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患者的护理

来源 :按摩与康复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10358463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268-02
  脑出血是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当用力或情绪激动时,血压突然升高,超过血管壁所能耐受的压力时,发生血管破裂出血。高血压是脑出血最常见的原因,其中以高血压合并小动脉硬化最为常见;其他病因包括动脉粥样硬化、血液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等。
  1临床表现
  好发年龄50~70岁,男性多见,冬春季节发病较多,多有高血压病史,常在活动和情绪激动时发生,大多病例病前无预兆,少數可有头痛、头晕、肢体麻木等前驱症状,可因出血部位及出血量不同而临床表现各异;重症者发病时突感剧烈头痛,随即呕吐,数分内可转入意识模糊或昏迷。
  2护理要点
  2.1绝对卧床出血特别是发病2h内尽量不要搬动,床头抬高15°~30°,头置冰袋或冷水袋以降低脑代谢。病室保持安静,空气流通,室温保持在18~20℃。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2.2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脑缺氧。及时吸痰,必要时行气管切开,以防窒息。可间断给予40%氧气吸入,病情稳定后,定时翻身、拍背,以利于痰液排出。
  2.3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急性脑出血昏迷时应暂禁食,3d后给予鼻饲饮食;神志清楚无吞咽困难者,给半流质或软食,协助进食时不宜过急,以免引起呕吐或呛咳。同时,要保持足够的营养和水分。
  当患者躁动不安,血压持续升高时,应遵医嘱及时镇静、降压,但禁用吗啡、哌替啶等呼吸抑制制剂。同时加用床档,取下活动义齿。
  高热时按高热护理常规护理;合并消化道出血时,按消化道出血护理常规护理。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意识、瞳孔的变化,如有剧烈头痛、呕吐、烦躁不安、两侧瞳孔大小不等,或忽大忽小等再出血或出现脑疝先兆时,应及时通知医师进行处理。
  2.4补充营养和保持电解质平衡。颅内压升高时,应迅速降低颅内压,但用药时要预防水、电解质紊乱,故每日记录出、入量,加强营养,定期监测血生化。
  2.5预防泌尿系感染。尿失禁或尿潴留患者应留置导尿管,严格无菌操作。
  2.6加强基础护理。
  2.6.1预防褥疮。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床铺平整无皱褶,翻身时按摩受压部位,骨突出处垫气圈、棉圈或海绵垫,使用电动气垫床。
  2.6.2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护理,每日用生理盐水清洗口腔2次。
  2.6.3保持大便通畅:大便秘结时,给予缓泻药,必要时给予灌肠。
  2.6.4瘫痪肢体护理:如被动活动和按摩瘫痪肢体,保持功能位置,以防肌肉萎缩、关节强直及足下垂。有运动行失语者,应进行语言训练。
  2.7心理支持。抗抑郁状态。
其他文献
从现场采样到分析完备,应用反射渡法进行检测时,应该注意的方面有几个方面,每一步骤都是至关重要的,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的测试准确。
摘要 遵循中医治未病理论,进行颈椎自我保健。通过防寒保暖、端正姿势、避免疲劳、预防咽炎和颈椎外伤、适当运动等措施。以科学生活方式,改善颈椎病症状,预防颈椎病发生、复发。  关键词 颈椎 保健 治未病 颈椎操    颈椎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呈现发病率上升,患者低龄化趋势。颈椎病是一种慢性退行性疾病,病程长、易反复。  遵循中医治未病理论,根据颈椎的生理特点,颈椎病的致病因素,发病机理
目的:初步评估微型腹腔镜三孔法胆囊切除术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10月-2011年6月期间行微型腹腔镜三孔法胆囊切除术30例患者,其中男12例,女18例,年龄最大的60岁,最小的20岁。
医学影像学飞速发展,对临床医学的发展起到强大的推动作用。本文重点论述影像学在肿瘤诊治中的作用,及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对产妇分娩的影响.方法:选择2007年9月至2009年6月在我院产科住院分娩的产妇100例为观察组,另选同期住院分娩的产妇100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产科护理,
医学技术在科学技术的带动之下,不断的迅速发展,出现了许多的新技术和新理论,推动和丰富着检验医学。检验医学发展到今天,已经慢慢发展成为了一门科学而系统的二级学科。临床检验
目的:探讨临床治疗妇产科大出血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2010年9月收治的90例妇产科产后大出血的患者资料,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总结。结果:90例妇产科大出血的原因
目的 研究在正常分娩产妇产褥期管理中应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的干预效果及对母婴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200例正常分娩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