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影响力可分为权力影响力和非权力影响力。在权力影响力的作用下,被影响者的心理和行为主要表现为被动、消极,缺乏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而非权力影响力与管理者的权利没有必然的联系,其所产生的效果和发挥的作用,在某种程度上是权力影响力所远不能及的。作为一名管理者,要在群众中树立良好形象,拥有较高威信,就必须注重提高自身的非权力影响力。
[关键词] 影响力;权力;管理者
[中图分类号] G933;F272.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4)19- 0069- 02
1 非权力影响力
管理学中的影响力是指一个人在与他人交往接触时,影响和改变他人心理和行为的能力。影响力可分为权力影响力和非权力影响力。
非权力影响力的因素是由管理者自身素质构成的,其影响力比以权力实施领导所产生的效果和所发挥的作用更重要、更根本、更持久,在某种程度上是权力影响力所远不能及的。作为一名管理者,要在群众中树立良好形象,拥有较高的威信,非权力影响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非权力影响力又称自然性影响力,是以品格、知识、能力、感情、信仰等为基础,以综合素质和自身行为所形成或带来的吸引力及感召力量。非权力影响力既没有正式的规范,也没有上级授予形式,其最大的特点就是自然性。从表面上看,这种影响力没有合法权力那种明显的约束力,但实际上不仅确定具有权力的性质,而且常常能发挥权力影响力所不能发挥的约束作用。
2 构成非权力影响力的主要因素
(1)品格因素。是指反映在管理者一切言行之中的品德、人格、作风等。“身教胜于言教”的道理就在于此。
(2)才能因素。是指管理者的智力和技能水平。一个有才能的管理者,不仅能给自己的事业带来成功,而且能给工作群体带来成功的希望,使下属产生安全感、敬佩感等,敬佩感就像一块心理磁石,会吸引人们自觉地去接受影响。
(3)知识因素。管理者如果具有广博且结构合理的知识,就容易取得下属的信任,使人们对其产生信任感,从而对下属产生更大的影响。
(4)感情因素。如果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关系密切,即管理者与下属之间建立了良好的感情关系,便会使下属对管理者产生亲近感。亲近感越强,相互的吸引力就越大,彼此的影响力就越大。
管理学的原理告诉我们:管理者在恰当地运用权力影响力的同时,要注意提高自己的非权力影响力,从而达到最好的管理效能。
3 提高非权力影响力的主要方法
3.1 以坚定的政治信念引导人
管理者应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正确行使组织赋予自己的职权,从而给广大群众以莫大的鞭策。
管理者应具有强烈的争先创优意识,给人以进取感。身为管理者不仅是要求下属而更重要的是自身对待任何工作都要高标准和高质量,通过自身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和行动去带动群众。这样,广大群众才会全身心地与领导干部一道去争第一、创佳绩。
管理者应善于解惑明理,伸张正义,给人以信服感。在善与恶、美与丑、是与非面前,管理者必须首先做到思想敏锐,头脑清醒,界线分明。
3.2 以良好的人格形象感召人
每位管理者都是组织形象的具体体现者,其言行直接影响着组织在群众中的威信。因此,必须时时处处加强自身修养,树立良好的自身形象。
一是要树立模范带头的形象。这种影响力就是我们常说的“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的作用效果所在。
二是要树立清正廉洁的形象。“正人先正己,正下先正上”。身为管理者要做到一身正气,公道正派。
三是要树立和蔼可亲的形象。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能否产生最佳的领导效应,彼此情感因素占有相当大的分量。所以,管理者能够以慈母心、兄弟情去关心爱护群众就显得非常必要。
四是要树立豁达大度的形象。豁达大度是做人的美德和立身行事之术,我们经常看到一些有“雅量”的管理者身上往往蕴含着一种强大的吸引力。
3.3 以全面的自身素质吸引人
高素质的管理者起码应具备5种能力:
一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对管理者素质的一个基本要求。只有具备一定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及时准确地掌握群众的思想脉搏,才能有针对性地做好工作。
二是决策“拍板”的能力。“拍板”是管理者的“家常便饭”,而怎样“拍板”,能否及时果断正确地“拍板”,则不是每个管理者都能做好的。提高领导决策水平和“拍板”艺术至关紧要,不容忽视。
三是组织活动能力。每一项活动开展的效果,都是反映管理者组织能力的一面镜子。管理者的组织能力,不仅影响群众的积极性,还决定着一个单位有无生机和活力。管理者应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积极在实践活动中锻炼和提高自己的组织能力。
四是语言表达能力。善于演讲是称职管理者的重要素质之一。它作为一种领导艺术正在被人们承认和重视。只有树立机智、幽默的形象,通过富有哲理和能打动人心的语言,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进而达到由情入理、情理交融和情通理达。
五是运用知识的能力。知识是智慧和力量的象征,作为管理者只有刻苦学习,广泛涉猎并善于运用多方面的知识,才能增强自身的领导素质,得心应手地开展工作。
3.4 以纯正的战友情感凝聚人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是人际关系的稳定性、亲密度的调节器,在人的活动中起着枢纽作用。如果人与人之间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出现情绪融洽、行为契合的局面,就能够有效地调节、改善人际关系。人与人之间没有高低贵践之分,没有以上欺下、恃强凌弱的权力,只有相互友爱的义务。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职位的高低、资历的长短、年龄的大小、能力的强弱,决不代表人格的尊卑。倘若因此而不尊重自己的部属,则非但得不到对方的尊重,而且还会使对方反感并疏远。管理者要努力实现与广大群众在情感上的沟通与融洽,就必须以尊重人的行动来影响对方,进而促进“互尊”的实现。正如老一辈革命家徐特立所说:“若要人尊重,必先尊重人”。还要真心相见,以诚待人。真诚是取得别人理解和信任的先决条件。只要我们捧给对方的是一颗真挚的心,就一定会换取对方的信任。
3.5 以高尚的道德品格影响人
管理者优秀的品德,具有一种无形的巨大的道德力量和感染力,会带来很大的号召力和说服力。管理者品格高尚,作风正派,表里如一,工作起来就能让人信服;如果思想意识差,行为不正,说一套做一套,就难以让人服气。良好的道德品格体现在实际工作中:一要求务实。摸实情,说实话,办实事,重实效。切不可漂浮,不可弄虚作假和欺上瞒下,防止上下糊弄而“惹火烧身”。二要言行一致。言必行,行必果,表里如一。切不可言过其实,口是心非,防止说空话失信于群众。三要与人为善。做到责己从严,待人从宽。切不可猜疑嫉妒,狭隘自私,打击报复,伺机给人小鞋穿。
“在每个人的精神支柱上,都镌刻着自己的人生追求”。管理者提高非权力影响力,最根本的还是要解决好世界观和人生观问题。在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管理者要培养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注重理论素养和精神境界的提高,自觉接受组织的严格要求和群众严格监督,实事求是,开拓进取。
[关键词] 影响力;权力;管理者
[中图分类号] G933;F272.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4)19- 0069- 02
1 非权力影响力
管理学中的影响力是指一个人在与他人交往接触时,影响和改变他人心理和行为的能力。影响力可分为权力影响力和非权力影响力。
非权力影响力的因素是由管理者自身素质构成的,其影响力比以权力实施领导所产生的效果和所发挥的作用更重要、更根本、更持久,在某种程度上是权力影响力所远不能及的。作为一名管理者,要在群众中树立良好形象,拥有较高的威信,非权力影响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非权力影响力又称自然性影响力,是以品格、知识、能力、感情、信仰等为基础,以综合素质和自身行为所形成或带来的吸引力及感召力量。非权力影响力既没有正式的规范,也没有上级授予形式,其最大的特点就是自然性。从表面上看,这种影响力没有合法权力那种明显的约束力,但实际上不仅确定具有权力的性质,而且常常能发挥权力影响力所不能发挥的约束作用。
2 构成非权力影响力的主要因素
(1)品格因素。是指反映在管理者一切言行之中的品德、人格、作风等。“身教胜于言教”的道理就在于此。
(2)才能因素。是指管理者的智力和技能水平。一个有才能的管理者,不仅能给自己的事业带来成功,而且能给工作群体带来成功的希望,使下属产生安全感、敬佩感等,敬佩感就像一块心理磁石,会吸引人们自觉地去接受影响。
(3)知识因素。管理者如果具有广博且结构合理的知识,就容易取得下属的信任,使人们对其产生信任感,从而对下属产生更大的影响。
(4)感情因素。如果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关系密切,即管理者与下属之间建立了良好的感情关系,便会使下属对管理者产生亲近感。亲近感越强,相互的吸引力就越大,彼此的影响力就越大。
管理学的原理告诉我们:管理者在恰当地运用权力影响力的同时,要注意提高自己的非权力影响力,从而达到最好的管理效能。
3 提高非权力影响力的主要方法
3.1 以坚定的政治信念引导人
管理者应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正确行使组织赋予自己的职权,从而给广大群众以莫大的鞭策。
管理者应具有强烈的争先创优意识,给人以进取感。身为管理者不仅是要求下属而更重要的是自身对待任何工作都要高标准和高质量,通过自身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和行动去带动群众。这样,广大群众才会全身心地与领导干部一道去争第一、创佳绩。
管理者应善于解惑明理,伸张正义,给人以信服感。在善与恶、美与丑、是与非面前,管理者必须首先做到思想敏锐,头脑清醒,界线分明。
3.2 以良好的人格形象感召人
每位管理者都是组织形象的具体体现者,其言行直接影响着组织在群众中的威信。因此,必须时时处处加强自身修养,树立良好的自身形象。
一是要树立模范带头的形象。这种影响力就是我们常说的“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的作用效果所在。
二是要树立清正廉洁的形象。“正人先正己,正下先正上”。身为管理者要做到一身正气,公道正派。
三是要树立和蔼可亲的形象。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能否产生最佳的领导效应,彼此情感因素占有相当大的分量。所以,管理者能够以慈母心、兄弟情去关心爱护群众就显得非常必要。
四是要树立豁达大度的形象。豁达大度是做人的美德和立身行事之术,我们经常看到一些有“雅量”的管理者身上往往蕴含着一种强大的吸引力。
3.3 以全面的自身素质吸引人
高素质的管理者起码应具备5种能力:
一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对管理者素质的一个基本要求。只有具备一定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及时准确地掌握群众的思想脉搏,才能有针对性地做好工作。
二是决策“拍板”的能力。“拍板”是管理者的“家常便饭”,而怎样“拍板”,能否及时果断正确地“拍板”,则不是每个管理者都能做好的。提高领导决策水平和“拍板”艺术至关紧要,不容忽视。
三是组织活动能力。每一项活动开展的效果,都是反映管理者组织能力的一面镜子。管理者的组织能力,不仅影响群众的积极性,还决定着一个单位有无生机和活力。管理者应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积极在实践活动中锻炼和提高自己的组织能力。
四是语言表达能力。善于演讲是称职管理者的重要素质之一。它作为一种领导艺术正在被人们承认和重视。只有树立机智、幽默的形象,通过富有哲理和能打动人心的语言,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进而达到由情入理、情理交融和情通理达。
五是运用知识的能力。知识是智慧和力量的象征,作为管理者只有刻苦学习,广泛涉猎并善于运用多方面的知识,才能增强自身的领导素质,得心应手地开展工作。
3.4 以纯正的战友情感凝聚人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是人际关系的稳定性、亲密度的调节器,在人的活动中起着枢纽作用。如果人与人之间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出现情绪融洽、行为契合的局面,就能够有效地调节、改善人际关系。人与人之间没有高低贵践之分,没有以上欺下、恃强凌弱的权力,只有相互友爱的义务。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职位的高低、资历的长短、年龄的大小、能力的强弱,决不代表人格的尊卑。倘若因此而不尊重自己的部属,则非但得不到对方的尊重,而且还会使对方反感并疏远。管理者要努力实现与广大群众在情感上的沟通与融洽,就必须以尊重人的行动来影响对方,进而促进“互尊”的实现。正如老一辈革命家徐特立所说:“若要人尊重,必先尊重人”。还要真心相见,以诚待人。真诚是取得别人理解和信任的先决条件。只要我们捧给对方的是一颗真挚的心,就一定会换取对方的信任。
3.5 以高尚的道德品格影响人
管理者优秀的品德,具有一种无形的巨大的道德力量和感染力,会带来很大的号召力和说服力。管理者品格高尚,作风正派,表里如一,工作起来就能让人信服;如果思想意识差,行为不正,说一套做一套,就难以让人服气。良好的道德品格体现在实际工作中:一要求务实。摸实情,说实话,办实事,重实效。切不可漂浮,不可弄虚作假和欺上瞒下,防止上下糊弄而“惹火烧身”。二要言行一致。言必行,行必果,表里如一。切不可言过其实,口是心非,防止说空话失信于群众。三要与人为善。做到责己从严,待人从宽。切不可猜疑嫉妒,狭隘自私,打击报复,伺机给人小鞋穿。
“在每个人的精神支柱上,都镌刻着自己的人生追求”。管理者提高非权力影响力,最根本的还是要解决好世界观和人生观问题。在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管理者要培养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注重理论素养和精神境界的提高,自觉接受组织的严格要求和群众严格监督,实事求是,开拓进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