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竞技体育运动事业在物质条件上得到了极大的保证,处于高速发展时期。然而,竞技体育运动道德领域却出现了一些不健康、不和谐的现象。为保证中国竞技体育运动事业健康、和谐、快速发展,需要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确认识和批判继承入手,吸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与营养,推动竞技体育道德建设不断前进。
关键词: 竞技体育 中国传统文化 继承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发展与完善,物质文明极大丰富,为体育运动事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经济支撑力。在竞技体育运动事业快速推进的同时,中国竞技体育运动道德领域出现了诸多不和谐的因素,如斗殴、吸毒、服用兴奋剂、黑哨等事件时有出现。如何推动中国竞技体育运动事业快速、健康、和谐发展,成为学术界的研究焦点。本文认为锻造中国竞技体育运动的风骨,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竞技体育运动精神,需要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确认识和批判性继承入手,以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塑造中国竞技体育运动之魂。
1.竞技体育运动对中国传统体育道德的吸收和借鉴
随着竞技体育运动逐渐国际化、市场化,物质文明对其影响日渐明显,而竞技体育运动蕴含的风骨却被相对忽视。虽然中国竞技体育运动竞技水平提高了,竞技运动员的竞技实力增强了,但中华竞技体育运动独特的民族精神和魅力却未能同步提升,这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对传统体育道德的学习。
1.1“射”——竞技体育运动与儒家礼乐文化的结合。
西周的“射礼”是我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文化源头。[1]“射”作为中国竞技体育运动的最早形式,与“礼”、“乐”、“御”、“书”、“数”并列,共同组成了中国传统教育体制“六艺”。“射”既有着体育运动的竞争性,也是西周礼乐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射礼有序宾之贤,询众择善之义,是可以明善恶也”,从这一角度而言,我国竞技体育运动从诞生之初时便与中国传统儒家礼乐文化紧密结合,它既要展示出卓越精准的技艺,更要宣扬道德教化。从“射礼”的举办者、举办目的、举办形式及效果来看,“射礼”具有极强的权威性、普遍性、规范性和政治功用性。“射”既是一项体育娱乐活动,更是具有鲜明政治性和教化性的社会文化活动。可以说,“射礼”是我国古代社会集政治、教育、文化、体育等诸方面因素于一体的竞技体育运动形式。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竞技体育运动既是体育运动,同时也应该为一个国家的文化传承和道德教化服务,这也正是目前我国竞技体育运动发展所应当注意的问题。“竞技体育是随着人类文化的进步而发展起来的一种特殊的、礼仪化的战争”。在竞技体育向国际化、科学化、高水平化的方向迅猛发展的同时,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强中国竞技体育运动与中国民族文化的结合。
1.2“淡泊宁静”——竞技体育运动精神对道家思想的继承。
竞技体育运动以其竞技特点为大众所喜爱,然而竞技道路是永无止境的,竞技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运动能力与水平的不断进步,胜者只是一时之胜者,对胜利的追求和努力才是永恒的。老子很早便指出:“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宠为上,辱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为我有身,及我无身,吾有何患!”因此,保持“恬淡为上,胜而不美”的竞技心态,对待比赛结果“宠辱不惊”便是竞技体育运动参与者需要学会的课题。以一颗淡泊宁静之心投入到热烈的竞技氛围中,“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2]如果每一位竞技运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和运动员都能保持此种心态,则诸如黑哨、兴奋剂、斗殴等现象便能从根本上杜绝,竞技体育运动的风气便可为之一变。
1.3“峻法”、“严刑”——竞技体育运动对法家思想的继承。
韩非子曾说:“峻法,所以禁过外私也;严刑,所以逐令惩下也。威不贰错,制不共门。威、制共,则众邪彰矣;法不信,则君行危矣;刑不断,则邪不胜矣。”峻法严刑是保证国家社会安定的必要武器,同样,峻法严刑也是维护竞技体育运动秩序的必要手段。从法制规范的角度明确竞技体育运动行为的奖惩准则,对促使竞技体育运动各类人员“以规矩为度”有着重要作用。可以说,在完善的竞技体育法制规范下,完全可以达到“法之所加,智者弗敢辞,勇者弗敢争”的效果。
因此,中国竞技体育运动的健康发展需要汲取中国传统思想的精髓之处,尤其要学习儒、道、法家思想之长足,在注重提高竞技体育运动水平的同时,促使竞技体育为社会和谐、思想发展及群众教育服务,使人们在淡泊宁静的平和心态下,不断致力于竞技体育运动规范的完善,推进竞技体育运动健康发展、科学发展。
2.竞技体育运动精神与中国传统价值观的悖离之处
中国传统体育道德作为中国传统道德的一部分,是封建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和体育实践活动的客观反映。因此,它既受到封建社会社会关系,尤其是经济关系的制约,也受到中国儒、道、法家思想观念的影响,同时还被深深打上了封建统治阶级体育道德观的烙印。全面认识中国传统体育道德是我们批判性继承的前提。
2.1私有制社会经济关系决定了传统体育道德的性质具有狭隘性。
“正确理解的利益是整个道德的基础”。道德最深层的本质是以经济关系为基础的利益关系,因此,传统竞技体育运动在本质上是为私有制社会服务的。这体现在传统竞技体育为统治阶级稳固统治,为其遴选才士,助其娱乐等方面,具有鲜明的阶级性。而现代竞技体育运动的目的在于锻造奋勇拼搏的竞技精神,形成良好社会氛围,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不同的社会经济关系决定了二者在本质上存有明显区别。
2.2竞技体育运动精神与中国封建传统价值观取向存在本质区别。
“封建文化从本质上讲是和竞技体育所提倡的价值观念背道而驰的,是压抑竞技体育发展的,这是封建社会的专制统治和人才观念所决定的”。[3]中国封建社会对竞技体育的抑制并非偶然,其主要原因是:(1)在以农业经济为主的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生产力发展缓慢,社会生活内容较为单调,诸如“射”、“御”之类的竞技行为被提高到礼教的高度,其形式代表的意义等同甚至超过了竞技结果和能力,对形式的过分重视限制了竞技能力的提高。(2)中国传统思想主张礼让、和谐、轻利和内敛,注重约束自身的欲望,“克己服礼”,这种思想意识使得人们在潜意识中抵制竞争,这使竞技体育没有适合发展的空间。(3)竞技体育需要平等公正原则作为思想基础,而中国的封建社会实行人治,缺乏民主意识,这使竞技体育缺乏必要的思想根基。(4)从竞技体育运动的前身——“游戏”的角度来看,封建社会国民较为轻视游戏,深恐“玩物丧志”,游戏时不够投入,这也使竞技体育活动的发展深受限制。
了解了上述这些因素,我们便可对中国古代传统竞技体育丧失竞技活力,直至趋于湮没的原因有较为清晰的认识,从而致力于使当代中国民众正确对待中国传统竞技体育道德与文化。
3.正确处理竞技体育运动发展与传统竞技体育道德的关系
中国竞技体育运动与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有着不可分割性,同时它又具有自身发展的独特性,因此中国现代竞技体育运动道德既要反映出我国的民族特点、时代特点,还必须符合竞技体育道德发展的客观规律。
3.1“淡泊无欲”、“重义轻利”的品格是保证竞技体育公平竞争性的前提。
公平竞争是竞技体育的灵魂,愈是竞争激烈的项目愈是需要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等竞技体育工作人员具有平和、坦率、谦逊、超然于物外的心态与素养,以抵制横流物欲的诱惑。倘若没有“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的精神,很难自始至终保持公平公正的信念。这需要从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中汲取养分,寻求精神力量。
3.2礼让、仁德是竞技体育和谐发展的精神保证。
竞技体育需要竞争,更需要和谐。体育运动对人的社会化起到了积极作用,这一作用在竞技体育上得到了极好的体现。在竞技发展的过程中,人们的社交能力与身体素质、运动能力一同得到了锻炼。处理好竞争好胜心与平和心关系、个人与他人关系,需要我们发扬礼让为先、仁德扬道的优良传统。此时,礼让与仁德是调剂这一心态的良药。只有每一位竞技体育工作人员,以及欣赏竞技体育的观众具有礼让和仁德之心,竞技体育的竞技魅力才能更加凸显,竞技体育才能走上一条健康、和谐的发展道路。竞技体育的社会教育价值需要被人们所重视,这尤其对于提高青少年的全面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3.3以传统文化的知识智慧为养料,提高竞技体育的水平。
竞技体育并不是一项单纯的体能展示,它更是智力的较量,竞技者只有拥有高超的智慧才能获得胜利。我们的传统文化中包含最大量的智慧,它们可以也应该成为竞技体育的智慧养料,田忌赛马的故事便向我们充分展示了智慧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21世纪的竞技体育事业正在高速发展,与此同时,竞技体育道德建设亟待加强。为使我国的竞技体育具有自己的个性特点,我们需要从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养料,通过加强竞技体育运动的德、智、美等方面的建设,使我国的竞技体育具有中华民族独特的传统美、民族美与时代美。
参考文献:
[1]史晓亮.射礼——中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文化源头.体育文化导刊,2005年第3期.
[2]诸葛亮.诫子书.
[3]卢元镇.体育社会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6月第2版,第105页.
关键词: 竞技体育 中国传统文化 继承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发展与完善,物质文明极大丰富,为体育运动事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经济支撑力。在竞技体育运动事业快速推进的同时,中国竞技体育运动道德领域出现了诸多不和谐的因素,如斗殴、吸毒、服用兴奋剂、黑哨等事件时有出现。如何推动中国竞技体育运动事业快速、健康、和谐发展,成为学术界的研究焦点。本文认为锻造中国竞技体育运动的风骨,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竞技体育运动精神,需要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确认识和批判性继承入手,以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塑造中国竞技体育运动之魂。
1.竞技体育运动对中国传统体育道德的吸收和借鉴
随着竞技体育运动逐渐国际化、市场化,物质文明对其影响日渐明显,而竞技体育运动蕴含的风骨却被相对忽视。虽然中国竞技体育运动竞技水平提高了,竞技运动员的竞技实力增强了,但中华竞技体育运动独特的民族精神和魅力却未能同步提升,这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对传统体育道德的学习。
1.1“射”——竞技体育运动与儒家礼乐文化的结合。
西周的“射礼”是我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文化源头。[1]“射”作为中国竞技体育运动的最早形式,与“礼”、“乐”、“御”、“书”、“数”并列,共同组成了中国传统教育体制“六艺”。“射”既有着体育运动的竞争性,也是西周礼乐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射礼有序宾之贤,询众择善之义,是可以明善恶也”,从这一角度而言,我国竞技体育运动从诞生之初时便与中国传统儒家礼乐文化紧密结合,它既要展示出卓越精准的技艺,更要宣扬道德教化。从“射礼”的举办者、举办目的、举办形式及效果来看,“射礼”具有极强的权威性、普遍性、规范性和政治功用性。“射”既是一项体育娱乐活动,更是具有鲜明政治性和教化性的社会文化活动。可以说,“射礼”是我国古代社会集政治、教育、文化、体育等诸方面因素于一体的竞技体育运动形式。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竞技体育运动既是体育运动,同时也应该为一个国家的文化传承和道德教化服务,这也正是目前我国竞技体育运动发展所应当注意的问题。“竞技体育是随着人类文化的进步而发展起来的一种特殊的、礼仪化的战争”。在竞技体育向国际化、科学化、高水平化的方向迅猛发展的同时,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强中国竞技体育运动与中国民族文化的结合。
1.2“淡泊宁静”——竞技体育运动精神对道家思想的继承。
竞技体育运动以其竞技特点为大众所喜爱,然而竞技道路是永无止境的,竞技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运动能力与水平的不断进步,胜者只是一时之胜者,对胜利的追求和努力才是永恒的。老子很早便指出:“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宠为上,辱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为我有身,及我无身,吾有何患!”因此,保持“恬淡为上,胜而不美”的竞技心态,对待比赛结果“宠辱不惊”便是竞技体育运动参与者需要学会的课题。以一颗淡泊宁静之心投入到热烈的竞技氛围中,“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2]如果每一位竞技运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和运动员都能保持此种心态,则诸如黑哨、兴奋剂、斗殴等现象便能从根本上杜绝,竞技体育运动的风气便可为之一变。
1.3“峻法”、“严刑”——竞技体育运动对法家思想的继承。
韩非子曾说:“峻法,所以禁过外私也;严刑,所以逐令惩下也。威不贰错,制不共门。威、制共,则众邪彰矣;法不信,则君行危矣;刑不断,则邪不胜矣。”峻法严刑是保证国家社会安定的必要武器,同样,峻法严刑也是维护竞技体育运动秩序的必要手段。从法制规范的角度明确竞技体育运动行为的奖惩准则,对促使竞技体育运动各类人员“以规矩为度”有着重要作用。可以说,在完善的竞技体育法制规范下,完全可以达到“法之所加,智者弗敢辞,勇者弗敢争”的效果。
因此,中国竞技体育运动的健康发展需要汲取中国传统思想的精髓之处,尤其要学习儒、道、法家思想之长足,在注重提高竞技体育运动水平的同时,促使竞技体育为社会和谐、思想发展及群众教育服务,使人们在淡泊宁静的平和心态下,不断致力于竞技体育运动规范的完善,推进竞技体育运动健康发展、科学发展。
2.竞技体育运动精神与中国传统价值观的悖离之处
中国传统体育道德作为中国传统道德的一部分,是封建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和体育实践活动的客观反映。因此,它既受到封建社会社会关系,尤其是经济关系的制约,也受到中国儒、道、法家思想观念的影响,同时还被深深打上了封建统治阶级体育道德观的烙印。全面认识中国传统体育道德是我们批判性继承的前提。
2.1私有制社会经济关系决定了传统体育道德的性质具有狭隘性。
“正确理解的利益是整个道德的基础”。道德最深层的本质是以经济关系为基础的利益关系,因此,传统竞技体育运动在本质上是为私有制社会服务的。这体现在传统竞技体育为统治阶级稳固统治,为其遴选才士,助其娱乐等方面,具有鲜明的阶级性。而现代竞技体育运动的目的在于锻造奋勇拼搏的竞技精神,形成良好社会氛围,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不同的社会经济关系决定了二者在本质上存有明显区别。
2.2竞技体育运动精神与中国封建传统价值观取向存在本质区别。
“封建文化从本质上讲是和竞技体育所提倡的价值观念背道而驰的,是压抑竞技体育发展的,这是封建社会的专制统治和人才观念所决定的”。[3]中国封建社会对竞技体育的抑制并非偶然,其主要原因是:(1)在以农业经济为主的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生产力发展缓慢,社会生活内容较为单调,诸如“射”、“御”之类的竞技行为被提高到礼教的高度,其形式代表的意义等同甚至超过了竞技结果和能力,对形式的过分重视限制了竞技能力的提高。(2)中国传统思想主张礼让、和谐、轻利和内敛,注重约束自身的欲望,“克己服礼”,这种思想意识使得人们在潜意识中抵制竞争,这使竞技体育没有适合发展的空间。(3)竞技体育需要平等公正原则作为思想基础,而中国的封建社会实行人治,缺乏民主意识,这使竞技体育缺乏必要的思想根基。(4)从竞技体育运动的前身——“游戏”的角度来看,封建社会国民较为轻视游戏,深恐“玩物丧志”,游戏时不够投入,这也使竞技体育活动的发展深受限制。
了解了上述这些因素,我们便可对中国古代传统竞技体育丧失竞技活力,直至趋于湮没的原因有较为清晰的认识,从而致力于使当代中国民众正确对待中国传统竞技体育道德与文化。
3.正确处理竞技体育运动发展与传统竞技体育道德的关系
中国竞技体育运动与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有着不可分割性,同时它又具有自身发展的独特性,因此中国现代竞技体育运动道德既要反映出我国的民族特点、时代特点,还必须符合竞技体育道德发展的客观规律。
3.1“淡泊无欲”、“重义轻利”的品格是保证竞技体育公平竞争性的前提。
公平竞争是竞技体育的灵魂,愈是竞争激烈的项目愈是需要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等竞技体育工作人员具有平和、坦率、谦逊、超然于物外的心态与素养,以抵制横流物欲的诱惑。倘若没有“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的精神,很难自始至终保持公平公正的信念。这需要从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中汲取养分,寻求精神力量。
3.2礼让、仁德是竞技体育和谐发展的精神保证。
竞技体育需要竞争,更需要和谐。体育运动对人的社会化起到了积极作用,这一作用在竞技体育上得到了极好的体现。在竞技发展的过程中,人们的社交能力与身体素质、运动能力一同得到了锻炼。处理好竞争好胜心与平和心关系、个人与他人关系,需要我们发扬礼让为先、仁德扬道的优良传统。此时,礼让与仁德是调剂这一心态的良药。只有每一位竞技体育工作人员,以及欣赏竞技体育的观众具有礼让和仁德之心,竞技体育的竞技魅力才能更加凸显,竞技体育才能走上一条健康、和谐的发展道路。竞技体育的社会教育价值需要被人们所重视,这尤其对于提高青少年的全面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3.3以传统文化的知识智慧为养料,提高竞技体育的水平。
竞技体育并不是一项单纯的体能展示,它更是智力的较量,竞技者只有拥有高超的智慧才能获得胜利。我们的传统文化中包含最大量的智慧,它们可以也应该成为竞技体育的智慧养料,田忌赛马的故事便向我们充分展示了智慧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21世纪的竞技体育事业正在高速发展,与此同时,竞技体育道德建设亟待加强。为使我国的竞技体育具有自己的个性特点,我们需要从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养料,通过加强竞技体育运动的德、智、美等方面的建设,使我国的竞技体育具有中华民族独特的传统美、民族美与时代美。
参考文献:
[1]史晓亮.射礼——中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文化源头.体育文化导刊,2005年第3期.
[2]诸葛亮.诫子书.
[3]卢元镇.体育社会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6月第2版,第10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