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间隔优势传导导致主动脉窦起源室性早搏呈左束支传导阻滞图形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ezhiyong2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应用三维电解剖标测探讨主动脉窦起源室性早搏的起源点和出口之间关系及产生机制。

方法

本研究病例为2009年5月至2012年2月流出道室性早搏射频消融125例,起源于主动脉窦者21例。根据体表心电图将其分为两组:A组呈右束支传导阻滞图形7例;B组呈左束支传导阻滞图形者14例。在三维电解剖指导下构建左心室流出道(A组)或左、右心室流出道(B组)三维解剖图,激动标测结合起搏标测对所有患者行射频消融治疗,分析体表心电图特点、激动标测、起搏标测与消融靶点的关系。

结果

21例患者射频消融成功,成功靶点位于左冠窦17例,右冠窦2例,无冠窦2例。A组左心室流出道标测最早激动点V波较体表心电图QRS波提前22~34(27.4±4.6)ms; B组14例患者进行右心室流出道及主动脉窦内标测,激动时间5例右心室流出道晚于主动脉窦,提前时间:22~28(25.2±2.7)ms 比 26~40(32.8±5.2)ms(t=-3.6,P=0.024);9例右心室流出道早于主动脉窦,提前时间:22~38(28.7±5.9)ms比18~28(22.7±3.6)ms(t=3.8,P=0.005);起搏标测右心室流出道相似度均在90%以上。三维标测示:9例右侧较左侧提前患者右心室流出道激动标测最早点与左侧成功靶点位置相对应。

结论

心室流出道间隔部存在具有优势传导的心肌,可能是导致主动脉窦起源室性早搏体表心电图呈左束支阻滞型的原因。

其他文献
目的比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维吾尔族与汉族人群Klotho蛋白浓度的差异,探讨其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分层、随机、多级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维吾尔族和汉族年龄≥60岁的老年常住居民进行MCI流行病学调查,纳入资料完整的MCI患者161例(MCI组;其中维吾尔族90例,汉族71例);选取民族、性别、年龄及血压相匹配的非MCI者161名(对照组;其中维吾尔族88名,汉族73
目的应用近红外光谱成像技术(functional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fNIRS)研究综合医院精神科有焦虑和强迫症状的抑郁症患者前额叶功能激活的特点。方法采用fNIRS测量比较30例抑郁症患者(患者组)和30名对照(对照组)在执行语义言语流畅任务(verbal fluency task,VFT)时前额叶血红蛋白浓度变化,利用HAMD、HAMA、耶鲁-布朗强迫量表(
目的比较分析被误诊为抑郁症的双相障碍患者和抑郁症患者的社会人口学因素及临床特征。方法选取全国13家精神科医院和机构中的1 478例抑郁症患者,使用一般情况调查表记录患者的社会人口学因素及临床特征,使用MDQ及HCL-32筛查轻躁狂症状的出现,使用MINI建立符合DSM-Ⅳ的诊断,并采用两两比较和多元回归的方法对两类患者的社会人口学因素及临床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双相障碍Ⅰ型和双相障碍Ⅱ型被诊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市突发群体事件后中湾街沿街年龄≥15岁居民各类精神障碍的患病率、发病因素及规律,为街道社区心理卫生服务尤其是心理危机干预提供依据。 方法2009年9月5日至11月5日对乌鲁木齐市黑甲山后街社区沿街居民进行了调查,对其中中湾街沿街年龄≥15岁全体居民,由精神科医生以DSM-Ⅳ-TR轴Ⅰ障碍临床定式检查患者版进行了调查,使用DSM-Ⅳ对各类精神障碍进行诊断。结果(1)共有931人完成了
目的利用静息态fMRI技术,综合脑相干局部一致性(coherence-based regional homogeneity,Cohe-ReHo)的分析方法进一步对抑郁症自发脑活动改变的区域进行定位。方法18例首次发作、既往未服药的抑郁症患者(患者组)以及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与患者相匹配的18例健康受试者(对照组)完成了fMRI扫描;将基于Cohe-ReHo的方法应用于数据分析,比较患者组与对照组
目的了解广州市城乡年龄≥55周岁人群中痴呆患者的死亡率。方法2003年和2008年,采用老年期痴呆初筛调查表、老年期痴呆诊断问卷和死亡患者调查表等调查工具,分别对从广州市城乡5 276名年龄≥55周岁的老年人进行的痴呆患病率(基线)调查中发现的183例痴呆患者进行随访,通过一对一面谈,收集相关资料,包括痴呆死亡人数及总人年数,用两者之比计算出痴呆死亡率。采用DSM-Ⅳ诊断痴呆,采用临床痴呆程度评定
心室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已成为慢性心力衰竭的有效治疗手段,大量循证医学资料已证明CRT能明显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生活质量及运动耐量,并降低住院率及死亡率[1-3],有效率达70%。尤其近期的研究表明,部分心力衰竭患者CRT术后疗效极为显著,称为CRT“超反应”(CRT super-response 或 hyper-resp
期刊
患儿女性,6岁,因“发现右肺动静脉畸形2年”入院。2年前患“手足口病”,治愈后于当地医院行X线胸片检查发现肺部阴影(图1),治疗后未好转,后就诊于多家医院,行肺部CT增强扫描(图2),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右肺动静脉畸形”,为行介入治疗在我院住院。患儿平素活动量大时口唇轻度发绀、易疲乏,无咯血、胸痛,无心悸及头晕。入院查体:体温36.5 ℃,脉搏90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90/60
期刊
随着我国医药体制改革不断深化,资源调配与利益调整两方面的矛盾日益凸显。要把握改革的正确方向,一个重要的方面是充分理解医学的人文内涵。理清医学和医生职业的价值体系、医学的目的、社会责任和使命。
期刊
目的评价鞘中鞘技术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患者左心室电极导线置入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慢性心力衰竭伴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成功置入CRT或CRT-D患者。对42例患者无冠状静脉解剖变异未应用鞘中鞘技术置入左心室电极(A组),21例患者存在冠状静脉解剖变异未应用鞘中鞘技术(B组)和23例患者存在冠状静脉解剖变异应用鞘中鞘技术(C组)置入左心室电极的总的手术操作时间、左心室电极置入时间、X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