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邓小平的领导艺术一直以来是政界和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重点,邓小平以他极富魅力的治国艺术赢得了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敬佩,给当代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带来深刻的影响,是留给我们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本文从2004年以来邓小平领导艺术的国内研究概况开始,对其内涵做出了一定的归纳、总结、分析,旨在更好的学习、领会、借鉴邓小平同志的领导艺术。
【关键词】邓小平;领导艺术;内涵
一、2004年以来邓小平领导艺术的国内研究概况
邓小平领导艺术是非常丰富的。一直以来,深入研究邓小平领导方法、艺术都是邓小平理论研究中的热点。以下是2004年以来邓小平领导艺术的国内研究概况:
张勋宗认为,邓小平与我国老一辈领导者相比有着独特的非模式化的领导風格和艺术,这主要表现在邓小平求真务实、不尚空谈、无惧无畏、开拓创新、韬光养晦、着眼大局、举重若轻、稳扎稳打、柔中带刚、绵里藏针、坚持原则、灵活多变、两手抓两手硬和多辩证统一等方面。
徐凤琴认为,邓小平治国韬略与领导艺术突出表现在六个方面: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治国风格;立足现实,着眼大局的治国谋略;开拓进取,敢字当头的创新精神;抓住中心,统筹兼顾的辩证统一;柔中带刚,棉里藏针的巧妙融合;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谋略艺术。
吕鸿翔从邓小平领导艺术的内涵形成基础、形成过程、主要内容、特征、现实价值五个方面,全面地论述了邓小平的领导艺术,围绕思维艺术、决策艺术、协调艺术、用人艺术和语言艺术等五个方面对邓小平领导艺术作了精辟的概括。
刘珍珍认为,正是由于邓小平富有传奇色彩的曲折人生,形成了其个性鲜明、思想深邃、冷静稳重、信念执著、刚正不阿、坚毅顽强的人格魅力与其高瞻远瞩、驾驭全局的非凡领导能力,无私无畏、敢作敢为的果断决策风格,以及尊重实践、大胆创新、少说多做的务实领导方法和领导艺术。
二、邓小平领导艺术的内涵研究
邓小平的领导艺术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在当代中国的运用、发展;是具有中国共产党人特色的立场、观点、方法和邓小平崇高品德、独特风格的统一;是包括领导战略、领导体制、领导主体、领导体制、领导决策、领导方法与领导艺术在内的科学体系;是邓小平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
(一)“领导就是服务”
领导的根本问题,是领导和群众的关系问题,归根结底是为谁服务的问题。邓小平在1985年5月19日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什么是领导?领导就是服务。几年前,我曾说过,愿意给教育、科技部门的同志当后勤部长。”
1、充分体现了党的群众路线
群众路线是我党的根本工作路线。邓小平指出,领导者之所以能拥有领导地位,是因为他是人民群众的全心全意地服务者。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共产党对于人民群众的领导作用,就在于它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意志,并且努力帮助人民群众组织起来,为他们的利益而斗争。“领导就是服务”,就是要以人民群众为中心,根据人民群众的需要而服务。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因此,党必须密切联系群众、依靠群众,而不能脱离群众。
2、深刻揭示了现代领导的大趋势和领导本质
邓小平的领导思想阐述了现代领导简约化的大趋势。领导简约化趋势,要求不断减少领导工作的量而提高领导工作的质。传统的领导观念认为,领导用人就是管人、约束人、控制人。现代领导观念强调领导用人的重点是激励人、“服务”人。邓小平的“领导就是服务”的思想就是从这个意义上而言的。
但是,邓小平的“服务”并不是后勤意义上的服务;他的“服务”是指领导者要为领导活动,为被领导者提供规范准则,提供制度框架,提供辅导、指导和环境条件。从而达到减少领导工作的量,提高领导工作的质。领导的本质就是要解决领导的权力来自哪里以及领导为谁服务的问题。邓小平认为领导必须有权威,但权威不是自封的。领导者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服务,绝不能以权谋私。任何领导者没有超乎人民群众之上的权力,没有向人民群众实行恩赐、包办和强迫命令的权力,更没有在人民群众头上称王称霸的权力。对于共产党人来说,权力归根到底是服务的工具。因此,共产党人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责任观,权力首先是责任;要树立正确的权力价值观,权力的唯一价值取向是为人民谋利益。领导的服务行为必须规范化、法制化,做到依法领导、依法行政,这是现代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是二十一世纪的领导大趋势,也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二)“领导体制更带有根本性”
1、“领导制度,组织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
邓小平的这个论断,是相对于领导人的思想作风而言的。在历史上,前苏联领导人斯大林严重破坏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毛泽东晚年错误发动“文化大革命”,都是缺少民主法制而造成的。因此,邓小平非常重视民主法制的制度建设,尤其是领导制度的建设。他说:“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作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
2、改革和完善党和国家领导制度
邓小平在《党和国家制度改革》中指出:“改革并完善党和国家各方面的制度,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改革并完善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是实现这个任务的关键。”他针对我国原有党和国家领导体制存在的弊端,明确提出了领导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1)正确处理党和政府的关系,解决党政分开的问题。党政要分开,党委只管大事,党委不要设经济管理部门,经济管理部门的工作应该由政府去管。“党要善于领导,不能干涉太多,应该从中央开始,这样就不会削弱党的领导。干预太多,搞不好倒会削弱党的领导。”
(2)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权力要下放。邓小平指出:“权力过分集中,妨碍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和党的民主集中制的实行,妨碍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妨碍集体智慧的发挥,容易造成个人专断,破坏集体领导,也是在新的条件下产生官僚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邓小平主张有计划地大胆下放权力,充分发挥国家、地方、企业和劳动者个人四个方面的积极性。
(3)按照依法治国的要求,从法制和制度入手,加强法制和制度建设,实现国家机构组织、职能和工作程序的法定化。一是邓小平提出修改宪法的建议,从国家根本大法的高度来保证人民的各项民主管理权力, “关于不允许权力过分集中的原则,也将在宪法中表现出来”。二是废除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设立纪律委员会和顾问委员会。在这一点上他自己就作了很好的典范。在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和十三届五中全会上先后完全退出了党的领导岗位。三是坚持和强调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相结合的制度。
总之,邓小平的领导思想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创造性发展,是邓小平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邓小平领导思想的基本理念和出发点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独特的领导风格,是理想与实干的统一;宏伟与质朴的交融。不愧是我们这个时代广大领导者的楷模。
参考文献:
[1]王丽:《科学发展与和谐实现——邓小平行政改革思想的哲学诠释"》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2009年第 9 期
[2]宋维东,何雯《邓小平行政体制改革思想及其现实指导意义》载《攀枝花学院学报》,2012年第2期
【关键词】邓小平;领导艺术;内涵
一、2004年以来邓小平领导艺术的国内研究概况
邓小平领导艺术是非常丰富的。一直以来,深入研究邓小平领导方法、艺术都是邓小平理论研究中的热点。以下是2004年以来邓小平领导艺术的国内研究概况:
张勋宗认为,邓小平与我国老一辈领导者相比有着独特的非模式化的领导風格和艺术,这主要表现在邓小平求真务实、不尚空谈、无惧无畏、开拓创新、韬光养晦、着眼大局、举重若轻、稳扎稳打、柔中带刚、绵里藏针、坚持原则、灵活多变、两手抓两手硬和多辩证统一等方面。
徐凤琴认为,邓小平治国韬略与领导艺术突出表现在六个方面: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治国风格;立足现实,着眼大局的治国谋略;开拓进取,敢字当头的创新精神;抓住中心,统筹兼顾的辩证统一;柔中带刚,棉里藏针的巧妙融合;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谋略艺术。
吕鸿翔从邓小平领导艺术的内涵形成基础、形成过程、主要内容、特征、现实价值五个方面,全面地论述了邓小平的领导艺术,围绕思维艺术、决策艺术、协调艺术、用人艺术和语言艺术等五个方面对邓小平领导艺术作了精辟的概括。
刘珍珍认为,正是由于邓小平富有传奇色彩的曲折人生,形成了其个性鲜明、思想深邃、冷静稳重、信念执著、刚正不阿、坚毅顽强的人格魅力与其高瞻远瞩、驾驭全局的非凡领导能力,无私无畏、敢作敢为的果断决策风格,以及尊重实践、大胆创新、少说多做的务实领导方法和领导艺术。
二、邓小平领导艺术的内涵研究
邓小平的领导艺术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在当代中国的运用、发展;是具有中国共产党人特色的立场、观点、方法和邓小平崇高品德、独特风格的统一;是包括领导战略、领导体制、领导主体、领导体制、领导决策、领导方法与领导艺术在内的科学体系;是邓小平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
(一)“领导就是服务”
领导的根本问题,是领导和群众的关系问题,归根结底是为谁服务的问题。邓小平在1985年5月19日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什么是领导?领导就是服务。几年前,我曾说过,愿意给教育、科技部门的同志当后勤部长。”
1、充分体现了党的群众路线
群众路线是我党的根本工作路线。邓小平指出,领导者之所以能拥有领导地位,是因为他是人民群众的全心全意地服务者。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共产党对于人民群众的领导作用,就在于它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意志,并且努力帮助人民群众组织起来,为他们的利益而斗争。“领导就是服务”,就是要以人民群众为中心,根据人民群众的需要而服务。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因此,党必须密切联系群众、依靠群众,而不能脱离群众。
2、深刻揭示了现代领导的大趋势和领导本质
邓小平的领导思想阐述了现代领导简约化的大趋势。领导简约化趋势,要求不断减少领导工作的量而提高领导工作的质。传统的领导观念认为,领导用人就是管人、约束人、控制人。现代领导观念强调领导用人的重点是激励人、“服务”人。邓小平的“领导就是服务”的思想就是从这个意义上而言的。
但是,邓小平的“服务”并不是后勤意义上的服务;他的“服务”是指领导者要为领导活动,为被领导者提供规范准则,提供制度框架,提供辅导、指导和环境条件。从而达到减少领导工作的量,提高领导工作的质。领导的本质就是要解决领导的权力来自哪里以及领导为谁服务的问题。邓小平认为领导必须有权威,但权威不是自封的。领导者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服务,绝不能以权谋私。任何领导者没有超乎人民群众之上的权力,没有向人民群众实行恩赐、包办和强迫命令的权力,更没有在人民群众头上称王称霸的权力。对于共产党人来说,权力归根到底是服务的工具。因此,共产党人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责任观,权力首先是责任;要树立正确的权力价值观,权力的唯一价值取向是为人民谋利益。领导的服务行为必须规范化、法制化,做到依法领导、依法行政,这是现代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是二十一世纪的领导大趋势,也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二)“领导体制更带有根本性”
1、“领导制度,组织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
邓小平的这个论断,是相对于领导人的思想作风而言的。在历史上,前苏联领导人斯大林严重破坏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毛泽东晚年错误发动“文化大革命”,都是缺少民主法制而造成的。因此,邓小平非常重视民主法制的制度建设,尤其是领导制度的建设。他说:“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作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
2、改革和完善党和国家领导制度
邓小平在《党和国家制度改革》中指出:“改革并完善党和国家各方面的制度,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改革并完善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是实现这个任务的关键。”他针对我国原有党和国家领导体制存在的弊端,明确提出了领导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1)正确处理党和政府的关系,解决党政分开的问题。党政要分开,党委只管大事,党委不要设经济管理部门,经济管理部门的工作应该由政府去管。“党要善于领导,不能干涉太多,应该从中央开始,这样就不会削弱党的领导。干预太多,搞不好倒会削弱党的领导。”
(2)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权力要下放。邓小平指出:“权力过分集中,妨碍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和党的民主集中制的实行,妨碍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妨碍集体智慧的发挥,容易造成个人专断,破坏集体领导,也是在新的条件下产生官僚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邓小平主张有计划地大胆下放权力,充分发挥国家、地方、企业和劳动者个人四个方面的积极性。
(3)按照依法治国的要求,从法制和制度入手,加强法制和制度建设,实现国家机构组织、职能和工作程序的法定化。一是邓小平提出修改宪法的建议,从国家根本大法的高度来保证人民的各项民主管理权力, “关于不允许权力过分集中的原则,也将在宪法中表现出来”。二是废除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设立纪律委员会和顾问委员会。在这一点上他自己就作了很好的典范。在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和十三届五中全会上先后完全退出了党的领导岗位。三是坚持和强调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相结合的制度。
总之,邓小平的领导思想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创造性发展,是邓小平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邓小平领导思想的基本理念和出发点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独特的领导风格,是理想与实干的统一;宏伟与质朴的交融。不愧是我们这个时代广大领导者的楷模。
参考文献:
[1]王丽:《科学发展与和谐实现——邓小平行政改革思想的哲学诠释"》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2009年第 9 期
[2]宋维东,何雯《邓小平行政体制改革思想及其现实指导意义》载《攀枝花学院学报》,2012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