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是传统小吃最不该有的出路

来源 :销售与市场·营销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lj4037400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小吃中的“传统”何意?是食材、出品、味道、工艺,还是年代感十足的用餐环境?当下我们更多把传统理解为执着于产品的味道和工艺,由于过往的成功已获得认可,我们也固执地认为坚持这样的标准才是传统。
  而且传统易和匠心天然链接,锦上添花之后的传统小吃,曾经一成不变,但今天可能要变。我们不禁要问,传统小吃真的传统就好吗?还是说传统才是传统小吃唯一的出路?

被传统绑架的传统小吃


  传统始终伴随着年代的记忆,消费过去就成了传统小吃的成功捷径,表面看传统小吃容易陷入传統技艺的漩涡身不由己,实则是被传统的思想牢牢绑架。
  1.好吃陷阱
  餐饮行业非常容易陷入“好吃”的陷阱,餐饮人也习惯将“好吃”奉为餐饮的金规玉律,多元且不平衡的餐饮行业,确实有诸多“好吃”的机会。一来是过往有很多通过味道而获得成功的品牌经验,二来餐饮本身和味道有着不可割舍的联系。
  经笔者调研,传统小吃在小吃的竞争行列中已经难觅踪影,无论是坚持“红油好吃,味道才好”的夫妻肺片,抑或“将好吃进行到底”的麻婆豆腐,“好吃”都成了他们前行中的荆棘。
  好吃本身就千人千面,而且过去的好吃不一定是当下的好吃。消费者在变,标准也在变。就连海底捞创始人张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都明确表示:“凡是吹自己口味好的,都死得很快!”
  “好吃”其实是在更好的路上越陷越深,而唯有不同才能让品牌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2.传承误区
  传统稍微拿捏不当就容易陷入守旧,也就是所谓的坚持正宗。正宗是坚持传承过去的味道,一直在做存量生意,而增量才是未来。这也是诸多传统小吃的问题之一,只在乎存量的正宗,而忽视了增量需要的创新。
  传统小吃往往承载的是小时候的味道,也是城市记忆的载体。这成了许多传统小吃坚持“正宗”的理由,所以传统小吃也慢慢变成情怀消费,但记忆是不允许被过度消费的,我们留恋过去的那份美好,更期许传统小吃能伴随我们一起成长。
  每个时代都有属于当下的传统小吃,要穿越时代依然被不同时代的人共同记忆和喜欢,是何其难的一件事。经验是助力行业发展的基石,同时也是阻碍创新的绊脚石。很多时候成功本身也会限制成功,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
  前星巴克董事长、CEO霍华德·舒尔茨正是从意大利米兰得到灵感,成就了现在的星巴克。诚然,在意大利人看来,星巴克就是完全不存在价格优势也不存在文化、口味优势的“涮锅水”。但在意大利,哪一家“正宗”咖啡,能有星巴克如此庞大的产值和品牌价值?
  其实所谓正宗,是要顾客说了算的,且正宗往往是小众的专业化需求,与大众认知相去甚远。








成都传统小吃,蛋烘糕


  成都不仅是美食之都,也是小吃的沃土,诞生了许多经典的传统小吃,但大部分传统小吃除了年龄大还是年龄大,陷入倚老卖老的怪圈,鲜有传统小吃获得新生。
  蛋烘糕,四川成都著名的传统小吃,始于清代。与担担面、龙抄手、钟水饺等被视为市井小吃的典型代表。和其他传统小吃一样,蛋烘糕在市井和传统的牵绊中步履蹒跚,而旦3蛋烘糕似乎探索出了一条传统小吃的新路径。??????
  面对新的消费环境,尤其是“一人千面”的消费者,坚持传统的传统小吃表现不尽如人意。在变与不变之间,始终容易形成对立的势能,但历史总是站在了坚持创新变化的一端。传统不是继承和发扬,必须先杀死过去的自己方能重生。



  街边小吃蛋烘糕,就这样开始了品牌化实践。从以始为终的出发点为原点思考传统小吃的重生,到由表及里的践行品牌化的定位和配称,可颜、可食、可玩……一切实践都参与到消费者的生活场景中去,构建新的消费价值。



  形式场景上,从街边店/手推车到商场店/步行街;品牌视觉上,从只能吃不能看到视觉化品牌化;口味体验上,从“老态龙钟,倚老卖老?”到“年轻时尚,社交互动”。这些都可以是品牌化实践的开始。

消费才是传统最好的传承


  消费是一种市场行为,是产品价值交换的过程,是被消费者用钱投票的结果。是否被消费才是检验传承是否有效的唯一标准,这也决定了其生命力。所以是否愿意站在消费的角度去思考和买单,才是我们考虑传统小吃如何传承的起点和终点,而不是一味地陷入倚老卖老的漩涡自我陶醉。   以消费体验为中心做价值重构
  随着主流消费人群的改变,他们的需求也成了餐饮品牌经常研究和挂在嘴边的话题。不仅是消费主流人群在变化,与之相应的消费场景也在不断变迁。
  笔者喜欢给餐饮老板举手机的例子,十年前手机的主要功能是打电话和发信息,但今天通信和信息的主要功能在逐渐弱化,更多的需求是拍照、录视频、购物等功能。餐饮上“好吃”的标准也一样,从过去的主要价值逐步让位给好看、好玩、有场景感、有体验感等具备社交货币的价值属性。
  也就是说,餐饮消费的本质是以消费体验为中心的价值重构:品类、消费场景、消费价值永远成为稳固的三角关系,品类解决的是吃什么的问题,场景是在哪吃,价值是怎么吃。三者只要有其一发生改变,都会导致其他两者的相应改变,品类分化带来的是消费场景的变迁,最后匹配消费者价值的重构。



  什么才是小吃需要构建的价值:个性化、场景化、价值化。聚焦小众,蛋烘糕从视觉口味上都与年轻女生的个性化需求不谋而合,可爱的外包装、中西融合的新口味等;场景更加多元化,完成了经典小吃向城市休闲小吃的升级;最后把只在乎味道的传统蛋烘糕,在产品内容和吃法上都赋予了社交全新的价值内涵。
  文化、品类、品牌三角关系
  日趋激烈的竞争催生了餐饮品牌化,从另一个角度讲无品牌便无市场,所以大家竞相做品牌。表面看现在市场的竞争是品牌的竞争,其背后实质是消费者心智的争夺,所以一切竞争的本质都是服务于消费心智认知。
  笔者在品牌策划过程中,也遇到不少小吃升级中的常见问题:不甘心传统小吃的“小吃”身份,硬是想把小吃正餐化,这就出现了乐山钵钵鸡开出几百米超级大店,肥肠粉非要與火锅串串绑在一起说自己是成都三大美食的笑话。
  餐饮本质是地域文化的产物,是地域文化的母体孕育了餐饮品类的诞生,所以我们可以非常清晰地看出文化、品类、品牌三者的关系,即文化是土壤,品类是根,品牌则是树干,三者相互递进依存且不可分割。
  因此,传统小吃是否有重获新生的机会,还得回归其本质。传统小吃既要在变化中笃定不变,即吃饱吃好永远是产品的基石,同时也要以时刻变化的思维,去捕捉当下消费人群的产品价值并加以重构。做到逢快不赶,逢慢不懒,传承不守旧,创新不忘本。正视过往的成功经验,直面未来的创新挑战,为此所有传统小吃才有重生的机会。
其他文献
买第一辆车时,是经朋友推荐,找的一家4S店的刘经理。朋友介绍说,找他买车准没错,他也是经推荐认识的刘经理。  基于对朋友的信任,找了个周末,我直接去了那家4S店找刘经理。但他并没在,同事说他请假出去了,我就给刘经理打了电话。他说,一刻钟内到。过了十分钟稍多一点,他开车拉着一对老年夫妇回到了店里。  “是他?”我心里默念道。之前,我在家电超市见过他,当时由于没有正面接触,他自然不会认识我,但我对他的
期刊
“蹭热点”作为传播利器,依靠时下流行的热点话题、社区新闻、明星八卦等消息,结合品牌自身特点进行推广传播,因紧跟事件热度而吸引品牌的高关注度,进而创造规模化的传播效应,可谓是省时、省力、省广告费。然而,“蹭热点”也需仔细鉴别事件本质是“热点”还是“热锅”,“蹭热点”的借势程度如何。稍有不慎,“蹭热点”就变成为“背热锅”了。借势热点,引火上身  2019年12月13日,屈臣氏的微信官方訂阅号发布了一篇
期刊
2003年,一位名叫王乐天的电力工人穿着自制的汉服走在郑州街头,声称想要复兴汉服文化,也就是从那时开始,汉服被当作文化现象进行讨论,汉服爱好者这个小众群体逐渐聚集。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汉服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并在2016年进入快速成长期,汉服品牌也逐渐得到资本的认可,比如十三余刚刚完成Pre-A轮融资。  资本的关注无疑是一种强力信号,但汉服能不能走向大众,亚文化能不能走出大品牌呢  从目前的
期刊
如果让你总结2019年的互联网商业,你会怎么形容?  创业者可能会说是让人“失望”的,因为没有增长;程序员可能会说是让人“失业”的,因为容易被下岗;投机者可能会说是让人“坐牢”的,因为吃了非法的蛋糕;网红们可能会说是“丰收的一年”,因为影响力和收入都得到了提升。  我会说,2019年是让人激动的一年。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2019年,中国新经济似乎打开了一个令人激动的破局出口—以互联网切入的下沉市
期刊
国庆期间,一场汉服秀的“翻车”再次让这个小众爱好进入大众视野,该活动的初衷是想让更多人了解汉服文化,但却因为秀场发生的种种意外,大家都把注意力集中在了相关的新闻上。短短几天,微博上“官方回应萤火虫漫展汉服秀取消”的话题已经积累了4.5亿人次的阅读量,“汉服秀取消”的相关短视频也在各大平台疯狂刷屏。  虽然主办方也做出了回应并提出了相关的补偿政策,但是这些都不能平息参与者的怒火。毕竟,除了摆在台面上
期刊
到底什么是爆品?我们对于爆品的理解是这样子的:一是爆品的用户忠诚度很高,二是能形成大量复购,也就说明它的用户体验非常好。从销售额上来说,爆品的销售额或者说估值达到10亿以上。如元气森林估值40亿、安慕希年营收170亿。独角兽企业的估值通常就是在10亿美金以上,但独角兽企业和爆品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为什么一定要打造爆品?  在过去,广告就是品牌,而现在和未来,只有爆品才是品牌。大家可以明显感觉到,最近
期刊
《乐队的夏天2》在冬天到来之前结束了,但各个乐队非但热度不减,反而越来越受到品牌们的青睐,合作不断。从这个角度来看,“乐队的春天”来了!  10月10日,热门综艺《乐队的夏天2》迎来决赛之夜。33支不同风格、不同年代成立的乐队经过将近三个月的角逐,终于产生了2020年度HOT 5乐队。  在宣布“重塑雕像的权利”乐队获得HOT 1的时候,主唱&吉他华东说:“如果,今天在某种意义上说,算是一种胜利的
期刊
移动互联网大背景下的商业竞争日益体现在流量竞争上。  从2019年开始,流量红利见顶,“私域流量”这个说法成为热词,频频出现在商业舞台上。究其本质,私域流量是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角度对于传统意义上的“忠诚客户”或“铁杆粉丝”的一次重新定义。  所谓流量,只是对人的行为的技术化描述。流量的背后是人,流量取决于人,流量和人密不可分。互联网已经彻底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组织方式。不同的人的组合,人的不同需求的
期刊
问个问题:《王者荣耀》游戏需要出圈吗  当然!因为《王者荣耀》缺的不是流量,而是主流社会的认同。虽然电竞、游戏产业不断发展,用户多、变现力强,但是社会的主流舆论依然把打游戏视为“上瘾”和不务正业。  与之面临一样局面的品牌还有B站、泡泡玛特、豆瓣、爱豆……这些品牌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它们的文化感都十分浓烈,是主流文化边缘的一个有点封闭的圈子,不容易被圈外人理解。  对这些品牌来说,就不能只停留在注
期刊
近期,明星火锅、高端日料、品质正餐、城市老字号等高品质、高客单品牌几乎一窝蜂地出现在外卖平台上。这似乎是一场“极不公平”的降维打击,这对一些纯外卖品牌,包括一些早前一直处于中下等、靠低价和补贴获取订单的做外卖的“弱”门店来说,他们的日子愈发难过了。对于这些刚入外卖战场的“新”品牌来说,如何做好外卖?如何在疫情结束后更客观地权衡外卖与堂食之间的关系?如何让两者搭配且相得益彰?这些问题都值得深思。餐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