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定义,现在大家都已耳熟能详。至于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甚至高效性的方法,“大”家也自有“大”家的论断与成果。但我以为,语文课堂教学的容量是非常大的,而教师课堂教学的作为却是有限的,于是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会不断遇到“抉择”。通过几年来的探索和体悟,我把这种“抉择”归纳成语文有效性课堂教学的选择性原则。简述如下:
第一,课堂教学目标的选择。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们面对的常常是一篇文章的阅读和学习,或者是一次写作的训练。这看似一次简单的学习或训练,其中却蕴含着极其大量的语文因素和语文内容。如果要面面俱到,结果往往可能会是面面不“到”。我们只有选择最需要的、最优化的、经过学习和训练能够达到的最佳的教学目标的诉求,才能得到最好的效果。
在《<论语>十则》的教学中,《课程标准》涉及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在总目标中共有六点与之相关,在具体目标中有五点与之相关。对这些大大小小的目标,我们必须进行归类并且实化,最终可以归结为知识与技能的目标、过程与方法的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在教学设计的预设中,应該把这几个目标分级落实。经过这样的目标分类和选择,课堂教学目标不仅明确具体,也能张弛有度,便于实现。
第二,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语文课堂教学的内容,有很多都是具有相当的灵活性的。同样一篇课文的学习,同样一次写作训练,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实际选择会更多地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继续举《<论语>十则》的教学案例来说明。
在实现“文言词语的学习与积累”这个具体的教学目标时,可能会有以下几种教学内容的选择性考虑:(1)要求学生逐字逐句,完全理解和掌握全部的字词语句;(2)对于课文后所注释的所有字词语句以及学生提出的各种字词语句的疑问进行全面答疑解惑,并要求识记掌握;(3)重点要求学生掌握平时教学中常常忽视或者出现频率特别高的文言字词语句。
在传统教学中,老师总是忧虑学生过于片面的理解和掌握,于是第一种考虑就成了最佳选择。但是,这样的选择,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于是,教师往往只有通过加班加点或者题海战术来完成教学的“既定任务”,这就违背了有效教学的基本宗旨。基于对课堂上的教学有效性的考虑,我以为,第三种选择性内容是更具有实际意义的。在文言文中出现频率越高的词汇,需要掌握和积累的有效性就越高。教师在多年教学经验中总结出来的学生常常忽视的文言词汇,有意识地要求学生掌握和积累,这样做的有效性意义也就越大。
第三,课堂教学方式的选择。教学方式的定义目前有很多种,但我却更愿意认可这样一个观点:教学方式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目前各种所谓的“教学模式”,完全可以概括为以下五类课堂教学的基本方式:传递接受式、合作探究式、自主发现式、训练尝试式、案例实践式。
在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时,我认为因为教学内容的不同,教学形式也应该不同——应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最有效的教学方式。
比如,在进行以文史知识为专题内容的教学中,最适合的教学方式应该是传递接受式。而在进行“浅易文言文”阅读教学时,合作探究式的教学方式就可以成为最佳的选择。语文实践活动的内容最适合的教学方式莫过于“案例实践式”。
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探索,其实是一个充满魅力、充满挑战的课题,每一种探索的尝试都会是有积极意义的。■
(作者单位:江西上饶县第六中学 江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第一,课堂教学目标的选择。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们面对的常常是一篇文章的阅读和学习,或者是一次写作的训练。这看似一次简单的学习或训练,其中却蕴含着极其大量的语文因素和语文内容。如果要面面俱到,结果往往可能会是面面不“到”。我们只有选择最需要的、最优化的、经过学习和训练能够达到的最佳的教学目标的诉求,才能得到最好的效果。
在《<论语>十则》的教学中,《课程标准》涉及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在总目标中共有六点与之相关,在具体目标中有五点与之相关。对这些大大小小的目标,我们必须进行归类并且实化,最终可以归结为知识与技能的目标、过程与方法的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在教学设计的预设中,应該把这几个目标分级落实。经过这样的目标分类和选择,课堂教学目标不仅明确具体,也能张弛有度,便于实现。
第二,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语文课堂教学的内容,有很多都是具有相当的灵活性的。同样一篇课文的学习,同样一次写作训练,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实际选择会更多地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继续举《<论语>十则》的教学案例来说明。
在实现“文言词语的学习与积累”这个具体的教学目标时,可能会有以下几种教学内容的选择性考虑:(1)要求学生逐字逐句,完全理解和掌握全部的字词语句;(2)对于课文后所注释的所有字词语句以及学生提出的各种字词语句的疑问进行全面答疑解惑,并要求识记掌握;(3)重点要求学生掌握平时教学中常常忽视或者出现频率特别高的文言字词语句。
在传统教学中,老师总是忧虑学生过于片面的理解和掌握,于是第一种考虑就成了最佳选择。但是,这样的选择,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于是,教师往往只有通过加班加点或者题海战术来完成教学的“既定任务”,这就违背了有效教学的基本宗旨。基于对课堂上的教学有效性的考虑,我以为,第三种选择性内容是更具有实际意义的。在文言文中出现频率越高的词汇,需要掌握和积累的有效性就越高。教师在多年教学经验中总结出来的学生常常忽视的文言词汇,有意识地要求学生掌握和积累,这样做的有效性意义也就越大。
第三,课堂教学方式的选择。教学方式的定义目前有很多种,但我却更愿意认可这样一个观点:教学方式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目前各种所谓的“教学模式”,完全可以概括为以下五类课堂教学的基本方式:传递接受式、合作探究式、自主发现式、训练尝试式、案例实践式。
在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时,我认为因为教学内容的不同,教学形式也应该不同——应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最有效的教学方式。
比如,在进行以文史知识为专题内容的教学中,最适合的教学方式应该是传递接受式。而在进行“浅易文言文”阅读教学时,合作探究式的教学方式就可以成为最佳的选择。语文实践活动的内容最适合的教学方式莫过于“案例实践式”。
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探索,其实是一个充满魅力、充满挑战的课题,每一种探索的尝试都会是有积极意义的。■
(作者单位:江西上饶县第六中学 江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