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常常开玩笑说,瞿广慈是艺术家中最棒的商人也是商人里面最好的艺术家,之所以这么说,真的全部是赞美。日前,著名雕塑家夫妇瞿广慈、向京, 应马爹利艺术基金之邀共同策划《马爹利蓝带·艺蕴永恒——“百年”主题作品巡展》,艺术家瞿广慈头一次做策展人,也第N次涉猎于商业。经营稀奇艺术,做自己的工作室,跟商业品牌联姻,开拓“商艺”结合的无限可能,瞿广慈在中国应该是第一人。
瞿广慈认为艺术和商业的合作是一种“接壤”。于他,不管是做艺术,还是跟马爹利合作、自己盖房子、做“稀奇”的品牌,都是想通过这样的一种形式能够跟中国最现实的社会产生更多面的接触,以获取对中国当下社会的一种真实的信息。
因为,“有时候我们政府媒体不那么现实,娱乐媒体也没那么现实,媒体总是有一个自己的倾向性的发言,如何能够穿透这些假象,能够得到自己最直接的认知,艺术家需要获取一个真实的生活。真实的生活真的是需要奋斗,需要难度,需要沟通,需要化解,如果做不到这些的话,艺术家是没有根的。”
Q = 《北京青年》周刊A = 瞿广慈
Q:谈谈你第一次做策展人的策展感受?
A:我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把这些作品凑在一块,同时也跟我设计的艺术空间发生逻辑。
我思考的是如何凸显艺术家的作品,以及如何使用空间,对我来说这空间就是个雕塑。这是一个命题作文,我对限制的东西是很感兴趣的,如果无限制的给你东西,可能会走得太远。给我限制,需要把所有的困难全部罗列出来,比如说我们要展示的百货商场是一个什么样的空间,用了什么样的材料,它是什么样的光泽——它既是一个封闭的空间,同时又是通透的一个空间。我会把大象牙和那件土砖的作品最后放在两头,实际上我是希望气是凝住的,不要让它一下子走了,就是从风水角度来说,我不希望它容易散掉。空间有意思的地方在于像一个物品在魔术家的手上慢慢展开绽放。在中国目前的一个现实社会当中,太多太多的建筑是华而不实,所以我是非常感谢他们给我一个这样的机会。2012年我正好也在做一个我自己的空间,在整个做空间当中,我不断地发现我们如何做真正的中国的艺术,它不是奢华的,不仅仅是为一个创作或者一个建筑所用的,永远只打着他的标记的,而是他必须要考虑内部的实用空间。这都是关于中国现实社会的众多元素,如果当把这些东西考虑进去的时候,你会发现你不是一个仅仅满足于自我感受的艺术家,而是真正的跟这个时代接地气。
Q:你如何看待当今艺术家的创作环境,特别是青年艺术家的创作环境?
A:请青年艺术家到商场里去,或者说去相对来说文化艺术没有程度那么高的城市,我觉得是一种挺智慧的选择,这些作品是需要考验的,就是说目光就是种考验,就是今天你放在美术馆和放在这样一个空间完全不是一个概念。当然一个艺术家到了一定程度的时候,他的确应该去美术馆,那里更为经典,但作为未来艺术家来说,应该从基层开始做起。整个的艺术环境有好的部分,也有不好的部分,它非常开放,有很多机会之后,它的环境毫无疑问是有选择的。其实在没有选择的情况下,我们反而很容易抓住一两点就进入了。目前来说,年轻艺术家在我的想象里还是不够好,因为他们的选择性太大,或者说他们太容易得到成功了,他们要利用这种幸运,然后对自己有一些要求,才有发展。
Q:向京说,你不管是在艺术领域,还是在商业领域都是一个人才,你对青年艺术家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自我营销的方式有什么建议吗?
A:马爹利“关注未来艺术英才”计划是一个契机,能够让这些年轻的艺术家在我们这些老艺术家面前出现。我会喜欢某一类的作品,喜欢一些艺术家,我可能一直会有一条线索的关注。
30岁后面的日子太久了,我觉得我30岁的时候真的什么也不懂,是因为在大学当了7年的老师,所以我觉得我才会更关注年轻艺术家,所以我相信到了40岁的时候,这些艺术家完全是变成另外一个状态,所以现在我们看只是一个小小的推动。比如说,能够去法国一次,在我的人生过程中,是到30岁才第一次去国外的,这给我打开了另外一面,对我的影响实在是非同凡响,我第一次在卢浮宫看到原作的时候,觉得如果我早十年去的话,根本不会这么去看雕塑。过去我们看雕塑全部是在书上面看到的,都是平面的,看到真迹才知道,原来这个雕塑是这么处理的。年轻艺术家要懂得历史,只有懂得历史才能审时度势,通过对中国历史的了解,才能够不失一个中国艺术家的本性和本质。当他面对一个强大的外部力量或者一个游戏规则的时候,才能够天然(自主)地面对,而不会被一些临时性的诱惑或者荣耀动摇了他的根基。年轻艺术家特别容易犯一个错误,就是会走过于视觉化的路线,而不是视觉背后的文化。年轻艺术家的一种视觉的感知力是非常强的,我和年轻艺术家的接触非常多,逐步发现他们运用艺术语言的表达内容远远地脱离我们中国最现实的东西。
观点1:“商业有足够的容量可以把某些艺术包容在里面,艺术也应该有足够的容量,它敢于面对商业的挑战。”
观点2:艺术和商业并不是一个绝对的矛盾,在整个商业过程当中,有些问题是需要警惕的,不能过于商业化。但是艺术不要商业化,是否一定是需要意识形态化呢?在一些特定的时期,艺术可能是需要有一些偏向,艺术并不是说和商业或者一个最基本的公共场所有什么矛盾,它其实是有一个很好的导向。
延展阅读
合作案例1:瞿广慈、向京&马爹利马爹利蓝带·艺蕴永恒——“百年”主题作品巡展
2012年,第二届马爹利“关注未来艺术英才”计划启动。此外,2012年适逢马爹利家族中具有“鉴赏家之选”美誉的经典产品蓝带干邑诞生100周年,本届10位入围艺术家还特别应邀就“百年”为主题展开了主题创作。主题作品于2012年11月及 12月在广州和厦门举办的《马爹利蓝带·艺蕴永恒——“百年”主题作品巡展》中展出。
著名雕塑家夫妇瞿广慈、向京, 应马爹利艺术基金之邀共同策划《马爹利蓝带·艺蕴永恒——“百年”主题作品巡展》,象征“∞”(infinite,无限)及“100”的大型雕塑装置艺术。他们在序言中提到,“百年”这个主题贯穿在本次多位参展艺术家的创作思路中。将100衍生出无限的能量场,使数字转换成为艺术之美,让空间的张力获得无限释放。
合作案例2:美第奇家族对文艺复兴的推动作用
文艺复兴时期的很多作品后面是关于美第奇家族的,一直以为美第奇家族就是一个贵族家庭,后来才知道,美第奇家族当时在意大利实际上是银行,是放贷的——美第奇家族实际上是黑社会。放贷在宗教里面实际是非常腐败的一件事,所以他们就把挣的这些钱去买艺术品和赞助艺术项目,他们希望通过这种购买来释放自己的原罪。他们不仅仅是赞助艺术,连当时像伽利略这样激进的科学家都是他们赞助的对象。银行是最商业的行为,它能够促成一个人类的文艺复兴,这种赎罪是成功的,在后面的几代人里面他们出现了大量的特别棒的人。
再比如美国,美国是精英领导傻子的一个国度,比如说美国的钢铁党和石油党,也并不是一上来就是一个谦谦君子,就是一个懂艺术的人。欧洲是一个完完全全精英文化,但是在美国艺术发声之后,整个的欧洲艺术开始转向美国了。他们特别知道通过这样的努力,让最大众的人知道艺术的力量和一种魅力的时候,艺术的力量才真正发生了。假如艺术永远是在一个所谓的高高在上的地方,它总有一天会无疾而终的。
观点3:年轻艺术家更需要明白,除了所谓的艺术殿堂、美术馆之外,艺术特别需要最基本的一个社会生活的层面,还要扎根在现实生活当中。而关于商业化的问题,艺术的传播和商业是密不可分的,尤其在当代艺术中。
瞿广慈认为艺术和商业的合作是一种“接壤”。于他,不管是做艺术,还是跟马爹利合作、自己盖房子、做“稀奇”的品牌,都是想通过这样的一种形式能够跟中国最现实的社会产生更多面的接触,以获取对中国当下社会的一种真实的信息。
因为,“有时候我们政府媒体不那么现实,娱乐媒体也没那么现实,媒体总是有一个自己的倾向性的发言,如何能够穿透这些假象,能够得到自己最直接的认知,艺术家需要获取一个真实的生活。真实的生活真的是需要奋斗,需要难度,需要沟通,需要化解,如果做不到这些的话,艺术家是没有根的。”
Q = 《北京青年》周刊A = 瞿广慈
Q:谈谈你第一次做策展人的策展感受?
A:我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把这些作品凑在一块,同时也跟我设计的艺术空间发生逻辑。
我思考的是如何凸显艺术家的作品,以及如何使用空间,对我来说这空间就是个雕塑。这是一个命题作文,我对限制的东西是很感兴趣的,如果无限制的给你东西,可能会走得太远。给我限制,需要把所有的困难全部罗列出来,比如说我们要展示的百货商场是一个什么样的空间,用了什么样的材料,它是什么样的光泽——它既是一个封闭的空间,同时又是通透的一个空间。我会把大象牙和那件土砖的作品最后放在两头,实际上我是希望气是凝住的,不要让它一下子走了,就是从风水角度来说,我不希望它容易散掉。空间有意思的地方在于像一个物品在魔术家的手上慢慢展开绽放。在中国目前的一个现实社会当中,太多太多的建筑是华而不实,所以我是非常感谢他们给我一个这样的机会。2012年我正好也在做一个我自己的空间,在整个做空间当中,我不断地发现我们如何做真正的中国的艺术,它不是奢华的,不仅仅是为一个创作或者一个建筑所用的,永远只打着他的标记的,而是他必须要考虑内部的实用空间。这都是关于中国现实社会的众多元素,如果当把这些东西考虑进去的时候,你会发现你不是一个仅仅满足于自我感受的艺术家,而是真正的跟这个时代接地气。
Q:你如何看待当今艺术家的创作环境,特别是青年艺术家的创作环境?
A:请青年艺术家到商场里去,或者说去相对来说文化艺术没有程度那么高的城市,我觉得是一种挺智慧的选择,这些作品是需要考验的,就是说目光就是种考验,就是今天你放在美术馆和放在这样一个空间完全不是一个概念。当然一个艺术家到了一定程度的时候,他的确应该去美术馆,那里更为经典,但作为未来艺术家来说,应该从基层开始做起。整个的艺术环境有好的部分,也有不好的部分,它非常开放,有很多机会之后,它的环境毫无疑问是有选择的。其实在没有选择的情况下,我们反而很容易抓住一两点就进入了。目前来说,年轻艺术家在我的想象里还是不够好,因为他们的选择性太大,或者说他们太容易得到成功了,他们要利用这种幸运,然后对自己有一些要求,才有发展。
Q:向京说,你不管是在艺术领域,还是在商业领域都是一个人才,你对青年艺术家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自我营销的方式有什么建议吗?
A:马爹利“关注未来艺术英才”计划是一个契机,能够让这些年轻的艺术家在我们这些老艺术家面前出现。我会喜欢某一类的作品,喜欢一些艺术家,我可能一直会有一条线索的关注。
30岁后面的日子太久了,我觉得我30岁的时候真的什么也不懂,是因为在大学当了7年的老师,所以我觉得我才会更关注年轻艺术家,所以我相信到了40岁的时候,这些艺术家完全是变成另外一个状态,所以现在我们看只是一个小小的推动。比如说,能够去法国一次,在我的人生过程中,是到30岁才第一次去国外的,这给我打开了另外一面,对我的影响实在是非同凡响,我第一次在卢浮宫看到原作的时候,觉得如果我早十年去的话,根本不会这么去看雕塑。过去我们看雕塑全部是在书上面看到的,都是平面的,看到真迹才知道,原来这个雕塑是这么处理的。年轻艺术家要懂得历史,只有懂得历史才能审时度势,通过对中国历史的了解,才能够不失一个中国艺术家的本性和本质。当他面对一个强大的外部力量或者一个游戏规则的时候,才能够天然(自主)地面对,而不会被一些临时性的诱惑或者荣耀动摇了他的根基。年轻艺术家特别容易犯一个错误,就是会走过于视觉化的路线,而不是视觉背后的文化。年轻艺术家的一种视觉的感知力是非常强的,我和年轻艺术家的接触非常多,逐步发现他们运用艺术语言的表达内容远远地脱离我们中国最现实的东西。
观点1:“商业有足够的容量可以把某些艺术包容在里面,艺术也应该有足够的容量,它敢于面对商业的挑战。”
观点2:艺术和商业并不是一个绝对的矛盾,在整个商业过程当中,有些问题是需要警惕的,不能过于商业化。但是艺术不要商业化,是否一定是需要意识形态化呢?在一些特定的时期,艺术可能是需要有一些偏向,艺术并不是说和商业或者一个最基本的公共场所有什么矛盾,它其实是有一个很好的导向。
延展阅读
合作案例1:瞿广慈、向京&马爹利马爹利蓝带·艺蕴永恒——“百年”主题作品巡展
2012年,第二届马爹利“关注未来艺术英才”计划启动。此外,2012年适逢马爹利家族中具有“鉴赏家之选”美誉的经典产品蓝带干邑诞生100周年,本届10位入围艺术家还特别应邀就“百年”为主题展开了主题创作。主题作品于2012年11月及 12月在广州和厦门举办的《马爹利蓝带·艺蕴永恒——“百年”主题作品巡展》中展出。
著名雕塑家夫妇瞿广慈、向京, 应马爹利艺术基金之邀共同策划《马爹利蓝带·艺蕴永恒——“百年”主题作品巡展》,象征“∞”(infinite,无限)及“100”的大型雕塑装置艺术。他们在序言中提到,“百年”这个主题贯穿在本次多位参展艺术家的创作思路中。将100衍生出无限的能量场,使数字转换成为艺术之美,让空间的张力获得无限释放。
合作案例2:美第奇家族对文艺复兴的推动作用
文艺复兴时期的很多作品后面是关于美第奇家族的,一直以为美第奇家族就是一个贵族家庭,后来才知道,美第奇家族当时在意大利实际上是银行,是放贷的——美第奇家族实际上是黑社会。放贷在宗教里面实际是非常腐败的一件事,所以他们就把挣的这些钱去买艺术品和赞助艺术项目,他们希望通过这种购买来释放自己的原罪。他们不仅仅是赞助艺术,连当时像伽利略这样激进的科学家都是他们赞助的对象。银行是最商业的行为,它能够促成一个人类的文艺复兴,这种赎罪是成功的,在后面的几代人里面他们出现了大量的特别棒的人。
再比如美国,美国是精英领导傻子的一个国度,比如说美国的钢铁党和石油党,也并不是一上来就是一个谦谦君子,就是一个懂艺术的人。欧洲是一个完完全全精英文化,但是在美国艺术发声之后,整个的欧洲艺术开始转向美国了。他们特别知道通过这样的努力,让最大众的人知道艺术的力量和一种魅力的时候,艺术的力量才真正发生了。假如艺术永远是在一个所谓的高高在上的地方,它总有一天会无疾而终的。
观点3:年轻艺术家更需要明白,除了所谓的艺术殿堂、美术馆之外,艺术特别需要最基本的一个社会生活的层面,还要扎根在现实生活当中。而关于商业化的问题,艺术的传播和商业是密不可分的,尤其在当代艺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