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备课,教案设计,细节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6241(2007)03-0024-03
2006年11月,我参加了湖北省历史优质课竞赛,执教的人教版高一年级上册的“洋务运动”获得一等奖。结合此次教学实践,就青年教师如何准备一堂优质课,笔者试从三个方面浅谈自己的观点和做法。
一、课前准备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讲的就是准备工作的重要性,凡事预则立,一件事情只要准备工作做好了,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就一节课而言,我认为课前准备工作包括从开始准备到正式上讲台期间的所有工作,它包括备课资料、教案设计、多媒体课件和具体细节等多个方面的准备。
1、备课资料的准备
掌握这节课所有的备课资料,这是讲好一节课的基本前提。
查找备课资料的途径有三种:①利用手头现有资料,主要有教材,教师用书及专业书籍、各种版本的教案及教辅资料。②上网查找,一般用百度比较好。③到学校图书馆查找专业类杂志。
收集资料后要进行必要的整理,一般要分为两大类:一是这节课的教案、课件以及教学实录。这类资料往往是别人用过的,所以比较实用,但在使用时不可抄袭,贵在创新。二是有关这节课相关内容的背景资料和研究论文。这类资料通常比较零散,但往往从中可以受到启发,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在这个环节中,要处理好两个关系:一是备课资料的多与少的关系。这要根据时间和个人的习惯来定。时间充分,多多益善;时间少,宁缺毋滥。在准备这一节课的过程中,基本的、最重要的资料我都没有错过,我个人的习惯是喜欢博采众长。二是看资料和写教案的先后关系。我们往往会遇到这种情况,资料多了(比如你要是看50多篇文章),一遍看完,已经是头昏眼花了,脑袋一片空白,结果是事倍功半,效率极低。我的做法是看最基本的教案资料,写出初稿,然后再看一篇文章,就将其中有用的东西补进去。这种方法会让人很有成就感,而且效果极好。
2、教案设计的准备
怎样设计教案,这是一个大的命题。后面我在谈到“什么类型的课会受到欢迎”时,会涉及到一点教案的设计问题。这里,我想谈谈一节大的公开课、竞赛课要准备几种类型的教案。
我个人认为可以准备两种:
①自己看的教案。这种教案不拘泥于形式,可以是详案,也可以是简案,自己能看懂就行。最好是准备两份。详案能使你有效地掌控课堂,甚至可以精确到10秒钟要做的事情,但它的弊端是使你无法检测某个细节可能会出现的突发情况。简案能让你有更多的临场发挥的空间,同时你对学生可能会出现的各种情况心中有数。
②给他人看的教案。这种教案的目的是让别人了解你的设计意图,对你的教案提出修改意见,所以它必须具备两个特点:一是它必须是详案,最好是一份教学实录。二是你必须写出你的设计思路,最好是写出你对这种设计的看法。这份教案是我最看重的,它最具有针对性,写的过程就是你思维加工的过程。
3、多媒体课件的准备
首先要清楚,多媒体只是教学的工具和辅助手段,所以实用性是它最大的准则。我从三个方面谈谈对历史多媒体课件制作的看法。
①课件素材的收集
因特网下载、图片扫描、捕捉与剪辑现有视频素材、自己制作素材、购买。
②制作软件的选择
Powerpoint是一种简便易学的幻灯片制作工具,适用于制作静态图片和文字的“讲义性”课件,其优点是操作简单,修改方便,易于保存,且具有方便的链接功能,但其缺点很明显,功能单一,缺乏互动性。
Flash是一种绘画和动画功能都极强的软件,它可以满足我们对复杂画面绘制的需求,也可以制作高质量的动画,但制作起来花时间、花精力,且修改不易。
Authorware是一个基于流程图的多媒体创作工具,其优点是功能强大,配以丰富的函数,能实现灵活多变的媒体编排,交互性强,能较好地体现一个课件的完整性,很大气。缺点是对多媒体本身的制作功能欠缺。
我的一般做法:平时讲课可用Powerpoint来制作,但正规比赛用Authorware制作框架,需要有动画时用Flash制作,然后插进去。
③界面的优化
构图:演示区范围一般使用全屏,画面要简洁,主次关系要明确。
颜色:深色与浅色的对比,冷色与暖色的对比。一般画面的底色要使用比较柔和的颜色,素材最好使用深色,这样能形成鲜明对比。界面色彩构成不能单调乏味,要以明快、庄重、新鲜为主。(小问题:红色一般看不见,蓝色一般暗示有链接)
声音:总的原则是清晰。背景音乐要烘托环境、渲染气氛,切换时的声音效果要严格控制,宁缺毋滥防止不必要的声音干扰教学。
文字:注意两点,一是色彩搭配协调,二是所有同一类型的文字要统一、规范。
图像:注意出现方式和大小。
总之,一个优秀的课件,需要精心的策划、细心的制作和恰到好处的使用,才能收到良好的课堂使用效果。
4、注意细节
在准备过程中,会碰到一些具体事情,如果处理不好,会影响最后的结果。
首先,关于试讲。①试讲的遍数一定不要太多,多了会使你失去激情而对这项任务感到厌倦,至于遍数的多少由个人感觉来确定,我认为2—3遍为宜。②试讲的感觉不一定就是最后的感觉,可能在不同的班级会碰到截然相反的效果,要以最坏的感觉作为自己的参照。比如在这次比赛中,调用的全部是高一普通班级,学生的活跃程度大不如事先想像中那么理想。③要有目的、有针对地试讲,两次试讲之间,如果教案和讲法没有太大的变动,最好不要讲。
其次,心态号情绪。①不管别人讲得怎么样,始终要对自己有信心。②适当的紧张是必要的,一点都不紧张是不正常的。
别人的意见要听取,但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不然最后会变的无特色。
最后,凡事要计划。比如用纸条写好要做的事情;到一个班级讲课,事先要了解这个班学生的情况等。
二、什么样的课最受欢迎
讲课如同做菜,满足所有人的口味是不可能的,但我认为一节好课至少要具备以下几个要素。
1、基本原则:用思想引领课堂
一节课不管什么内容,都要体现一定的思想高度。新课改以来,我们往往形成这样一个误区,认为公开课要来一点花样,因此,为了追求课堂的热闹,十八般武艺皆上阵,结果是使课堂变成了什么都不是的大杂烩。为什么大家要这样做?我想无非是想体现所谓新课改的理念,体现课堂是师生共同的课堂。但没有思想的活动设计往往会适得其反,其结果是“形似而神离”。那么,怎样体现师生的互动呢?我认为最好的做法是:让思想引领我们的课堂,教师要突出“以问题为中心 的学习”的教学模式,通过设计开放式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参与研究、思考和解决问题来进行学习。一堂好课应当是学生思想上而不仅仅是形式上的踊跃参与,应当是内容丰满、充满思辨的课,更应当是学生学有所获的课。如果我们的每一堂课都能做到启迪心智,我想我们培养出的学生也一定是有内涵的人、有良知的人。在这次比赛中,有些教师把上课变成了个人激情演讲,有些教师课堂热闹,但思维层次低下,比如让学生分组探讨“甲午战争的结果”等问题。
2、要体现新课改的理念
新课改的理念是什么?我说不清楚,也觉得很玄乎。我也不太看重所谓的这个那个理念,因为我觉得过于强调营造情景、师生互动、学生的主体地位等,过了头就会变成一种形式。还是那个观点,课堂的活跃与否,不在于形式上有多热闹,而在于学生思维上的参与度。一节课可能表面上是沉闷的,但却恰恰是学生思维最活跃的。但评委往往很看重这种形式。怎么办呢?我也没有找到一个好的解决办法。这里仅举这次比赛中几个例子供大家参考借鉴:①武汉的一位老师在讲“辛亥革命”时,导人用了一段自己录的录像:由武汉的一位学生充当导游,虚拟情景,把宜昌的学生带到武汉辛亥革命纪念馆进行参观。②宜昌的一位老师在讲“甲午中日战争”时,同样也放了一段录像:这是由这位老师自己在威海卫参观时所拍的照片和DV。③宜昌一位教师在讲“新思潮的萌发”时,让学生自己动笔,为即将出版的《海图图志》写一句话的宣传语,学生热情相当高。从这三个例子中,我得出了三点启示:一是情景的营造必须要有个人感情因素的参与;二是师生互动必须要有一定的思维含金量;三是学生的主体地位需要教师引导。对照这三个成功的例子,有一个失败的例子值得我们借鉴,一位教师在讲“甲午中日战争”时,课的结尾让学生一起高唱国歌,虽然很热闹,确是十足的败笔,把高中学生思维水平低龄化。关于新课程改革,武汉和宜昌做得好一些。
3、提问的艺术
课堂提问最考验一个教师的功底。问题的设计、学生回答问题时老师的处理都是学问。这次评课有的评委认为:课堂提问要具有三性——适时性、适应性、适度性。同时,提问的目的要准确,问题要有思维含金量,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我一直在朝这方面努力,相信很多教师也在这样做。
4、导人的艺术
好的开头能起到先声夺人的功效。巧妙的导入,可以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创意的开讲,可以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促使学生很快投入对问题的思考。
5、语言的意蕴
汉语的语言是丰富多彩,极具魅力的。当我们采用一种形象的、趣味的、富于创意的语言时,我们就能勾勒出栩栩如生的历史来,就能让遥远的历史成为有血有肉、可以触摸的真实影像,就能将端庄严肃的历史演绎得通俗易懂,意趣盎然。怎样才能做到语言表述的创意迭出、妙语联珠呢?怎样才能创造教学的语言美感呢?一句话,功夫在诗外。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是博览群书、博学多才的,应该有深厚的文学素养和文化底蕴。当然,我们要切记的是,不能信口开河,胡编乱造,夸夸其谈,哗众取宠,给人以“秀”的感觉。
三、教师的个人素质
上一堂成功的课,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基本功,传统的观点认为教师的基本功包括:一手字、一口标准的普通话、一手好文章等,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又增加了能通过网络查寻资料以及会使用多媒体制作课件等。这里我想谈另外一个问题。我在试讲之后,老师们几乎都提到了一个共同的问题: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我往往会打断学生的话,自己滔滔不绝而把学生晾在一边。我当时想难道这也叫问题,很不以为然,但还是接受了这个建议,结果效果居然出奇的好,学生在得到鼓励后热情高涨,信心十足,整个课堂气氛也更加活跃、和谐。后来在正式比赛时我才知道,评价标准中有一条是一票否决,这就是课堂中不尊重学生(如随意打断学生的回答),有些教师尤其是教龄稍长的教师因为没有注意这一点而丢分。通过这次讲课,我有深刻的反思:要提高自己的教学基本功,以后更要善于倾听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6241(2007)03-0024-03
2006年11月,我参加了湖北省历史优质课竞赛,执教的人教版高一年级上册的“洋务运动”获得一等奖。结合此次教学实践,就青年教师如何准备一堂优质课,笔者试从三个方面浅谈自己的观点和做法。
一、课前准备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讲的就是准备工作的重要性,凡事预则立,一件事情只要准备工作做好了,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就一节课而言,我认为课前准备工作包括从开始准备到正式上讲台期间的所有工作,它包括备课资料、教案设计、多媒体课件和具体细节等多个方面的准备。
1、备课资料的准备
掌握这节课所有的备课资料,这是讲好一节课的基本前提。
查找备课资料的途径有三种:①利用手头现有资料,主要有教材,教师用书及专业书籍、各种版本的教案及教辅资料。②上网查找,一般用百度比较好。③到学校图书馆查找专业类杂志。
收集资料后要进行必要的整理,一般要分为两大类:一是这节课的教案、课件以及教学实录。这类资料往往是别人用过的,所以比较实用,但在使用时不可抄袭,贵在创新。二是有关这节课相关内容的背景资料和研究论文。这类资料通常比较零散,但往往从中可以受到启发,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在这个环节中,要处理好两个关系:一是备课资料的多与少的关系。这要根据时间和个人的习惯来定。时间充分,多多益善;时间少,宁缺毋滥。在准备这一节课的过程中,基本的、最重要的资料我都没有错过,我个人的习惯是喜欢博采众长。二是看资料和写教案的先后关系。我们往往会遇到这种情况,资料多了(比如你要是看50多篇文章),一遍看完,已经是头昏眼花了,脑袋一片空白,结果是事倍功半,效率极低。我的做法是看最基本的教案资料,写出初稿,然后再看一篇文章,就将其中有用的东西补进去。这种方法会让人很有成就感,而且效果极好。
2、教案设计的准备
怎样设计教案,这是一个大的命题。后面我在谈到“什么类型的课会受到欢迎”时,会涉及到一点教案的设计问题。这里,我想谈谈一节大的公开课、竞赛课要准备几种类型的教案。
我个人认为可以准备两种:
①自己看的教案。这种教案不拘泥于形式,可以是详案,也可以是简案,自己能看懂就行。最好是准备两份。详案能使你有效地掌控课堂,甚至可以精确到10秒钟要做的事情,但它的弊端是使你无法检测某个细节可能会出现的突发情况。简案能让你有更多的临场发挥的空间,同时你对学生可能会出现的各种情况心中有数。
②给他人看的教案。这种教案的目的是让别人了解你的设计意图,对你的教案提出修改意见,所以它必须具备两个特点:一是它必须是详案,最好是一份教学实录。二是你必须写出你的设计思路,最好是写出你对这种设计的看法。这份教案是我最看重的,它最具有针对性,写的过程就是你思维加工的过程。
3、多媒体课件的准备
首先要清楚,多媒体只是教学的工具和辅助手段,所以实用性是它最大的准则。我从三个方面谈谈对历史多媒体课件制作的看法。
①课件素材的收集
因特网下载、图片扫描、捕捉与剪辑现有视频素材、自己制作素材、购买。
②制作软件的选择
Powerpoint是一种简便易学的幻灯片制作工具,适用于制作静态图片和文字的“讲义性”课件,其优点是操作简单,修改方便,易于保存,且具有方便的链接功能,但其缺点很明显,功能单一,缺乏互动性。
Flash是一种绘画和动画功能都极强的软件,它可以满足我们对复杂画面绘制的需求,也可以制作高质量的动画,但制作起来花时间、花精力,且修改不易。
Authorware是一个基于流程图的多媒体创作工具,其优点是功能强大,配以丰富的函数,能实现灵活多变的媒体编排,交互性强,能较好地体现一个课件的完整性,很大气。缺点是对多媒体本身的制作功能欠缺。
我的一般做法:平时讲课可用Powerpoint来制作,但正规比赛用Authorware制作框架,需要有动画时用Flash制作,然后插进去。
③界面的优化
构图:演示区范围一般使用全屏,画面要简洁,主次关系要明确。
颜色:深色与浅色的对比,冷色与暖色的对比。一般画面的底色要使用比较柔和的颜色,素材最好使用深色,这样能形成鲜明对比。界面色彩构成不能单调乏味,要以明快、庄重、新鲜为主。(小问题:红色一般看不见,蓝色一般暗示有链接)
声音:总的原则是清晰。背景音乐要烘托环境、渲染气氛,切换时的声音效果要严格控制,宁缺毋滥防止不必要的声音干扰教学。
文字:注意两点,一是色彩搭配协调,二是所有同一类型的文字要统一、规范。
图像:注意出现方式和大小。
总之,一个优秀的课件,需要精心的策划、细心的制作和恰到好处的使用,才能收到良好的课堂使用效果。
4、注意细节
在准备过程中,会碰到一些具体事情,如果处理不好,会影响最后的结果。
首先,关于试讲。①试讲的遍数一定不要太多,多了会使你失去激情而对这项任务感到厌倦,至于遍数的多少由个人感觉来确定,我认为2—3遍为宜。②试讲的感觉不一定就是最后的感觉,可能在不同的班级会碰到截然相反的效果,要以最坏的感觉作为自己的参照。比如在这次比赛中,调用的全部是高一普通班级,学生的活跃程度大不如事先想像中那么理想。③要有目的、有针对地试讲,两次试讲之间,如果教案和讲法没有太大的变动,最好不要讲。
其次,心态号情绪。①不管别人讲得怎么样,始终要对自己有信心。②适当的紧张是必要的,一点都不紧张是不正常的。
别人的意见要听取,但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不然最后会变的无特色。
最后,凡事要计划。比如用纸条写好要做的事情;到一个班级讲课,事先要了解这个班学生的情况等。
二、什么样的课最受欢迎
讲课如同做菜,满足所有人的口味是不可能的,但我认为一节好课至少要具备以下几个要素。
1、基本原则:用思想引领课堂
一节课不管什么内容,都要体现一定的思想高度。新课改以来,我们往往形成这样一个误区,认为公开课要来一点花样,因此,为了追求课堂的热闹,十八般武艺皆上阵,结果是使课堂变成了什么都不是的大杂烩。为什么大家要这样做?我想无非是想体现所谓新课改的理念,体现课堂是师生共同的课堂。但没有思想的活动设计往往会适得其反,其结果是“形似而神离”。那么,怎样体现师生的互动呢?我认为最好的做法是:让思想引领我们的课堂,教师要突出“以问题为中心 的学习”的教学模式,通过设计开放式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参与研究、思考和解决问题来进行学习。一堂好课应当是学生思想上而不仅仅是形式上的踊跃参与,应当是内容丰满、充满思辨的课,更应当是学生学有所获的课。如果我们的每一堂课都能做到启迪心智,我想我们培养出的学生也一定是有内涵的人、有良知的人。在这次比赛中,有些教师把上课变成了个人激情演讲,有些教师课堂热闹,但思维层次低下,比如让学生分组探讨“甲午战争的结果”等问题。
2、要体现新课改的理念
新课改的理念是什么?我说不清楚,也觉得很玄乎。我也不太看重所谓的这个那个理念,因为我觉得过于强调营造情景、师生互动、学生的主体地位等,过了头就会变成一种形式。还是那个观点,课堂的活跃与否,不在于形式上有多热闹,而在于学生思维上的参与度。一节课可能表面上是沉闷的,但却恰恰是学生思维最活跃的。但评委往往很看重这种形式。怎么办呢?我也没有找到一个好的解决办法。这里仅举这次比赛中几个例子供大家参考借鉴:①武汉的一位老师在讲“辛亥革命”时,导人用了一段自己录的录像:由武汉的一位学生充当导游,虚拟情景,把宜昌的学生带到武汉辛亥革命纪念馆进行参观。②宜昌的一位老师在讲“甲午中日战争”时,同样也放了一段录像:这是由这位老师自己在威海卫参观时所拍的照片和DV。③宜昌一位教师在讲“新思潮的萌发”时,让学生自己动笔,为即将出版的《海图图志》写一句话的宣传语,学生热情相当高。从这三个例子中,我得出了三点启示:一是情景的营造必须要有个人感情因素的参与;二是师生互动必须要有一定的思维含金量;三是学生的主体地位需要教师引导。对照这三个成功的例子,有一个失败的例子值得我们借鉴,一位教师在讲“甲午中日战争”时,课的结尾让学生一起高唱国歌,虽然很热闹,确是十足的败笔,把高中学生思维水平低龄化。关于新课程改革,武汉和宜昌做得好一些。
3、提问的艺术
课堂提问最考验一个教师的功底。问题的设计、学生回答问题时老师的处理都是学问。这次评课有的评委认为:课堂提问要具有三性——适时性、适应性、适度性。同时,提问的目的要准确,问题要有思维含金量,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我一直在朝这方面努力,相信很多教师也在这样做。
4、导人的艺术
好的开头能起到先声夺人的功效。巧妙的导入,可以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创意的开讲,可以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促使学生很快投入对问题的思考。
5、语言的意蕴
汉语的语言是丰富多彩,极具魅力的。当我们采用一种形象的、趣味的、富于创意的语言时,我们就能勾勒出栩栩如生的历史来,就能让遥远的历史成为有血有肉、可以触摸的真实影像,就能将端庄严肃的历史演绎得通俗易懂,意趣盎然。怎样才能做到语言表述的创意迭出、妙语联珠呢?怎样才能创造教学的语言美感呢?一句话,功夫在诗外。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是博览群书、博学多才的,应该有深厚的文学素养和文化底蕴。当然,我们要切记的是,不能信口开河,胡编乱造,夸夸其谈,哗众取宠,给人以“秀”的感觉。
三、教师的个人素质
上一堂成功的课,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基本功,传统的观点认为教师的基本功包括:一手字、一口标准的普通话、一手好文章等,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又增加了能通过网络查寻资料以及会使用多媒体制作课件等。这里我想谈另外一个问题。我在试讲之后,老师们几乎都提到了一个共同的问题: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我往往会打断学生的话,自己滔滔不绝而把学生晾在一边。我当时想难道这也叫问题,很不以为然,但还是接受了这个建议,结果效果居然出奇的好,学生在得到鼓励后热情高涨,信心十足,整个课堂气氛也更加活跃、和谐。后来在正式比赛时我才知道,评价标准中有一条是一票否决,这就是课堂中不尊重学生(如随意打断学生的回答),有些教师尤其是教龄稍长的教师因为没有注意这一点而丢分。通过这次讲课,我有深刻的反思:要提高自己的教学基本功,以后更要善于倾听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