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技术创新应用对新闻传播的影响分析

来源 :健康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rgau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VR技术具有多感知性、交互性、沉浸性与体验性。目前已在新闻传播的深度报道、战地报道、灾难性事件的报道、体育竞技类新闻以及科普新闻中得到创新应用。VR新闻传播对传者、受众、内容、渠道、传播效果都产生了影响。
  关键词:VR ;新闻传播;5W
  VR即虚拟现实是借助计算机图形技术,创造出的一种仿真可交互的虚拟三维环境,通过像配备的装置,生成视、听、嗅觉等感觉,让用户沉浸在虚拟的环境中进行体验与交互,仿佛身处现实世界一样。VR技术近几年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VR新闻作为一种创新型的新闻报道形式,在新闻报道领域逐渐崭露头角。国内外的新闻媒体都已经看到了这一技术给新闻报道带来的变革式影响,纷纷与相关的VR技术公司合作并推出了基于VR技术的新闻报道。VR新闻在未来的新闻报道中将会扮演越来越多、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一、VR技术的特点
  VR技术是一种多源信息融合、交互式三维动态视景和实体行为的系统仿真。它是多种技术的综合,包含实时三维计算机图形技术,广角立体显示技术,对观察者头、眼、手的跟踪技术,以及触觉、力觉反馈、立体声、网络传输、语音输入输出技术等。VR技术的特点可以概况为以下四点。
  1、多感知性。VR在有一般计算机所具有的视觉感知之外,还有听觉、触觉、运动感知,甚至还会包括味觉、嗅觉等感知。科学家理想的虚拟现实应该是具有一切人所具有的感知功能。
  2、交互性。在计算机模拟生成的虚拟现实环境中,用户可以利用相关的传感设备进行交互。以往用户在观看计算机上的图像信息时,信息的传播仅仅是一个单向传播的过程。但在体验VR时,用户在虚拟现实的环境中会进行即时的真实交互。例如当用户在体验VR过山车游戏时,会真实地感受到失重带来的压迫感。
  3、沉浸式的体验感受。VR技术所创造出来的三维立体图像的虚拟环境能够让用户体验到如同真实存在的场景。用户在移动自己身体的同时,眼中所看到的场景也会随着身体的移动而发生不同变化,让用户沉浸在其中,给用户身临其境的感受,而这种真实沉浸式的体验也正是VR技术的核心。
  4、想象性。VR技术使用户在虚拟的环境中通过自身的体验、感受来获取新的知识或是经验,从而形成认识,产生新的思想与行动,能够有效地提高人类的创新能力。
  二、VR新闻传播的类型
  VR新聞传播即在新闻传播过程中结合VR技术向受众传播的新闻,让受众全方位、多角度地理解到新闻事实。VR新闻传播的类型目前常见的有以下四种:
  1、深度报道。随着互联网快速的发展,人们在快节奏的生活环境中浏览新闻或是信息的的时间基本都是碎片化的,传统新闻报道中的深度报道很难让人们静下心来阅读,引起关注。VR技术应用到新闻报道之后,为深度报道开辟了一条新的报道途径,新闻工作者不必用大段的文字或图片篇幅来报道新闻内容,读者只需要通过VR设备亲自体验新闻就能清楚地了解到新闻事实以及新闻传播者所要传递的新闻价值。
  2、战地新闻和灾难性报道。VR技术能够重建新闻现场。在灾难爆发的第一时间许多新闻媒体可能无法及时赶往现场进行报道,对于灾难发展的过程无法用视频记录,通过VR技术便可以还原灾难爆发的场景,重建新闻现场。还有在战场上,新闻现场的重建不仅能够使希望嫩记者规避战火的危险,还能够让受众真实地感受到战火纷飞的环境。
  3、体育竞技类新闻。通常体育竞技类的新闻都是通过现场直播、转播的形式传播给观众,而只有少数观众可以亲临现场感受比赛的紧张氛围,VR技术的加入便能使每位观众“亲临现场”,与现场的选手以及观众共同感受紧张、激烈的比赛氛围。
  4、科技科普类新闻。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对于当前最新科技我们可能不能在短时间内详细的进行了解,但是VR技术加入大盘科技科普类的新闻报道中之后,读者可以以第一人称的视角全面、立体地了解到最新的科技或是接受到更好的科普教育,复杂难懂的科技知识通过VR展示在人们的眼前,摆脱枯燥的文字解释,全方位的画面展示更容易被大家所接受。
  三、VR技术应用对新闻传播的影响。
  VR新闻作为新兴的新闻传播方式,未来也会成为新闻传播的常态,VR技术对于新闻传播模式的影响与改变存在着多种可能,下面主要从拉斯韦尔经典的“5W模式”理论中的各个要素进行分析。
  1.who:VR新闻传播主体的改变。从目前VR技术的发展水平来看,VR新闻的技术水平要求高、制作成本偏高、所需要的设备的专业化等原因使得当前VR新闻的传播者主要是主流媒体及专业媒体。由VR行业内制作成本的费用了解,一部6分钟左右的VR电影制作成本最低也需要成百万甚至上千万。但纵观未来,随着VR技术的普及、VR新闻采集制作设备的普及,VR新闻的传播主题或许也会成为如今大火的自媒体,VR新闻或许也将会朝着“去中心化”“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模式发展。
  2.say what:信息不再是平面化的呈现。而在VR新闻中,信息不再是简单语言符号的叙述,而会被直观、立体、多维度的展现在受众面前。VR新闻不再将信息局限于纸张、屏幕上的单一呈现,而是营造出全方位、立体感的情境,将新闻现场呈现在受众的延期那,受众仿佛置身于新闻现场。新闻信息也是不经过传播者加工的完全真实、透明的,受众置身于高度还原的新闻现场,不会受到传播者带有偏向性、选择性的报道的影响。
  3.by which channel:VR传播媒介带来感官延伸。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提出了“媒介即人的延伸”这一概念。他认为任何媒介都可以看作是人的感觉和感官的扩展或延伸:其中文字和印刷媒介是人的视觉能力的延伸,广播是人的听觉能力的延伸,电视则是人的视觉、听觉和触觉能力的综合延伸。而VR技术却能够将人的听觉、视觉、触觉甚至嗅觉、味觉等多种感官全部调动起来,全方位立体地让受众体验理解信息。
  4.to whom:VR新闻使受众能够深度参与新闻。在信息碎片化时代,受众难以对新闻信息进行深度参与,对于新闻信息的理解与反馈仅仅浮于表面,对于传播者二次加工的信息也难以分辨。而由于VR技术能够对新闻发生的场景进行虚拟还原,受众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新闻时间发生的现场,以第一人称的视角进入新闻现场,获得沉浸式的体验。
  5.with what effect:VR新闻传播对传播效果的影响。VR新闻沉浸式的体验与第一人称的视角使受众直接接触到新闻信息,新闻信息直接作用于受众的感官,刺激受众,使受众形成对于新闻事实的独立性判断。受众对于新闻事实产生的态度都是源自于VR新闻所呈现出的情境,该情境与真实发生的新闻事件的相符程度会对受众个体的判断与情感倾向产生极大影响。
  作者简介:
  蒋芷涵(1997-),女,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数字媒体与艺术设计学院传播学专业2015级本科生。
  张瑞静(1981- ),女,博士,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数字媒体与艺术设计学院讲师。
  本文为浙江省2017年新苗项目《基于博物馆导览与推广的APP电子书编创》(项目编号:2017R40704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其他文献
摘要:为研究大学生早餐外卖市场潜力及市场开拓策略,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对大学生早餐消费行为及早餐外卖态度开展调查。调查发现大学生的早餐消费存在消费水平低、时间要求高、早餐外卖体验少等特点。文章最后从早餐特色、配送环节和市场推广等方面讨论了大学早餐外卖市场拓展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早餐;外卖  随着外卖市场的迅速发展,大学校园里到处都是外卖快递员忙碌的身影。然而令人好奇的是,外卖好像缺席了早餐市场。
期刊
摘要:归档文件整理工作即是把办理完毕后拥有一定保存价值的文件材料,根据其形成规律与相互之间的联系进行科学有效的整理。它不不仅是文件处理的关键工作,同时也属于各单位档案管理工作中的核心环节。开展好归档文件的整理工作,对于促进档案管理工作水平和档案开发利用效率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文书档案;归档整理;方法  一、组件(件的组织)  新《规则》中对归档文件的主要类型进行了说明,和老《规则》比起
期刊
摘要:利用多媒体网络和现代信息技术,构建实验教学平台,开展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模式。从网络平台的构建、应用及效果评价等方面,阐述了其体现学生自主学习、师生交互、资源共享、提高实验效率等良好效果。  关键词: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网络技术  1、实验教学网络平台  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网络平台就是利用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信息技术,以Web为实现平台,把一系列软件和硬件有机结合起来, 根据
期刊
摘要:“见死不救”行为,并不代表着如今社会人们的道德多么的滑坡,在近代甚至是古代,人们的道德水平也与现在基本持平,我们如今大多数人在遇见严重挑战社会公共道德的事件发生后,渴望回到过去时代的道德,这只是一种感觉上的体验,并没有理性的参与。同样,见死不救行为因为义务来源的不同,在法律上能否成为被谴责的对象,也应当视不同的情况具体而定。即便是存在着因先前行为能引起的救助义务,单纯的见死不救行为也不能成为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由此对公民的生活以及身体健康造成极大损害或潜在危害。随着公民维权意识的不断增强,环境公益诉讼制度逐渐产生并发展起来。2014年我国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明确规定了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确立了其法律地位,然而由于我国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起步较晚,相关法律体系有待完善,实际操作过程中也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主要通过对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概念特征以及当下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
期刊
摘要:对分易功能强大,适合多种教学模式,是对分课堂的官方教学平台。本文结合高校非物理专业大学物理课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分易与课程游戏化的教学模式从“教”、“学”上探究大学物理的教学改革,培养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非物理专业;大学物理教学;对分易;课程游戏化  大学物理是所有理工科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课程。非物理专业的其他理工科专业开设大学物理课程,一方面在于为学生打好必要的
期刊
在很多城市小区,常常见到这样的场景:一排不同颜色的垃圾桶,清楚标示着“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但垃圾桶内的东西却名不副实。  早在16年前,我国就在北京、上海、南京、杭州、桂林、广州、深圳、厦门等城市率先启动“城市垃圾分类”试点。如今,这一艰难探索仍在路上。  伴随城镇化進程的逐步加快、人民生活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垃圾围城”“垃圾下乡”成为城乡发展的“痛点”。  环保部的数据显示
期刊
摘要:2011版的美术课程标准里教学建议提到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以及收集资料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教师应以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电影、电视、录像、范画、参观、访问、旅游,甚至故事、游戏、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像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这与翻转式课堂教学模式有不少的相似之处,近些年翻转课堂也在各个学科领域受到教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开始注意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中国悠久的茶文化开始受到人们的追捧,一些高职院校纷纷开设了茶艺课程。茶艺课程的设立可以将茶文化在社会中得到有效的推广,但是茶艺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艺术性,使得教学的效果达不到期望的水平。对茶艺课程的教学方法需要进行一些有效地改进,在教学中既要注重美育的渗透也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来提升学生们的综合素质,使其更好地推动我国茶文化的持续发展。  关
期刊
摘要:本文说明科学美是确实存在的,科学是真与美的统一,科学美是美的一种高级形式,科学美的形态可分为科学事实美、科学理论美和科学实验美三方面,并进一步论述了科学审美在科学创造中的三种作用。  关键词:科学美形态科学事实;科学理论;科学审美  一、科学美客观存在  正象在是否在艺术美的问题上艺术家最有发言权一样,在是否存在科学美的问题上科学家也最有发言权。很多著名科学家都在各自的科学实践活动中感受、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