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岛作为中国北方经济体量仅次于北京、天津的第三大城市,经济战略支点作用极为突出。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形势下,如何把“搞活一座城”的主体——“人”搞活,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对于人口变化和经济发展情况,我国每年都有翔实的统计数据发布,根据每年的流动人口和经济数据分析,可以得出地区人口和经济活跃度的关系。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人口既是一个地区经济的发展原因,也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结果。2017年,中国部分城市常住人口增加数为:深圳62万、广州45.5万、杭州28万、佛山19.4万、郑州15.2万、宁波13万、厦门9万、济南8.81万、青岛8.65万、大连0.1万、哈尔滨-7.1万(户籍人口)。常住人口增加数量和城市经济活跃度高度契合。
人口增减是国家地区兴衰的关键
从人类文明史来看,人口聚集和文明发展高度一致。人既是物质资料的生产者,也是文明的承载者和传播者。人口最初繁衍聚集的地区,往往是古代文明的发祥地。在人类以狩猎采集为生的时候,由于获得食物不稳定,人口难以大量增长。四大文明古国都是在河流冲击平原上形成的,因为充沛的淡水可以让人们种植作物,从而养活大量人口,人口的聚集产生了交流的需要,语言文字随之诞生,庞大的人口才能建造出古巴比伦空中花园、埃及金字塔这种建筑奇迹。据估计,能够建造金字塔这样的工程,当时的古埃及至少有500万人口。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够连绵不绝,主要原因之一是华夏民族自从商周以来,—直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之一。其他文明的消亡,都是由于其文明承载的人口萎缩、离散造成的。
近现代西方国家的强盛,和人口增长密切相关。1750年一1950年,以英美为代表的西方工业国家人口迅速增长。1750年以后,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兴起,英国人口迅猛增长,英伦三岛霎时感到人满为患。马尔萨斯在1798年出版的《人口论》中指出:人口按几何级数增长而生活资源只能按算术级数增长,所以不可避免地要导致饥馑、战争和疾病,因此,应当采取果断措施,遏制人口出生率。对此英国政府却无能为力,只能听之任之。人们只好大量移民美洲、澳洲、印度等地,英语几乎成为世界通用语言。美國人口迅速增长,超过英国、法国、德国以后,它的经济实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也居世界第一。英法德等国的人口增长主要是依靠自身人口的高出生率和低死亡率,而美国人口增长还得益于大量外来移民。据统计,目前美国人口中,约有13%是移民,在化学、医学和物理学领域荣获诺贝尔奖的美国人中1/3以上是移民。2017年,移民为纽约的GDP贡献率占22.3%。硅谷是美国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也是美国人口中移民比例最高的地区,硅谷人口中在国外出生的占36.7%,正是由大量的华裔和印度裔工程师撑起了硅谷创新的大旗。
一些国家人口的减少和老龄化加剧,导致其经济实力也随之下降。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霸时,1991年苏联的人口是2.86亿,比美国多4000万。随着苏.联解体,俄罗斯继承了苏联的主体,但人口仅为1.49亿,而且人口数量连年下降,到2018年人口降为1.46亿,其经济实力也随之下降。而美国人口由1991年的2.46亿,增长为2018年的3.27亿。世界上另一个人口过亿,但总量下降的国家是日本。1950年,日本人口中位年龄比美国年轻8岁,人均GDP占美国的20%。日本借助年轻的人口优势在经济上迅速追赶美国,到1991年,日本GDP跃居世界第二,人均GDP占美国的85%。随着日本人口老龄化加剧,劳动力人口减少,创新能力降低,日本经济停滞不前。2018年,日本人口中位年龄已经达到48岁,每年新出生人口不足百万,成人纸尿裤销量远远大于婴儿纸尿裤。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在电器等方面的创新领先世界,但进入90年代以来,我们已经记不起日本人有什么新的重大创新成果了。日本经济停滞的30年,实际上是人口老化的30年。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国家总人口减少,广大农村和中小城市经济萧条,就业岗位减少,年轻人只好到大城市寻找就业机会。最近几年,俄罗斯全国人口减少,但莫斯科、圣彼得堡人口快速增加。日本全国人口减少的同时,东京都市圈人口急剧膨胀,日本政府不得不疏解东京人口,对于离开东京的人,最高奖励300万日元搬家费。
人口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人口南迁造成了中国经济中心南移。中国从商周以来,人口最初主要集中在黄河中下游流域。北方作为政治经济中心,从东汉末年开始,战乱频发。三国混战、北方游牧民族南侵等,造成北方人口大规模南迁,以王羲之为代表的琅琊王氏等,就是从现在的山东临沂迁到南方的。客家人也是从北方迁到福建、广东一带的。到了南宋时期,南方人口数量多于北方,经济中心也转移到江浙一带。南方的粮食产量、丝绸、手工业等,全面超过北方。明、清两朝虽然都城在北京,但科举考试的状元人数,江苏浙江远远超过山东河北。
东北人口变化和经济发展基本一致。中国东北作为清王朝的“龙兴之地”,清朝政府最初一直禁止汉人入关,直到1860年,迫于日本、俄罗斯人的觊觎和内地的自然灾害,才废除禁令,大批山东、河北等地人“闯关东”。据统计,自1870年到1940年70年间,世界上人口增加最快的两个地区,一个是美国,人口增加了230%,还有就是我国的东北,人口由330万增加到4000多万,增加了1100%。这也是同期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两个地区,在此期间,美国经济实力跃居世界第一,东北地区1940年的工业产值为26.47亿元,占全国的2/3以上。从上世纪90年代起,东北人口开始外流。2017年,全国人口负增长的共6个省(市),京、津、沪、黑、吉、辽。京津沪的人口负增长和控制大城市人口政策有关,而东北三省的人口负增长和经济活力有关。东北经济增速近几年一直低迷,同时,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东北人口中位年龄43岁,高于全国6岁左右。
流动人口数量是一个地区经济活力的重要标志。深圳是近40年来世界上经济和人口增长最快的城市之一。1979年深圳常住人口31.4万人,2017年底达到1252.83万人,人口增长40多倍,其中外来人口增长了5400多倍。同时,深圳GDP从1979年的1.96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22438.4亿元,增长了1.1万倍。基于地级市数据的测算表明,流动人口每增加1%,地区GDP增加0.54%;反过来,GDP增长1%,会促进地区内流动人口增加O.52%。2018年,浙江经济表现抢眼,在人口方面也能得出同样结论:杭州常住人口为980.6万人,比2017年增加了34万人,宁波常住人口增加了20万人。 从人口年龄主要标志的中位年龄,也能够看出城市经济的活跃度。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显示,珠三角流动人口的平均年龄为33.24岁,长三角为35.72岁,京津冀为37.16岁。从人口学角度可以解释为:珠三角的经济活跃度高于长三角,长三角高于京津冀地区。
山东人口形势十分严峻
2018年,中国人口数据是一升、四降。一升就是60岁以上人口数量和比例继续上升,2018年底60周岁及以上人口24949万人,占总人口的17.9%,比上年的24090万人增加了近859万,比重增加了0.5个百分点。三降就是新出生人口1523万,比上年下降200万;16-59周岁劳动年龄人口由90199万下降到89729万,减少470万;流动人口2.41亿人,比上年末下降378万人;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7586万人,相比2017年末的77640万人减少66万人,为最近多年的首次下降。中国社科院人口所发布的《人口与劳动绿皮书: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No.19》指出,长期的低生育率会导致高度老龄化和人口衰退,从而给社会经济带来多重挑战,按一对夫妻生1 65个孩子计算,预计2027年中国人口将进入负增长时代。
山東是人口大省,2017年底常住人口10005.83万。山东和全国一样,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劳动人口下降等问题,人口老龄化问题尤其突出。2017年底,山东60岁以上老年人口2137.3万,居全国第一,占总人口的21.4%,高于全国4%。更加严峻的是,山东还面临人口外流趋势加剧的压力。2017年,山东省人口净流出42万,居全国第一位,比第二名河南多4万,比东北三省总和多16万。山东人口主要外流至北京、珠三角和长三角。据统计,2000-2015年,北京外来人口中,来自山东的占17.39%,位于河北、河南之后,居第三位。山东16市中,人口外流人数最多的菏泽市,最多时外流人口160多万。2017年,菏泽外出人口数为145万人。人口流入最多的是青岛市,2017年底,流入人口125.77万。2018年人口净流入方面,济南8.81万、青岛8.65万,显示出济南的城市吸引力比青.岛大。再深入分析青岛增加的8.65万人口中,出生人口减去死亡人口,真正因为大学毕业就业、工作调动等来青岛的机械人口为4万左右。2013、2014、2015、2016、2017年,青岛常住人口增长数量分别为9.56万、8.21万、5.08万、10.7万、8.65万,可以看出,近几年青岛常住人口增长在1%左右。
地区经济活跃度与人口关系
对于人口变化和经济发展情况,我国每年都有翔实的统计数据发布,根据每年的流动人口和经济数据分析,可以得出地区人口和经济活跃度的关系。
从静态的角度看,地区经济活跃度=常住人口/户籍人口。一个地方经济的活跃度高,则就业机会多,人口流入,常住人口大于户籍人口,数值大于1。反之,经济活跃度低的地区,人口外流,数值小于1。用这个公式对2017年山东16个地级市人口数据分析,和人们对这些地方经济发达程度的印象是一致的。
从动态的角度看,地区经济活跃度趋势=常住人口年度增量/常住人口数。(动态趋势指标对于北京和上海不适用,因为这两个城市施行特殊的人口控制政策。)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是就业岗位变化,流动的主体是年轻劳动者,今天的人口就是明天的经济增长。用这个公式对我国部分城市进行比对,和人们的预期基本一致。
青岛作为中国北方经济体量仅次于北京、天津的第三大城市,经济战略支点作用极为突出。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形势下,如何把“搞活一座城”的主体——“人”搞活,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人口既是一个地区经济的发展原因,也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结果。2017年,中国部分城市常住人口增加数为:深圳62万、广州45.5万、杭州28万、佛山19.4万、郑州15.2万、宁波13万、厦门9万、济南8.81万、青岛8.65万、大连0.1万、哈尔滨-7.1万(户籍人口)。常住人口增加数量和城市经济活跃度高度契合。
人口增减是国家地区兴衰的关键
从人类文明史来看,人口聚集和文明发展高度一致。人既是物质资料的生产者,也是文明的承载者和传播者。人口最初繁衍聚集的地区,往往是古代文明的发祥地。在人类以狩猎采集为生的时候,由于获得食物不稳定,人口难以大量增长。四大文明古国都是在河流冲击平原上形成的,因为充沛的淡水可以让人们种植作物,从而养活大量人口,人口的聚集产生了交流的需要,语言文字随之诞生,庞大的人口才能建造出古巴比伦空中花园、埃及金字塔这种建筑奇迹。据估计,能够建造金字塔这样的工程,当时的古埃及至少有500万人口。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够连绵不绝,主要原因之一是华夏民族自从商周以来,—直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之一。其他文明的消亡,都是由于其文明承载的人口萎缩、离散造成的。
近现代西方国家的强盛,和人口增长密切相关。1750年一1950年,以英美为代表的西方工业国家人口迅速增长。1750年以后,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兴起,英国人口迅猛增长,英伦三岛霎时感到人满为患。马尔萨斯在1798年出版的《人口论》中指出:人口按几何级数增长而生活资源只能按算术级数增长,所以不可避免地要导致饥馑、战争和疾病,因此,应当采取果断措施,遏制人口出生率。对此英国政府却无能为力,只能听之任之。人们只好大量移民美洲、澳洲、印度等地,英语几乎成为世界通用语言。美國人口迅速增长,超过英国、法国、德国以后,它的经济实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也居世界第一。英法德等国的人口增长主要是依靠自身人口的高出生率和低死亡率,而美国人口增长还得益于大量外来移民。据统计,目前美国人口中,约有13%是移民,在化学、医学和物理学领域荣获诺贝尔奖的美国人中1/3以上是移民。2017年,移民为纽约的GDP贡献率占22.3%。硅谷是美国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也是美国人口中移民比例最高的地区,硅谷人口中在国外出生的占36.7%,正是由大量的华裔和印度裔工程师撑起了硅谷创新的大旗。
一些国家人口的减少和老龄化加剧,导致其经济实力也随之下降。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霸时,1991年苏联的人口是2.86亿,比美国多4000万。随着苏.联解体,俄罗斯继承了苏联的主体,但人口仅为1.49亿,而且人口数量连年下降,到2018年人口降为1.46亿,其经济实力也随之下降。而美国人口由1991年的2.46亿,增长为2018年的3.27亿。世界上另一个人口过亿,但总量下降的国家是日本。1950年,日本人口中位年龄比美国年轻8岁,人均GDP占美国的20%。日本借助年轻的人口优势在经济上迅速追赶美国,到1991年,日本GDP跃居世界第二,人均GDP占美国的85%。随着日本人口老龄化加剧,劳动力人口减少,创新能力降低,日本经济停滞不前。2018年,日本人口中位年龄已经达到48岁,每年新出生人口不足百万,成人纸尿裤销量远远大于婴儿纸尿裤。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在电器等方面的创新领先世界,但进入90年代以来,我们已经记不起日本人有什么新的重大创新成果了。日本经济停滞的30年,实际上是人口老化的30年。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国家总人口减少,广大农村和中小城市经济萧条,就业岗位减少,年轻人只好到大城市寻找就业机会。最近几年,俄罗斯全国人口减少,但莫斯科、圣彼得堡人口快速增加。日本全国人口减少的同时,东京都市圈人口急剧膨胀,日本政府不得不疏解东京人口,对于离开东京的人,最高奖励300万日元搬家费。
人口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人口南迁造成了中国经济中心南移。中国从商周以来,人口最初主要集中在黄河中下游流域。北方作为政治经济中心,从东汉末年开始,战乱频发。三国混战、北方游牧民族南侵等,造成北方人口大规模南迁,以王羲之为代表的琅琊王氏等,就是从现在的山东临沂迁到南方的。客家人也是从北方迁到福建、广东一带的。到了南宋时期,南方人口数量多于北方,经济中心也转移到江浙一带。南方的粮食产量、丝绸、手工业等,全面超过北方。明、清两朝虽然都城在北京,但科举考试的状元人数,江苏浙江远远超过山东河北。
东北人口变化和经济发展基本一致。中国东北作为清王朝的“龙兴之地”,清朝政府最初一直禁止汉人入关,直到1860年,迫于日本、俄罗斯人的觊觎和内地的自然灾害,才废除禁令,大批山东、河北等地人“闯关东”。据统计,自1870年到1940年70年间,世界上人口增加最快的两个地区,一个是美国,人口增加了230%,还有就是我国的东北,人口由330万增加到4000多万,增加了1100%。这也是同期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两个地区,在此期间,美国经济实力跃居世界第一,东北地区1940年的工业产值为26.47亿元,占全国的2/3以上。从上世纪90年代起,东北人口开始外流。2017年,全国人口负增长的共6个省(市),京、津、沪、黑、吉、辽。京津沪的人口负增长和控制大城市人口政策有关,而东北三省的人口负增长和经济活力有关。东北经济增速近几年一直低迷,同时,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东北人口中位年龄43岁,高于全国6岁左右。
流动人口数量是一个地区经济活力的重要标志。深圳是近40年来世界上经济和人口增长最快的城市之一。1979年深圳常住人口31.4万人,2017年底达到1252.83万人,人口增长40多倍,其中外来人口增长了5400多倍。同时,深圳GDP从1979年的1.96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22438.4亿元,增长了1.1万倍。基于地级市数据的测算表明,流动人口每增加1%,地区GDP增加0.54%;反过来,GDP增长1%,会促进地区内流动人口增加O.52%。2018年,浙江经济表现抢眼,在人口方面也能得出同样结论:杭州常住人口为980.6万人,比2017年增加了34万人,宁波常住人口增加了20万人。 从人口年龄主要标志的中位年龄,也能够看出城市经济的活跃度。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显示,珠三角流动人口的平均年龄为33.24岁,长三角为35.72岁,京津冀为37.16岁。从人口学角度可以解释为:珠三角的经济活跃度高于长三角,长三角高于京津冀地区。
山东人口形势十分严峻
2018年,中国人口数据是一升、四降。一升就是60岁以上人口数量和比例继续上升,2018年底60周岁及以上人口24949万人,占总人口的17.9%,比上年的24090万人增加了近859万,比重增加了0.5个百分点。三降就是新出生人口1523万,比上年下降200万;16-59周岁劳动年龄人口由90199万下降到89729万,减少470万;流动人口2.41亿人,比上年末下降378万人;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7586万人,相比2017年末的77640万人减少66万人,为最近多年的首次下降。中国社科院人口所发布的《人口与劳动绿皮书: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No.19》指出,长期的低生育率会导致高度老龄化和人口衰退,从而给社会经济带来多重挑战,按一对夫妻生1 65个孩子计算,预计2027年中国人口将进入负增长时代。
山東是人口大省,2017年底常住人口10005.83万。山东和全国一样,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劳动人口下降等问题,人口老龄化问题尤其突出。2017年底,山东60岁以上老年人口2137.3万,居全国第一,占总人口的21.4%,高于全国4%。更加严峻的是,山东还面临人口外流趋势加剧的压力。2017年,山东省人口净流出42万,居全国第一位,比第二名河南多4万,比东北三省总和多16万。山东人口主要外流至北京、珠三角和长三角。据统计,2000-2015年,北京外来人口中,来自山东的占17.39%,位于河北、河南之后,居第三位。山东16市中,人口外流人数最多的菏泽市,最多时外流人口160多万。2017年,菏泽外出人口数为145万人。人口流入最多的是青岛市,2017年底,流入人口125.77万。2018年人口净流入方面,济南8.81万、青岛8.65万,显示出济南的城市吸引力比青.岛大。再深入分析青岛增加的8.65万人口中,出生人口减去死亡人口,真正因为大学毕业就业、工作调动等来青岛的机械人口为4万左右。2013、2014、2015、2016、2017年,青岛常住人口增长数量分别为9.56万、8.21万、5.08万、10.7万、8.65万,可以看出,近几年青岛常住人口增长在1%左右。
地区经济活跃度与人口关系
对于人口变化和经济发展情况,我国每年都有翔实的统计数据发布,根据每年的流动人口和经济数据分析,可以得出地区人口和经济活跃度的关系。
从静态的角度看,地区经济活跃度=常住人口/户籍人口。一个地方经济的活跃度高,则就业机会多,人口流入,常住人口大于户籍人口,数值大于1。反之,经济活跃度低的地区,人口外流,数值小于1。用这个公式对2017年山东16个地级市人口数据分析,和人们对这些地方经济发达程度的印象是一致的。
从动态的角度看,地区经济活跃度趋势=常住人口年度增量/常住人口数。(动态趋势指标对于北京和上海不适用,因为这两个城市施行特殊的人口控制政策。)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是就业岗位变化,流动的主体是年轻劳动者,今天的人口就是明天的经济增长。用这个公式对我国部分城市进行比对,和人们的预期基本一致。
青岛作为中国北方经济体量仅次于北京、天津的第三大城市,经济战略支点作用极为突出。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形势下,如何把“搞活一座城”的主体——“人”搞活,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