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3年瑞典哥德堡第42届“世乒赛”,所向披靡的邓亚萍、乔红输了球。输球并不算是什么稀奇事,长年征战,再厉害的角色也难免马失前蹄,奇就奇在她们输给的对手是井俊泓、施婕、陈静,这三个人都是前中国队选手,后来代表其他协会参加比赛。哥德堡这一输不打紧,“海外兵团”浮出水面,开始了与中国乒乓球队持续20年的恩怨情仇,真是说来话长。
在轰动一时的何智丽战胜邓亚萍之后,“海外兵团”最经典的战役恐怕就是陈静与邓亚萍一战了。
这一战在陈静与邓亚萍之间展开,但主角却是另一个人。
1996年7月,第26届奥运会在美国亚特兰大举办。在躲躲藏藏之后,何智丽千呼万唤始出来。这次她碰上了乔红,乔红有备而来,干脆利落地以3∶0将何智丽挡在四强之外。乔红没能更进一步,半决赛输给了陈静。另一个半区,邓亚萍不出意料地拿到了决赛权。
一个是前世界冠军,一个是现世界第一;一个身高臂长,一个短小精悍;一个文静瘦弱,一个咄咄逼人。—场大战一触即发。
细心的观众发现,坐在教练席上的并不是女队教练陆元盛,而是领队张燮林。这其中莫非有什么蹊跷?
战局出人意料地顺利,邓亚萍很快拿下了前两局。2∶0,夺冠在望。张燮林一脸轻松,呵呵笑着。
谁也没想到,此时场上风云突变,陈静发起绝地反击,以22∶20和21∶17连扳两局。
比赛往往就是这样,如果在占据优势的情况下不能一鼓作气拿下比赛,反而被对手迎头赶上,那么彼此攻守之势就会发生改变,原来领先的一方或者心浮气躁,或者保守畏缩,而原来落后的一方则士气高涨、穷追猛打,胜负的天平会向着追赶者倾斜。邓亚萍虽然久经战阵,此时也不免有些慌了手脚。难道邓亚萍又会继1993年世乒赛、1994年亚运会之后,再一次倒在“海外兵团”面前?
教练席上张燮林心急如焚。他今天之所以代替陆元盛临场指挥,就是为了以防万一。在前一天晚上的准备会上,教练组把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都想到了,要是小邓遇到什么困难,也许张燮林可以助一臂之力。可是连张燮林也没想到,本来是以防万一,这“万一”还真的就出现了。
为什么是张燮林?原来陈静在国家队的时候,正是张燮林执掌教鞭。张燮林对陈静可谓呕心沥血,二人情同父女。陈静能有今天的成就,离不开张燮林的悉心指导。张燮林在陈静心中的地位,是无人可比的。
第四局结束,张燮林简单叮嘱了邓亚萍几句,然后就一屁股坐下,他死死地盯着陈静……
陈静看到了恩师的目光,感受到了目光的压迫,一时间内心一阵慌乱。
她是个倔强的姑娘,她离开国家队,辗转到了台湾,也是满腹冤屈,但是她没有何智丽那样的怨毒之气,也没有何智丽那样决绝的行事风格。她是那么感念乒乓球队对自己的培养之情,感念张燮林对自己的培育之恩。她当然想能再拿一枚奥运金牌证明自己,但是……
5∶21,陈静输掉了第五局。
这是谜一样的第五局,没有人想到陈静当时在想什么。全中国的球迷都看到了,陈静从一开始就几乎放弃了比赛。她没有乘胜追击,也没有做任何抵抗。人们只记住了老帅张燮林如剑的目光,记住了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给邓亚萍颁奖。此一回叫做“张老帅瞋目战陈静,邓小姐蝉联第二金”。
张燮林可能是因为目光如炬耗费了太多心力,奥运会后好长时间都一言不发;而陈静也很快解甲归国,退出了“海外兵团”的行列。
“海外兵团”并没有因为陈静偃旗息鼓而退缩,它是一个顽强的异数,在永无休止的质疑、歧视、争议声中,膨胀着,壮大着,不断地让人们惊愕。刘佳、李佳薇、帖亚娜、唐娜、姜华捃……试看今日之乒乓,尽是华人的世界。“海外兵团”已经不只是退役球星的舞台,越来越多风华正茂的球员加入了这支队伍。“海外兵团”对中国队的威胁越来越大。
(摘自山西教育出版社《国球传奇》 )
在轰动一时的何智丽战胜邓亚萍之后,“海外兵团”最经典的战役恐怕就是陈静与邓亚萍一战了。
这一战在陈静与邓亚萍之间展开,但主角却是另一个人。
1996年7月,第26届奥运会在美国亚特兰大举办。在躲躲藏藏之后,何智丽千呼万唤始出来。这次她碰上了乔红,乔红有备而来,干脆利落地以3∶0将何智丽挡在四强之外。乔红没能更进一步,半决赛输给了陈静。另一个半区,邓亚萍不出意料地拿到了决赛权。
一个是前世界冠军,一个是现世界第一;一个身高臂长,一个短小精悍;一个文静瘦弱,一个咄咄逼人。—场大战一触即发。
细心的观众发现,坐在教练席上的并不是女队教练陆元盛,而是领队张燮林。这其中莫非有什么蹊跷?
战局出人意料地顺利,邓亚萍很快拿下了前两局。2∶0,夺冠在望。张燮林一脸轻松,呵呵笑着。
谁也没想到,此时场上风云突变,陈静发起绝地反击,以22∶20和21∶17连扳两局。
比赛往往就是这样,如果在占据优势的情况下不能一鼓作气拿下比赛,反而被对手迎头赶上,那么彼此攻守之势就会发生改变,原来领先的一方或者心浮气躁,或者保守畏缩,而原来落后的一方则士气高涨、穷追猛打,胜负的天平会向着追赶者倾斜。邓亚萍虽然久经战阵,此时也不免有些慌了手脚。难道邓亚萍又会继1993年世乒赛、1994年亚运会之后,再一次倒在“海外兵团”面前?
教练席上张燮林心急如焚。他今天之所以代替陆元盛临场指挥,就是为了以防万一。在前一天晚上的准备会上,教练组把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都想到了,要是小邓遇到什么困难,也许张燮林可以助一臂之力。可是连张燮林也没想到,本来是以防万一,这“万一”还真的就出现了。
为什么是张燮林?原来陈静在国家队的时候,正是张燮林执掌教鞭。张燮林对陈静可谓呕心沥血,二人情同父女。陈静能有今天的成就,离不开张燮林的悉心指导。张燮林在陈静心中的地位,是无人可比的。
第四局结束,张燮林简单叮嘱了邓亚萍几句,然后就一屁股坐下,他死死地盯着陈静……
陈静看到了恩师的目光,感受到了目光的压迫,一时间内心一阵慌乱。
她是个倔强的姑娘,她离开国家队,辗转到了台湾,也是满腹冤屈,但是她没有何智丽那样的怨毒之气,也没有何智丽那样决绝的行事风格。她是那么感念乒乓球队对自己的培养之情,感念张燮林对自己的培育之恩。她当然想能再拿一枚奥运金牌证明自己,但是……
5∶21,陈静输掉了第五局。
这是谜一样的第五局,没有人想到陈静当时在想什么。全中国的球迷都看到了,陈静从一开始就几乎放弃了比赛。她没有乘胜追击,也没有做任何抵抗。人们只记住了老帅张燮林如剑的目光,记住了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给邓亚萍颁奖。此一回叫做“张老帅瞋目战陈静,邓小姐蝉联第二金”。
张燮林可能是因为目光如炬耗费了太多心力,奥运会后好长时间都一言不发;而陈静也很快解甲归国,退出了“海外兵团”的行列。
“海外兵团”并没有因为陈静偃旗息鼓而退缩,它是一个顽强的异数,在永无休止的质疑、歧视、争议声中,膨胀着,壮大着,不断地让人们惊愕。刘佳、李佳薇、帖亚娜、唐娜、姜华捃……试看今日之乒乓,尽是华人的世界。“海外兵团”已经不只是退役球星的舞台,越来越多风华正茂的球员加入了这支队伍。“海外兵团”对中国队的威胁越来越大。
(摘自山西教育出版社《国球传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