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

来源 :现代教育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olong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灵魂,是一个民族进步和发展的灵魂。爱因斯坦曾说:“要是没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有创造能力的个人,社会的向上发展就不可想象。”小学语文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学生想象和创新思维的课程,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而有效地落实学生语文综合学习能力培养的目标,是我们必须要思考的问题,同时也是肩负的使命。我认为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一、创造性思维训练要体现学科个性特征。
  凭借语言文字去发展学生的思维,这是语文大阅读教学固有的特征。两者和谐发展,就会相得益彰。
  1.在理解课文内容中培养思维的独创性。教师要善于设计能启发学生作多元思维的问题,如教学《圆明园遗址》时,给学生一个讨论题──“圆明园遗址该不该重建?说说你的理由。”这种开放性问题是颇有价值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认识,各抒己见,尽情表达。不重建的理由是让中国人民不忘国耻,激发人们的爱国主义精神;该重建是可以再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还可以发展旅游事业等等。教师在课堂上能有意识地提倡思维的多元化,学生的创造思维自然得到了培养。
  2.在品味语言中培养思维的探究性。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课文中典型的语言现象,引导学生反复揣摩、品味,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激发学生创造性运用语言的热情。如教朱自清的《春》时,我抓住“小草偷偷地从泥土里钻出来”这句话,让学生分析“钻”“偷偷”两个词。当学生思维进入状态时,就会潜心阅读文本,同时调动起他们已有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进行思考。一生答:“‘钻’字写出了春天的小草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它们能冲破泥土,挺立起来。‘偷偷’说明春天的小草生长得特别快,当人们不知不觉时,小草已经从泥土里钻出来了。”看,创新意识已经潜移默化地印入学生的心田。
  3.在强化运用中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就语文课堂教学来说,语言的实践也已跳出了原来单项的语文知识和技能的训练,开始致力于综合能力的训练,以期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综合素养,所以要注意:
  1、变抽象概括为具体演绎。把课文与学生原有的知识积累,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对词语的理解不是停留在概念上,而是化抽象为形象。这个”化“的过程,就是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和语言训练的过程。2.添加未展开的情节。如《朱德的扁担》中要求学生联系课文内容,谈谈战士们会怎么劝朱德同志不要去挑粮。孩子们的思维闸门被打开了,根据课文内容,摹拟战士们的语言,有声有色地“劝”起了朱德同志。3.添枝加叶,拓展句子。如“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在“冒”字前面加上“使劲地、生机勃勃地”等恰当的修饰词语句子更形象。
  二、营造创新氛围,激发创新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力乃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在教《晏子使楚》一文时,我曾让学生分角色进行表演。学生开始较为胆怯,但在我的鼓励下,一学生上台后将晏子的行为进行了一番变通,他的表演不算出色,但却引来了阵阵掌声。学生在一种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同时也接受了一次爱国主义教育。
  三、重视作文教学,激发创新思维
  语文教学特别是作文教学中要格外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1.打破常规思维定势,培养学生作文创新意识。思维定势限制学生大脑思维的活跃性,这必须要改革。为引导学生作文打破常规思维定势,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作文命题上我作了多种尝试。命题从形式到内容都力求新颖、有趣,如:《我当上了班长》、《假如我是老师》、《我是克隆家》等题目,来自学生的生活.自然有兴趣写,作文中独特的创新见解也跃然纸上。
  2.加强思维方式训练,培养学生作文创新能力。训练小学生思维,需要老师的引导,让学生探索以小见大、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思维方式。长期注重思维训练,学生认识水平会明显提高,并学会运用逆向思维。如:《我班的流动红旗》、《我与凡卡比童年》等作文,充满童真童趣,又散发出理性思维的光芒。
  四、因势利导,启发学生大胆想象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语文教学如何激活学生的想象呢?古人说:“学成于思,思源于疑。
  课堂因势利导的提问是教学过程中考查学生学习情况、引发学生探究兴趣、培养学生丰富想象力的重要手段。《再见了,亲人》中,我设计了三个问题:第一,当列车未开动时,站台上会是怎样的情景?志愿军和朝鲜人民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第二,当列车开动时,又会出现怎样的情景?第三,当列车开远了,假如你是一名志愿军战士,你的心情会怎样?会想些什么?学生没有此类经历,只能通过体会课文内容,大胆想象,此时学生必然联想到自己生活中与亲朋好友分别时的类似场面。这样,课堂教学既能完成激发学生想象的任务,又体现了语文教育的情感性。
  总之,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当成为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只要我们在思想上重视,所采用的方法得当,就一定会使语文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摇篮!
  (山东省肥城市安驾庄镇北石小学)
其他文献
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忽视了学生情感、想象、领悟等多方面的发展,忽视了生命的存在,我们过多地强调知识的记忆、模仿,制约了学生的嘴巴、双手、头脑,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使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灵性,缺乏生命活力。那么面对新课改的挑战,如何让我们的地理课堂焕发新的生命力呢?笔者以为:  一、营造民主氛围,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陶行知先生说:“只有民主才能解放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而且使最大多数
期刊
文学作品阅读考查,在高考中赋分为三十分左右,考查的体裁包括古典诗词、现代小说或散文。在多年的高三复习备考过程中,发现不同水平的学生在这个方面存在着普遍性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着文学作品部分得分的提高。  第一,对作品形象理解的准确性较差。形象是文学作品的核心,承载着作者的情感态度,起表现主旨的作用。《考试说明》对把握形象、领会主旨提出了明确的考查要求,如果对形象的把握不准确,必然会造成对整篇
期刊
新课程突出强调化学实验教学,而化学实验教学能有效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探索能力,并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兴趣。因此,教师应善于从教材中挖掘适合的内容,有计划地为学生开展实验教学,引导学生探索解决实验问题的方法,不断培养学生学习化学能力。下面结合笔者多年教学实践经验谈一点粗浅看法。  一、创设有趣实验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课标强调学生是化学学习的主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化
期刊
一位教育家曾说过:“让学生变得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也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把课外阅读作为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学生课外阅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提倡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近年来,我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方面做了一些尝试,效果较为理想。  一、激发阅读兴趣,人人想读书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曾说过:“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
期刊
提要:施金纳的行为主义教育观认为,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必须开放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的选择权,让选择权回归,只有这样学生学习才有积极性、主动性。而轻松和谐的教学环境,能让学生学习情绪高涨,充分的激发出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实行开放性教学是新课程标准实施的需要。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要从学生的经验和体验出发,密切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对知识掌握的实效性。  关键词:开放性 实效性
期刊
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起指导、启发的作用。应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实践中去亲身体验创新和自学的乐趣。这不仅能深化教学内容,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更重要的是能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信息技术课程的最终目标是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
期刊
摘要:物理课堂教学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将物理教学质量最大化是每位物理教师追求的目标。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随着教育新政的推进,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提高物理课堂的有效性成为了重中之重,在此,本文通过课前的“四备,一规划”,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处理等几方面谈谈有效的物理课堂的构建。  关键词:构建 有效 物理课堂  现代课堂教学讲求精讲精练,讲练结合,注重基础知识,培养学生
期刊
探究式学习是新课程提倡的基本教学理念,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使学生有自由表达、质疑、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其基本程序是:依据一定的事实提出问题-进行科学假设或预测-设计方案验证假设-拓发展与应用。那么,怎样把探究式学习应用于化学教学中呢?下面略谈笔者的观点和做法。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激发探究欲望欲望  提出问题,既
期刊
有效的教学方法为教师达成教育目标和完成教学任务提供了保证,也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设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发展了他们的学习能力和素质。  现代教育改革的实施依赖教师的身体力行,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法就成为了教学改革关键。一方面,中学政治教师在教学方法上要改变以往灌输式的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将学习的权利教给学生。  教师如果主宰了学生的学习,教学就是教师在唱独角戏,教师包揽了学生的学习,学生不可能真
期刊
长期以来,初中英语教学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教师教得很辛苦,但有时却收效甚微。究其原因,教学活动设计不够优化,导致英语课堂教学缺乏有效性,具体呈现为以下三种现象。  一、无效“小组合作”,课堂教学表面繁荣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标提倡的一种学习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交际能力。但是有的教师片面追求小组合作,频繁使用这一方法,随意性很强,每布置一项任务,就让学生开展一次小组讨论,看上去学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