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让评价直达学生的心灵

来源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y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评价是教师用已有的标准去衡量学生学习情况的行为,让学生的心灵在教师的评价当中得到滋润,是以生为本教学理念的体现方式之一,也是促进学生身心成长和教师自我专业成长的重要研究点之一。
  一、评价的要点在于直抵学生心灵
  语文教学重视工具性与人文性,字、词、句、章的理解运用能力是工具性的基础,遣词造句以表达价值态度是人文性的要求,学习的过程既是思维展开的过程,也是情感参与的过程。小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利用的是自己有限的学习经验和无限的学习情感,他们在学习中希望通过老师肯定性的评价,来获得更为充足与持久的学习力量。而现有考核机制对学生进行褒扬与批评的基本依据都是分数,而这些依据与学生的心灵成长需要距离很大,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发展基本上没有帮助。
  于是我们呼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将教学过程中的情感付出作为课堂评价的重要线索,在这一线索的指引下去判断学生的学习行为并给予激励性的评价,从而为学生提供一种促进自身发展与成长的动力,为语文学习积攒持久的力量。
  二、直达心灵的小语课堂教学评价
  要想让评价直达学生的心灵,我们必须寻找到由学习行为到学习情感转化的有效途径。在笔者看来,能够直达学生心灵的评价,一定是针对学生的即时发言而作出的具有时效性的评价,而非那种无论何时何地都可用的花招。
  如在“小松树与大松树”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我们得到了这样几个片段,结合我们的评价要求来看一看。
  片段一:
  师:我们上一节课已经初步学过了“小松树与大松树”这篇课文,现在谁来给我们大家读读这篇课文?(教师点了一个优秀的学生作范读。)
  师:这位同学读得真好,我们大家一起来学着他的样子把文章再读一遍。
  思考:这样的一个教学过程就是一个评价过程,这位作范读的学生是得到了表扬,可我们没有看到他有高兴的表情,而其他学生也似乎没有一种“见贤思齐”的愿望,问题出在哪里呢?这位教师对范读者的评价过于机械,好在何处并没有指明,其他学生也无法从老师的评价中获得有益的信息,只能机械地模仿那位同学的读,可他们内心需要的一种读法未必相同,于是古井无波的现象就出现了。在笔者看来,我们可以跟学生交流:你觉得刚才那位同学读得怎么样?如果好,好在哪里,如果不好,又为什么不好?要读好这篇课文,我们又应当怎样理解文中所描述的小松树与大松树的寓意?我们应当从这篇课文中得到怎样的启示?只有这种基于文本,并直达学生内心认识的问题探讨,才能让学生在得到了一种全新的认识之后,读出其中真正的味道。
  片段二:
  师:哪位学生能够结合小松树的心理,读读课文中小松树的话?
  一生站起来朗读。
  师:哪位学生能够结合大松树的心理,读读课文中大松树的话?
  一生站起来朗读。
  师:刚才两个同学的朗读,大家觉得他们的语气恰当吗?再想想如果你站起来朗读,你会用什么语气?
  生:我觉得模仿小松树说话时,口气应该更得意一些。
  师:为什么是得意?
  生:因为小松树觉得自己很高大,它看不起大松树。
  ……
  师:同学们通过自己的思考做出了自己的评价,我觉得很好!要读懂课文中的话,离不开设身处地的体验,也就是说,要将自己融入课文,这样我们才能准确地把握住课文真正的意思。
  思考:这位老师是通过“自己的”思考做出了评价,这种结合学生实际的评价是能够直达学生心灵的。而后面“将自己融入课文”的表述本身既是评价,又是基于直达心灵的评价而提出的教学要求,这样的教学容易促进学生走入语文。
  现在的小学生的内心情感需要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年代的学生,学生在课堂上需要直达心灵的评价,而要达到这样的需求,教师就必须结合现代学生的特点与主观愿望进行评价。根据笔者的经验,要想让评价直达学生的心灵,就需要教师通过学生的言行去判断他们内心的需要,只有了解了学生的需要,我们在课堂上的评价才能真正走入学生内心。
  (作者单位:江苏如皋市安定小学)
其他文献
野马村是云南省会泽县待补镇的一个高寒冷凉贫困村,由于低温霜冻灾害频繁,村里历来只能种植土豆、荞麦等杂粮,农业效益比较低。近年来,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野马村通过大力发展高原
“总重13.3吨,每公斤按17.6元算,共23.408万元。”听到统计员通报统计数后,云南省腾冲市滇滩镇河西社区草果种植户李加建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河西社区林地资源丰富,共有集体林地2
“宁津现象”被誉为山东省近年来涌现出来的重要“教育现象”,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本文试从科研兴教视角对“宁津现象”的特点与成效进行深度追问。
近年来,云南省陆良县中枢街道茶花社区加大土地流转力度,规模化发展大棚蔬菜,形成蔬菜种、管、收、运等专业务工队伍,让广大农户实现收入翻番。茶花社区针对一直以来传统粮食作
纯真是人性中十分美好的东西。而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传递的殿堂,更是培育人性的圣殿。席勒美育的终极目标是将人培养成“完整的人”。作为教师,我努力让教学过程成为学生接受艺术教育的过程,同时也成为学生人格发展的过程。  一、牵引儿童纯粹的感知  随着孩子逐渐长大,对周围事物的认知越来越深入,绘画历程也开始从涂鸦期向写实期过渡,他们眼中看到的事物与启蒙绘画时老师教授的符号也开始发生冲突。这时,老师就要努力引
学院派教育研究者是以教育研究作为自己,第一职业的专芈研究人员,他们普遍以控制专业知识话语权作为自己的生存途径,以期获得学术声望和职业地位。这种职业性的生存方式,加上教育
仓房村是云南省麻粟坡县下金厂乡的一个少数民族聚居村,目前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90户699人。如何让贫困群众稳步增收脱贫?村“两委”班子调研后,决定带领群众发展砂仁产业。
2007年4月16日19点15分,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发生两起校园枪击案。一个名叫赵承熙的韩裔学生身穿童子军防弹衣,携带两把手枪,并身藏无数子弹,先后打死32人,最后举枪自杀。布什称
近年来,云南省禄丰县中村乡中村村委会结合便利交通,以及水源、土地、气候等资源优势,通过招商引资、流转土地等,逐步引进上海、昆明等地花卉企业、种植大户发展花卉产业,使其成为
文本是小学生语文学习的载体,文本精彩,语文课堂才会精彩。如何让文本更精彩呢?  一、情境导问,让文本更精彩  情境是通往文本最自然的通行证。在教学“大自然的文字”一文时,课前我创设了这样—个故事情境:“一次,宁宁独自去旅行,在—片大森林中迷失了方向,当他寻找罗盘时,才想起丢在家里了,眼看天就要黑了,他该怎么辨别回去的方向呢?请你帮他走出困境。”学生立刻跃跃欲试,有的说:“看太阳,太阳落下去的地方是