层的日常生产、经营会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出发点,使企业的价值受到影响。所以,应建立董事会对管理层的监督和制衡机制,抑制管理层的信息披露不实,让企业的信息披露阳光、透明。
2.2.2构建有效的信息管理系统
在数字经济时代,信息往往能给企业带来发展的先机。农业企业作为传统的行业,信息化程度往往不高,这也是企业信息披露出现问题的原因之一。因此,应推动企业构建有效的信息系统。及时收集企业各项业务的数据,及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这样既可以起到监督日常生产、经营的作用,也能为企业降本增效提供信息。
2.2.3设立专门的信息披露部门或专职人员
部分企业的信息披露不实是由于专业人员素质不高导致的,农业企业可考虑设立专门的信息披露部门或专职人员,与外部监管形成良好的对接,做好信息披露工作。
2.2.4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农业企业一般规模不大,出于降低成本的考虑或对人才不重视,企业对管理层的激励往往不足,从而导致高层的频繁波动,这一方面会增加信息沟通中的摩擦成本,另一方面会增加道德风险,甚至提供舞弊机会。在企业中,高级管理人员负责公司日常经营管理,定期向总经理、董事会汇报公司情况。持续发展的企业对稳定的管理层是具有内在要求的,农业企业不能因规模小等原因而对管理层激励不足,反而应给管理层提供一个充分发挥自我才能的平台与空间,避免管理层主动离职,留住管理人才。同时,对不勤勉履职的管理层给予应有的约束,使企业内部形成良性的用人制度与成长环境。
[关键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企业;信息披露质量
中图分类号:F326.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65/j.gste.cn431252ts.20180201
信息披露是上市公司监管的重点,农业企业因其行业的特殊性,信息披露违规较多,农业企业甚至被外部监管视为信息披露违规的“重灾区”。如作为“中国农业第一股”并创下“蓝天神话”的“蓝田股份”、西部第一家种业“杨凌秦丰”、曾被誉为中国种业第一股的“丰乐种业”、国内首家苗木行业上市公司“绿大地”(现“云投生态”)等等,都因虚假会计信息披露等原因受到处罚。大量学者对农业企业的会计处理、审计、监管等进行了研究,指出了农业企业信息披露违规的动机与机会,提出了治理农业企业信息披露违规的策略。因已有文献主要采用实证研究法进行个案分析或采用农业企业的大样本进行回归检验,回答了农业企业的信息披露“是怎样”,而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进行分析的文献相当匮乏。本文认为,农业企业因其生产过程及产品的特殊性确实有更多信息披露失真的机会,同时农业企业一般为地方的标杆企业,在追求政绩的情况下,信息披露失真问题也有更多的动机和借口。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农业企业应认识到提升信息披露质量于企业自身和社会的共赢效应,以此为指导推动企业治理结构的完善与经营的合法合规。
1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农业企业提出的新要求
1.1去产能,调整企业内部组织结构
农业企业作为农业供给侧的主体,存在大量过剩的产能是有目共睹的。“去产能”要求处理过剩产能企业和僵尸企业,农业企业内部也存在大大小小的分公司、子公司,企业应根据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总体目标,果断关停效率低的“僵尸企业”或部门,强化效率意识,促进企业内部各组织的高效运行,增强企业的市场活力和竞争力。
1.2去库存,提升存货周转率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了“推进农业结构深入调整”的战略性任务。汪鹏(2016)指出,我国当前小麦、玉米、稻谷等粮食库存已供大于求,且产量在逐年增加,企业库存压力很大。通过对农业企业的调研发现,农业企业的存货周转率很低,这正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所指。根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精神,农业企业应根据市场供求,实施零库存管理,提升存货周转率。
1.3去杠杆,提升股东权益保障
我国的杠杆率是比较高的,尤其是企业杠杆率。因此,中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务中明确提出要去杠杆。在农业企业领域,我们欣喜地看到了企业的实际行动。以中粮生化(证券代码:000930)为例,2007年以来,企业负债率分别为74.99%、70.90%、65.39%、62.42%、54.63%、55.25%、52.78%、54.78%、72.14%、68.61%,除了近兩年略有上升外,整体呈下降趋势,股东权益有一定的保障。
1.4降成本,提升企业盈利能力
由于库存高且生产成本高,我国农业企业的产品在市场上没有议价能力,企业整体呈增产不增收的格局,盈利能力低,与现代经济发展所要求的规模经济效应是背道而驰的,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所指。农业企业应着重分析成本的构成,从各个角度降低成本,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
1.5补短板,提升产品品质
现今人们生活水平已大大提高,对农产品的需求不再是食物数量上的满足,健康、绿色成为了人们关注的重点,这正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达到的效果。在这种情况下,农业企业应狠下功夫来恶补农产品品质和安全的短板,不能再为追求产量的提升而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农业企业应以提升产品品质为导向,充分利用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提升我国农产品及农业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
2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农业企业提升信息披露质量的对策
2.1总体思路
2.1.1高度重视信息披露质量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农业企业应认识到提升信息披露质量对于促进企业转型升级以及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性。企业披露的信息是外界了解企业的窗口,农业企业如何实现“三去一降一补”,亦应在信息披露中体现。
2.1.2强化效率意识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落脚点是提升效率。落实到农业企业,就是用改革的方法促进结构的调整和流程的再造,促进高效生产和经营。效率提高了,企业有了盈利的基础,就不会披露虚假或不完全的信息了。
2.1.3强化市场意识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企业也很多,其中一部分农业企业是在农业生产基地由乡镇企业等改制而来的,企业的员工市场化意识淡薄,这也是造成农业企业库存高、成本高的原因之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倒逼农业企业以市场为导向,紧跟市场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生产与经营策略,实现企业增收增利。将企业定位于市场中的一员,就会减少信息披露不实的动机。
2.2具体措施
2.2.1营造良好的企业环境
环境是企业开展生产、经营等各项活动的基础,也是企业规范运行的必要条件。武昌鱼、蓝田股份、獐子岛等企业曝出会计造假,其控制环境缺陷是显而易见的。首先,在公司治理结构上,企业应优化股权结构,促使治理层规范运作。我国的农业企业有不少是家族企业,大股东拥有绝对的控制权和绝对的话语权,易凌驾于其他股东和董事会之上,形成“大股东控制”现象,信息披露质量也无法得到保证。因而,股权结构和公司治理结构的优化势在必行。其次,改善董事会结构,充分发挥独立董事的作用。独立董事作为企业的外部董事,且身为财务、法律或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被要求与企业间不存在直接利益关系,而且通常情况下,独立董事还要制约其他董事和监督管理层。同时,董事会的各董事的专业性和丰富的管理经验,可以提高董事会决策效率以及决策的科学性。再次,治理层和管理层之间形成有效的制衡。如果董事会(或董事长)未能对管理层构成有效的监督,那么管理层的日常生产、经营会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出发点,使企业的价值受到影响。所以,应建立董事会对管理层的监督和制衡机制,抑制管理层的信息披露不实,让企业的信息披露阳光、透明。
2.2.2构建有效的信息管理系统
在数字经济时代,信息往往能给企业带来发展的先机。农业企业作为传统的行业,信息化程度往往不高,这也是企业信息披露出现问题的原因之一。因此,应推动企业构建有效的信息系统。及时收集企业各项业务的数据,及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这样既可以起到监督日常生产、经营的作用,也能为企业降本增效提供信息。
2.2.3设立专门的信息披露部门或专职人员
部分企业的信息披露不实是由于专业人员素质不高导致的,农业企业可考虑设立专门的信息披露部门或专职人员,与外部监管形成良好的对接,做好信息披露工作。
2.2.4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农业企业一般规模不大,出于降低成本的考虑或对人才不重视,企业对管理层的激励往往不足,从而导致高层的频繁波动,这一方面会增加信息沟通中的摩擦成本,另一方面会增加道德风险,甚至提供舞弊机会。在企业中,高级管理人员负责公司日常经营管理,定期向总经理、董事会汇报公司情况。持续发展的企业对稳定的管理层是具有内在要求的,农业企业不能因规模小等原因而对管理层激励不足,反而应给管理层提供一个充分发挥自我才能的平台与空间,避免管理层主动离职,留住管理人才。同时,对不勤勉履职的管理层给予应有的约束,使企业内部形成良性的用人制度与成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